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41岁。因寒颤、高热1个月,加重伴右下肢肿痛1周,于2003年4月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受凉后出现发冷、发热,最高体温39.5℃,在某医院用左氧氟沙星4d后热退,2d后再次发热,伴明显寒颤及胸闷、憋气,无咳嗽、胸痛等。患者间断就医,对症予以退热药及中药治疗,体温可短时下降,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男性患者,38岁。因反复发热1 个月,咳嗽、咯痰、气促20 d入院。患者近1个月常不明原因出现发热,逐渐呈升高趋势,最高达39·3℃,发热以午后2点后明显,伴轻微干咳、胸闷,无畏寒、咯血、盗汗。自服“阿莫西林”等药物,疗效不明显。20 d前咳嗽明显加重,咳少量白色黏痰,伴胸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8岁,以“发热伴阵发性心悸1月”为主诉入院。4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畏寒(未测体温)、无盗汗、乏力等症状,在当地诊所诊为“支气管炎”,静脉点滴抗生素1周后症状缓解。3个月前,出现右上腹隐痛伴食欲不振,无反酸、胃灼热、恶心等症状,按“胃炎”治疗数日后好转;偶有畏寒(仍未测体温),返回祖籍河南汝州。1个月前,自测体温约37.5℃,继之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8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4d入院。入院前4d受凉后发热,体温最高达40.3℃,伴轻微咳嗽、咳痰,痰液呈白色,无血丝;偶有气急、胸闷、盗汗,但无胸痛、心悸、咯血。曾服用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3d,体温未下降,且症状无明显改善,遂转入我院。入院体检:体温40.8℃,呼吸23次/min,心率89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  相似文献   

5.
病例简介患者,男,14岁,因发热、咳嗽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5-37.3~38.1℃,伴胸闷、乏力、咳嗽,咳少量白黏痰,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0岁。因“左侧胸闷伴咳嗽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侧胸闷,伴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无咯血丝痰,无寒战发热,无胸痛及夜间盗汗。今来我院做胸部CT示左肺占位性病变并胸膜转移,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院。入院后做纤维支气管镜并取病理结果示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4个月前开始感四肢肌无力,双下肢症状重于双上肢,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患男性,18岁,学生。因左侧胸痛3^+个月,发热7d,于2004年11月9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患左胸被篮球撞击后,感左侧胸部腋侧持续性胀痛,可忍受,无放射,无咳嗽、咯血、胸闷等症状,持续约1周后自行缓解。入院前1个月,患休息时突然感左侧胸部下份剧烈疼痛,无放射、咳嗽及发热,持续数小时后逐渐减轻,伴活动后气促。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0岁,因不规则发热、胸闷5个月,伴进行性呼吸困难、咯血1个月于1985年8月15日入院。5个月前出现发热(37.5~38℃),伴腰酸、乏力、盗汗、胸闷、无寒战、咳嗽及咯痰。因尿常规不正常,按泌尿系感染治疗无效,后按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口服强的松1个月后体温渐降至正常。此间曾有高热(39℃)3次。胸片示两肺均匀分布之小点状阴影,以中下肺为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支气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因"胸闷伴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1个月,发热1周"于2010年4月1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觉咽干、皮肤瘙痒,活动后感胸闷、气促,无皮疹,无发热,无咳嗽、咳痰。当时查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图1),肺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但活动后胸闷和气促逐渐加重。入院前1周出现咽痛、发热。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5岁因阵发性左上腹胀痛10 d伴发热1 d入院.平素体健,无特殊病史,已育1女,2岁,1个月前再次顺产分娩1女婴.10 d前出现左上腹胀痛不适,呈阵发性,持续约半小时后可缓解,时伴呃逆、泛酸及烧心等症状,在家自行服用奥美拉唑、吗丁啉等药,效果不佳,感症状逐渐加重,偶有干咳、胸闷,入院前1 d出现发热,体温在38℃左右,以"急性胆囊炎"收入消化内科.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8岁。因发热1年,伴关节酸痛,僵硬6个月于2005年12月1日入院。1年前受凉后咽痛、发热,体温39%,伴畏寒、寒战,6个月前四肢关节游走性酸痛。发热无规律,体温波动于37.8~39%,无头痛、呕吐。  相似文献   

12.
王丽春  叶慧  龙艳  周诗璞 《四川医学》2006,27(2):143-14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因间断性高热1个月于2005年3月2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39.5℃,伴畏寒、寒战,干咳无痰,于当地医院予头孢菌素静脉滴注1周后,T渐降至正常。半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T达40℃,予阿莫西林/舒巴坦及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4d后,T渐降至37.5℃-38℃,未再予任何治疗。3d前患者再次出现高热达39.7℃,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48岁。主因双下肢无力4天.伴双上肢无力1d.于2003年8月30日入院。患者于4d前去外地旅游,每日坐车及行走约8h,3d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上楼困难,渐发展至不能下蹲、起立及起床。1d前出现双上肢无力。不能抬臂;不伴肢体疼痛及麻木,无言语障碍,无胸闷、胸痛、头痛、头晕、颈项痛及呼吸困难,无发热及腹泻。因不习惯当地饮食,近1周进食甚少。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0岁。因发热伴腹胀、双下肢水肿5d入院。患者5d前起发热(38℃左右),伴腹胀及双下肢水肿。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咳嗽咳痰,颜面部无水肿,无腰酸腰痛及血尿,无胸闷心悸气急。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8岁,美籍牙买加裔,因咳嗽、咳痰伴喘息4年,加重伴胸痛2周,于2004年3月18日入院。患者近4年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息,外院诊断为心脏病,住院治疗1个月症状无好转;后转院诊为哮喘、高血压,给予西拉普利降压及激素必可酮吸入和抗生素治疗,症状明显好转,此后未再发作。2周前患者着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息,咳白痰,量中等,无痰中带血,无发热、胸闷、胸痛等,无夜间憋醒。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简介。患者,男,66岁,退休工人,已婚,因咳嗽半年伴皮肤包块3个月,声嘶,气促2个月入院。半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刺激性咳嗽.无痰、咯血及畏寒、发热、潮热、盗汗等。在当地诊治效果不佳(具体用药不详),于3个月前发现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包块.不痛、不痒,当时认为是脂肪瘤,未予治疗,1个月前开始出现声嘶、活动后气促、胸闷、双侧胸痛及消  相似文献   

17.
<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现就我院收治1例以双下肢肿胀伴疼痛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合并败血症患儿,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儿,男,4岁11个月。因双下肢肿胀伴疼痛、伴发热4 d为主诉入院。该患儿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非凹陷性肿胀,伴持续性疼痛,有红肿及活动障碍,无触痛。同时伴发热,予以退热处理后热可退,易反复,2~3次/d,院外静脉滴注美洛西林钠2 d,头孢哌酮钠舒巴坦1 d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求系统诊治收治入院。病程中无咳嗽及  相似文献   

18.
1病例简介患者,男,65岁,主因发热1周,伴胸闷、心悸、腹泻4d,意识障碍1d于2007年3月26日入院。患者住院前1周受凉后自觉发热,体温升高为38~39.6℃,伴食欲下降,偶咳嗽、咯白痰,无咯血。就诊于当地医院,查WBC6.3×109/L,对症治疗2d无好转,后住院输注“头孢西丁”,体温未见明显下降。住院前4d患者出现胸闷、心悸,腹痛、腹胀,腹泻5~6次/日,为黄稀便,每次量约100~200ml,伴全身酸痛、乏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及黑便。患者仍高热,体温39.6℃,出现意识模糊、谵妄,遂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急诊抢救室。既往史:发现心律失常1年余,间断服用丹参滴丸治疗…  相似文献   

19.
燕宇  董葆  邹万忠  王梅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7):1933-1936
病历摘要 患者男,38岁,主因间断发热1个月,呕吐、便血4 d,于2007年1月27日急诊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患者入院前1个月大量饮酒后发热,伴寒战,体温最高40℃,l d后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20.
张波  王蓉美  王东  于红  纪树国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96-1398
患者女,51岁。因发热伴全身酸痛不适2d于2003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发病前无诱因,体温波动在37.5℃左右,发热无规律,多在下午出现。入院2d后出现轻微咳嗽,无痰。无胸痛、胸闷、喘息及咯血等症状。既往无重要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2cc,脉搏70次/min,呼吸14次/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