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类甲状腺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研究甲状腺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  2 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 6例 (2 4% )PTC基因表达阳性 ,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 ;而甲状腺滤泡型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TC均为阴性。结论 PTC基因是ret癌基因新的活化形式 ,ret基因的活化仅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类型中 ,可能是乳头状癌的特殊遗传事件 ,因此检测PTC基因可作为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癌ret、ras、p53基因研究,揭示其在甲状腺癌发病中的意义,为进一步进行甲状腺癌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甲状腺癌和10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ret、ras、p53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r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病及甲亢中均有表达,在髓样癌和滤泡状腺瘤中未检测到;ras在各型甲状腺病中均有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各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0%~50%,良性病变中仅在1例滤泡状腺瘤和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呈阳性。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病与癌基因ret、ras及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有密切联系。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因此,甲状腺癌的防治除考虑高碘因素外,也应充分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人类甲六腺癌中ret癌基因活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类甲状腺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技术研究甲状腺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 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6例(24%)PTC基因表达阳性,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而甲状腺滤泡型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TC均为阴性。结论 PTC基因是ret癌基因新的活化仅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类型中,可能是乳头状癌的特殊遗传事件,因此检测PTC  相似文献   

4.
ret原癌基因与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认为在人类肿瘤中至少有10%的肿瘤的发病机制与基因的改变有关,包括染色体易位、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或基因的过表达等,这些改变都将某些特定的基因片段发生激活或失活。在甲状腺癌中,由于ret原癌基因突变会引起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MEN2)及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MTC)的发生,ret原癌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通过基因重排被激活,而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及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中的激活机制为点突变,其中在MEN2型中发生的点突变均为种系水平,故可遗传给后代,因此国际上现已开展对甲状腺髓样癌高危人群的ret原癌基因突变的筛查工作,并通过区别点突变发生在种系水平抑或体细胞水平分析是否会遗传给后代,本文现就ret原癌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术前辅助检查对于病理分型和术式的选择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瑞  李南林  张震  王岭  杨华 《医学争鸣》2004,25(18):1673-167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结合术前辅助检查对判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病理分型的作用,并根据病理分型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 方法: 以术后石蜡病理切片结果作为确诊甲状腺癌的金标准,将483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乳头状腺癌(Ⅰ组)、滤泡状腺癌(Ⅱ组)、未分化癌(Ⅲ组)和甲状腺髓样癌(Ⅳ组),对各组的临床特征、甲状腺核素扫描、甲状腺B超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恶性肿瘤病理分型的相关性. 结果: 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分别占68.1%, 23.4%, 2.9%和5.6%;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和髓样癌的患者年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与未分化癌患者年龄差异显著;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女性患者比例分别为78%, 74%, 50%和100%;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和髓样癌患者的结节直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与未分化癌差异显著,结节直径>4 cm的患者未分化癌可能性大;甲状腺结节数目比较,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与髓样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结节质地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髓样癌结节质地柔软;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与未分化癌、髓样癌的冷结节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乳头状腺癌与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对甲状腺癌病理分型无意义. 结论: 应重视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辅助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综合判断结节的病理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对于结节直径<1 cm的患者,提倡B超检查随访,必要时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以排除甲状腺微小癌;对于结节直径>1 cm 年龄40岁以上患者应积极采取外科治疗为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ras癌基因及EBV感染在甲状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88例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34例,滤泡性癌17例,髓样癌5例,未分化癌8例,腺瘤24例)进行研究,观察ras癌基因蛋白产物p21及EBvLMP-1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p21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良恶性有关,甲状腺癌p21阳性率(62.5%)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33.3%)(P<0.05)。甲状腺癌p21与组织学分型无关。LMI-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15.6%,癌周组织无表达。结论ras癌基因突变为甲状腺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p21检测可作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辅助指标,提示EBV感染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癌基因DJ-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效应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74例甲状腺癌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DJ-1蛋白的表达,分析DJ-1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与甲状腺癌之间的表达差异,以及4种甲状腺癌病理类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DJ-1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见表达,而在甲状腺癌中呈显著表达(94.6%);33例乳头状癌中DJ-1全部呈阳性表达(100.0%),19例滤泡癌中有17例呈阳性表达(89.5%),13例髓样癌中有12例呈阳性表达(92.3%),9例未分化癌中有8例呈阳性表达(88.9%).DJ-1表达水平在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癌基因DJ-1特异性表达于甲状腺癌组织中,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但与其发展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et和半乳糖凝素-3(Gal-3)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V-6000通用型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甲状腺腺瘤25例、甲状腺滤泡癌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2例中c—met和Gal-3的表达。结果c—met和Gal-3在滤泡癌、乳头状癌及未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c—met表达的强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Gal-3表达的强阳性率与甲状腺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met和Gal-3表达均为阴性。甲状腺癌c—met的阳性表达与Gal-3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met和Gal-3过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甲状腺肿瘤的鉴别以及预后的评估有-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转移的相关性,为此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甲状腺肿瘤病理石蜡切片13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3例,腺瘤48例,乳头状癌38例,髓样癌10例,滤泡状癌27例,未分化癌12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20例.运用免疫组化检测各标本LYVE-1的表达水平,分析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之间LYVE-1的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LYVE-1所标记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淋巴管的密度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在甲状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淋巴管的密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在各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组织中,乳头状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密度为11.4±8.6,髓样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密度为4.2±2.4,未分化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密度为8.8±1.8,乳头状癌与髓样癌相比较t=2.6020,P=0.0124,乳头状癌与未分化癌相比较t=2.6227,P=0.0117,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①在甲状腺肿瘤中LYVE-1表达是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高,恶性肿瘤中表达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乳头状癌、未分化癌、滤泡状癌及髓样癌,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较无转移的肿瘤表达升高.②LYVE-1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甲状腺良性肿瘤一般指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甲状腺恶性肿瘤包括甲状腺癌和肉瘤。甲状腺癌一般指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甲状腺未分化癌一般包括分化差的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状腺癌及原发于甲状腺的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1.
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活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方法 应用RT-PCR技术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 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6例(24%)PTC基因表达阳性,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而甲状腺滤泡型癌,甲状腺腺癌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甲状腺肿瘤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4例甲状腺腺瘤,10例不典型腺瘤,15例乳头状腺癌,10例滤泡性腺癌,10例髓样癌,10例未 分化癌。结果 PCNA增殖指数在甲状腺腺瘤为 12.8,不典型腺瘤为 19.8,乳头状癌为 19.2,滤泡性腺癌为 26.4,髓样癌 为27.9,未分化癌为44.3。各组间比较:不典型腺瘤与乳头状癌之间无差异;腺瘤与不典型腺瘤和乳头状癌间有显著性 差异(P<0.05),与其余各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NA增殖指数可作为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指标,并 可反映其临床生物学行为,为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gi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metastasis as well as prognosis of thyroid carcinoma. Methods:48 cases of thyroid carcinoma and 5 cases of thyroid adenoma were studied.Density of microvessels of the tumors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n formalin -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with anti-CD34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counted microscopically (×200).Results :The mean value of MVD in tumors>2cm in diameter was (174.92±72.63)/field, while that in tumors≤2cm was ( 117.40± 39.95)/field ( t = 3.3298, P = 0.0026).The number of microvessel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respect to the histotype of the thyroid carcinomas, such as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 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and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 ( F = 14. 95, P = 0. 0001), but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respect to patients'age nor sex ( P>0.05). Conclusions:By studying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of thyroid arcinomas and correlated with their clinical features and biological behaviors, it is concluded that ngiogenesis is important in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as well as prognosis of thyroid carcinomas. Measures to combat angiogenesis may be beneficial in the treatment for thyroid carcinomas.  相似文献   

14.
裴芝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9):130-132+140+169
目的观察分析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免疫组化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进行细胞学检查,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细胞学诊断38例乳头状癌,18例滤泡性肿瘤,16例滤泡性病变,2例未分化癌。18例可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其中7例乳头状癌,2例滤泡癌;术后病理结果:9例乳头癌,2例滤泡癌。16例可疑良性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其中9例恶性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得知,5例乳头癌,2例滤泡癌。术后病理检查得知,48例乳头癌,4例滤泡癌,9例未分化癌,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单个免疫组化标记物抗体Galectin-3、CK19、BRAF、HBME-1、TPO与联合标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均较高;但与联合标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检查联合免疫组化对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免疫组化能够有效提高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可有效减少甲状腺癌的误诊与漏诊,有利于临床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nfirm the frequency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thyroid cancers. We investigated 26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thyroid cancer (25 papillary carcinomas, 1 follicular carcinoma) using 8 microsatellite markers.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was found in two (7.7%) papillary carcinomas. Our data indicate that MSI is a relatively rare event and may seldom contribute to the carcinogenesis of papillary carcinomas of the thyroi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TTG1IP蛋白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TG1IP蛋白在25例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23例滤泡性腺瘤、65例乳头状癌、19例滤泡癌和18例未分化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TTG1IP蛋白表达率在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中为28%,在滤泡性腺瘤组织为30.43%,在乳头状癌组织为61.54%,在滤泡癌组织为31.58%,在未分化癌组织为22.22%。PTTG1IP蛋白在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滤泡性腺瘤组织、滤泡癌组织和未分化癌组织(P<0.05)。PTTG1IP蛋白表达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甲状腺外侵犯和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不同肿瘤中,PTTG1IP蛋白过表达可能在乳头状癌的始发和进展中发挥作用,而与滤泡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生发展无关。PTTG1IP蛋白可能是鉴别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及其他恶性滤泡上皮性肿瘤的一个有用指标。PTTG1IP可能为难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