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方法单纯松解术与手术松解联合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院诊断为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松解术,观察组采用松解术联合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优良比例及肘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8~13个月的随访,平均(11.2±2.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的Mayo评分、关节优良率及活动度均比术前增加,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增加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松解术联合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可能优于单纯松解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周平  庞飞  孙新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5):774-776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方法单纯松解术与手术松解联合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连续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入绍兴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共82例,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松解术,观察组采用松解术联合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优良比例及肘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性。 结果 2组患者均获8~13个月的随访,平均(11.2±2.1)个月。2组患者术后的Mayo评分、关节优良率及活动度均比术前增加,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yo评分:(81.9±5.6)分比(69.3±4.2)分,t=2.615,P=0.017;关节优良率:92.8%比87.5%,χ2=2.678,P=0.035;活动度:(57.8±4.9)°比(42.2±3.6)°,t=3.812,P<0.001。 结论 采用松解术联合单臂铰链式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可能优于单纯松解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越  李志荣 《当代医学》2011,17(36):15-17
目的总结单臂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早期经验。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8名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应用单臂铰链外固定支架对患者僵硬肘关节进行松解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从术前58.9°改善为术后101.7°,平均最大伸直活动度由术前30.8°改善为术后20.6°,总平均活动范围由术前28.1°改善为术后81.1°,Mayo评分从术前42.37分改善为术后76.3分。结论运用单臂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僵硬肘关节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究肘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6~65岁,平均(45.6±4.3)岁。按照O'Driscoll四步法对肘关节僵硬进行松解,术后肘关节常规冰敷1周,术后第1天佩戴铰链支具,指导下进行屈伸功能锻炼。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肘关节的屈伸活动,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患者肘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使用Mayo评分标准评价患肘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9例,失访1例,随访9~12个月,平均(10.6±1.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切口感染、肘关节异位骨化等并发症。肘关节平均最大ROM:术前63.30°±21.20°,术后1周77.82°±13.75°、术后1个月85.52°±11.32°、术后3个月110.19°±10.18°,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平均最大RO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Mayo评分:术前(52.34±14.32)分、术后1周(63.48±10.35)分、术后1个月(73.44±8.77)分、术后3个月(80.43±13.74)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肘关节Mayo评分与术前Mayo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肘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可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早期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利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比较切开松解术、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的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观察对象,56例患者中采用切开松解术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56例患者中采用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联合应用切开松解术、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可以使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使其肘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切开松解术的单一实施,更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曹华佗  赵毅 《吉林医学》2014,(8):1711-1712
目的:探讨肘关节功能障碍行手术松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肘关节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分别采用开放松解术和关节镜松解术治疗。根据Mayo肘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术后关节活动度差异和康复情况进行评分。结果:经术后7~24个月随访,均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松解前后Mayo肘关节功能情况可知,两组患者术后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不同的手术方法松解术对患者肘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松解联合外支架治疗合并疼痛的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32例合并有疼痛的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39岁.32例中,25例轻中度疼痛患者作单纯肘关节松解术;4例重度疼痛患者合并有肘关节陈旧性脱位,在术中充分松解肘关节后直视下复位肘关节;3例肘关节炎严重,疼痛剧烈患者在作肘关节凇解术同时,作真皮移植间隔式肘关节成形术.共26例患者使用了铰链式外固定架辅助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和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关节功能改善程度:2例极重度僵硬改善为中度僵硬,19例中度以上僵硬患者改善为轻度僵硬,其余11例改善为无僵硬,改善率100%;术后疼痛缓解情况:6例中重度疼痛缓解为轻度疼痛,其余26例疼痛消失,疼痛缓解率100%.肘关节功能评定采用Mayo综合评分.术前评分:优0例,良6例,可14例,差12例.术后评分:优20倒,良8例,可4例,优良率87.5%.术后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松解联合外支架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和恢复肘关节僵硬术后的屈伸功能,对陈旧性脱位或肘关节炎引起的疼痛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干预对创伤后肘关节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42例肘关节创伤后僵硬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中药熏蒸、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神经松动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对两组组患者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Active range of motion)及Mayo评分(Mayo elbow function score)进行评估并对比。术后6个月对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Mayo功能评分及肘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第4周、第8周,治疗组Mayo评分及肘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两组康复治疗有效率均为100%。结论神经松动术干预可有效减轻创伤后肘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ROM,range of motion),提高肘关节骨折术后稳定性,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肘关节骨折术后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12年6月间43例肘部骨折术后继发关节强直僵硬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行肘关节松解术者23例为A组,常规肘关节松解者20例为B组。治疗后随访12∽26个月,以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并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随访12∽26个月,A组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达116.5度,肘关节功能评分85.7分;B组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达75.3度,肘关节功能评分61.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尺神经损伤B组2例,A组无;术后切口感染、皮下血肿、切口愈合不良B组3例,A组无。[结论]采用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疗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僵硬肘关节的活动度及改善关节功能,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Pan ZX  Yang XM  Qu LJ  Zhang HX  Zhai LD  Sun C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72-3075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肘关节清理成形和软组织松解术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及肘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肘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34例,伴关节强直者13例.行关节镜下清理关节腔及游离体,对冠突、尺骨鹰嘴骨赘切除,冠突窝、鹰嘴窝、桡窝成形,对严重挛缩的关节囊和侧副韧带等给予必要的松解,术后指导康复训练,对比手术前后肘关节疼痛及伸屈活动度进行mayo评分.结果 34例患者肘关节的疼痛症状和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其中13例肘关节强直者,术后伸直活动度增加(30±16)°,屈曲活动增加(34±19)°.手术前后肘关节最大ROM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yo评分,34例总优良率85.3%.21例单纯骨性关节炎优良率为90.5%.结论 应用关节镜术治疗肘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及关节强直,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肘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强直11例的康复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琰  邓姝  唐康来  郭林  陈光兴  韩琳 《重庆医学》2006,35(13):1182-1183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强直术后的康复与护理。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1例肘关节强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关节囊松解术。术后镇痛泵下进行有序的康复训练并实施良好的护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7.6个月(2~14个月)。肘关节伸直、屈曲分别平均较前改善42°及29°。术前Mayo评分良2例,中7例,差2例;术后优1例,良7例,中3例。除1例短期出现轻度尺神经麻痹,未出现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松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在术后早期给予康复训练和精心护理,使患者康复理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郑秋坚  肖丹  刘斌  王义生 《广东医学》2006,27(6):870-87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硬的价值。方法对我科用关节镜松解治疗创伤或术后膝关节僵硬的27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术中均能得到较好松解,屈曲达110°或以上,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术后经过平均随访11个月,关节活动度达95~125°,平均105°,股四头肌肌力V级,Lysholm s评分平均从术前47分(35~63分)提高到术后87分(80~98分),无骨折等合并症发生。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硬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合并症少,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26-1528
目的:评估肘关节镜下前后联合松解术对创伤性肘关节僵直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性的疗效。方法:选取创伤性肘关节僵直患者18例,均行肘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早期给予所有手术患者有效疼痛控制后进行早期主动及被动锻炼。分别于术后2周、1月、3月及6月对所有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及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肘关节平均活动度由(45.2±17.6)°增加至(113.5±22.4)°(P<0.01);MEPI评分由术前(65.6±17.3)分提升至(91.1±24.3)分(P<0.01);VAS评分由术前的(4.2±1.5)分降低至(0.8±0.4)分(P<0.01)。结论:肘关节镜手术可以极大程度改善创伤性肘关节僵直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同时,术后早期开始肘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对治疗膝关节粘连的价值和特点。方法:在关节镜直视下,用探针和钩刀等器械,松解膝关节内粘连索带和挛缩组织,治疗膝关节屈曲受限病人15例。结果:平均随访1年8个月,关节屈曲活动度从术前平均30度,术后改善至平均120度,无1例发生皮肤坏死或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疗效好、属微创伤手术,是膝关节粘连僵硬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17例肘关节僵硬患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患者的要点和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2年4月,采用开放肘关节松解手术治疗17例肘关节僵硬患者,其中创伤后僵硬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退变性关节炎所致肘关节僵硬6例。术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65.1±16.4)分。15例采用后正中入路,2例采用前次手术的原外侧切口。对明显屈曲受限的12例患者采用了尺神经前移,对于清除完严重异位骨化后不稳定的2例患者采用了铰链式外固定架。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1个月(6~41个月),17例均获随访。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7.5±16.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7例患者中,优9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3%。主动屈伸活动度范围达到110.6°±27.5°。1例患者术后发生慢性感染,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尺神经症状。结论:应用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患者,只要能松解彻底,又能保证肘关节的稳定性和早期活动,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松解膝关节僵硬的处理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一科从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共36例膝关节僵硬患者,通过关节镜辅助下行关节囊内粘连松解联合股四头肌“多点V字成型”松解延长术,术中松解膝关节达90°,术后行规范功能锻炼,并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 ~28月,平均20.5个月.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伸直11.5°,屈曲29.2°,Lysholm评分平均50.2分;其中单纯行关节镜下关节囊内粘连松解14例,联合关节囊外行股四头肌“多点V字成型”松解延长术22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伸直5.3°,屈曲102.6°,Lysholm评分平均92.3分.术前、术后各项指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膝关节镜微创技术松解膝关节僵硬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对四肢骨折并发膝关节僵硬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136例下肢骨折手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术后进行功能锻炼,观察治疗前后患者(VAS)疼痛评分和Lyshlo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8个月,膝关节活动度、VAS疼痛评分、Lyshlom评分、股四头肌肌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治疗四肢骨折手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优点,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关节囊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4月间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冻结肩患者61例,男19例,女42例;年龄35~69岁,平均54岁。记录VAS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结果 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切口均Ⅰ/甲愈合,VAS评分从术前(7.9±1.3)分提高到术后(2.1±0.9)分,UCLA肩关节评分从术前(13.8±3.9)分提高到(30.9±3.2)分,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未出现关节感染、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及因韧带关节囊松解后出现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冻结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膝关节粘连关节镜松解的适应症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患者24例,平均年龄44岁(17~71岁).术前膝关节活动度10°~60°,平均37.5°,WOMAC评分9~22分,平均14分.术中使用等离子刀、钩刀及刨削器等在关节镜下进行粘连松解.术后镇痛、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患肢主、被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粘连松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关节镜直视下行膝关节粘连松解8例.结果随访6.0~23.5个月,平均11.4个月,膝关节的活动度较术前平均增加72°,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手术行膝关节粘连松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