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在综合性大学体制下如何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即打造综合性大学体制下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的全程性和系统性,提高医学生科研潜质和临床技能;利用优势学科和高端、优质科研资源,使医学生及早进入系统的科研训练,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探讨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方式,着力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张静  王璐  赵君梅 《医学与社会》2011,24(12):103-104
现代医学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懂得医学知识,也必须掌握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地方综合性大学应根据医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利用综合大学的优势;建立起科学的医学生人文素质结构体系,挖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途径,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目前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科学体制尚未建立,培养模式方向不明;专业精神缺乏,职业定位模糊;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通过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探索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认为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临床技能、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七年制医学生妇产科临床实践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方法实行"导师领导下的临床与科研专业指导小组"培养体制、辅以严格的考核评估措施以及科学的激励机制。结果经过2年一个轮转周期的实践,接受培训的医学生临床思维、基本技能、人文素养和文献检索筛选、科研思维、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均有明显的提高;参与的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结论构建和实行导师领导下的临床与科研专业指导小组培养体系,明显有益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团队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当前医学教育存在着偏重专业知识,忽略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而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和医患关系的转变要求医学生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本文通过现状分析,提出改变观念,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创建浓厚的校园文化,加强社会实践等途径,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校五年制医学生科研素质现状,探讨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对策。方法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法,对我校2004届-2006届1,050名本科生进行科研素质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医学生科研水平普遍低下,缺乏科研实践活动,没有科研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经历,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检索文献的技能较差,搞科研积极性很低。通过我院加强对医学生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和科研素质培养,实习前后多数调查内容有显著提高。结论转变教学观念、创造科研环境和氛围、增加探究性、综合性实验,临床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西北医学教育》2016,(6):821-824
武汉某高校积极发挥校医院的地理位置优势、服务人群优势及医疗资源优势,将校医院纳入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校医院为平台,开展医学专业新生早期接触临床,启蒙专业思想;进行低年级医学生人文关怀实践,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组织社区卫生实习,普及全科医学思维;开展医学技术与设备观摩,培养创新意识等。校医院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梳理了医学人才分阶段培养目标,组建了校医院的全科医学教学团队,既调动了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对临床医学教育中附属医院的实习基地功能进行了补充,合理应用了综合性大学校医院的优势资源,提高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并校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的多所卫生部直属重点医科院校和综合性或多学科大学合并,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为发展中的医学教育服务,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对此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任务之一.大学英语因其人文学科性质和高校必修公共课程的独特优势,成为实施人文教育的良好平台.本文在分析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人文素质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关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与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融合的基本策略,旨在对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合格的现代医学人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方法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学沟通和选择辅助检查等过程中,注重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结果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可提高医学生临床基本能力、改善医患关系。结论强化人文素质培养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合格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6年起,我国五年制眼视光医学专业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中国医科大学成为东北地区首个获批眼视光医学专业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结合我国国情,围绕如何培养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执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使学生既具备完整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又具备眼科学和视光学专业特长;积极探索五年制眼视光医学专业“以全面医学教育为基石,以系统眼视光教育为特色,以人文医学教育为内涵”的课程体系构建,创新性提出眼视光医学专业“基础-临床主干-专业方向与特色发展课程”模式;为培养现阶段亟须的眼视光医学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和目标。必须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在教学中侧重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其次实验教学是提高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培养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再次在临床实践当中应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如何建立全新的完善的考核系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要不断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面,更要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最后指出制约实践创新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及制约思维创新的因素,深刻揭示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被激发和获得提高,进一步倡议尽快完善我国的医学院学生培养方案及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我们应努力学习,不断总结,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文素质是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医疗实践的效果。为此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队伍、人文氛围、人文素质教育空间和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为该校更加有效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拟的调查问卷,运用TOPSIS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从医学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等方面,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调查.结果:高年级的医学生人文素质要比低年级的医学生总体水平略高,提示该校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行为方式、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分偏低.结论: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临床实习的教学作用,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力度,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科学性、必要性及可行性,为培养高素质的肿瘤学创新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多学科合作与临床实际能力培训相结合方式搭建实践教育平台,改革教学模式,模块化课程体系、重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加强了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医德素养。构建了临床前的实验室实习教学平台、临床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和课外实践教学平台。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特色的三年制肿瘤专科研究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结果 通过理论、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了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有效激发研究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加强对学生专业文献自学能力、团队间沟通与表达能力、科研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教学,使医德教育和人文关怀理念植根于被培训的研究生内心。提高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肿瘤专科人才。 结论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式教学,改良为以临床病例教学为中心,结合多学科多模块的教学体系,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突出的高质量肿瘤学专业硕士毕业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新医科”为背景构建以“育人为驱动力—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全过程育人路径,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大一至大五)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等方法构建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模型和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临床医学本科生采取随机抽样进行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探讨构建全过程育人的路径。结果 实证调研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情况的医学生人文态度评分均值为(3.47±0.75)分。从性别上来看,男生人文认知、态度、行为评分为2.81分、3.68分和3.22分,全部高于女生的2.52分、3.22分和2.9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大一到大五年级数据显示:人文认知、态度、行为评分均呈现出年级升高而递增的趋势,运用“知信行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P)”模型发现医学生对人文素养认知率较为理想,不同年级医学生知晓率不同,并利用交叉分析去研究学校对医学生开展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教育效果与多选题的交叉关系,呈现出显著性。结论 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有待提高,培育医学人文素养需贯穿大一至大五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医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应规范其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和要求、开展丰富多样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医护人员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训与考核、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等大学附属医院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全科专业规培学员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与意义。 方法 选取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规培的2015—2016级全科医学专业学员共29名为研究对象,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基层实践、临床教学的方式对全科规培学员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以培训前29名学员的问卷及量表调查为基线,在培训后,对培训学员进行问卷、量表调查,采用自行设计开放式问卷、关怀特征量表(CAS)、关怀能力量表(CAI)、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及全科医生胜任力问卷(GDCQ)对人文素质培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规培学员人文素质培养的参与率为100.0%。89.7%的全科规培学员认为人文素质培养对临床工作开展非常重要。全科学员人文素质知识来源于临床教学的比例最高,占81.6%,其次是基层实践、专题讲座,占比分别为70.7%、60.3%,而来自课堂教学的比例最低,占53.4%。人文素质培养前后全科规培学员的人文关怀意识、关怀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岗位胜任力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全科规培学员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可通过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基层实践、临床教学等方式开展,并且可显著提高全科规培学员的综合人文素质,其中课堂教学对人文素质的提升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9.
社会实践对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社会实践对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方法 通过组织研究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开展针对基层医院的医学讲座、针对居民的健康宣教,并发放宣传手册和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结果 参与社会实践能够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验和实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化.社会实践是培养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的重要平台.结论 大力开展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