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行TURP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BPH的432例患者进行研究。剔除术前和术后合并有影响下尿路症状因素的病例,参照国际前列腺炎组织学分类诊断标准,分为A组:单纯BPH组(30例)、B组:合并轻度炎症组(55例)、C组:合并中度炎症组(31例)、D组:合并重度炎症组(28例)。采取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估各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下尿路症状,将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患者399例,检出率为92.4%。其中轻度炎症组269例(67.4%)、中度炎症组86例(21.6%)、重度炎症组44例(11.0%)。术前各组IPSS评分为:A组(21.43±6.09)分、B组(21.75±5.97)分、C组(27.84±4.18)分、D组(31.00±2.92)分,仅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各组IPSS评分为:A组(5.60±2.16)分、B组(7.36±2.77)分、C组(11.55±3.39)分、D组(16.89±3.37)分,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手术治疗后各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合并炎症的BPH患者的病理切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几乎均为淋巴细胞。结论:BPH大都合并有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合并组织学炎症的BPH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要高于无炎症的BPH患者,且与炎症分级程度呈正相关。对合并中、重度炎症患者,术后仍需积极运用药物控制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治疗大肠隆起病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各型大肠隆起病灶的切除效果及其安全性,和对各类良性大肠息肉和早期癌的治疗价值。方法:于病灶基底部黏膜下层注射高渗钠—立止血液,病灶举起后。用透明帽吸引法使之形成假蒂,于假蒂处圈套收紧并高频电凝切除,收集标本行全瘤病理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结果、切除结果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切除52例59个病灶(半球状和扁平状隆起病灶占38个),57个被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达96.61%(57/59),且无穿孔及明显出血并发症发生。对8例早期癌和29例腺瘤患者进行3个月~36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具有完全切除率高、穿孔和明显出血并发症更低的优点。就隆起病灶形态而言,能有效切除球状至扁平状病灶;就隆起病灶性质而言,能有效治疗各类良性大肠息肉和黏膜层早期大肠癌。  相似文献   
3.
ER、PR、C-erbB-2及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ER、PR、C-erbB-2及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 ision二步法对85例乳腺癌ER、PR、C-erbB-2及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中的ER、PR、C-erbB-2、p5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时ER、PR阳性表达降低,C-erbB-2及p53阳性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与C-erbB-2、p53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ER、PR、C-erbB-2、p53的检测对乳腺癌预后的估计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例正常卵巢组织、17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21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60例卵巢上皮性癌进行TrkB检测。结果 TrkB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率与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及交界性卵巢肿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TrkB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分化越差,TrkB表达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TrkB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SPT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5例SPTCL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5例病人均表现为皮下单个或多个结节 ,4例伴发热。组织学上主要病变均在皮下脂肪组织内 ,瘤细胞主要浸润于脂肪细胞之间。免疫组化显示所有病例均表达CD4 5、CD4 5RO和CD3,均不表达CD2 0及CD6 8。结论 SPTCL较少见 ,预后差。诊断要点为异形的肿瘤细胞沿着脂肪细胞间浸润 ,CD4 5、CD4 5RO和CD3阳性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增生性肌炎是一种少见疾病,由Kern于1960年首次报道并命名。目前国内报道约20例,其MRI表现报道甚少。我院发现1例发生于大腿的增生性肌炎,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笔者结合文献对其MRI表现和鉴别诊断作如下探讨。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50岁。6天前于右大腿外侧触及一肿物约2.0cm×2.0cm,类圆形,呈持续性隐胀痛,程度中等,无放射性,行走时疼痛较明显,休息后缓解。抗炎治疗疗效不佳,肿块逐渐增大,疼痛加重,入院时不能站立。体检:右大腿外侧中段可触及一圆形肿物,约3.5cm×3.5cm,表面光滑,底宽,压痛,未及波动感。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MRI检…  相似文献   
7.
陈红秋 《华夏医学》2004,17(6):1034-1035
外周性神经上皮瘤(peripheral neuroepithelioma)又称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层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或外周性神经母细胞瘤(peripheral neuroblastoma)是指来源于神经嵴,发生于脑、脊髓和交感神经以外的神经上皮瘤。本瘤较少见,约占所有肉瘤的1%。笔者报告2例.并就其临床病理特点结合文献总结复习。  相似文献   
8.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由Liehow于1969年首次提出.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jopa 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的最常见类型.又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一组原因不明,并以肺间质病变为主的疾病。该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预后差。近年来成为临床和病理学研究的热点.现就UIP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预后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红秋  边建民 《广西医学》2003,25(2):220-221
乳腺癌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激素有关 ,早已被人们所注意 ,并应用临床。早在 1 896年 ,Beatson就应用卵巢切除术治疗晚期乳腺癌 ,使 30 %的病例获得长期缓解 ,但直到 1 971年 Jensen发现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含有大量雌二醇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存在 ,以后才引起了临床广泛的关注。近几年来 ,雌激素受体 ( ER)、孕激素受体 ( PR)的研究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 ,今就有关 ER、PR在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研究应用方面综述如下。1 乳腺癌的发生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  近年研究认为 ( 1) ,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分泌过多和长期作用有关 ,并在乳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5例SPTCL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观察。结果:5例患者均表现为皮下单个或多个结节,4例伴发热。组织学上主要病变均在皮下脂肪组织内,瘤细胞主要浸润于脂肪细胞之间。免疫组化显示所有病例均表达CD45、CD45RO和CD3,均不表达CD20及CD68。结论:SPTCL较少见,预后差。诊断要点为异形的肿瘤细胞沿着脂肪细胞间浸润,CD45、CD45RO和CD3阳性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