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期因子(Midkine,MK)是1988年发现的一种新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MK是一种可分泌蛋白,成熟的MK分子由1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富含碱性氨基酸及半胱氨基酸.因起初在孕中期小鼠胚胎肾脏发现其大量表达而得名,是妊娠中期(midgestation)和肾脏(kidney)的缩写.随后又发现了一种可与肝素结合的生长因子,称为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MK和PTN与既往已知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在结构上明显不同,二者组成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家族.  相似文献   
2.
间断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间断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和副作用。②方法将45例缺铁性贫血病人分为每日补铁组和间断补铁组,观察铁剂治疗后红细胞指标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以及副作用的不同。③结果每日补铁组和间断补铁组补铁后红细胞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23~1.67,P>0.05)。血清铁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83,P>0.05)。间断补铁组恶心、胃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71,11.82,P<0.01)。④结论间断补铁与每日补铁治疗缺铁性盆血相比较疗效相近,但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5 000 u/d,每天一次,疗程14 d,血小板计数大于100×10^9/L停药,或给药至血小板计数比给药前增高≥50×10^9/L,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定期监测肝、肾功及凝血功能.结果 38例ITP患者接受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CR)18例,有效(R)15例,无效(NR)5例.治疗前血小板平均值为(4.97 ±2.15)×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84.13±42.13)×10^9/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09,P<0.01).所有患者按照2011年中国专家共识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新诊断ITP组,第二组为持续性及慢性ITP.第一组患者21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5.48 ±2.42)×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95.76±42.57)×10^9/L,完全反应(CR) 14例,有效(R)4例,无效(NR)3例,总有效率85.7%,治疗有效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30×10^9/L用时中位数为5(3 ~13)d,第二组患者17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4.35±1.61)×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69.76 ±37.96)×10^9/L,完全反应(CR)4例,有效(R)11例,无效(NR)2例,总有效率88.2%,治疗有效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30×10^9/L用时中位数为3(3 ~14)d,两组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多数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结论 国产rhTPO治疗新诊断和持续性及慢性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含量对白血病诊断的意义。②方法用唾液酸快速诊断法测定40例白血病病人及60例健康人血清LSA含量,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观察了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与LSA的相关关系。③结果白血病病人血清LS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t=4.44,P<0.001),白血病细胞数和骨髓增生程度与LSA含量均无明显相关关系(r=0.17,-0.13,P均>0.05)。④结论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测定是诊断白血病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液与肾病病房院内感染病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化疗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侵入性医疗手段的应用等因素,血液病和肾脏疾病病人易发生院内感染,特别是危重住院病人更易发生院内感染.现将2000年10月~2001年10月我院血液和肾病科收治的654例病人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治疗获CR后,经过或短或长的一段时间大多要复发;有一些急性白血病原发耐药,用多方案化疗也不能获缓解.这些白血病的预后差、处理困难,是目前临床的棘手问题之一.1999年6月~2001年5月,我们选用去甲氧柔红霉素与阿糖胞苷联合方案(IA)治疗 6例难治及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显示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方法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学沟通和选择辅助检查等过程中,注重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结果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可提高医学生临床基本能力、改善医患关系。结论强化人文素质培养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合格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期因子(midkine,M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Yascula F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新生、临床预后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1例MM患者和20例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MK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MM患者骨髓MNC中MK和VEGF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MK和VEGF的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692,P〈0.01)。MK和VEGF的表达在Ⅰ期和Ⅱ期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Ⅲ期患者MK、VEGF表达均较Ⅰ期和Ⅱ期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前后骨髓MNC中MK、VEGFmRNA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MK、VEGF高表达可能与MM血管新生、病情进展有关,且二者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因此监测MK和VEGF表达水平可能对指导MM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8例坏死性淋巴结病病人,男6例,女2例,年龄20~4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痛性淋巴结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部分病人可复发。对其发病、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OX-2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机制、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43例急性初治白血病患者及24例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OX-2及Bcl-2的表达水平,以18例健康供者骨髓为阴性对照.结果 COX-2、Bcl-2在初治急性白血病组的表达率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组LDH水平高于COX-2阴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OX-2可能参与了急性细胞白血病的发病,且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