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E)单用或联用顺铂(CP)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MDA-MB-231细胞为研究对象,用5,10,20,30,40,50μmol·L-1AE,2,4,8,12,24,36μmol·L-1CP,或不同浓度AE联用CP处理乳腺癌MDA-MB-231细胞48 h,另设空白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 FITC/PI双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Western blot分析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x 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AE单用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21μmol·L-1,与CP联用时IC50为9.51μmol·L-1。联用指数CI501,表明两药物有协同作用;AE单用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联用CP则增强阻滞,凋亡率明显增加;两药联用显著抑制Bcl-2和Bcl-x L的表达,并上调Bax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芦荟大黄素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和下调抗凋亡蛋白,诱导凋亡。与顺铂联用能增强其促凋亡作用,两药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对人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丹参(SAL)处理耐药系SGC7901/ADR及敏感系SGC790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丹参对两种细胞系的毒性及半数抑制率(IC50),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丹参对两种细胞内ADM浓度和细胞周期的影响,SP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种细胞P-糖蛋白(P-gp)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结果丹参的非细胞毒性药物剂量为500 mg/L以下;丹参可逆转SGC7901/ADR细胞对ADM的耐药性,逆转倍数为1.89(P<0.01);提高细胞内ADM浓度,ADM增加1.55倍(P<0.05);丹参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G2期;对细胞膜P-gp的表达轻度下降、TopoⅡ的表达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丹参对SGC7901和SGC7901/ADR细胞无杀伤作用。其机制是丹参能增加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使DNA合成期(S期)细胞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凌云  周春祥 《中药材》2012,(11):1829-1832
目的:研究三物白散对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明确其耐药逆转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三物白散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GC7901和SGC7901/DDP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确定三物白散的非毒性剂量;以不同浓度顺铂(DDP)作用上述细胞,确定没有三物白散干预时各组细胞生长抑制50%的DDP浓度(IC50)和SGC7901/DDP细胞的耐药指数(RF);采用非毒性剂量三物白散,分别与不同浓度顺铂(DDP)联合作用,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50%的DDP浓度,计算RF和耐药逆转倍数(RI);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物白散联合DDP作用后SGC7901/DDP细胞内DDP的荧光强度、P-gp的表达和P-gp功能活性。结果:三物白散的非细胞毒性剂量为10-7g/mL;单独顺铂作用后SGC7901/DDP细胞的耐药指数(RF)为3.94;三物白散协同DDP作用后,SGC7901/DDP细胞的RF为3.75,RI为6.12;与三物白散未干预组比较,三物白散可显著增加DDP在SGC7901/DDP细胞内的蓄积(P0.05),SGC7901/DDP细胞的P-gp表达亦显著降低(P0.01),而P-gp功能显著抑制(P0.01)。结论:三物白散与DDP联合运用既有复合抗癌之效,又能逆转胃癌细胞SGC7901/DDP多药耐药。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三物白散下调SGC7901/DDP细胞P-gp表达、抑制P-gp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圣和散逆转胃癌SGC7901/VCR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圣和散逆转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圣和散(浓度2.5、5和10mg/ml)处理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糖蛋白(P-gp)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结果实验组SGC7901/VCR细胞Bcl-2表达A值(121.34±0.16)明显高于对照组(104.37±0.089)(P<0.05),Bcl-2表达减少,P-gp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圣和散能逆转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多药耐药,其作用可能与调节Bcl-2和P-g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小檗碱对SGC7901细胞的24h和48h抑制率,并计算24h和48h的50%抑制浓度(IC50)值;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小檗碱作用48h后胃癌细胞系SGC7901凋亡的发生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小檗碱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4h和48h IC50分别为74.16、36.84μmol/L。1μmol/L至120μmol/L浓度梯度的小檗碱干预48h后,SGC7901凋亡率发生率逐渐增加。其中5、10、25、50、75、120μmol/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20μmol/L时凋亡发生率达到35.43%;5、25、75μmol/L浓度的小檗碱作用后,SGC7901胃癌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S期细胞比例则随浓度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25、75μmol/L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G2/M期细胞,各组比例变化无明显差别。结论:小檗碱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抑制DNA合成和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7,(8)
目的探索泽漆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对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是否具有逆转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实验共分4组,胃癌细胞SGC7901作为阴性对照组;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为空白对照组;耐药细胞SGC-7901/DDP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0μg/mL的EAE为EAE低剂量组,耐药细胞SGC-7901/DDP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0μg/mL的EAE为EAE高剂量组。MTT法分别检测4组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顺铂的敏感性;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4组细胞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LRP基因与对应蛋白P-gp和L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GC-7901/DDP对5-FU和顺铂(DDP)表现出耐药性,其中对顺铂(DDP)耐药更为明显;阴性对照组中检测到耐药基因MDR1和LRP及对应蛋白P-gp和LRP蛋白的极低表达量,空白对照组表达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EAE低剂、高剂量组细胞中的MDR1和LRP的基因与对应蛋白P-gp和LRP蛋白的表达均下降,且EAE高剂量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EAE可以逆转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多药耐药,其机制可能与MDR1和LRP基因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丹参逆转人胃癌阿霉素耐药细胞SGC7901/ADR相关蛋白分子,探讨丹参逆转胃癌多药耐药机制。方法以人胃癌阿霉素耐药细胞SGC7901/ADR和丹参逆转后的SGC7901/ADR细胞为研究对象,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二维聚丙烯酰胺电泳技术展示2种细胞表达的全蛋白,凝胶考马斯亮蓝染色,Image Master 2DMelanie 5.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并比较差异表达的蛋白分子。结果 SGC7901/ADR中检测到549个蛋白点,丹参逆转后SGC7901/ADR中检测到469个蛋白点,差异点87个,SGC7901/ADR细胞经丹参逆转后表达下调蛋白36个,上调蛋白51个。结论丹参逆转后SGC7901/ADR细胞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子可能与丹参对胃癌多药耐药逆转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叶酸缺乏和保罗样激酶1(PLK-1)小干扰RNA(siRNA)的联合作用对胃癌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 PLK-1 siRNA用Lipofectamine TM 2000作载体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果;然后将转染的SGC7901和BGC823细胞株,继续在叶酸缺乏和正常叶酸浓度培养基中培养72 h,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和蛋白Bcl-2的变化情况。结果叶酸缺乏与PLK-1 siRNA具有协同抑制SGC7901、BGC823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和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的作用,二者能协同抑制SGC7901、BGC823 Bcl-2蛋白表达。结论叶酸缺乏和PLK-1 siRNA均能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的生长,两者具有协同效应。该效应可能与Bcl-2蛋白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槐定碱调控B7-H1基因逆转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豆子提取物槐定碱(SR)I调控B7-H1基因对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的调节机制。方法: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DDP常规培养,苦豆子提取物槐定碱干预48h后,MTT法检测SGC7901/DDP细胞对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B7-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DDP对DDP的敏感性明显低于SGC7901敏感细胞(P<0.01);槐定碱干预SGC7901/DDP细胞48h后,耐药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率增加,B7-H1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槐定碱通过降低B7-H1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逆转SGC7901/DDP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用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姜黄素(20μmol/L)和5-FU(10、20、40μmol/L)单独或联合应用处理SGC-7901细胞后,MTT法检测生长、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与凋亡、酶标仪比色法检测Caspase-3/-8的活性和Western Blot法观察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均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P<0.05),姜黄素联合低/中剂量5-FU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显著高于中/高剂量5-FU单用(P<0.05);各实验组将SGC-7901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P<0.05);各实验组Caspase-3/-8活性、Bax表达量显著增加,而Bcl-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且姜黄素联合低/中剂量5-FU组的效果优于中/高剂量5-FU单用组(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增强5-FU对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其机制与增强Caspase-3/-8活性、上调Bax表达和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化风丹中不溶性砷盐和可溶性砷盐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18批化风丹中二硫化二砷和三氧化二砷的含量。结果:建立的二硫化二砷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7.61%,RSD 2.0%。三氧化二砷在4~16μg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7.77%,RSD2.1%。18批化风丹中二硫化二砷质量分数0.012~0.021 3 g·g-1,平均质量分数0.018 4 g·g-1,差异系数13.3%;三氧化二砷质量分数75.24~124.55μg·g-1,平均质量分数92.99μg·g-1,差异系数15.3%。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为化风丹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实验依据。不同批次化风丹中二硫化二砷和三氧化二砷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产地雄黄及其炮制品中主成分As2S2及可溶性砷盐As2O3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雄黄项下的滴定法测定不同产地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的含量,采用AFS-230E型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上述样品中可溶性砷盐As2O3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As2O3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雄黄炮制后,炮制品中As2S2含量均提高,As2O3含量均明显降低。除吉林和江苏2个产地的的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含量<90.0%,其余样品均符合药典规定;且雄黄炮制品中As2O3含量均能控制在1.7 mg.g-1以下。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指导雄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闫彤  石国慧  吴韶  肖婷  沈光海  赵余庆 《中草药》2018,49(17):4148-4151
目的分析林下山参制浆后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UV法,Innova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体积20μL;检测波长203 nm。结果林下山参中6种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质量分数分别由制浆前的0.651、0.506、0.363、0.014、0.023、0.031 mg/g变化为制浆后的0.517、0.413、0.105、0.122、0.214、0.098 mg/g。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分别在2.5~100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 5;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105%,RSD为1.25%~3.05%。结论林下山参中6种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的含量在制浆前、后发生变化。林下山参制浆后人参皂苷Re、Rg_1、Rb_1的含量降低,稀有人参皂苷Rg_3、Rh_1、Rh_2的含量分别增高8.7、9.3、3.2倍。基于HPLC最佳分离参数建立的6种人参皂苷成分同时分析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林下山参浆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三七止血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方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2 min,乙腈19%→36%),Hypersil ODS柱(4.0 mm×200mm,5μm)为固定相,流速为1.0 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45℃,载气流量1.5 L·min-1。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回收率分别为97.86%,96.24%和97.58%,RSD分别为1.36%,1.58%和1.1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三七止血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复方丹参双相胶囊(Fufang Danshen Biphasic Capsules,FDBC)与复方丹参胶囊(Fufang Danshen Capsules,FDC),证实复方丹参双相胶囊可降低冰片挥发损失且不会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体内外释药行为。方法 采用GC法测定FDBC与FDC处于高温、高湿、光照及加速实验条件后冰片的含量;以pH 1.2盐酸溶液、pH 4.5醋酸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和纯水为溶出介质,采用小杯法测定FDBC和FDC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溶出率,绘制溶出曲线;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hydrochloride,ISO)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预防给药7 d后监测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并利用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心肌肌钙蛋白-T(c...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磁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粒子,采用超声乳化和溶剂萃取挥发法制备三氧化二砷磁微球,建立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光度法检验微球包封率并确定优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A3B2C1,即Fe3O4-As2O3(1∶2),聚乳酸体积分数0.6%,PVA体积分数3%。制备的磁微球平均含量26%,包封率60%。结论:试验制备的三氧化二砷磁微球包封率高、毒性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雌、雄大鼠肠道菌群对三七总皂苷中3种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体外降解作用。方法将三七总皂苷分别与雌、雄大鼠肠道菌群孵育液在厌氧条件下共同培养24 h,测定不同时间点孵育液中3种皂苷的量。结果雌、雄大鼠肠道菌群对人参皂苷Rb1均有降解作用,雄鼠的降解较雌鼠稍快。雌、雄鼠肠道菌群对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均无明显降解作用。结论在离体条件下,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会被肠道菌群降解,而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则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肾组织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随机将5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OMT对照组、模型组(CLP)、CLP+OMT高、中、低剂量组(52,26,13 mg·kg-1)、阳性对照组(CLP+地塞米松10 mg·kg-1)。光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尿酶法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含量,RT-PCR法测定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肾组织JAK2,STAT3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肾组织匀浆中TNF-α及IL-1β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 不同剂量的OMT能抑制肾组织JAK2,STAT3的活化(P<0.05),减少JAK2,STAT3的蛋白表达(P<0.05)及TNF-α,IL-1β mRNA的表达(P<0.05),降低肾组织匀浆中TNF-α及IL-1β的含量(P<0.05),降低血清BUN含量(P<0.05),改善肾组织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并且该作用在OMT高、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的结果相一致。结论: OMT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肾组织TNF-α,IL-1β等促炎因子的表达,进而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肾损伤性病变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明目颗粒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Dikma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52~2.112μg(r=0.999 3),0.914~5.484μg(r=0.999 2),0.910~5.460μg(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102.72%,101.89%,RSD分别为2.56%,2.16%,2.16%。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武双  崔秀明  郭从亮  王承潇  杨野  曲媛  杨晓艳 《中草药》2015,46(22):3352-3356
目的研究不同蒸制法对三七主根中皂苷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主根中总皂苷的量,采用HPLC法测定主根中单体皂苷的量。结果蒸制后主根中总皂苷及单体皂苷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e、Rb1、Rd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人参皂苷Rh1、Rh4、Rk3和20(S)-、20(R)-人参皂苷Rg3这5种单体皂苷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不同蒸制法对三七中皂苷成分的影响不同,总皂苷和5种主要皂苷成分的量下降程度和新产生成分的量增加程度与蒸制时间和温度相关。该方法可用于三七炮制品中皂苷类成分的定量测定和质量控制,为三七"生打熟补"与物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研究稀有皂苷的积累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