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冲击波致伤及爆炸性武器破片防护作用中战壕的意义。方法:实验动物为山羊26只,其中战壕组12只,开阔地组14只,分别布放于距爆心10m和15m的战壕及开阔地,某型炸弹置于地面,用电雷管引爆,先后共进行3次,观察伤后18h动物的活存情况,体表和内脏损伤情况。结果:战壕组距爆心10m的活存率为1/5,距爆心15m的活存率为7/7,而开阔地组距爆心10m的活存率为0/5,距爆心15m的活存率为1/9;战壕组均未被破片击中,而开阔地组均被破片击中;战壕组距爆心10m的动物可见严重的冲击伤,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肺出血和肺水肿,而距爆心15m的战壕仅个别动物有轻、中度肺出血,开阔地组动物可因破片和冲击波的作用,引起严重的体表和内脏损伤,表现为肢体毁损、胸腹腔开放伤、肢体离断骨折、内脏器官破裂缺损等。结论:战壕可有效防止爆炸性武器破片引起的损伤,对距爆心一定距离的冲击波致伤也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钢珠弹致绵羊胸腹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代战争钢珠弹等面杀伤性武器使用越来越多 ,因而胸腹部弹片伤的发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 ,虽然高速小破片造成的伤口多而小 ,盲管伤多 ,伤道弯曲复杂 ,损伤严重[1] ,但除某些战伤调查外[2 ] ,至今尚未见专门的实验报道。本实验采用现场静爆的方法 ,观察了某型钢珠弹对绵羊胸腹部的致伤特点 ,旨在为该类伤员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和致伤方法  采用东北健康绵羊 30只 ,体重 ( 2 9.73± 7.4 9)kg ,某型钢珠弹 3发 ,电引信起爆 ,钢珠弹离地面 0 .8m高 ,动物均未麻醉 ,固定于致伤架 ,右侧朝向爆心。1.2 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某型钢珠弹对四肢的致伤特点及规律,为四肢爆炸伤的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现场实验的方式,观察某型钢珠弹引爆后对实验动物的致伤作用。结果 伤后即刻死亡率为53.3%,伤后6h达70.6%,四肢残片伤的发生率为56.7%,其中软组织损伤占66.7%,骨折发生率为23.3%,且均为粉碎性骨折。合并伤以胸、腹部最为多见,分别为70.6%和64.7%。结论 四肢爆炸伤在该试验中发生率高,局部组织毁损严重,骨折均为粉碎性骨折,合合并全身多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猪下肢高速三角破片伤后血清生化改变与脏器损伤的特点。方法长白猪12只,体质量(35.5±5.7)kg。用初速为(773.1±12.4)m/s的0.37 g三角破片弹致猪右后肢股骨外侧5 cm处火器伤。观察动物生命体征及伤道情况,于伤前、伤后1、6、24、48 h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渗透压(OSM)值,动物于伤后48 h活杀,行脏器大体和光镜病理观察。结果伤后48 h内动物生命体征较平稳(P>0.05)。伤后1 h血清中ALT、AST、CR、BUN、CK、LDH即出现显著升高(P<0.05),并持续到伤后48 h(P<0.01);血清OSM值进行性降低(P<0.05)。大体病理解剖见66.7%的动物肺出现点片状出血、水肿或不张等,光镜下可见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水肿液,肺泡壁破裂等;心、肝、肾、肠道等未见明显器质性病理损伤。结论肢体高速三角破片伤后,可引发明显的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引起全身多种脏器的损害,其中肺是最为敏感的脏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山羊在海拔4 600 m高原环境下的重度原发性肺冲击伤模型,分析高原重度原发性肺冲击伤的特点,为院前救治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选取健康山羊28只,随机分为3 m组22只,3.5 m组6只,采用8 kg TNT当量新型爆炸物,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致伤,观察致伤后山羊肺冲击伤伤情,分别于伤前、伤后1 h、24 h监测山羊生命体征、肌钙蛋白Ⅰ,观察肺大体解剖,测肺组织重量、湿/干比重(W/D)等,对重伤山羊进行院前ABC救治。 结果伤后t≤15 min死亡12只,伤后15 min相似文献   
6.
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时坏死肌组织判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图像定量分析技术验证“4C”不在海水浸泡肌组织火器伤坏死组织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滑膛枪发射钢球击中兔手肢,将致伤兔浸泡于人工海水中30min后出水,伤后6-8h以“4C”标准分级判定肌组织活力,利用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测量坏死肌纤维组织比例,观察损伤肌组织显微病理改变与“4C”标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一种爆炸伤致伤实验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旨在为爆炸伤的研究能在可控、定量下进行提供可靠条件.方法:采用由爆炸源、弹片发射器和同步控制系统组成的实验装置.采用高速摄影(2 000~8 000 f/s)和高速X线摄影(10 000 f/s)的方法,对爆炸和破片冲击靶标介质的变形、位移等作用的动态过程进行瞬态影像采集,以定量和直观地描述其作用过程的量效关系.结果:点爆源爆炸时压力随离爆心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并呈指数关系.局部伤情损伤严重,远隔组织肺及心内膜均出现散在点片状出血.结论:本方法可调节爆源的距离和破片速度,从而使压力波可控达到实验的模拟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药物缓释体(DDS)在肢体软组织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区的作用。方法:采用初速度600-800m/s,0.38g钢珠弹或0.05gDNP小型点爆源致伤兔股后区软组织,并置于人工或天然海水中浸泡1小时,随后在实验组伤道置入DDS1枚。于伤后6、12、24、36小时观察伤道大体变化,并分别切取骨骼肌组织进行抑菌实验、病理学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DDS对常见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强而持续的抑菌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伤区污染菌数和炎细胞浸润数均明显减少,且未见脓液形成。结论:DDS是预防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伤道细菌感染的一种有效措施;局部使用DDS后,可以将外科清创时间延迟至36小时,故适宜于海战中的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Ianser easew oaaftt eearnn,d in gjwurhoreoudsned b y wm faiarrifeanarrem,psa gtahrenodalot gt haicretanelr iiem csmh aoenfrsg leeidm biinssobvious swelling of the periarterial cells andintercellular space.Th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uchinjuries,which is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