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思明区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分析影响HBV感染的危险行为因素。方法依据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以1~59岁居民为调查对象,共调查732人。问卷调查乙肝疫苗免疫史和危险行为因素,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5种抗原抗体水平。结果人群HBsAg总携带率为9.84%,其中1~4岁,5~14岁、15~59岁分别为0.83%、4.44%和14.62%。人群抗一HBs总阳性率为59.29%,其中1~4岁、5~14岁和15~59岁分别为76.03%、61.11%和53.83%。1~4岁、5~14岁和15~59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100%,94.44%和24.59%。接种乙肝疫苗人群HBsAg携带率和小三阳感染者(HBsAg+,抗一HBe+,抗一HBc+)比例均低于无接种人群(X2=30.19,36.50;P〈0.01)。口腔诊疗史OR值为1.65,95%CI为1.01~2.70。结论思明区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l%的控制目标已实现,但人群HBsAg总携带率仍较高。乙肝免疫接种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口腔诊疗史是HBV感染的危险行为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从1993年起每年随机抽查〈15岁40~50名儿童用ELISA检测接种后HgsAg、抗-HBs、抗-HBc。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15岁儿童。保护11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0%、71.14%、8.15%,未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5岁儿童756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8%、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52、624.00,P均〈0.0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5,t=4.51;P均〈0.01)。结论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及疫苗接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香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683-1683,1687
目的:了解牡丹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探讨从业人员乙肝预防的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酶标法(EIA)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结果:共检测7451人,HBV感染率为75.80%。其中HBsAg总阳性率为5.66%,HBsAb总阳性率为50.39%,乙肝疫苗接种率为50.64%,其中接种乙肝疫苗者HBsAg阳性率为3.07%,未掺种者为8.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乙肝疫苗者HBsAb阳性率为72.88%,未接种者为27.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业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健康体检并对乙肝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深圳市人群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和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 方法 对<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和≥20岁年龄组人群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监测,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7~12月龄儿童进行乙肝母婴阻断效果研究. 结果 深圳市人群HBsAb阳性率为72.75%,其中小年龄组人群HBsAb阳性率较高,≥20岁人群HBsAb阳性率最低;919名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1.41%,HBsAb阳性率为95.21%. 结论 深圳市人群HBsAb阳性率均高于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群抵抗乙肝病毒能力相对较高;乙肝疫苗尤其是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分娩方式不会影响乙肝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适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HBsAb)检测及统计分析,科学评估当前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为制定乙肝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血5mL,使用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和HBsAb检测。结果本次共调查1010名儿童,HBsAg阳性率为0.69%,HBsAb阳性率为76.14%,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基础免疫的儿童HBsAb阳性率为79.67%,未完成基础免疫的儿童HBsAb阳性率为42.10%。结论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基础免疫的儿童HBsAb阳性率比未完成基础全程免疫的儿童HBsAb阳性率高。乙肝疫苗的高接种率是预防乙肝流行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汉市新洲区15—16岁高中生人群HBsAg携带情况,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方法通过2005~2008年每年全区高一新生(15~16岁)入学体检,进行血清HBsAg和HBsAb检测。结果2005—2008年新洲区高一新生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7.23%、6.78%、6.52%、5.88%,HBsAb阳性率分别为31.64%、28.79%、45.61%、39.24%。结论新洲区15~16岁高中生人群HBsAg携带率在逐年下降,仍为中度流行,需要继续加强从儿童期开始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7.
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效果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成人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接种效果,同时调查该地区的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先用ELISA法检测这批人群的乙肝“二对半”,将表面抗体(HBsAb)阳性(包括可疑标本)标本筛选出来,进而用RIA试剂盒检测HBsAb滴度,最后算出这批人群HBsAb产生率。结果:这次共调查4520人,其中乙肝疫苗接种1180人,接种率为26.1%。HBsAb阳性者682人(包括接种和未接种者),阳性率57.8%。在接种乙肝疫苗人群中HBsAb阳性率为55.7%。HBsAg阳性率平均为6.31%。结论:盐城地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为26.1%;HBsAg阳性率为6.31%,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HBsAb产生率为57.8%。在接种疫苗者中,HBsAb阳性率55.7%,说明疫苗接种效果尚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濮阳市15岁以下人群乙肝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十年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15岁以下符合条件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将2001年濮阳市乙肝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作为基线数据.结果 濮阳市1~15岁人群2001年HBsAg携带率为6.22%,2012年降至0.56%,HBsAb阳性率为61.50%,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携带率逐渐增高,HBsAb阳性率逐渐下降,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89,P=0.010;x2=16.324,P=0.000).与2001年基线资料比较,各年龄组以及总的HBsAg携带率均较十年前显著降低.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8.91%,首针及时率为97.07%,居住地、家庭经济情况、出生地点及所在县区经济水平是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濮阳市乙肝感染率较低,建议对10~15岁年龄组人群实施查缺补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为制定乙肝高危人群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7月,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汕尾海丰县和云浮新兴县采取分层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43名基层医务人员作为样本,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雅培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基层医务人员1243人,男性486人,女性757人。HBV感染率为69.03%(858/1243),HBsAg阳性率为9.49%(118/1243)、抗-HBs阳性率为74.18%(922/1243),抗-HBc阳性率为58.81%(731/1243)。不同调查地区基层医务人员HBV感染率、HBsAg和抗一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的HBV感染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5.31%、66.46%)高于女性(64.99%、53.90%)(P〈0.01);HBV感染率和抗-HBc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1)。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医务人员,HBV感染率、HBsAg和抗-HBc阳性率低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医务人员(P〈0.01),而抗-HBs阳性率则高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广东省受调查基层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一般人群水平,而低于省内一般人群水平,且该人群年龄越高感染的机会越高。要控制医务人员乙肝流行,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并大力推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状况,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县3所中小学综合性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疫苗接种前中小学学生HBsAb阳性率为67.36%,免疫前小学生HBsAg阳性携带率(1.28%)低于初中学生(1.74%),男女生之间,汉族、回族、哈萨克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中小学学生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个月后HBsAb阳转率达到89.72%,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无(弱)应答率为10.28%,无应答率中小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县中小学学生HBsAb阳性率较低,对学生进行乙肝疫苗强化免疫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接种乙肝疫苗(HepB)15年后人群血清流行病学变动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人群2 22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结果调查人群HBsAg、抗-HBs、抗-HBc标化阳性率分别为3.50%、48.51%、24.45%,HBV标化感染率为37.58%。HepB接种率为50.09%,接种人群HBsAg阳性率(1.62%)及HBV感染率(8.80%)低于未接种人群(4.05%、50.00%)。15岁以下儿童HBsAg、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15岁以上人群,而抗-HBs阳性率、HepB接种率高于15岁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较1992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别下降54.78%、31.86%,抗-HBs阳性率上升60.79%。HBV感染率农村(33.33%)高于城市(24.17%),HepB接种率城市(88.61%)高于农村(75.96%)。结论陕西省实施HepB接种15年后,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市入园、托儿童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在低龄儿童中进行乙肝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2007年9月在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的入园、托儿童124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2ml,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本次调查的1240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0.1%、HBsAb阳性率63.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99.6%、首针接种及时率91.8%、全程接种率99.2%,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递减(χ^2=12.94,P〈0.0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儿童HB-sAb阳性率高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接种后HBsAb阳性率逐年降低(χ^2=30.76,P〈0.01)。结论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较高,但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不是很高,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13.
潘文峰 《中国校医》2008,22(3):320-321
目的为了解免费师范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性,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南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共2850人的乙肝5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7.0%,男生为8.9%,女生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城镇学生为6.2%,农村学生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感染类型中男生在HBsAg(+)和HBsAg(+),HBeAg(+),HBcAb(+)两种类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届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有所下降,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学校应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清远市区小学生HBV感染情况,为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清远市区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在校学生的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6142名在校小学生,HBsAg总携带率为1.32%,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HBsAb阳性率为49.57%,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1);男女生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HBsAb阳性率45.70%,低于女生50.39%(P〈0.01)。结论清远市区小学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HBsAb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继续推广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加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检测,加大乙型肝炎的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肇庆市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678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固相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taSA)夹心法进行相应项目检测。结果678份血清中HBsAg阳性率为10.77%;HBsAb阳性率为64.75%;HBeAg阳性率为3.54%;HBeAb阳性率为7.23%;HBcAb阳性率为33.78%;男、女性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55%、10.03%,城、乡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2%,14.37%;在HBsAg阳性人群中,HbeAg、抗-HBe标化阳性率分别为32.88%和67.12%;而HBsAb阳性人群中,单HBsAb阳性的占68.34%,HBsAb和HBcAb都阳性的占31.66%,单HBcAb阳性的占3.87%;小于15岁与大于15岁人群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肇庆市HBsAg阳性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而流行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肇庆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余年,15岁以下儿童HBV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17.
某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及转氨酶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利  马萍  黄鹤 《中国校医》2008,22(6):687-688,690
目的调查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结合转氨酶分析HBV感染者的肝功能情况。方法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g)快速胶体金法检测北京某高校2007年度7370名新生的HBsAg和HBsAb,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3.3%,本科生与博士生研究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为72.0%;ALT(ALT≥60IU/L为异常)在所有新生中异常率为6.1%,在HBsAg阳性与HBsAb阴性同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校新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预防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加强学生防预意识提供科学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该学院2006-2007级共5734例新生HBV血清标志物5项,即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进行测定,然后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V携带率为1.31%,其中男生携带率为1.86%,女生携带率为1.09%,男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的学生中有4种感染模式,其中以小三阳组所占比率最高(60.29%),其次为大三阳组(26.47%)。结论HBV携带者的血清具有高度传染性,也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周围其他学生构成较大的威协,是校医院需要管理的乙肝传染源的重要对象。全校师生都应加强防预意识。定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昭平县1~6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的防控和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6月对昭平县150名儿童进行乙肝免疫效果调查,对所采集的血样采用美国雅培公司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sAb。结果共对150名儿童进行检测,HBsAg阳性率为0.67%(1/150),HBsAb阳性率为45.33%(68/150),性别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昭平县1~6岁儿童HBsAg感染水平较低,HBsAb阳性率情况不容乐观,要加强乙肝防控知识的宣传,正确注射乙肝疫苗,加强抗体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康志均  马志明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92-2193
目的了解荆门市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2542名从业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和乙肝两对半。结果HBsAg阳性率为2.26%,其中,男性为2.61%,女性为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中,25岁一年龄段HBsAg阳性率最低,为1.80%,和35岁一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中,17岁~年龄段HBeAg阳性率最高,为51.35%,和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三阳在17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随着年龄增长而转变为小三阳。结论荆门市城区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历年来加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重视乙肝预防接种有关,应该继续加强对从业人员尤其是青少年的乙肝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