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8~41(24.8±11.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合并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1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反流1例。3例行PDA结扎+肺动脉内赘生物清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置换19 mm CarboMetics环上机械主动脉瓣),1例肺动脉瓣膜破坏严重,行VSD修补+右心室流出道赘生物清除+右心室流出道拓宽+三尖瓣成形术+肺动脉生物瓣置换术(置换27 mm HancockⅡ型生物瓣)。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围术期死亡和心内膜炎复发。所有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未见赘生物、残余漏、瓣周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中,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均无明显不适。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例,Ⅱ级1例。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在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二尖瓣狭窄患者。共纳入29例患者,男22例、女7例,年龄14~76(56.3±12.9)岁。将患者手术前后临床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评价手术效果,并根据患者LVEF恢复情况,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28例患者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由(97.6±25.1)mmHg降至(25.0±9.7)mmHg,LVEF由41%±6%增加至56%±11%,左心室舒张/收缩期末直径/容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01)。结论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左心室超声指标显著改善。术前左心室扩大程度较低可能更利于术后LVEF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瘤扩张在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同时施行升主动脉置换术(A组)或成形术(B组)的结果,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A、B两组术前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主动脉瓣病变、左室射血分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主动脉直径(49.45±3.96)mm,B组(49.31±3.68)mm,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行AVR后A组常规置换升主动脉,B组纵行切除部分升主动脉壁,缝合后包裹28~30 mm人工血管.结果 A、B两组术后均无死亡.A组主动脉阻断(71.70±17.13)min、体外循环(110.52±27.51)min,均明显大于B组的(57.13±16.32)min(P=0.025)和(97.31±19.46)min(P=0.004).两组术中及术后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年轻病人主动脉直径≥40 mm时应积极手术处理扩张的升主动脉.升主动脉成形术,同时外包裹人工血管的方法较升主动脉置换术更为简单、安全,但升主动脉壁必须无粥样硬化或溃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径路行再次三尖瓣手术的手术技术改良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1997年1月至2009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对32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径路行再次三尖瓣手术,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43~62岁(49.5±8.7岁)。行三尖瓣置换术29例,三尖瓣成形术3例。手术中均不做心包粘连分解或上、下腔静脉套带;上腔静脉采用带气囊直插管;下腔静脉仅做引流而不阻断;三尖瓣置换的人工瓣膜置于冠状静脉窦口下方。结果手术时间152±38min,体外循环时间45±13min;术中出血量272±59ml;术后24h胸腔引流量420±93ml。术后早期死亡4例(12.5%),其中死于肾功能不全1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随访28例,随访时间3~15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生存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1例,Ⅱ级13例,Ⅲ级1例。结论再次三尖瓣手术的改良技术简化了操作、减少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2岁."二尖瓣置换术后22年,活动后心慌、气短1年,加重1周"入院.22年前因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而于我院行二尖瓣置换术(选用国产25号标准机械瓣),术后恢复良好,正规抗凝治疗.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未行特殊诊治.近1周,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诊入我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总结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临床表现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共收治9例UCSS患者,其中Ⅰa型3例、Ⅰb型1例、Ⅱa型1例、Ⅲa型3例、Ⅲb型1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6例,术中探查明确诊断3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共7例,其中PLSVC直接汇入左房(Ⅰa型)3例,采取房间隔重建术1例,心内隧道术2例;PLSVC汇入冠状静脉窦后同时开口于左右房(Ⅱa型)1例,开口于左房(Ⅲa型)3例,均处理冠状静脉窦左房开口。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或继发性改变同期手术矫治。结果术后早期2例出现并发症,余7例恢复顺利。全组均痊愈出院,1例失访,8例随访2个月至5年,无死亡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结论UCS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术中须仔细探查,可根据PLSVC连接心房的方式、冠状静脉窦异常开口的位置、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或继发性改变的特点选择手术方法,如能达到生理性矫治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慢性梗阻基础上合并急性功能障碍的早期外科诊断及治疗,提高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机械瓣膜慢性梗阻的认识。方法回顾和总结诊治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慢性梗阻合并急性功能障碍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5例患者明确诊断后,通过限期手术(再次瓣膜置换手术)治疗,恢复顺利,无一例出现早期相关并发症,术后心功能状况改善明显。结论对于人造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远期出现类似于瓣膜狭窄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相关的临床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慢性梗阻可能;其合并出现急性功能障碍时诊断并不困难,应争取时间尽快再手术,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发生机制、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5~16年出现重度TR病人3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心衰竭表现,左室射血分数(LVE)0.52±0.05,肺动脉收缩压(37.6±7.8)mm Hg.经右胸前外侧切口或正中切口再次手术行三尖瓣置换(TVR)25例,改良DeVega环缩术4例,带环成形术8例.结果 术后住院死亡4例,其中死于呼吸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各1例.随访2个月~10年,死于右心衰竭3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生存的25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TR与肺动脉高压持续存在、风湿性三尖瓣病变、初次未作三尖瓣环缩术或方法不确实等有密切关系.左心功能良好、右室收缩功能无严重损害,无严重肺动脉高压是再次手术的指征,并主张尽早行TR纠正术.保留全瓣结构行三尖瓣置换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影响术后长期疗效仍是右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初步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2001年1月与2002年7月分别完成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2例,现将我们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例1,男,51岁。心慌、胸闷1年余,反复双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2个月,经内科治疗无明显改善。有吸烟、酗酒史。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增大,左室容积308ml,左房容积75.7ml,二尖瓣及三尖瓣均有轻度关闭不全,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FS 11.8%,EF 24.4%;胸片显示心胸比为0.71,右心导管检查显示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均在正常范  相似文献   
10.
PBL教学在胸外科实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胸外科实习的教学中,选取40名临床医学本科实习学生,其中20人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对另20人采用传统方法教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PBL实验组理论学习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PBL教学法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