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Lugol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内镜检查中发现的58例可疑食管粘膜病灶进行经内镜2%Lugol液染色。结果58例可疑食管粘膜病灶经染色后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37例,其中鳞癌31例,腺癌6例;内镜下诊断为粘膜癌13例,粘膜下层癌24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粘膜癌20例,粘膜下层癌17例,内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5.68%。同时对5例早期食管癌行内镜下治疗。结论经内镜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卢戈氏液内镜下食管粘膜染色对食管早期癌的诊断效果。方法 对 990 4例申请胃镜检查而内镜下肉眼未发现食管病灶的患者行食管粘膜染色 ,并对不染区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食管早期癌 7例 (上皮内癌 1例 ,粘膜内癌 4例 ,粘膜下癌 2例 )。不同程度非典型增生 60例 ,不同程度慢性炎症 2 0 5例。并发现有食管症状者碘不染区出现率明显高于无食管症状者 (P <0 .0 5)。结论 卢戈氏液染色能及时诊断食管早期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部分特点及提高内镜对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诊断率。方法 对上消化道多灶病例 ,分别对病灶和病灶之间的粘膜进行活检 ,必要时卢戈氏液染色后活检。结果 内镜检出同时性多原发癌 5 5例 ,异时性多原发癌 2例。检出癌灶 116个中早期癌灶 13个。食管—食管和食管—贲门多原发癌分别占 40 .4%和 2 8.1% ,食管一胃 2 6 .3 % ,其它 5 .2 %。结论 内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多原癌的重要手段 ,内镜下染色可提高早期癌灶的诊断率。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以食管—食管和食管—贲门多见 ,其次为食管—胃多原发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和探讨内镜下色素染色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及住院食管癌高危患者159例,对所有食管症状的患者用2%复方碘液染色并取材.结果 共发现早期癌变病例9例,染色前后内镜发现早期癌灶的病例数分别是3例(1.88%)和6例(3.77%),染色前、后发现食管黏膜存在中-重度异型增生的患者数分别为4例(2.52%)和14例(8.8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内镜色素染色有助于早期食管癌及食管其他病变的诊断,增强了内镜下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X线机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应用数字X线机行食管双对比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0例早期食管癌中,食管上段癌5例,中段癌9例,下段癌16例;病理类型上原位癌8例,黏膜内癌9例,黏膜下癌13例,鳞癌21例,腺癌9例。结论数字X线机诊断早期食管癌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内镜检查能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6例食管黏膜病变者行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比较食管病变及着色范围,对黏膜不染色区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EMR),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者经超声微探头检查证实为黏膜内癌,予以黏膜下剥离切除。结果46例患者中,15例患者存在18处黏膜不染色区,其中上皮单纯增生3处,轻度不典型增生4处,中度不典型增生6处,重度不典型增生4处,鳞状细胞癌1处。结论卢戈氏液染色法是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实用的方法,可提高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特征(附9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期食管癌是指癌组织浸润局限于食管粘膜下层以内,未累及肌层,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M癌)、粘膜下癌(SM癌),亦称浅表性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尽管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已成为可能,但内镜诊断仍缺乏统一的标准。本篇旨在对早期食管癌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内镜下十二指肠溃疡并食管癌的诊断,提醒医务工作者高度警惕易漏诊的早期食管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合并食管癌的病因。结果在51240例胃镜检查中发现十二指肠溃疡1405例(2.74%),其中合并食管癌6例,占同期十二指肠溃疡的0.43%,6例食管癌中有4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2例为食管腺癌。结论通过对胃底、贲门及食管下段进行详细观察,重视对可疑病灶尤其是Barrett食管的活检,发现易漏诊的早期食管癌,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以下简称食管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我国经内镜诊断的食管鳞癌大多处于进展期,预后不良,故提高食管鳞癌的早诊率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近年来,内镜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涌现了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共聚焦显微内镜等多种诊断方法。为了帮助内镜医师更好地认识早期食管鳞癌的内镜下诊断方法 ,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超声内镜诊治上消化道早期癌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可靠性。方法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早期肿瘤,有手术或内镜切除标本可证实诊断的21例,并对其中12例有适应证的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指导下的早癌切除术。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的准确性66%,12例内镜切除的早期癌切除完全,仅个别少量出血并发症。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部分类型的早期癌在超声内镜指导下行内镜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碘染对食管非典型增生和早期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镜下碘染对食管非典型增生和早期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岁以上和/或食管黏膜有异常表现的215例患者,用2.5%的Lugol碘液均匀喷洒于食管黏膜,然后在染色异常部位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在上述215例患者中,有20例存在轻度非典型增生,5例存在中度非典型增生,3例存在重度非典型增生.两例存在黏膜内癌的患者,经内镜下超声检查证实病灶仅限于黏膜层且无淋巴结转移后,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结论内镜下碘染可大大提高食管非典型增生和早期鳞癌的检出率;内镜下碘染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结合是目前早期食管鳞癌患者最佳的诊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由于BE被认为是食管癌的癌前状态之一,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BE及其相关的食管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对这些患者进行定期的内镜监测非常必要。BE通过化生-异型增生-肿瘤的顺序导致食管腺癌的发生,内镜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早期诊断和治疗异型增生及早期食管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食管胃交界癌在电子胃镜下的临床诊断形态特点及病理分析结果,以期提高今后临床对食管胃交界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经电子胃镜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胃交界癌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腺癌90例,印戒细胞癌11例,鳞癌6例。结论应用电子胃镜和其他辅助检查技术,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及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体表超声对腹部食管病变及早期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en M  Zhu Q  Yan K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44-48
目的了解超声对腹部食管病变及早期癌检出的可能性。方法日常常规超声检查观察797例腹部食管;以测量壁厚≥6mm,局部回声及内腔有异常改变为诊断食管病变的标准。结果729例(92%)食管得以显示。其中716例壁厚≤4mm,诊断为正常,13例诊断异常;最终证实13例中食管癌5例(粘膜癌、粘膜肌层癌、粘膜下癌、肌层癌、全层癌各1例),转移癌2例,溃疡合并水肿2例,憩室合并息肉1例;另1例经内镜超声等诊断为平滑肌瘤,余2例为正常。结论超声不仅可显示食管壁增厚、壁内回声及内腔异常变化,并能发现早期癌,尤对粘膜下肿瘤的检出优于X线造影及内窥镜检查,其灵敏、简便、无创、无痛苦等优点,可成为高发区普查食管癌和临床常规检查筛选食管疾病的手段。本文还讨论了食管早期癌及其他病变的声像图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超声内镜在食管早期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及外院常规胃镜检查发现的167例食管隆起性病变为筛查对象,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结果 共诊断早期食管癌5例,均经病理证实,占总食管隆起性病变的2.99%.4例超声内镜分期与手术分期相符.结论 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的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在食管癌高发区普查中诊断为重度增生的患者,进行食管拉网细胞学、内镜刷检细胞学与内镜活检组织学的复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在癌前增生阶段的符合率较低。细胞学癌前增生检出率高于组织学。二者对于鳞癌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提示: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适合于食管癌前病变的研究,并可作为早期食管癌诊断及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食管可疑病变先后用3%卢戈液和0.5%美蓝喷洒病变黏膜,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及范围.对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监染色病变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超声小探头探查病变浸润深度.结果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217例,病理为食管早期癌89例,不典型增生128例(轻度34例,中度68例,重度26例),卢戈液小染或淡染-美监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及不典型增生准确率为100%.超声小探头显示116例浸润至黏膜上皮层,37例浸润至黏膜肌层,30例浸润至黏膜下层,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上皮内癌18例,黏膜肌层痛32例,黏膜下癌39例.与其对照,超声小探头鉴别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准确性为89.9%(80/89). 结论 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有助于提高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对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应用X ray钡餐检查及内镜下碘染色活检确诊的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患者71例,采用5-Fu及PPD化疗2周后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 ray钡餐确诊14例(19.72%),内镜下碘染色活检确诊69例(97.2%).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5年生存率达56.3%.结论:对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病人应用X ray钡餐检查及内镜下碘染色活检可提高诊断率,早期发现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与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54例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39例,女性1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1~70岁46例(占85.2%);食管上段3例(5.6%),食管中段35例(64.8%),食管下段16例(29.6%)。内镜分型:隐伏型、斑块型、糜烂型、乳头型分别为13.0%、53.7%、22.2%和11.1%;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分别为83.3%和16.7%,其中黏膜内癌15例(27.8%),黏膜下层癌39例(72.2%)。结论早期食管癌好发于51~70岁男性,食管中段系好发部位,内镜下表现以斑块型多见,鳞癌为主,内镜检查结合活检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胃转移1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胃转移临床上较少见 ,本院 1 976年至 2 0 0 1年 5月共手术治疗食管癌 6 86 8例 ,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发生胃转移 1 4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32~ 6 8岁 ,平均5 5 .6岁 ;食管胸中段癌 1 1例 ,下段癌 3例。胃转移灶居贲门1 1例 ,胃小弯 3例 ;术前均未确诊 ,术前X线检查诊断为食管癌 9例 ,食管贲门重复癌 5例 ;内镜检查 1 1例 ,诊断为食管贲门重复癌 4例、食管中、下段双源癌 1例 ,2例因镜身不能通过食管病变而漏检胃 ,4例诊断为食管癌 ,但胃粘膜正常。1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手术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