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2组患者均按常规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运动反馈训练。治疗前后采用E—LINK评估系统评定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并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屈肘肌群及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屈肘肌群、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反馈系统提供的寓教于乐的康复方法能提高训练的趣味性、积极性,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5d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将2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1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患者在与观察组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2组进行上肢训练的时间均为每天1 h,每周训练5 d。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和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估。 结果在治疗2周后及4周后的评估中,2组患者的FMA(上肢部分)、FTHUE-HK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在治疗2周后的评分中观察组仅FMA(上肢部分)提高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周后的评估中FMA(上肢部分)及FTHUE-HK所提高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2次评估中BI评分的提高分值2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是一种有效的神经康复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短期内的上肢功能,但是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4.
李祖虹  刘琦 《中国康复》2013,28(5):361-362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L)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FMA L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日常生活活动(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自行锻炼,实验组则增加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45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周。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UE)和Brunnstrom分期量表评定上肢功能,另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其ADL能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45.19±5.62)分和(71.55±6.6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肢Brunnstrom分期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Brunnstrom分期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其疗效亦优于单纯的常规作业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配合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功能训练,疗程共2周,而治疗组要求受试者连续2周每天除去睡眠时间,其余90%的时间健肢带上手套限制使用,用患肢进行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并给予针灸治疗,共2周。采用Wolf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对人组患者在入组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周及3个月,2组WMFT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传统康复功能训练同时应用,可促进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姚宇  曾明安  陈玲 《中国康复》2013,28(1):49-50
目的:观察赤风迎源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7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赤风迎源针法治疗,对照组加用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VAS量表、FMA量表及Barthel(BI)指数量表评分,并比较l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0.01),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l治疗后2组FMA及B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赤风迎源针法能更好地减轻疼痛、改善上肢活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子生物反馈联合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行导向性训练,治疗组行电子生物反馈联合导向性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平衡量表(BBS)评分和WHO生活量表(WHOQOL-100)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ARAT、FMA、MBI、NIHSS、BBS和WHOQOL-10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RAT、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子生物反馈联合导向性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障碍,减轻患者神经损伤,提高平衡能力,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彭艳梅  钟新云 《中国康复》2009,24(4):260-260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张力试验和上肢选择性运动等关节松动术。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配合使用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LINK评估与训练系统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增加E-LINK评估与训练系统辅助上肢和手的训练。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 E-LINK评估与训练系统对患侧手最大握力和捏力、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和改良Barthel(M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患手最大握力、捏力及STEF、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LINK评估与训练系统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简化的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sCIM T )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9例,分为sCIM T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社区康复治疗3个月,sCIM T组在训练开始的第1个月,给予一个类似于拳击手套的装置,限制健侧手及腕关节的活动,同时给予sCIMT的行为技术治疗,后2个月同对照组社区康复方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简化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sCIMT 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2组U-FM A及BI评分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P<0.01,0.05);且sCIM T 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简化的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适合社区康复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洲练,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均为1次/日。45—60分钟/次,每周训练6次,共6周;治疗组加用“运动想像”疗法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thel指数量表(MBI)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定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2组评分变化和疗效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NIHSS、上肢、腕和手及下肢FMA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和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优良率(治愈+显效)分别为73.3%和46.7%,2组比较差异有最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减重支持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PBWS)对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5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PBWS组26例,均进行常规的功能训练;PBWS组配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及10rn步行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其中Fugl—Meyer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他各项指标评分PBWS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整体运动功能,结合PBWS更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合并S H S的患者85例,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偏瘫上肢上肢简化的Fugl-M yeer运动功能评分(FMA )、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的临床症状,提高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不同时间点(训练前和训练过程中)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进行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A组患者在任务导向性训练前给予患侧大脑半球M1区20 min的tDCS治疗,tDCS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B组患者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同时给予tDCS治疗,tDCS治疗部位和参数同A组;C组患者则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同时给予安慰性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MA-UE评分、FTHUE-HK评级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B组患者的FMA-UE评分、FTHUE-HK评级和MBI评分分别为(40.57±7.66)分、(4.33±0.76)级和(66.67±9.72)分,显著优于A组和C组治疗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C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任务训练的同时进行tDCS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化骨盆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出血偏瘫恢复期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骨盆运动训练。结果:治疗2周后,2组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平衡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功能性步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3级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强化骨盆运动训练在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黄怡  潘翠环  叶正茂  胡翔 《中国康复》2014,29(3):170-172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Pusher综合征患者6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iodex平衡功能分析训练仪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2组FAC、FMA、BI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医学训练式治疗(MTT)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进行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MTT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肌力、疼痛程度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PT、TW、AP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1);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MTT能有效地改善膝关节损伤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MES组和反馈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NMES组加用NMES治疗,反馈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NMES组、反馈组更优于对照组(均P〈0.05),反馈组更优于NMES组(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反馈组总有效率更高于NMES组及对照组(均P〈0.05),NMES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想像”疗法干预。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同时对2组患者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其上肢、腕和手UEFT及STEF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UEFT和STEF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