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转归规律。方法: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37例(男11,女26),以平均肺动脉压5.22kPa为界分肺动脉高压(PH)组和严重肺动脉高压(SPH)组。应用Swan Ganz导管和HP监护系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PH组术后即刻及术后48h心排血指数(CI)有明显增加,平均肺动脉压(PAPm)、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高压可由许多心脏和肺血管疾病所引起,目前多主张以安静时肺动脉平均压(mPAP)≥2.66kPa(20mmHg),运动时的mPAP≥4.0kPa(30mmHg)为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包含两个病理过程,即血管收缩和血管构型重建。近年来,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肺动脉高压(PH)患者心房钠尿肽(ANP)、内皮素(ET)含量变化,探讨其作用机理及临床价值。方法:82例先心患者以肺动脉压超过2kPa为PH组.小于2kPa为非肺动脉高压(Non-PH)组,另选择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取外周血测ANP,取外周及心脏多部位血测ET。结果:(1)血浆ANP:PH组与Non-PH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1)。(2)血浆ET:外周静脉、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等部位血浆ET水平PH组显著高于Non-PH组、对照组,其中左心房ET水平最高(P<0,01)。结论:(1)先心PH使心房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促进ANP释放增加。PH时内源性ANP增多实为代偿机理。(2)ET在发病中有重要意义,对PH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3)ET可以引起ANP释放,再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ET效应,两者对心血管作用互为桔抗,互为制约。  相似文献   

4.
以诊断性试验的设计方案,对26例行右心导管术的患者,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功图:①对肺动脉压进行定性、定量检测;②比较取样容积置于右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的测值有无差别。结果:肺动脉尖三角形血流频谱伴反向血流是肺动脉高压的特征;加速时间<100ms,加速时间/右室射血期<0.30,右室射血前期/加速时间>1.1 提示肺动脉高压存在,用加速时间<100ms检测肺动脉高压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2.3%,准确性为96.2%;将取样容积置于右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所测右室收缩时间间期值无统计学上差别。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并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的综合征,右心功能决定了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生存状况及预后。右心形态结构、容量变化及功能在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中起重要作用,它能为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心肺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重要信息,所以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在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虽然导管测压是金标准,但是超声是无创的评估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如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和应变,能直观地显示右心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可以很好地定性和定量地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银杏苦内酯以B(BN52021)、低氧、低氧加BN52021处理Wistar大鼠,另设对照,观察特异性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结果显示:BN52021对正常大鼠肺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低氧3周后大鼠肺动脉平均压(4.05±0.56kPa)及肺血管阻力(9652±1490kPa·s/L)明显高于对照组(2.22±0.24kPa及2578±704kPa·s/L).并发生右心室肥厚和肺血管重建;用BN52021后可明显减轻低氧所致的上述改变(肺动脉平均压为2.97±0.33kPa)。以上结果提示:PA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建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而某些PAF拮抗剂有可能成为防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新药。  相似文献   

7.
陈成海 《微创医学》2001,20(6):784-785
目的探讨肺动脉直径(PAD)及血流频谱(PAFS)部分指标的改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T)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HT患者(HT组)和正常对照组(NS组)先后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CDUCG)测量PAFS的峰值流速(PFV)、射血时间(ET)、加速时间(AT)、AT/ET比值及主肺动脉内径(MPAD)、右肺动脉内径(RPAD)和X线心脏平片测量右下肺动脉直径(RIPAD),把各测值在HT组与NS组间作t检验,又把在肺动脉高压中有联系的测值在HT组中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肺动脉扩大、PFV增加、AT缩短、AT/ET比值变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0.001),而在肺动脉高压中几种有联系的测值的相关关系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HT患者的肺动脉扩张是一项较敏感反应HT继发心大血管改变的指标,PAFS的PFV增大、AT缩短及AT/ET比值减小是反映心脏高动力循环状态的指标,而与肺动脉高压不一定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常压缺氧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SD大鼠吸入10%氧气,每天8h,发现缺氧1、2、3周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从对照驵的2.18±0.33kPa分别上升到4.06±0.86kPa,4.21±0.83kPa,4.29±0.89kPa(P均<0.005)。组织学检查缺氧1周时肺血管结构改变不明显,至2周时则见血管壁明显增厚,右心室的重量增加与缺氧时间呈正比。结果表明间断常压缺氧2周能形成较为理想的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髓质素等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脑钠素(BNP),内皮素(ET—1),心钠素(ANP)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其与缺氧的相互关系。方法 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患者为A组,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稳定期患者为B组,1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C组。3组患者分别空腹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DM、BNP、ET-1、ANP。并抽取桡动脉血送检血气分析,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测肺动脉压。结果 3组患者肺动脉压及ADM、BNP、ET-1、ANP的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且ADM、BNP、ET-1及ANP的含量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与氧分压呈负相关。结论 ADM,BNP,ET-1及ANP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起重要作用,他们相互作用使肺动脉压达到平衡。ADM及BNP的增高可以对抗ET-1及ANP升高对肺血管的收缩作用,是维持肺循环稳定的代偿机制。提示ADM及BNP可能将成为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一个新药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我科近五年来心脏瓣膜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组(n=269)与肺动脉压正常组(n=67)在死亡率与围术期主要并发症方面的统计学对比。资料表明:肺动脉高压不构成手术禁忌,重症肺动脉高压对围术期的主要影响在血动力学方面,表现为术后低心输出量及恢复期慢性心功不全的发生率增加。与正常组对比肺动脉高压组室颤发生率也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高压组对主要肺并发症(肺功能不全及肺感染等)影响与正常组相比不具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动脉直径 (PAD)及血流频谱 (PAFS)部分指标的改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HT)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对 HT患者 (HT组 )和正常对照组 (NS组 )先后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 (CDUCG)测量 PAFS的峰值流速 (PFV)、射血时间 (ET)、加速时间 (AT)、AT/ ET比值及主肺动脉内径 (MPAD)、右肺动脉内径 (RPAD)和 X线心脏平片测量右下肺动脉直径 (RIPAD) ,把各测值在 HT组与 NS组间作 t检验 ,又把在肺动脉高压中有联系的测值在 HT组中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肺动脉扩大、PFV增加、AT缩短、AT/ ET比值变小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P <0 .0 1~ 0 .0 0 1) ,而在肺动脉高压中几种有联系的测值的相关关系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HT患者的肺动脉扩张是一项较敏感反应 HT继发心大血管改变的指标 ,PAFS的 PFV增大、AT缩短及 AT/ ET比值减小是反映心脏高动力循环状态的指标 ,而与肺动脉高压不一定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动脉压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SLE组和正常对照组肺动脉血流频谱、肺动脉瓣口返流频谱及三尖瓣口返流频谱相关参数进行测量、计算、比较,观察组间肺动脉压变化情况。结果SLE组中71%的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较正常组显著缩短,右心室射血前期时间/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EP/AT)比值显著增大(P〈0.05),SLE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及肺动脉平均压(MRAP)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SLE可以引起肺动脉高压,可通过观察肺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及估测SPAP、MPAP判断SLE患者有无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为SLE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拟订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放射性核素心血管显像原理,一次性注药,同时获得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及门电路心血池显像,测右心射血分数,肺尖、肺底放射性核素分布峰值,来定量分析肺动脉压力。结果,肺心病患者右心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肺尖与肺底放射性核素分布峰值比和右心射血分数之间呈负相关;而上述峰值比与应用心导管法测平均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平均肺动脉压与RVEF之间为负相关,该法简便,安全、重复性好,是一项无创性估价肺动脉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996年10月,不用控制性降压药物,实行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轻中度肺高压结扎手术麻醉处理11例,术前测平均肺动脉压2.66~3.6kPa9例,4.12~4,62kPa2例。结扎导管时,病人血压用加深麻醉药能控制到13~12/9~7kPa。术者试阻未闭的动脉导管,观察1~2分钟后,病人血压没有明显升高,监测心电图无异常改变,即可结扎导管,结扎导管后血压一般都在5~10分钟内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观察L-精氨酸对大鼠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L-精氨酸(200mg/kg·d)可明显预防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L-精氨酸预防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2.61±0.09kPa)明显低于低氧处理组(3.58±0.06kPa),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值(0.26±0.01)明显低于低氧组(0.34±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鼠形成肺动脉高压后,经静脉灌注300mg/kg的L-精氨酸可明显降低其mPAP,提示L-精氨酸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可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玲  陈迈 《实用医技》2008,15(3):310-31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肺动脉压和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正常老年对照组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肺动脉高压检出率为48%。肺动脉高压的B组LA、RV、WS、MPA较肺动脉压正常的A组高。左室舒张功能降低Ⅱ型和Ⅲ型检出率B组高于A组。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肺动脉压高压发生率高与老年患者受年龄因素影响,更容易发生左心结构变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有关,也更容易发生右心结构及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7.
L精氨酸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L-精氨酸对大鼠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L-精氨酸(200mg/kg·d)可明显预防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L-精氨酸预防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2.61±0.09kPa)明显低于低氧处理组(3.58±0.06kPa),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值(0.26±0.01)明显低于低氧组(0.34±0.01),两组间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作者观测了15只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中PAF水平的变化。发现经低氧处理后,大鼠的肺动脉压、右心作功指数及血中PAF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提高PAF可能在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分类及评估临床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肺动脉高压,并无右室流出道梗阻及肺动脉狭窄的33例新生儿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并根据所测肺动脉收缩压力的高低将患儿分为轻、中、重三组。根据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分为心源性、肺源性,其中肺源性又分为一过性肺动脉高压和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比较各组患儿之间心脏右心各腔室大小、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以及治疗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结果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患儿心脏右心各腔室有增大的趋势。超声心动图所测肺动脉压力变化与患儿临床转归表现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它不仅有助于该疾病确诊、分类,而且对临床判断病情轻重、选择治疗时机、评估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作者观测了15只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中PAF水平的变化。发现经低氧处理后,大鼠的肺动脉压、右心作功指数及血中PAF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2),提示PAF可能在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