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非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金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80例作为PCI组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非PCI治疗患者80例作为非PCI组,收集2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PCI组的院内死亡率低于非PCI组(P<0.05),PCI组和非PCI组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肌缺血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住院期间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CI治疗、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史不影响住院期间院内死亡情况(P>0.05);1年内,PCI组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低于非PCI组(P<0.05),PCI组和非PCI组再发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不影响1年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P>0.05);PCI治疗与1年内全因死亡呈负相关(P<0.05),是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不影响1年内全因死亡(P>0.05)。 结论 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1年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1年内全因死亡率低,PCI治疗是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急诊PCI(98例)和择期PCI(122例),观察其临床治愈率、术后心绞痛发作及病死率。结果:急诊PCI治愈率高于择期PCI(P<0.05),但其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心绞痛发作情况,急诊PCI低于择期PCI(P<0.05),随访期间病死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较择期PCI具有一定优势,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择期PCI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是否为发病12小时以内行PCI治疗分为急诊PCI组(30例),择期PCI组(45例),比较两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术后1月平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急诊PCI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术后1月平均射血分数提高,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1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将其中120例应用血栓导管抽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92例常规行PCI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血管开通率、ST段下降率及血管"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术后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血管开通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术后ST段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管"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3例(2.50%)出现再发心绞痛,对照组14例(15.22%)出现再发心绞痛,均强化抗凝治疗后治愈或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组无1例发现心血管事件,对照组8例(8.69%)发生心绞痛,2例(2.17%)发生心力衰竭,观察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可明显降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减少住院期间及PCI术后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优于常规PCI。  相似文献   

5.
凌玮  王志  杨华志  王秀芝  杨波  王东方 《河北医学》2006,12(12):1218-1220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实行急诊PCI(≤12h)的患者61例,其中≥60岁的30例(老年组),<60岁的31例(中轻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心力衰竭及多支病变比例高于中轻组(分别为40%,6%和52%,23%,P均<0.05),老年组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中轻组[(63.86±16.7)m in(51.16±13.5)m in,P<0.05]。两组患者急诊PCI成功率分别为老年组97%,中轻组10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死亡老年组3例,中轻组0例,两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4个月至2年,老年组发生心绞痛6例、心肌梗死3例、猝死0例(共占30%);中轻组发生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1例、猝死0例(总计10%),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成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老年组和中轻组无显著差异,虽然老年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中轻组,但仍证明急诊PCI对老年AM I患者梗死动脉的开通是安全有效的并有良好的近、中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应用倍他乐克的疗效。方法将197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入院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50~100mg/d,分2次口服。B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未用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梗死后再梗死、猝死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倍他乐克,可减少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及猝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及静脉溶栓后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结果结论方法选择确诊AMI住院的连续患者114例, 只接受静脉溶栓60例为药物组,54例静脉溶栓后平均(9.1±2.4)天行PCI为手术组,分别于溶栓后及PCI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定义为死亡、再梗死、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的整体室壁运动指数以评价左室的节段收缩功能,根据左室收缩末容积和舒张末容积计算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及心绞痛复发,手术组血管造影和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无操作相关心肌梗死、急诊CABG.临床随访期间死亡率手术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绞痛复发再次入院的患者手术组显著少于药物组(P《0.05),因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次入院在手术组和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两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63.15%,手术组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AMI患者静脉溶栓后选择性PCI能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入院时心率水平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NSTE-ACS患者186例,根据入院时的心率水平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69例,心率<70次/min;B组75例,心率70~89次/min;C组42例,心率≥90次/min,观察各组1年内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组1年内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6.7%、31.0%和14.3%,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前两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水平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明显相关.随入院时心率水平增快,NSTE-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6例首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治疗组(观察组,n=54);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n=52).均于术后3个月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降低[(63.8±5.7 )mL/m2vs(68.6±5.8)mL/m2,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降低[(30.7±4.2)mL/m2vs(34.7±4.6) mL/m2,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0.53±0.07)vs(0.49±0.09),P<0.05];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改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期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远期左室功能和预后的疗效。方法选择AMI 1~2周内的42例患者行PCI(冠状动脉腔内血管形成术 支架植入术),设同期住院的仅药物治疗的31例AMI患者作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梗死后1个月、6个月的死亡,再梗死、心绞痛再发(包括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介入治疗组1个月时较对照组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P<0.01),6个月时更进一步改善(P<0.01),并且无死亡、再梗死,仅有1例心绞痛复发(术后5月时),而对照组死亡2例,再梗死1例,心绞痛再发4例(其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例)。结论AMI患者经延期PCI治疗,显著改善其预后、延长无心血管事件生存期及左室功能,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发病<24h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结果:介入治疗获得成功90例,无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住院期间死亡4例,病死率4.1%。术后再发心肌梗死2例,再次PCI成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5年5月间在我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接受急诊PTCA及支架术与常规药物治疗病人住院及随访期间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衰等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住院及随访期间心绞痛发生情况:急诊手术组1例(5%),药物治疗组18例(2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②再次心梗:急诊手术组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再次心梗病例,药物治疗组3例分别于住院及随访期间再发心梗,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③心性死亡:手术组无心性死亡。药物组死亡5例(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④心功能情况:按NYHA心功能分级,手术组心功能均在2级以上,药物组心功能2级以上者48例(7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急诊PTCA及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成功率高(95%),血管开通后达TIMIⅢ级血流比例高(100%),住院及出院后复发的心肌缺血事件(心绞痛及心梗)发生率低,心功能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推广应用,以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海拔2260m地区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患者中符合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例共111例。分为急性PCI治疗组和药物溶栓组两组。治疗后观察随访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随访30d,急诊PCI组与溶栓组对比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1.6%vs12.2%(P<0.05),复发心绞痛3.2%vs16.3%(P<0.05),而随访1年,急诊PCI组发生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复发心绞痛依然显著低于溶栓成功组,且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显著低于溶栓成功组3.2%vs22.5%(P<0.001)。1年病死率研究发现发病后2h内溶栓成功组病死率为9%,急诊PCI病死率6.5%,死亡风险降低27.8%。发病6h内溶栓成功病死率15.5%。急诊PCI的病死率为8.9%。死亡风险降低11.5%。结论:AMI患者血管再通急诊PCI效果优于药物溶栓,在有条件的医院,应把PCI作为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倍他乐克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越  张世新 《疑难病杂志》2005,4(4):193-19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及小剂量倍他乐克对AMI患者HRV改变的干预。方法分析67例AMI患者及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例。AMI患者分为倍他乐克组(n=42)及对照组(n=25)。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的24hHRV。对倍他乐克组治疗前后24hHRV时域指标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1)AMI组HRV各项时域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2)AMI组中前壁梗死各项HRV时域指标虽较下壁梗死低下,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3)AMI组住院期间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HRV时域指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显著降低(P<0.05);(4)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25mg/日)3个月后HRV各项时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恢复(P<0.05);(5)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6)小剂量倍他乐克对不同部位、年龄、性别AMI患者HRV各项时域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可显著改善降低的HRV,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薛宏伟  刘斌  李蕾  孔彦 《黑龙江医学》2012,36(4):257-260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86例行PCI治疗的初次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MIP分为MIP阳性组(A组,n=87)和MIP阴性组(B组,n=99),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梗死面积、左心室功能、冠脉病变、侧支循环、血管开通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评估MIP对行PCI的AMI患者预后影响。结果 A组多支病变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住院期间反映心肌梗死范围的指标CK、CK-MB峰值、QRS积分、白细胞计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B组低;反映左心室功能的指标LVEF比B组高,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比B组低;住院近期预后比较,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较B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 20例,择期PCI 30例,并观察对比其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急诊PCI治愈率效果优于择期PCI(P<0.05),术后1月心绞痛发作低于择期PCI(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延迟介入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急性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PTCA组28例,静脉溶栓再通率50.0%,住院1~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artery,IRA)均为前降支,并成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残余狭窄<10%;非PTCA组30例,静脉溶栓再通率53.3%,内科保守治疗。测量两组随访期3月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平均住院天数和随访6个月期间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和临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住院和随访期间结果显示,PTCA组比非PTCA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临床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提高(P<0.05)。结论延迟PCI较药物保守治疗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心绞痛和再次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改善心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86例行PCI治疗的初次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MIP分为MIP阳性组(A组,n=87)和MIP阴性组(B组,n=99),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梗死面积、左心室功能、冠脉病变、侧支循环、血管开通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评估MIP对行PCI的AMI患者预后影响.结果 A组多支病变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住院期间反映心肌梗死范围的指标CK、CK-MB峰值、QRS积分、白细胞计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B组低;反映左心室功能的指标LVEF比B组高,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比B组低;住院近期预后比较,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较B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了解倍他乐克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两组在治疗前后用动态心电图时域分析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两组心率变异性(HRV)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心率变异性(HRV)高于对照组。结论:倍他乐克能改善CHF患者的HRV。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患者症状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近2年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绞痛的5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n=27)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患者PCI术后常规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尼可地尔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观察术后14 d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术后14 d随访时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术后14 d尼可地尔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1953和2.2251,P<0.05).结论 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