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眼科学   15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比较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病眼别的差异.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的nAMD患者114例144只眼(nAMD组)和PCV患者145例186只眼(PCV组)纳入研究.统计其首诊年龄、性别、眼别等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性别及发病眼别的差异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x 2检验.结果 nAMD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68.30±9.86)岁,PCV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 65.67±9.04)岁.两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8,P=0.031).首诊年龄小于70岁者,nAMD组中58例,占50.88%;PCV组中92例,占63.45%.PCV组首诊年龄<70岁者比例高于nA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8,P=0.042).nAMD组中男女比例为3.56∶1,PCV组中男女比例为2.02∶1,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P=0.047).nAMD组中,双眼发病30例,占26.32%;PCV组中,双眼发病41例,占28.28%.两组患者双眼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23,P=0.726).nAMD组144只眼中,右眼69只眼,占47.92%;左眼75只眼,占52.08%.PCV组186只眼中,右眼92只眼,占49.46%,左眼94只眼,占50.54%.两组患者不同眼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8,P=0.637).结论 nAMD患者较PCV患者首诊年龄大;nAMD较PCV更容易发生在男性.两种疾病均有约1/4的患者双眼发病,眼别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低氧模型中乙酰肝素酶(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RNA 聚合酶-Ⅱ (Pol-Ⅱ)的表达变化,探讨低氧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Hpa和VEGF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低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造成HREC低氧模型,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低氧诱导组、磷酸甘露戊糖硫酸盐(PI-88)组和空白对照组。低氧诱导组为含CoCl2 100 μmol/ml的培养液培养48 h;PI-88组为含CoCl2 100 μmol/L和Hpa竞争性抑制剂PI 88 5 μg/ml的培养液干预48 h;空白对照组为等量PBS干预HREC 48 h。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正常对照组和低氧诱导组HREC中Hpa、VEGF以及Pol Ⅱ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间Hpa和VEGF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低氧诱导组HREC细胞质内Hpa荧光和VEGF荧光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PI-88组细胞质内VEGF荧光较低氧诱导组减弱。低氧诱导组细胞核内Hp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且分布与Pol-Ⅱ相吻合。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诱导组Hpa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a:F=-4.005,P<0.05;VEGF:F=-4.063,P<0.05);PI-88组VEGF蛋白表达较低氧诱导组VEGF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3,P<0.05)。结论 低氧诱导的HREC中,Hpa的表达增高,导致VEGF的增加,促进了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3.
背景 银杏内酯B(GB)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和抗凋亡作用,可以有效拮抗视网膜内感光细胞的凋亡,达到治疗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目的,但GB的高疏水性和低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能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因此可能提高GB在视网膜中的生物利用度. 目的研究自制GB-SMEDDS灌胃后在SD大鼠视网膜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时变化.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SD大鼠分为GB混悬液组和GB-SMEDDS组2个组,每组40只,分别给予40 mg/kg自制质量分数2.5% GB-SMEDDS或GB混悬液(质量分数0.1% DMSO溶解)灌胃,并于给药后15、30、45 min和1、2、4、8、12h分别处死5只大鼠,解剖显微镜下分离大鼠视网膜,制备大鼠视网膜上清液,经高效液相-电喷雾离子-质谱联用(HPLC-ESI-MS)法检测GB的质量浓度,并与标准曲线对比换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实用药物动力学程序3p87中的统计矩方法计算,计算出视网膜中的最大药物质量分数(Cmax,mg/g)、药物达峰时间(Tmax,h)、清除率(Ke/h)、吸收半衰期(t1/2)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mg/(g·h)]. 结果 GB在1~ 32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0.0732X+0.056(r=0.992).GB-SMEDDS组和GB混悬液组大鼠灌胃后有着相似的药时曲线,但是除了给药后15 min视网膜中的药物质量分数两者一致外,其他各个时间点GB-SMEDDS组视网膜内药物质量分数均高于GB混悬液组.两组大鼠视网膜中Cmax分别为(15.83±1.84) mg/g和(2.65±0.10) mg/g,AUC0-∞分别为(15.30±0.11)mg/(g·h)和(6.42±0.19)mg/(g·h). 结论 HPLC-ESI-MS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特点,适合GB制剂在SD大鼠视网膜中药代动力学的研究.SMEDDS可以显著提高GB在视网膜中的含量,可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培养并鉴定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并探讨Norrin基因高表达对HRCECs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鉴定细胞。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AP-3myc-hNorrin/pRK5质粒转染HRCECs,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orrin/myc的表达确定转染效率。采用MTT法测定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所培养的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为强阳性。AP-3myc-hNorrin/pRK5质粒转染后 24 h,RT-PCR显示实验组Nor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转染后48h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均显示实验组细胞Myc表达强于阴性对照组。MTT法显示细胞增殖高于对照组,细胞周期检测示实验组G2期细胞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脂质体能成功转染AP-3myc-hNorrin/pRK5进入HRCECs。Norrin高表达能促进HRCECs的增殖,并促进细胞DNA合成,提示Norrin在视网膜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胚胎干细胞是体内各种成熟细胞的"种子"细胞,是神经移植和发育基因功能研究的有利工具.Notch1信号足多种神经细胞有序分化的关键性调控通路,目前对其在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尚无报道.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过程中,跨膜信号分子Notch1蛋向的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于2003-10/2004-10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材料: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自建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Ⅵ株,具备XY染色体,正常核型比例80%以上,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黄冰教授惠赠.方法:胚胎干细胞复苏后,加入含20%胎牛血清、106 IU/L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的高糖DMEM细胞培养基,置于37℃,5%CO2培养箱中,两三天常规消化传代.向传至11代的胚胎干细胞中加入含20%胎牛血清、5×10-7mol/L维甲酸的高糖DMEM诱导分化培养基,设立诱导1,5,9d 3个观察时间点.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化学检测成熟神经元标志性抗原MAP-2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otch1蛋白的表达.结果:胚胎干细胞呈克隆样生长,至诱导第9天大部分克隆周围为单一密集的神经网络.随着诱导时间延长,胚胎干细胞分化出的MAP-2阳性神经细胞数逐渐增多.胚胎干细胞克隆内的细胞几乎均呈Notch1强阳性或刚性表达,诱导分化后Notch1蛋白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P<0.01).结论:在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诱导分化过程中,Notch1信号逐渐关闭,提示Notch1可能对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特异性分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并评价沃丽汀片剂辅助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将60例(60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患者于光动力治疗后接受沃丽汀片剂口服.300μg/d,分3次口服,共60d;对照组30例患者光动力治疗后不接受药物辅助治疗.观察期为3个月,于治疗后1、4、8、12周复诊.观察视力、裂隙灯检查、FFA和OCT测量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结果 治疗组于第4周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至第8周接近正常水平.而对照组第8周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才有明显的改变,到12周时才接近正常水平.观察期末治疗组视力0.05~0.1者1只眼,0.15~0.3者9只眼,大于0.3者20只眼;对照组0.05~0.1者5只眼,0.15~0.3者13只眼,大于0.3者12只眼,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沃丽汀可以促进出血、渗出及视网膜下液的吸收,用于辅助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可以缩短黄斑部恢复的时间,恢复较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非常复杂型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非常复杂型视网膜脱离的方法。方法:31例(31眼)非常复杂型视网膜脱离,包括原发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伴PVR-D3级及前段玻璃体严重增殖者14只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伴严重PVR 8只眼;严重眼外伤伴眼内容物脱出及严重PVR 9只眼。采用巩膜冷凝、环扎、硅胶填压、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前膜剥离/切除,视网膜松解性切开,过氟化碳液体注入,眼内/眼外排液以及硅油眼内填充等方法治疗。结果:随访3~16个月,31眼中,21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占67.7%;5只眼大部分复位,占16.1%;5只眼未能复位,占16.1%。术后视力,除了失败的5只眼外,在其余的26只眼中,有一眼视力较术前下降,其余25只眼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PVR及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较好,分别有71.4%及87.5%完全复位,严重外伤的治疗效果较差。眼科学报1998;14:90—93。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方法测定银杏内酯B在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考察药物含量和分散介质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经0.1 mol.L-1HCl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形态、粒径和成乳稳定性。结果:自微乳化介质处方为油酸乙酯-(cremophor EL-大豆磷脂-无水乙醇,40∶60),其中cremophor EL-大豆磷脂-无水乙醇(4∶1∶2),GB的载药量为2.5%。乳化介质(H2O和0.1 mol.L-1HCl)对制剂自微乳化效率影响不大。银杏内酯B自微乳制剂经0.1 mol.L-1HCl稀释100倍后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分布均匀,粒径(41.6±1.11)nm,自微乳化时间大约在2 min。8 h内制剂稳定,粒径变化不大,无药物析出。结论: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制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形式。【结果】共95例患者(106眼)纳入该研究,其中18眼(16.98%)出现广泛性出血性色素上皮层脱离(mhPED)伴或不伴视网膜下大出血(MSH),总范围大于12个视盘面积;在无mhPED/MSH的98眼中,78眼(79.59%)可见双线征,71眼(72.45%)见局限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2眼(42.86%)见拇指样隆起息肉病变,65眼(66.33%)见视网膜下积液,20眼(20.41%)见视网膜层间积液,29(29.59%)眼见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结论】双线征、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积液、拇指样息肉病灶以及视网膜下出血是PCV在SD-OCT上常见的5种表现形式,其中以双眼线征和色素上皮脱离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原代培养、冻存和复苏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为研究RPE 的功能和治疗有关眼病提供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0.25%胰酶+0.02%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次消化分离细胞并进行传代,以0.125%胰酶进行传代,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行角蛋白与S100 表达鉴定RPE.利用-80 ℃冰箱对细胞冻存,复苏后观察细胞活性.结果 RPE 体外生长旺盛、1 h 贴壁.初期为圆型,胞壁内充满黑色色素,传代后细胞呈圆型、不规则形,细胞透亮.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与S100 均呈强阳性,证实培养的是RPE 细胞,所获细胞纯度100%.冻存细胞复苏后生长旺盛,细胞形态与复苏前相比无区别.结论 二次胰蛋白酶消化分离细胞数量多,能成功建立RPE 的体外培养模式,用-80 ℃冻存RPE 的方法简便,成本低,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形态不受影响,是目前较理想的RPE 细胞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