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血运重建方案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发糖尿病(DM)高龄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长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发DM高龄(年龄≥80岁)患者96例,其中3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PCI组),6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CABG组),比较2组患者的病变特点、预后及生存状况,并分析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发DM高龄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围术期PCI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显著低于CABG组(P<0.05),但2组患者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9,P>0.05)。1 a后PCI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CABG组(χ~2=6.536,P<0.05),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高于CABG组(χ~2=6.158,P<0.05);但2组患者MACE发生率、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及心脏性猝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血糖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及高血压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发DM高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I治疗能够降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发DM高龄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应针对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肌钙蛋白T(cTn-T)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PCI术前cTn-T、CK-MB均正常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术后cTn-T值分为阳性组(23例)和阴性组(77例),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别,随访24个月,观察术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病变血管数方面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cTn-T阳性组心绞痛及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cTn-T阴性组高(P<0.05).结论PCI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微小心肌损伤,并对其预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接受PCI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高龄组)和同期该院住院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的中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7例(中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评分、病变节段分布、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近期效果和主要并发症等。结果高龄组与中年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吸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右冠状动脉(RCA)2~3段病变,左冠状动脉(LCA)5段病变、11段病变、12~13段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构成比,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TIMI 3级血流、亚急性血栓、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者冠状动脉病变多较复杂、严重。对于无严重大脑、肺脏、肾脏和瓣膜病变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PCI治疗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冠心病合并CTO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行桡动脉入路PCI术,对照组行股动脉入路PCI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为94.12%,与对照组的97.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间LVEF、LVE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术前,LVEDD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CTO老年患者行桡动脉入路PCI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术后卧床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400例年龄≥65岁和500例年龄<65岁接受PCI获完全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老年组合并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平均植入支架数均较多,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PCI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平均随访(10.8±3.3)个月,再狭窄率、心绞痛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组冠心病患者虽在血管病变复杂性上高于非老年组,但其PCI成功率、手术并发症、长期临床疗效与非老年组患者相似,提示PCI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方法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5例,分为两组,A组(桡动脉入路组)37例,F组(股动脉入路组)108例,观察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穿刺情况、病变类型、PCI术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及半年内并发症。结果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相似,A组穿刺成功率95%,F组穿刺成功率1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穿刺时间(7±8.4)min,F组穿刺时间(3±4.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梗死相关部位及病变类型无明显差异,术后平均卧床时间A组显著低于F组[(3.4±1.2)hvs(12.9±3.6)h,P<0.05]。A组术后与穿刺有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1)。随访PCI术后半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尤其对高龄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减少卧床时间,减少不适症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冠脉急诊PCI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及血清黏附分子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的临床价值及血清黏附分子变化.方法 选择急诊入院6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盐酸替罗非班加PCI术,32例)和对照组(PCI术,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TIMI分级)血流情况、术后30d内出血并发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及血清黏附分子变化.结果 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为90.6%(29/32),对照组为78.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为6.25%(2/32),对照组为16.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住院期间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病例,对照组梗死及死亡发生率为6.25%(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I急诊PCI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明显降低血清黏附分子,减少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周全  许春平  潘少勇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23-2625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498例,其中男252例,女246例;年龄65~92岁。并按穿刺途径分为经桡动脉211例(桡动脉组)、经股动脉287例(股动脉组),从3个年龄段(60~74岁,75~84岁,≥8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PCI特点、住院期间的术后卧床时间、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心脏不良事件(心脏性死亡和靶病变的再重建率)。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中,桡动脉组因桡动脉穿刺失败或未完成PCI改为股动脉途径的患者比率高于股动脉组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的X线曝光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两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再次PCI比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比较,年龄对冠心病患者选择PCI术的穿刺方式、成功率和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急诊PCI组治愈率76.00%,择期PCI组治愈率4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急诊PCI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00%;择期PCI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择期PCI效果更为明显,且不会增加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的糖化血清清蛋白(G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拟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0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45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且行PCI组155例(PCI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及Gensini积分法分析冠脉病变程度,并检测所有患者的GA水平。结果对照组和PCI组的GA水平分别为(14.17±3.16)%和(15.72±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Gensini积分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1~30分组、31~60分组、>60分组的GA水平分别为(14.17±3.16)%、(14.31±3.21)%、(16.45±4.57)%、(16.63±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变支数分组,与对照组比较,双支组及多支组G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支组及双支组比较,多支组GA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不同GA水平组的病变支数分布及Gensini积分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GA水平较冠状动脉病变阴性患者显著升高,G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CI治疗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时是否有合并症分为两组,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分为观察组(70例),无合并症者分为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渗血、感染、支架血栓形成、造影剂相关肾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桡动脉术后闭塞、动静脉瘘、前臂血肿、支架脱载、冠状动脉穿孔、无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应侧重预防支架血栓形成、感染及穿刺点出血,并长期坚持抗凝治疗,应争取积极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Orem自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护理中的应用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冠心病经股动脉行PCI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实验组以Orem自理模式为指导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后腰背酸痛、尿潴留、拔管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Orem自理模式为指导对冠心病经股动脉行PCI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途径PCI治疗,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途径PCI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8.04%)与对照组(96.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造影剂用量、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置入鞘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采用桡动脉途径PCI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门诊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门诊组和住院组.两组均给予经桡动脉PCI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住院组PCI成功率稍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住院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门诊组(P<0.01).结论 门诊PCI治疗可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显著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别嘌醇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146例距离初次症状发作3~12 h内直接PCI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74)和对照组(n=72),两组患者均予以冠心病介入标准化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标准化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别嘌醇顿服300 mg,术后100 mg/d维持。观察PCI术后24 h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死亡、心肌梗死或无计划的血运重建)。结果:实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8.9%,对照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5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30 d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PCI术前别嘌醇预处理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起到潜在保护作用,使患者远期预后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 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年龄大于60岁行急诊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55例,其中年龄大于75岁25例,为高龄组;年龄小于75岁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急诊直接PCI治疗,观察其病变特征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心脏病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高龄组和对照组在性别、高脂血症、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STEMI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依次为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其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高龄组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70%).高龄组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为(6.3±2.9)h,对照组为(6.9±3.3)h.高龄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88.0%,对照组为96.7%.高龄组PCI治疗后发生腹股沟血肿2例(8%),腹膜后血肿1例(4%);对照组未发生血管并发症,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直接PCI治疗对于高龄STEMI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探索其规律.方法 统计我院近4 年行PCI术后再次复查冠脉造影患者167例,分析心肌梗死组和非心肌梗死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AMI)患者支架术后ISR的发生率(41.6%)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29.6%)高于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可疑心绞痛症状患者复查冠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率(42.5%)高于无症状定期随访患者(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AMI、糖尿病可能由于其本身的病变特征,易致PCI后ISR.②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IS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非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金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80例作为PCI组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非PCI治疗患者80例作为非PCI组,收集2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PCI组的院内死亡率低于非PCI组(P<0.05),PCI组和非PCI组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肌缺血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住院期间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CI治疗、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史不影响住院期间院内死亡情况(P>0.05);1年内,PCI组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低于非PCI组(P<0.05),PCI组和非PCI组再发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不影响1年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P>0.05);PCI治疗与1年内全因死亡呈负相关(P<0.05),是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不影响1年内全因死亡(P>0.05)。 结论 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1年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1年内全因死亡率低,PCI治疗是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常琳  周长钰  尹力  张承宗 《医学综述》2013,19(10):1873-1876
目的评价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根据其是否应用替罗非班[PCI术中静脉推注10μg/kg,继以静脉滴注0.15μg/(kg.min),维持36 h]分为替罗非班心肌梗死组(A组)71例,替罗非班心绞痛组(B组)45例,非替罗非班心肌梗死组(C组)32例,非替罗非班心绞痛组(D组)52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四组基础临床状况、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绞痛复发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四组基础临床状况及冠状动脉病变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及心肌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再发心绞痛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C组(P<0.05)、与B组、D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严重出血3例均发生于A组急诊PCI患者,A组轻度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呈现了相对较高的发生率,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年内MACE发生率及心绞痛的复发,但其可能增加急诊介入治疗的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STEMI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计225例,其中,经桡动脉组123例,经股动脉组共计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6.7%)(P<0.05);手术平均时间、X线平均曝光时间和Door-balloon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Door-balloon时间相当,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