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种气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的方法在培养气管上皮细胞中的异同,改进其培养技术,为组织工程气管提供种子细胞。方法:用两步酶消化法(使用0.1% Dispase 4℃消化18h后,用0.25%的胰酶37℃消化5min)、Dispase冷消化法(用0.1%Dispase 4℃消化18h)、胰酶温消化法(0.25%的胰酶37℃消化10min)和机械刮刷法四种方法分离、培养兔气管上皮细胞,测定分离细胞的数量和纯度。结果:两步酶消化法、Dispase冷消化法较其他两种方法得到的气管上皮细胞纯度高,细胞状态好;Dispase冷消化法得到细胞数量较其他方法少,其余三种方法得到的细胞数统计学上不存在差异。结论:两步酶消化法较其他方法所得细胞数量多、纯度高、细胞成活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气管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率的原代小胶质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方法 以McCarthy等经典的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培养方法为基础,并进行改进,使用低浓度胰酶消化法帮助小胶质细胞从混合培养的胶质细胞分离下来,用OX42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 获得了高纯度的小胶质细胞.结论 低浓度胰酶消化法分离小胶质细胞与经典的振摇分离法所获得的纯度相当,但提高了细胞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的消化酶对人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离培养的异同,为研究人体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分化及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一个较理想的实验方法。方法:将人离体子宫内膜细胞随机分为胰酶组、胶原酶组、胰酶组和胶原酶联合消化组进行消化分离和体外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特点。结果:3组的培养成功率分别为53.33%、73.33%、86.67%。联合消化组较胰酶组培养成功高(氏0.05)。3种不同方法消化分离后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贴壁、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B〉0.05)。结论:采用胰酶与胶原酶联合消化法进行子宫内膜细胞消化分离和体外培养,较单用胰酶法细胞培养的成功率高,比单用胶原酶缩短了消化时间.具有降低培养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胶原酶分离成骨样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争鸣》1999,20(10):封2-封3
0 引言关于成骨样细胞的分离及其体外培养或经生物材料负载进行成骨细胞移植的报道很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分离成骨样细胞应用最多的方法是酶消化法,其中又以胶原酶的应用最常见. 该法关键是掌握好酶的用量及消化时间,否则可能引起细胞的损伤,失去一些膜受体,影响细胞功能. 如何选择合适的酶浓度及消化时间,国内外学者报道不尽相同,为了获得成骨样细胞的最佳分离效果,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5.
昆明小鼠胰腺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特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胰腺干细胞并进行鉴定和观察其分化胰岛细胞的能力。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生后不同时期昆明小鼠胰腺干细胞,用细胞角质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各类和分化特性。结果:分离初,可见少量上皮样细胞存活,更换含有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后,可见细胞分裂增殖,呈长梭形,逐渐形成集落。传代后鉴定呈CK19阳性。高糖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成胰岛样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大部分细胞胰岛素阳性,少数细胞呈胰高血糖素阳性。结论:昆明小鼠胰腺干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增殖,具有分化形成胰岛β细胞和α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分离培养方法对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新生24小时内的SD大鼠脑组织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分别以机械吹打法和胰酶消化法两种方法进行扩增培养、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法对NSCs 及其分化后的细胞进行Nestin,NSE,GFAP,CNP的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及Nestin 表达阳性,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无论第一代或第二代比较,胰酶消化组NSCs 的增殖明显高于机械吹打组。结论: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NSCs ,可诱导分化为终末神经细胞。在两种分离培养方法中,以胰酶消化法培养可获得更多的NSCs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旋毛虫体细胞的分离方法和活性检测。方法将从小鼠肌肉分离、纯化的旋毛虫幼虫放入玻璃匀浆器匀浆,胰酶消化。锥虫蓝和中性红染色检测分离细胞的活性。结果分离的细胞中活细胞比率在90%以上。结论锥虫蓝和中性红染色,都能较好地检测细胞的活性。加胰酶消化后,死细胞数略有减少。旋毛虫的体细胞分离,可以不用加胰酶消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旋毛虫体细胞分离的方法和活性检测。方法:将从小鼠肌肉分离、纯化的旋毛虫幼虫,放入玻璃匀浆器匀浆,胰酶消化。台盼蓝和中性红染色检测分离细胞的活性。结果:分离的细胞中活细胞比率在90%以上。结论:台盼蓝和中性红染色,都能较好地检测细胞的活性。加胰酶消化后,死细胞数略有减少。旋毛虫的体细胞分离,可以不用加胰酶消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的消化酶对人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离培养的异同,为研究人体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分化及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一个较理想的实验方法。方法:将人离体子宫内膜细胞随机分为胰酶组、胶原酶组、胰酶组和胶原酶联合消化组进行消化分离和体外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特点。结果:3组的培养成功率分别为53.33%、73.33%、86.67%。联合消化组较胰酶组培养成功高(P<0.05)。3种不同方法消化分离后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贴壁、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胰酶与胶原酶联合消化法进行子宫内膜细胞消化分离和体外培养,较单用胰酶法细胞培养的成功率高,比单用胶原酶缩短了消化时间,具有降低培养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经济、简单易行的心肌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选用新生乳大鼠心肌细胞进行0.25%胰酶分离培养和贴块培养两种培养方法。结果用0.25%胰酶消化培养可获得大量的单细胞,但是酶对细胞的损伤比较大,酶消化所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此过程获取单细胞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贴块培养法简便易行,得到的细胞结构完整、存活率高,且经济实惠、适合长期研究且需细胞量不多的实验。结论酶分离培养和贴块培养各有优劣势,应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化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原代培养、冻存和复苏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为研究RPE 的功能和治疗有关眼病提供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0.25%胰酶+0.02%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次消化分离细胞并进行传代,以0.125%胰酶进行传代,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行角蛋白与S100 表达鉴定RPE.利用-80 ℃冰箱对细胞冻存,复苏后观察细胞活性.结果 RPE 体外生长旺盛、1 h 贴壁.初期为圆型,胞壁内充满黑色色素,传代后细胞呈圆型、不规则形,细胞透亮.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与S100 均呈强阳性,证实培养的是RPE 细胞,所获细胞纯度100%.冻存细胞复苏后生长旺盛,细胞形态与复苏前相比无区别.结论 二次胰蛋白酶消化分离细胞数量多,能成功建立RPE 的体外培养模式,用-80 ℃冻存RPE 的方法简便,成本低,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形态不受影响,是目前较理想的RPE 细胞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鼠成骨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针对目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方法的不足,建立一种理想的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提供成骨细胞。方法:本实验用新生1~2d大鼠颅盖骨,采用多次酶消化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对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进行鉴定。结果:所培养细胞具有体内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结论:本实验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切实可行,为体外研究提供了一种客观而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改良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简化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方法,提高细胞产量。方法 采用0.25%膜酶、0.05%胶原酶序贯两步消化法消化,细胞悬液在37℃、5%CO2培养箱内孵育培养48h,观察产量和细胞功能。结果 改良的分离方法所获得的睾丸支持细胞占细胞总数的90%以上,大大提高了支持细胞的获取量,细胞Fas配体(Fas-L)表达功能正常。结论 改良的分离培养方法简化了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同时提高了细胞产量。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传统组织块法、传统酶消化法和优化组织块法进行新生SD大鼠原代成骨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并对培养出的细胞予以鉴定和比较。优化组织块法可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纯度高的成骨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和成骨能力,碱性磷酸酶(ALP)染色、Ⅰ型胶原免疫荧光均呈阳性,ALP检测活性可达92%。该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操作简单的体外原代成骨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兔脂肪组织来源脂肪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成骨活性.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1~2mL,采用机械切割及Ⅰ型胶原酶消化法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脂肪基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以后,以诱导培养基(内含10mmol/Lβ-甘油磷酸钠、10~8mol/L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进行诱导培养.实验评估:应用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Von Kossa钙化结节染色检测钙化结节的形成等方法来鉴定诱导分化所得细胞的成骨活性.结果行诱导培养的脂肪基质细胞呈多层成长,形态多为梭形,细胞外基质有白色钙化结节形成;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生长周期变长.碱性磷酸酶钙钻法染色及Von Kossa钙化结节染色后均表现为阳性,未诱导培养的脂肪基质细胞则表现为阴性.结论初步建立了一套南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基质细胞的方法,并证明该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条件下具备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淫羊藿提取液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功能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序列酶消化法从新生小鼠颅盖骨中分离和培养成骨细胞,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淫羊藿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检测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反映淫羊藿对细胞功能的作用.建立地塞米松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体系,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淫羊藿对这一凋亡体系的影响.结果:分离和获得的大量单一多角形细胞,经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呈强阳性,经Ⅰ型胶原、骨桥蛋白、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证实获得的细胞为成骨细胞.淫羊藿提取液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但可以显著提高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其中相当于生药1 g/L组的作用最明显.100 nmol/L和1 000 nmol/L地塞米松可以显著增加成骨细胞凋亡率,但同时加入相当于生药1 g/L的淫羊藿提取液,并不引起细胞凋亡率的明显变化.结论:淫羊藿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没有明显作用,但却显著增加了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淫羊藿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机制之一可能是促进成骨细胞的成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新生小鼠颅盖骨中分离和培养成骨细胞;用组织化学染色和矿化结节法进行细胞鉴定;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淫羊藿苷浓度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同时通过检测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观察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各浓度组比较,10μg/L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均有促进作用,且作用最强,最为持久。结论:浓度为10μg/L的淫羊藿苷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增强其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8.
Yang L  Tao T  Wang X  Du N  Chen W  Tao S  Wang Z  Wu L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3,116(9):1357-136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examethasone on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 of adult human osteoblasts in vitro.Methods Iliac trabecular bone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adult patients undergoing necessary surgery. After the bone pieces were digested with collagenase-trypsin, osteoblasts were released and incubated at 37℃ in a relative humidity of 95% and 5% CO2. Then, the ceils were purified, and their passages were given DMEM-F12 and fetal bovine serum medium. Subsequently, 10^8 mol/L dexamethasone was added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to incubate the osteoblasts for three days, and the cells from control groups were incubated without any drugs. All cells were observed continually with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inally,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the use of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and biochemical indices,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nd osteocalcin (OCN)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examethasone on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 of adult osteoblasts in vitro.Results In the adult osteoblasts obtained by collagenase-trypsin digestion, it achieved high survial,stable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excellent purific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xamethasone 10^8mol/L and osteoblasts 10 000/ml, there was significant promotion of ALP and OCN secretion without cell apoptosis.Conclusions Dexamethaso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adult osteoblasts in vitro without apoptosis, and dexamethasone at the suggested concentration can be used as positive control in drug studies for osteoporosis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雪旺细胞与成骨细胞体外联合培养条件下,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情况。方法日龄3 d的SD大鼠,采用混合酶消化法体外分散培养雪旺细胞和成骨细胞,并用Millicell小室实现雪旺细胞与成骨细胞的联合培养。待细胞生长稳定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对照组成骨细胞于10 d左右可以铺满培养板底,此时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形态以多角形为主,细胞之间出现重叠生长,联系密切。共培养组成骨细胞生长速度增快,7 d左右即可铺满培养板底,逐渐形成铺路石状,其中心部位的细胞较密集,可以出现散在的钙化结节。MTT结果显示共培养组成骨细胞增殖明显。结论雪旺细胞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关于该作用是否是通过FGFs实现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calcitonin,CT)对离体培养数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作用,初步探讨CT对OB增殖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I)表达的影响,为促进骨修复和再生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新生24hSD乳鼠颅盖骨,采用酶消化法培养OB,经酶解消化后得到原代OB,进行体外培养并鉴定。将体外培养的OB用不同浓度(1×10-12~1×10-8mol/L)的CT处理,采用MTT法(噻唑蓝染色法)观察OB的增殖;Gomori钙-钻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RT-PCR方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mRNA的表达。结果经细胞鉴定后证实其系OB;MTT法检测表明,CT浓度为1×10-12mol/L时就可以刺激OB增殖,且随CT浓度升高其增殖能力增加,呈剂量依赖关系;Gomori钙-钻法检测结果表明随着CT浓度的升高OB分化能力增强;经RT-PCR法检测表明,IGF-I mRNA可在乳鼠OB内稳定表达,半定量分析表明,随着CT浓度的升高,IGF-I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适当浓度的CT可以促进体外培养OB的增殖;部分机制可能与CT促进IGF-ImRNA表达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