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癫痫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研究心理干预措施对癫痫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癫瘸手术患者45例,分对照组20例,观察组25例。观察组在做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接受由护理小组实施的,12,理干预.对照组20例只做常规的治疗护理,于住院当日、手术前1d及手术当日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试。结果住院当日实施心理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手术前1d及手术当日SAS评分均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癫痫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癫癎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应用格瑞思<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17例癫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在抗癫癎药物治疗的同时,以多种心理咨询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317例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治疗前后疗效显著(P<0.01),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追踪测试结果 与治疗后相比无明显差别,干预效果比较稳定(P>0.05).结论 多数患者因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心理干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心理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 ,应成为癫癎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43例帕金森病合并焦虑状态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21例(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未予心理干预组)22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辅助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3次/周,每次持续1h,3周后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经心理干预后焦虑量表总分及减分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PGE1治疗组(PGE1组)和灯盏花素对照组(DZ组),各30例。采用周围神经病变诊断评分标准(DN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效果.并对两组给药前后血清GSH-Px活性进行测定比较。结果(1)PGE1组与DZ组治疗前DN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GE1组治疗后DN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DZ组DNS评分治疗前后改变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N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PGE1组与DZ组用药前GSH—Px活性分别为(116.07±9.20)ug/mL、(113.00±8.87)ug/mL,治疗后分别为(138.82±9.68)ug/mL、(114.43±9.11)ug/mL。PGE1组用药前后GSH-Px活性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Z组用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SH-Px活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GE1可以通过提高GSH-Px活性间接影响氧化平衡从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家庭干预在网络成瘾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2例网络成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综合家庭干预的方法,于入组前及8周后进行网络成瘾自评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状况。结果联合综合家庭干预的患者网络成瘾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amihon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综合家庭干预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有助于戒除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下痛样放电对青少年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为临床表现的特发性癫痫患者65例,无临床发作均超过3个月,其中35例动态脑电图或普通脑电图显示有痫样放电,30例患者动态脑电图均正常。65例患者均服用左乙拉西坦治疗,随访6个月,服药前后分别进行基本认知能力测试,分析两组患者6个月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63例完成本实验,两组实验前后IQ均在正常范围且差异不明显。但6个月后有痛样放电组认知功能明显下降(P〈0.01),具体表现在数字鉴别(P〈0.01)、汉字快速比较(P〈0.01)、汉字旋转(P〈0.01)、图形再认(P〈0.01)等方面,而脑电图正常组认知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临床下痫样放电可损害患者的认知能力,应受到重视,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情况。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心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和出院时及出院后一年,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生评定患者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对于复发等有关情况进行统计,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及卡方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3月后DAS调查显示,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1年后研究组DAS非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有效减缓其社会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在给予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血清BDNF水平,并与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8周,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有阳性家族史者(8例)与阴性家族史者(32例)之间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r=0.283,r=0.09;P〉0.05)无显著相关;两组血清BDNF水平与年龄(r=-0.142,r=-0.122;P〉0.05)、体质量指数(r=-0.112,r=0.039;P〉0.05)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清BDNF水平低下,利培酮治疗可提高其血清BDNF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Xingnaojing Injection)对急性重症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研究的共有125例病人,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设计了对照组(61例)、治疗组(64例),以治疗前后的欧洲卒中评分(E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后7d,醒脑静组与对照组的GC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周后治疗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与21d后,醒脑静组E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明显(均P〈0.05)。血流变学指标治疗14d前后比较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用药安全性上,两组中治疗前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脑静注射液对促进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是有效而安全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和rTMS伪刺激组,进行4周治疗。应用注意网络测验(AN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在rTMS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注意和执行功能。共23例患者完成治疗,rTMS真刺激组12例,rTMS伪刺激组11例。结果rTMS干预前后,两组的注意网络测验各项指标没有显示明显差异(P〉0.05)。与rTMS干预前相比,rTMS干预结束时,rTMS真刺激组的WCST测试总时间缩短(干预前536S±217S,干预后405S±174S;t=2.69,P〈0.05),错误思考时间缩短(干预前335S±148S,干预后233S±128S;t=3.19,P〈0.01)和选择错误率降低(干预前58.1%±14.8%,干预后51.6%4-15.3%;t=2.16,P:0.05);rTMS伪刺激组WCST测试的正确思考时间也有缩短(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没有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同时,有改善患者部分认知功能损害倾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癫痫患儿的心理障碍及其干预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红  刘军  华桦 《四川精神卫生》2001,14(3):144-145,150
目的:研究癫痫患儿的心理障碍、影响因素以及家庭干预。方法:应用儿童自我意识评定量表和Commer父母问卷对176例癫痫患儿进行心理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采用有关癫痫的科普讲座、个别心理咨询及感知统合训练和脑电生物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对于进行家庭干预。结果:①72.72%(128/176)的癫痫患儿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低、焦虑情绪和多动性障碍,与正常儿童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②智商、多种药物治疗、病程及引起病年龄等对心理障碍有明显影响。③干预后患儿的各项心理障碍的比率由于预前的66.66%(24/36)、63.88%(23/36)、55.55%(20/36)分别减少至干预后的27.77%(10/36)、25%(9/36)、25%(9/36),对比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均<0.01)。未经干预的患儿心理障碍无明显改善。结论:癫痫患儿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以抗癫痫药物和心理疗法两者综合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或减轻发作、改善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4例中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非干预组41例,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干预,非干预组仅予常规治疗;共8周。于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后,SSRS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干预组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消极因子低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在时间效应(F=10.47,F=9.50,F=12.59)、组别效应(F=7.01,F=7.23,F=10.53)及交互效应(F=14.83,F=11.80,F=14.53)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消极因子组别效应不显著(F=3.44,P〉0.05),但时间效应(F=7.14)、交互效应(F=5.79)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烧伤患者减轻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及提高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管狭窄局部血流速度的影响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对应用强化降脂治疗的51例(观察组)及常规降脂治疗的45例(对照组)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sl/Vs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转氨酶升高4例(7.84%),对照组出现2例(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1,P=0.492)。结论强化降脂治疗不但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更可有效改善血管狭窄局部的血流速度,且药物不良反应与常规降脂治疗无异。  相似文献   

14.
尤瑞克林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尤瑞克林+依达拉奉)29例和对照组(依达拉奉)34例。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Scale(MR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IHSS、MRS及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年龄、治疗期问血糖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以及NIHSS、MRS和ADL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尤以治疗一周后更为明显,但无低血压及脑低灌注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的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  相似文献   

15.
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6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其中普罗布考组(32例),常规治疗组(30例),用酶谱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 (1)普罗布考组治疗2周后血清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2周后普罗布考组血清MMP-9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普罗布考能降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水平,可能因此抑制了血-脑屏障的早期开放和脑水肿,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防止脑梗死出血转化和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探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名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及25名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的抑郁症治疗前后与20名健康对照的血清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IL-1β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抑郁症患者血清IL-1β和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存在免疫激活现象,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使IL-1β和IL-6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及P-糖蛋白(P-gp)在难治性癫痫(RE)患者脑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2例RE患者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ST-π、TopoⅡ及P-gp表达。8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对照组正常脑组织内星形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有少量GST-π表达(2.2),癫痫组GST-π表达明显增强(10.9,P〈0.05)。TopoⅡ在对照组中无表达,癫痫组2例标本有少量表达(0.4,P〉0.05)。对照组中P-gp只在脑内血管内皮细胞中少量表达,癫痫组P-gp则在星形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大量表达(12.9,P〈0.01)。结论 GST-π、P-gp在RE患者脑内表达可能与患者对抗癫痫药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连续应用7.5%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7.5%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将5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治疗组(HTS组,26例)和甘露醇治疗组(M组,24例)。HTS组静脉滴注7.5%高渗盐水2ml/kg,M组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均为q8h,连续7d。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3、7天测患者血电解质、渗透压和肾功能,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对患者进行GCS评分。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6h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TS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在用药后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第1、3、7天HTS组患者血K^+、Na^+、Cl^-、尿素氮、肌酐及血浆渗透压均无显著改变;M组血K^+、Na^+、Cl^-、肌酐及血浆渗透压无显著改变(P〉0.05),但用药后第7天尿素氮值较同期HTS组明显升高(P〈0.05)。用药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7.5%高渗盐水降低颅脑损伤引起的高颅内压是安全、有效的,连续使用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老年痴呆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老年痴呆伴精神障碍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痴呆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3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治疗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末对血糖、血脂、体重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1)奥氮平组与齐拉西酮组BPRS减分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齐拉西酮组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奥氮平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奥氮平和齐拉西酮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障碍的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患者的血糖、血脂影响较奥氮平小,适于心脑血管疾病及其高危人群伴精神障碍患者的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脑卒中保护的机制。方法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6例,B组44例,另设正常组(C组)40例。A、B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A组同时予以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d,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高敏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前A、B组患者血清CRP水平高于C组(P〈0.05,P〈0.01),而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清CRP的水平与治疗前及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存在着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有可能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