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14年01月—2014年04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及影像学检查等评定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硬脊膜撕裂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80~105 min,平均(92±6)min,术后卧床时间1 d,随访时间3个月,手术前、后 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 ODI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经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LIF)是由O'brien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腰椎融合技术[1],广泛应用于腰椎滑脱、脊柱失稳、椎间盘源性疼痛以及椎体肿瘤或结核等疾病的治疗。但是相关研究证明,单独的融合不能使脊柱获得初始的稳定性[2],那么在ALIF后如何进行内固定获得脊柱即时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上腰椎(L1~L3)局部解剖结构简单,易于行内固定进行重建,而腰骶段脊柱(L4~S1)局部毗邻血管神经等,相对复杂多变,独特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骶椎较疏松的骨质都导致腰骶段脊柱内固定较困难,特别是 L5切除后,因腰骶角的存在,钛板难以固定到S1椎体上,这一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本文就目前经前路腰骶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方式的应用与进展作一概述,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腰椎关节突关节(ZJ)及其毗邻血管进行解剖学及数字减影造影技术(DSA)观测,为腰椎后侧、后外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20具成人尸体腰段标本,显露腰椎侧方及横突前方动脉,解剖显微镜下观测自腰椎(L) 1/2-4/5的椎间孔出口区起1~4腰动脉(LA)所发出的横突前支、背侧支,获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选取20例无腰椎疾病者作为对照,应用DSA行血管造影检查,研究活体中腰动脉、其他来源动脉的起始、变异、分支走行.结果 解剖学及DSA研究显示L1 A-L4A背侧支自椎间孔出口区前上方,由前向外侧、背侧走行,发出横突前支并在跨越椎体峡部中、上1/3外侧缘后沿其表面分为升、降两肌支.升肌支走行至上位ZJ背侧内下缘,发出覆盖ZJ背侧面的关节突支和进入竖脊肌的升、降支;降肌支走行至下位ZJ腹侧外上缘,发出3~5支末梢动脉并继续走行分出肌支进入前方肌肉筋膜组织.两侧观察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ZJ毗邻动脉的走行、分布有一定规律性,掌握其解剖学特点,可有效减少后路手术出血、便于术中操作,降低重要组织损伤,避免术后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渗盐水(HS)对于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大鼠只行椎板切除术。SCI组大鼠SCI造模后不应用药物治疗。HS组大鼠SCI造模后静脉输注7.5%HS,5 mL/Kg·d。采用改良Allen′s方法在T10节段制作SCI动物模型,SCI后7 d,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然后处死大鼠取伤段脊髓组织,采用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QP4表达情况,并用相应试剂盒检测铁离子、ROS、IL-1β和TNF-α的组织内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SCI后,SCI组及HS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降低,肢体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脊髓组织出现水肿,组织内AQP4、铁离子、ROS、IL-1β及TNF-α水平升高。而HS组大鼠较SCI组BBB评分明显改善,病理结果显示HS组大鼠脊髓组织水肿程度低于SCI组,并且HS组损伤脊髓组织内AQP4、铁离子及ROS、IL-1β和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SCI组。结论 HS能通过减轻脊髓水肿,降低ROS及炎性因子水平来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改善SCI后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