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5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均行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治疗,对比术后疼痛程度,评估治疗效果,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半年、1年的疼痛程度与ODI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5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7例(94.00%)。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覃智斌  张明 《广西医学》2009,31(11):1630-1631
目的比较脊柱内窥镜下椎管减压术及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脊柱内窥镜下椎管减压术及常规开放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内镜组46例53个椎间隙,常规组34例39个椎间隙。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内镜组手术时间(40±9)min,手术出血量(45±7)ml,切口长(2.1±0.3)cm,无定位错误、神经损伤、术后感染、腰椎不稳等手术并发症,术后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1.3%。开放组手术时间(80±12)min,手术出血量(155±13)ml,切口长(10.0±1.4)ml,术后出现腰骶痛4例,腰椎不稳1例,术后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1.2%。内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较常规组少(P〈0.05),术后并发症少,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内窥镜镜下椎管减压术适用于大部分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该手术无需切除全椎板及过多的小关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特点,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背景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率不断增高,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多需手术减压治疗。因为高龄患者多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术前麻醉评估风险较高,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的椎管减压术风险很高。许多患者因为无法耐受全麻的开放手术,使日常生活功能受到明显的影响。随着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局部麻醉(简称局麻)下的微创椎管减压术有望对此类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 探讨术前评估麻醉高风险的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局麻下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4月河北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接受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18例,均为术前麻醉风险评估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P3及以上,手术方式采用经椎间孔入路16例,经椎板间入路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6个月、1年进行腰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30~81 min,平均(49.5±17.0)min;1例患者术中出现颈项痛,中止手术后症状消失,无术后感染及椎管内血肿、腰椎不稳定等并发症,围术期合并疾病病情稳定。术后6个月、1年腰VAS低于术后6周(P<0.05);术后6周、6个月、1年下肢VAS、ODI低于术前(P<0.001),术后1年ODI低于术后6周(P<0.001)。结论 对于麻醉高风险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局麻下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疗效确切,可降低疼痛程度,缓解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朱凯  陈红梅  崔洪鹏  丁宇 《西部医学》2023,35(8):1163-1166
探讨在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Endo-LOVE)中采用可视环锯行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采用Endo-LOVE手术方式治疗的69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均应用可视环锯进行椎管扩大成形。统计平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在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间点,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Oswestry指数(ODI)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使用改良MacNab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Endo-LOVE术式中应用可视环锯的技术优势。结果 6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6.9±12.4) min,术中出血量(10.7±6.1) mL,术中透视次数(3.1±1.2)次,平均住院日(6.4±1.0) d,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其他并发症。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1 d、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及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62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5.65%。结论 可视环锯在Endo-LOVE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压范围广,可视化操作,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满意,可在脊柱内镜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和脊柱内固定术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意义及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17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全椎板切除减压和减压内固定两组,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术后第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效果评估,计算2次ODI评分改善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腰痛时间和术后腿痛时间.结果 全椎板切除减压加脊柱内固定组与单纯全椎板切除减压组相比,术后第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高于单纯减压组,术后腰痛和腿痛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经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时,加用脊柱内固定术能显著缩短术后症状持续时间,但没有明显改善临床效果,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蒂椎板复合体回植、钛网固定行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定减压部位,对1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保留双侧关节突关节,采用磨钻或微型咬骨钳沿双侧关节突内侧缘打开一个或多个椎板,切断一端棘上和棘间韧带,将椎板复合体翻转,椎管减压后再将其原住回植,钛网固定,重建椎管完整性和脊柱的稳定性。应用VAS和ODI评分对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随访12~28个月,平均(13±0.5)个月,所有病例回植物稳定,无塌陷及椎管狭窄,术后患者VAS和ODI评分较术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术中将带蒂椎板复合体翻转,术后用钛网回植固定,方法简便、安全,不限制脊柱活动度,减少术后脊柱不稳及加速退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脊柱内镜及后正中入路腰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责任节段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景德镇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4例单责任节段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组(后正中入路腰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微创组(经皮微创脊柱内镜技术行腰椎管减压术),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等临床资料。结果:PLIF组手术时间(113.6±15.3)min、出血量(310.8±24.5)mL,均明显高于微创组(49.4±10.4)min、(35.7±5.9)mL(P<0.05)。PLIF组透视次数(4.5±1.8)次、Likert评分(1.6±1.1)分,均明显低于微创组(10.6±2.6)次、(3.7±1.8)分(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LIF组(P<0.05)。结论:脊柱内镜治疗单责任节段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开窗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选择性开窗减压治疗并随访。结果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患者均获随访2~6年,平均2.5年。术前JOA评分平均为(6.96±1.59)分,最后一次随访评分为(13.26±1.63)分,好转率平均(87.39±8.11)%。优良率88.4%。结论选择性开窗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简单易行,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较小,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加味通督活血汤配合椎管减压联合Dynesys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3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口服加味通督活血汤配合后路减压联合Dynesys系统置入,并进行临床随访,通过VAS和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8名患者得到满意随访,随访12~35个月(平均22.8个月),VAS腰痛评分:术前6.5±1.5,术后2.2±1.1;VAS腿痛评分:术前7.8±1.6,术后2.8±1.5。ODI评分:术前(67.5±18.2)%,术后(21.5±12.3)%。参照Nakai标准:优18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达89.3%。结论:加味通督活血汤配合椎管减压联合Dynesys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经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7例老年退行性腰推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3∽212分钟,术中出血220∽1100 ml,术后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足趾感觉异常1例、胃肠功能紊乱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3个月患者JOA评分12.41±1.32,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6∽12个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X线检查植骨均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疗效评价优11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5.2%。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彻底减压同时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恢复功能,临床应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和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的患者为34例,行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治疗的患者为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根据术前、术后1月、3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月、3月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且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组优良率94.1%,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组优良率90.3%,两种术式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小于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灵活、适应症广泛、学习曲线低等优点,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间孔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实施诊治的84例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实施椎间孔减压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疼痛评分及ODI评分。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0.3±25.4)min,住院时间为(9.3±3.4)d,术中出血量为(200.3±20.4)mL,切口疼痛评分为(7.41±1.47)分,术前ODI评分为(31.68±9.26)分,术后ODI评分为(19.44±2.61)分;研究组手术时间为(60.3±15.4)min,住院时间为(4.3±1.4) d,术中出血量为(12.6±5.6) mL,切口疼痛评分为(2.08±1.03)分,术前ODI评分为(29.34±11.56)分,术后ODI评分为(11.05±3.59)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疼痛评分和术后ODI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间孔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对于脊柱稳定结构所产生的破坏小,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ocker棘突间撑开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使用Rocker棘突间撑开器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欧式功能障碍指数(ODI)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术后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的变化。结果25例(男16例,女9例)患者获得2年随访,手术时间40~100(56.6±13.5)min,术中出血量30~200(88.4±42.6)ml。ODI功能障碍指数术后明显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椎间隙后缘高度比值由术前0.304±0.046增加至术后0.459±0.126(P=0.003),椎间孔纵径比值由术前0.681±0.085增加至术后0.825±0.136(P=0.016)。1例患者术后3d出现内固定松动脱位,再次手术复位后,无再脱位发生。结论Rocker棘突问填充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简便安全,早期随访临床效果好,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新选择。术中正确操作是预防术后内固定松动脱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把60例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应用椎板切除减压术,第二组应用椎板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显著;第一组手术时间(80.5±9.9)min,出血量(109.6±9.8)mL,发生并发症8例;第二组手术时间(145.5±20.5)min,出血量(395.2±25.5)mL,发生并发症3例;两种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选择椎板切除减压术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不过,当患者出现重度狭窄或预估患者术后会有脊柱不稳定时,选择椎板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全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围术期系统护理。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骨科收治并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系统护理。结果术后2组腰部VAS、下肢VAS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术后相关指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的满意率为64.3%,观察组为84.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给予围术期系统护理可明显改善术后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滑脱经椎弓根钉系统及腰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退变性腰椎管单平面狭窄症伴Ⅰ度滑脱病例56例,患者平均年龄63.4岁,平均病程51个月。病变节段:L4-5,40例,L5-S1 16例。手术方式采用全椎板减压加植骨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功能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定。结果本组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随访27个月。术后改善率为优26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6%。随访过程中3个月内植骨融合者29例(包括5例椎间植骨融合者),6个月内植骨融合4例,出现假关节2例,其中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滑脱,采用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短期内可保证脊柱融合,达到稳定脊柱、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该68例患者手术前后的Oswestry评分、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统计,综合评定该术式用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的优劣及注意事项。结果 6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Oswestry评分手术前后分别为(60.23±12.75)和(16.31±8.72),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50.43±54.69)和(895.06±48.37),两个指标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47%,经保守治疗均获缓解。结论采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但应重视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选择性减压固定融合方式治疗伴有退行性脊柱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8~2012年采用选择性减压融合方式,治疗伴有退行性脊柱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64例,选取术前及术后随访腰椎JOA评分、腰部VAS评分、下肢VAS评分、OD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腰椎JOA评分(t=-4.3,P<0.01)、下肢VAS评分(t=6.9,P<0.01)、ODI评分(t=10.9,P<0.0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腰部VAS评分(t=1.9,P=0.07)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掌握良好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性对责任间隙进行减压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19.
李德平  毛波  潘伟明  娄冰  李军  熊亮  张大保 《海南医学》2014,(18):2747-2749
目的 观察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Ⅰ度滑脱患者经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4例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Ⅰ度滑脱的患者,平均年龄(63.4±7)岁,平均病程(48±8)个月。病变平面:L4~520例、L5~S114例。均应用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方法。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3、12个月腰椎功能改善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前、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的腰痛及腿痛症状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6±5)个月。术后3、12个月功能改善优良率分别为89.3%、85.8%。术后功能3个月及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硬脊膜撕裂3例、神经根损伤1例、切口感染1例。随访12个月全部椎间植骨融合没有滑脱及内固定断裂发生。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Ⅰ度滑脱患者,采用半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传统开放减压手术方法与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评价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式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2月以腰椎管狭窄症入院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40例用传统开放减压PLIF手术方法( A)组;35例患者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式( 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机照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分别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和X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长期随访,B组术中透视时间多于A组( P<0.01),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B组明显低于A组( P<0.01),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日B组明显短于A组( P<0.01)。术后5天时VAS评分B组优于A组( P<0.05),而其他时间相比两组VAS评分与ODI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X线评价融合率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手术方法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开放PLIF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