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侧卵巢切除术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身体成分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1日- 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围绝经期患者33例(卵巢切除组),以同期更年期门诊自然绝经妇女35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GE-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妇女在闭经6和12个月时的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性激素.结果 两组妇女在闭经后6和12个月时,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闭经6个月时,卵巢切除组的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4.79±22.17)U/L vs(32.74±31.02 U/L)](P<0.05);闭经后12个月时,卵巢切除组的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8.09±4.38)U/L vs(25.92±3.53)U/L;FSH:(64.88±18.39)U/L vs(40.69±31.63)U/L](P<0.05).结论 围绝经期双侧卵巢切除后12个月内主要表现为E2和FSH改变,而E2水平的降低对骨密度、脂肪含量以及肌肉含量的影响并未显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在早期预测妇女绝经期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63名绝经前妇女分成双侧卵巢切除组和卵巢未切除两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雌激素(E2)、促卵泡生成素(FSH)、碱性磷酸酶(AKP)和尿NTx/Cr值,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卵巢切除组术后3个月血清E2明显下降.血清FSH和尿NTx明显升高,血清AKP无变化。卵巢未切除组.各项研究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作为一项骨吸收指标,双侧卵巢切除后3个月就能观察到尿NTx的变化。由此可早期了解绝经妇女骨吸收情况.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女性在围绝经期前后骨密度( BMD)与卵泡刺激素( FSH)、血清雌二醇( E2)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01~2014-05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5例更年期女性,根据绝经前后分为观察组(绝经时间<12个月)178例和对照组(绝经时间≥12个月)127例。对比两组患者E2、FSH水平以及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并通过骨密度大小分出正常骨量组和低骨量组,最后对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年龄和FSH小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E2以及所检测的部位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得出5个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即:年龄、患者是否绝经、E2、FSH以及绝经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前后E2、FSH水平与骨密度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其中E2水平下降、FSH水平升高是造成骨密度的主要因素。绝经前后的妇女应根据生理特点对骨质疏松进行预防,降低其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及身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敏芳  朱洁萍  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7):1587-1588,1591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分析身体成分对BM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3月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40~60岁围绝经期和绝经≤5年的妇女,记录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双能X线检测仪检测腰椎1~4和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的BMD,以及全身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结果 符合条件的妇女共157例,其中围绝经期组69例,绝经早期组88例.绝经早期组身高明显低于围绝经期组[(156.8±4.9)cm和(159.2±5.1)cm],BMI明显高于围绝经期组[(24.2±2.8)kg/m2和(23.2±2.5)kg/m2];两组妇女的体质量、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早期组腰椎1~4的BMD和股骨颈BMD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组[分别为(1.09±0.14)g/cm2和(1.19±0.15) g/cm2,(0.90±0.11)g/cm2和(0.94±0.12) g/cm2,P<0.05];两组妇女其他部位BMD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各部位BMD与肌肉含量均有相关性(P<0.05),BMI和脂肪含量与各部位BMD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绝经早期腰椎和股骨颈的BMD明显降低,而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的变化不明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工作应尽早开始.  相似文献   

5.
李娜  朱艳  卢锦  陈小辉 《中外医疗》2009,28(3):34-34
目的观察各种营养因素对围绝经期卵巢组织中雌二醇(E2)分泌的影响。方法取围绝经期妇女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分别在谷胱甘肽(1mmol/L)、复方氨基酸(550μg/mL)、二者联合应用以及对照组(不含以上营养因素)的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9d,检测各组培养液中E2的分泌量。结果培养9d后各处理组E2分泌量与培养3d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培养6d和9d后,谷胱甘肽、复方氨基酸及其联合应用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E2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谷胱甘肽、复方氨基酸能促进围绝经期卵巢组织分泌E2,并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效果更明显,从而有可能为围绝经期妇女卵巢保养、女性内分泌疾病诊治提供十分有利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子宫动脉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65例全子宫切除术,随机分成腹腔镜下保留子宫动脉全子宫切除术32例(研究组),腹腔镜下常规全子宫除术33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手术对卵巢功能、性生活及子宫动脉血流变化的近期影响。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血清性激素E2、FSH、LH)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E2明显高于对照组[(167.33±81.41)pmol/L vs(110.02±67.42)pmol/L,P=0.048],FSH、LH明显低于对照组[FSH:(8.01±3.86)I U/L vs(12.47±3.75)I U/L,P=0.0544;LH:(7.42±2.41)I U/L vs(9.55±2.37)I U/L,P=0.062]。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6个月虽有降低,FSH、LH虽有所升高(2例FSH〉10 I U/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E2明显降低,FSH、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8例FSH〉10 I U/L,1例FSH〉40 I U/L,E,〈50 pmol/L,呈绝经期激素改变。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经阴道彩超检查证实,研究组1例双侧子宫动脉未保留,1例单侧未保留;术后双侧子宫动脉平均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与术前比较,血流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血流阻力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子宫血管全子宫切除术微创,较大限度地保存了子宫切除患者近期的卵巢功能,但手术出血和感染的风险增加,其远期的临床效果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不同阶段血清抑制素B(inhibin B,INH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黄浦区中心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及健康普查妇女118例,年龄45~53岁,按月经周期分4组:对照组30例,月经周期规则;围绝经早期组30例,闭经3~6个月;围绝经晚期组28例,闭经7~12个月;绝经后期组30例,闭经13~36个月。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NHB,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分析各组激素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NHB于围绝经早期就明显下降(t=2.79,P〈0.01),但FSH、E2于围绝经早期无明显变化(P﹥0.05);而FSH明显上升(t=7.67,P〈0.001)与E2的明显下降(t=6.43,P〈0.001)都发生在围绝经晚期,而此阶段INHB也有进一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期与围绝经晚期比较INHB进一步下降(t=2.68,P〈0.01)、FSH进一步上升(t=3.41,P〈0.01)、E2进一步下降(t=3.39,P〈0.01)。研究还显示,INHB的变化与FSH呈负相关(r=-0.423,P〈0.01)、与E2呈正相关(r=0.407,P〈0.01)。结论血清INHB的下降是围绝经期最早变化的生化指标,可预判卵巢功能衰退和围绝经期起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体中心切除术对绝经前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绝经前子宫良性病变患者施行子宫体中心切除术43例(研究组)和施行子宫全切术45例(对照组)病例资料,两组均保留双侧卵巢。结果研究组术后1、3个月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3个月出现E2下降,LH、FSH升高(P〈0.05);围绝经期期症状的Kup-perman评分比较,研究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体中心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子宫全切手术增加了围绝经期症状的出现,性生活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殷艳  韦业平  黄燕  麦虹 《广西医学》2015,(2):198-20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子宫良性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全切除术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照组40例仅行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均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血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E2、FSH、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E2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FSH、LH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子宫良性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或单纯施行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和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治疗70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玲瑛 《当代医学》2010,16(6):143-14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米非司酮片对70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3个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和雌激素(E)的含量。结果70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出现暂时性闭经;其中这70例中有52例直接进入绝经期,有10例月经改变为稀少,并出现轻度潮热症状,8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不规则子宫出血均未再复发。用药期间无药物不良反应,复查B超盆腔均未见异常。用药前FSH、LH、E、P的含量分别为(13.71±5.18)IU/L、(11.82±5.25)IU/L、(211.38±50.29)U/L和(2.79±1.12)nmol/L。用药后血清FSH、LH、E、P的含量分别为(12.85±4.82)IU/L、(10.79±5.07)IU/L、(108.38±21.29)U/L和(1.07±0.55)nmol/L。用药后血清FSH和LH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E、P含量下降明显,经统计学处理,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用药期间肝功能检查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是目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大幅升高与肥胖和超重人群的不断增加有关,并以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人群为主。因此,T2DM患者的诊疗目标不应该只是降糖,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及控制体脂也十分重要。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超重T2DM患者脂联素水平和体脂分布及骨矿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的超重T2DM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达格列净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各30例。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采用达格列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甘精胰岛素对照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全身体脂情况(包括全身总脂肪百分比、全身总脂肪质量、全身总瘦质量)、全身总骨矿含量(男性)、内脏脂肪含量所占比率(A/G),身体各部分(包括左臂、右臂、左腿、右腿、主干)体脂情况(包括脂肪质量和瘦质量),男性患者身体各部分骨矿含量及L1~4骨矿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PG、HbA1c、TC、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SBP、DBP、TG低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脂联素高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全身总瘦质量、全身总骨矿含量(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BMI、腰臀比、全身总脂肪百分比、全身总脂肪质量、A/G低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左臂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右臂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左腿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右腿脂肪质量及瘦质量、主干脂肪质量及瘦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左臂骨矿含量、右臂骨矿含量、左腿骨矿含量、右腿骨矿含量、主干骨矿含量、L1~4骨矿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甘精胰岛素相比,达格列净在降糖效果相当的情况下还能改善超重T2DM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明显减少患者的腹部脂肪沉积,增加脂联素的生成,同时具有不影响患者肌肉含量和骨矿含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胡春梅 《医学综述》2014,(10):1866-1867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提高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美国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的绝经后女性251例。测量记录251例自然绝经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第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美国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的绝经后女性251例。测量记录251例自然绝经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第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和绝经年限为影响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绝经后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和绝经年限为影响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绝经后110年与绝经后10年以上腰椎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绝经10年以后腰椎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不同体质量组腰椎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体质量组最低,超体质量组最高,正常体质量组居中。结论女性绝经越早,绝经时间越长,体质量越低,绝经后的腰椎骨密度越低。体质量是腰椎骨密度的保护因素,绝经后女性保持适当的体质量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替勃龙和克龄蒙短期激素补充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围绝经期患者183例分为替勃龙组、克龄蒙组和对症治疗组,分别给予替勃龙、克龄蒙和对症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KI评分和FSH评分,检测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和雌酮含量,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和骨密度(BMD),分析雌酮水平与BMD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替勃龙组和克龄蒙组治疗6个月后KI评分和MR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优于对症治疗组(P〈0.05,P〈0.01),克龄蒙组治疗后KI评分优于替勃龙组(P〈0.05),而对症治疗组只有KI评分降低(P〈0.05);替勃龙组和克龄蒙组治疗后血清FSH下降,E:升高(P〈0.01),且克龄蒙组优于替勃龙组(P〈0.05);替勃龙组与克龄蒙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勃龙组和克龄蒙组平均脊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P〈0.01),且2组治疗后与对症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雌酮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均高于对症治疗组(P〈0.01)。治疗前替勃龙组与克龄蒙组体内雌酮与脊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存在中等正相关(r=0.417,P〈0.01;r=0.406,P〈0.01);治疗6个月后,替勃龙组与克龄蒙组脊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显著升高,但体内雌酮与脊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只存在极微弱相关(r=0.125,r=0.156,P〉0.05)。结论应用替勃龙和克龄蒙均可有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增加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灌胃干预对去卵巢大鼠骨量、生物力学性能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18只6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只暴露卵巢但不切除;卵巢切除组,切除双侧卵巢,给予生理盐水按lml/(kg·d)干预;卵巢切除加洛伐他汀干预组,给予洛伐他汀按10mg/(kg·d)干预,3个月后处死所有大鼠。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标志物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IN—termi—nalpro peptide,PINP)、I型胶原C端肽(carboxyterminal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Collagen type I,CTX—I)的水平;检测第4腰椎骨密度,取第5腰椎行压缩试验,分析最大栽荷,弹性模量。结果①骨密度: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大鼠腰椎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洛伐他汀干预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别;②生物力学分析:模型组和洛伐他汀干预组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③骨代谢指标:模型组和洛伐他汀干预组PINP和CTX—I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卵巢切除3个月大鼠骨质量显著降低,骨代谢呈现高骨转换状态,洛伐他汀口服干预时该模型骨质量及骨代谢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罗洁梅  陈兰 《西部医学》2013,25(5):708-710
目的探讨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血清性激素水平,为女性身心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将154例绝经状态的妇女按月经状态分成围绝经期组(n=48)、绝经早期组(n=65)和绝经晚期组(n=41),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绝经症状评分,放免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Kupperman评分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均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P<0.01);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3组改良Kupperman评分症状分级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血E2下降,FSH、LH升高,与围绝经期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绝经期妇女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高于围绝经妇女,以绝经晚期更为显著,症状是否发生及其轻重程度与性激素(E2、FSH、LH)水平变化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文莉  ;张波  ;易念华 《医学综述》2014,(23):4394-4395
目的探讨分析绝经前后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女性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绝经期30例(甲亢A组),生育期30例(甲亢B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其中绝经期30例(健康A组),生育期30例(健康B组)。测定女性甲亢患者与健康者的骨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腰椎、股骨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亢组患者的骨密度与绝经年限,病程,血清FT3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年限、病程、FT3可能是导致女性甲亢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SH是女性甲亢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女性甲亢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的健康女性,尤其是绝经后患者更明显,故对绝境后女性甲亢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OA)患者骨密度(BMD)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92例膝OA患者,对患者一般情况行问卷调查,用体重秤和身高计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全身、髋部、脊柱(L1~L4)部位BMD和躯干、大腿的脂肪重量、肌肉重量,T≤-2.5为骨质疏松症(OP).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全身、髋部、脊柱BMD与年龄、性别、BMI、吸烟、怀孕、绝经、肌肉含量、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 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间性别、BMI、吸烟、是否怀孕、怀孕次数、躯干脂肪重量、大腿脂肪重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对象年龄更大,绝经时间更长,身高、体重更低,躯干和大腿肌肉重量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女性、绝经时间与全身、髋部及脊柱BMD呈显著负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脊柱BMD呈显著正相关性;怀孕、大腿肌肉重量与全身、髋部及脊柱BMD呈显著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龄、女性、绝经可能是膝OA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BMI、怀孕和肌肉含量对膝OA患者的BMD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卵汤对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80例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替勃龙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卵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骨密度水平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L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2、腰椎1-4节及左股骨骨密度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出现2例(5.0%)不良反应,与观察组的1例(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卵汤联合替勃龙较单独使用替勃龙可明显提高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改善性激素和骨密度水平,降低Kupperman评分,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及护骨素(OPG)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卵巢OP模型组和外源性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10、50、100μmol/kg)组,每组10只。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尿钙和尿脱氧吡啶啉(Dpd)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和雌二醇(E2)水平,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大鼠右侧股骨的骨密度(BMD),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股骨中OPG和RANKL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OP模型组大鼠血清E2[(76.83±8.12)pmol/L比(11.05±1.42)pmol/L,t=5.74,P〈0.05]和BMD水平[(0.25±0.03)g/cm2比(0.14±0.01)g/cm2,t=3.85,P〈0.05]显著降低,尿钙[(0.85±0.08)mg/L比(1.88±0.21)mg/L,t=4.65,P〈0.05]、尿Dpd[(14.67±1.28)nmol/mmol比(22.34±1.75)nmol/mmol,t=3.81,P〈0.05]、血清钙[(3.29±0.27)mmol/L比(4.68±0.52)mmol/L,t=3.98,P〈0.05]、血清磷[(2.49±0.35)mmol/L比(4.03±0.59)mmol/L,t=4.31,P〈0.05]和ALP水平[(78.65±5.23)U/L比(167.35±1.75)U/L,t=4.47,P〈0.05]均显著升高;OPG的表达显著降低[(0.68±0.09)比(0.27±0.04),t=3.82,P〈0.05],而RANKL的表达显著增加[(0.18±0.02)比(0.66±0.09),t=3.91,P〈0.05]。与去卵巢OP模型组比较,NaHS(50、100μmol/kg)组大鼠股骨的BMD显著增加[(0.14±0.01)g/cm2比(0.19±0.02)g/cm2和(0.23±0.03)g/cm2,F=6.42,P〈0.05],尿钙[(1.88±0.21)mg/L比(1.39±0.09)mg/L和(0.97±0.09)mg/L,F=4.67,P〈0.05]、尿Dpd[(22.34±1.75)nmol/mmol比(18.43±2.04)nmol/mmol和(15.75±1.14)nmol/mmol,F=3.92,P〈0.05]、血清钙[(4.68±0.52)mmol/L比(3.98±0.47)mmol/L和(3.56±0.25)mmol/L,F=3.89,P〈0.05]、血清磷[(4.03±0.59)mmol/L比(3.11±0.42)mmol/L和(2.68±0.26)mmol/L,F=4.23,P〈0.05]和ALP水平[(167.35±1.75)U/L比(115.69±8.72)U/L和(87.61±9.56)U/L,F=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