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潍坊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2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菌的免疫效果。方法自1993年起,每年随机抽查〈15岁40-50名乙肝疫苗接种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进行免疫前后检测结果分析。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抽样调查〈15儿童11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0%、71.14%、8.15%,未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5儿童756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8%、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24.00,均P〈0.0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t=4.51;均P〈0.01)。结论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获嘉县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获嘉县中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获嘉县地域内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及城区县直的所有中小学校,对22 839名中小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史调查和HBsAg及抗-HBs检测。结果全县中小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86.26%,HBsAg阳性率为3.72%,抗-HBs阳性率为53.66%。乙肝疫苗标化接种率、抗-HBs标化阳性率城区高于农村,HBsAg标化阳性率农村高于城区,6岁?7岁年龄组接种率、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城乡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抗-HBs阳性率为60.69%,HBsAg阳性率为1.84%;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抗-HBs阳性率为9.50%,HBsAg阳性率为15.55%。乙肝疫苗的保护率为88.12%,不同接种年限的HBsAg阳性率无差异。结论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是控制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在实施好国家免疫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免疫空白、低或无免疫应答人群的及时补种,从长远的免疫策略考虑有必要制定加强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g携带率的关系及荣成市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制定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1~18岁在校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调查1~18岁学生7 016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7%,HBsAg携带率为5.9%.其中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2.3%,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13.2%,差异有显著性;全程接种者HBsAg感染保护率为82.6%.抽查943人的抗-HBs,阳性率为77.1%,其中全程接种者抗-HBs阳性率为88.5%,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抗-HBs阳性率为35.4%.结论 HBsAg携带率高低与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低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通过乙肝疫苗接种,接种人群的HBsAg携带率已有较大幅度下降,对控制乙型肝炎已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相应的乙肝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从业人员接种乙肝疫苗后血清HBsAg、抗-HBs、抗-HBc。结果HBsAg感染率下降了72.63%,抗-HBs的阳性率为86.69%,乙肝疫苗的保护率为78.91%。随机抽检接种乙肝疫苗712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82%、74.44%、16.85%,未接种乙肝疫苗2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8.63%、17.27%、18.70%,接种前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266.62,P均〈0.01);低应答和无应答复种10μg×3针乙肝疫苗后抗-HBs阳性率为78.46%;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抗-HBs阳性率和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t=4.53,P均〈0.01)。结论从业人员接种乙肝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低应答和无应答复种大剂量乙肝疫苗能提高抗-HBs阳性率,加强免疫能维持较高的抗-HBs阳性率和GMT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从1993年起每年随机抽查〈15岁40~50名儿童用ELISA检测接种后HgsAg、抗-HBs、抗-HBc。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15岁儿童。保护11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0%、71.14%、8.15%,未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5岁儿童756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8%、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52、624.00,P均〈0.0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5,t=4.51;P均〈0.01)。结论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寻找乙肝疫苗母婴阻断的最佳免疫策略。方法: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在出生24 h内接种不同剂量的HBIG和乙肝疫苗,分别检测全程免疫接种后1个月、6个月儿童抗体滴度。结果:⑴共调查463例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滴度,抗-HBs阳转率为96.49%,7月龄与12月龄儿童抗-HBs(>10 IU/ml),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⑵母亲双阳与母亲单阳的儿童,抗-HBs滴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⑶接种HBIG100 IU与200 IU的12月龄儿童抗-HBs阳转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疫苗加HBIG联合接种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尤其在母亲为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新生儿中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可达到较好的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父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对其子女的影响,评价兵团现行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父婴阻断效果.方法 利用2001~2008年,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乙肝疫苗(HepB)或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epB+HBIG)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资料,分析其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水平及疫苗保护水平.结果 HBsAg阳性父亲新生儿,接种HBIG+HepB联合免疫后,HBsAg阳性率为0,抗-HBs阳性率为82.4 %,疫苗保护率为100.0 %,免疫效果好于规范接种HepB儿童,两组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58例母亲HBsAg阳性接种HBIG+HepB联合免疫儿童比较,两组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HBIG+HepB联合免疫策略对父母HBsAg阳性的儿童保护效果理想.建议在孕妇自愿基础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宿迁市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各1个,采集血标本710人份,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结果:人群HBV感染率为17.04%,HBsAg 阳性率为4.79%,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感染率χ2=24.30,P<0.01;HBsAg 阳性率χ2=4.97,P<0.05).抗-HBs阳性率为19.58%,单项抗-HBs阳性率为17.75%,阳性率均以5~14岁组为高.结论: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以来,宿迁市乙肝防制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亳州市城区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结果  1994~ 2 0 0 0年新生儿乙肝疫苗 7年平均接种率达 91.80 %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达 96 .0 0 %。 1~ 7岁组儿童抗 -HBs阳性率达到 94 .0 0 % ,较实行计划免疫前 8.5 7%明显升高。接种儿童较未接种的同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下降 70 .5 4 % ,抗 -HBc下降 83.82 % ;实施计划免疫前 ,目标人群乙肝发病率 (12 1.72 / 10万 )较实施后的同年龄组儿童乙肝发病率 (2 0 .2 8/ 10万 )下降了 83.34%。结论 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因素有 :儿童家长对乙肝的认识程度、受教育水平、儿童的出生场所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评价现阶段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HBs,5岁儿童同时检测HBsAg。结果 2013年扬州市人群抗-HBs阳性率为65.58%,不同年龄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9,P0.05)。5岁儿童HBsAg携带率为2.23%。乙肝疫苗1992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3年新生儿免费接种前后,出生人群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4.50,P值均0.05)。结论现阶段的乙肝免疫策略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仍需要制定相应的补充/加强免疫策略提高人群免疫力,建全更有效的乙肝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1-14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为制定乙肝高流行区防制策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汕尾海丰县和云浮新兴县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4岁儿童作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患病史以及乙肝疫苗接种史等,并采用雅培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调查对象的HBsAg、抗-HBs、抗-HBc。结果共调查1185人,其中男性684人,女性501人;本地户籍占99.75%(1182/1185)。HBV感染率为11.22%(133/1185),HBsAg阳性率为2.53%(30/1185),抗-HBs阳性率为55.70%(660/1185),抗-HBc阳性率为7.85%(93/1185)。1~14岁儿童各年龄组之间HBV感染率、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南雄市HBsAg、抗-HBs阳性率(4.51%、67.17%)高于海丰县和新兴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查的1~14岁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7.34%(1035/1185);在具有完整接种记录的890人中,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0.90%(809/890)、78.31%(697/890),1~6、7~9和10~14岁组相比较,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以及首针及时接种率逐渐降低,而HBsAg阳性率则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广东省调查地区1~14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应继续保持新生儿高水平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并进一步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加强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及时查漏补种,从而进一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水平。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6县区3 927名1-59岁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调查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广东省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经标化后分别为15.46%、61.51%、49.46%和66.20%。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5-14岁人群,而抗-HBs阳性率高于5-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城市人群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1.90%,全程接种率89.01%,首针及时接种率为58.38%,明显高于5-14岁人群。结论广东省仍是乙肝高流行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效果显著,1-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和HBV感染有不同程度下降,1-4岁下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现阶段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以来的保护效果,探索更好的防控乙肝的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 200名1~59岁调查对象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2 200人中,HBsAg阳性79人,HBsAg携带率3.59%,较1992年7.52%下降52.26%。有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1 060人,HBsAg阳性20人(1.89%);无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947人,HBsAg阳性51人(5.39%);接种不详193人,HBsAg阳性8人(4.15%);不同免疫接种史人群HBsAg携带率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在不同年龄组中,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最低,为1.13%(5/442)。在不同年龄、地区、性别、职业分布中,不同免疫状况人群的HBsAg携带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群HBsAg携带率大幅下降,特别是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较其他年龄组均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效果显著,建议乙肝疫苗应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血清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福建省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福建省疾病监测点1~14岁居民164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 1~岁、5~岁、10~岁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8.11%、95.69%、54.31%,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5.76%、47.71%、27.81%;农村10~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49.06%)低于城市(60.44%);1~14岁儿童接种疫苗的保护率为75.64%(95%CI:73.43%~77.84%)。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1~岁年龄组明显较低为0.71%,5~岁为2.25%,10~岁为5.37%;年龄越大抗-HBs阳性率越低、抗-HBc阳性率越高、HBV阳性率上升。结论福建省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农村提高更快,城乡乙肝疫苗接种均等化基本得到实现。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来,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实现了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的控制目标。福建省HBV流行模式发生改变,目前该省乙肝感染以水平传播为主形成的儿童峰已经不复存在,通过免疫规划1~1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约101.58万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昭平县1~6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的防控和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6月对昭平县150名儿童进行乙肝免疫效果调查,对所采集的血样采用美国雅培公司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sAb。结果共对150名儿童进行检测,HBsAg阳性率为0.67%(1/150),HBsAb阳性率为45.33%(68/150),性别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昭平县1~6岁儿童HBsAg感染水平较低,HBsAb阳性率情况不容乐观,要加强乙肝防控知识的宣传,正确注射乙肝疫苗,加强抗体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衢州市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掌握衢州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现状和人群免疫水平,评价我市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制订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9岁自然人群623人,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3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血清学指标。结果衢州市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5.78%、46.23%和24.56%;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低于15~59岁人群。1~4岁、5~9岁和10~14岁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6.61%、97.30%和91.46%;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1.53%、72.97%和34.15%;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HBsAg阳性率(0.89%)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11.64%)。结论衢州市人群HBsAg阳性率特别是15岁以下年龄组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取得明显成效,但15~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农村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2006年10月,枣庄市薛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3个乡镇的610名农村居民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检测610人,HBsAg阳性者28人,阳性率为4.59%;抗-HBs阳性的362人,阳性率为59.34%,其中单项抗-HBs阳性、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246人(占检测总人数的40.33%);抗-HBc阳性的156人,占25.57%。HBV感染率为26.56%(162/610),〈10岁儿童最低(5.53%),50~54岁最高(60.00%),随着年龄的增大呈递增趋势(P〈0.01);农民为45.90%,其他人群为13.66%(P〈0.01)。[结论]薛城区农村人群HB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咸阳市健康儿童的乙型肝炎(乙肝)免疫水平,为今后如何有效开展基层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58名0~8岁儿童的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Bs。结果该市0~8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57.36%,低年龄组儿童抗-HBs阳性率高于高年龄组,3和8岁为2个抗-HBs阳性率高峰。结论咸阳市1岁以下新生儿抗-HBs阳性率偏低;应全面开展0~8岁儿童的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提高儿童抗-HBs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思明区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分析影响HBV感染的危险行为因素。方法依据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以1~59岁居民为调查对象,共调查732人。问卷调查乙肝疫苗免疫史和危险行为因素,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5种抗原抗体水平。结果人群HBsAg总携带率为9.84%,其中1~4岁,5~14岁、15~59岁分别为0.83%、4.44%和14.62%。人群抗一HBs总阳性率为59.29%,其中1~4岁、5~14岁和15~59岁分别为76.03%、61.11%和53.83%。1~4岁、5~14岁和15~59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100%,94.44%和24.59%。接种乙肝疫苗人群HBsAg携带率和小三阳感染者(HBsAg+,抗一HBe+,抗一HBc+)比例均低于无接种人群(X2=30.19,36.50;P〈0.01)。口腔诊疗史OR值为1.65,95%CI为1.01~2.70。结论思明区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l%的控制目标已实现,但人群HBsAg总携带率仍较高。乙肝免疫接种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口腔诊疗史是HBV感染的危险行为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1~6岁儿童乙型肝炎重组酵母疫苗(HepB)的免疫效果。方法贺州市五县区,每个县区调查约150名儿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结果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为0.51%、77.76%。男性HBsAg阳性率为0.50%,HBsAb阳性率为79.55%;女性HBsAg阳性率为0.53%,HBsAb阳性率为75.85%;不同性别之间的HBsAg、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77,v=6,P〈0.01);1岁组HBsAb阳性率95.62%,6岁组HBsAb阳性率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基础免疫儿童的HBsAb阳性率75.77%,经过加强免疫的儿童HBsAb阳性率95.2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贺州市儿童接种Heps免疫效果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b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完成基础免疫的情况下进行加强免疫能使乙型肝炎疫苗的保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