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豆腐果苷在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卓  蒋学华  任静  刘太明  李夏 《中草药》2008,39(12):1851-1853
目的研究豆腐果苷小肠吸收动力学及吸收促进剂对吸收的影响。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酚红和豆腐果苷质量浓度,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注实验研究吸收过程。结果4.464、13.393、40.179μg/mL不同质量浓度豆腐果苷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59 7、0.057 7、0.058 3 h-1;加入促进剂0.5%牛胆盐、1.0%牛胆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冰片时,豆腐果苷小肠(ka)分别为0.113、0.163、0.060 2、0.124、0.072 5 h-1。结论不同药物质量浓度对豆腐果苷大鼠小肠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吸收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豆腐果苷在大鼠肠道吸收较差,吸收促进剂促吸收能力为:1.0%牛胆盐>卡波姆>0.5%的牛胆盐>冰片>十二烷基硫酸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不同pH的热毒宁栓中绿原酸、栀子苷的直肠渗透特性.方法:制备4种不同pH的热毒宁栓,将其置于底部扎口的大鼠直肠中,以生理盐水作为接收液,进行直肠体外渗透性研究,并采用HPLC对接收液中的绿原酸、栀子苷含量进行测定,绘制给药24 h的累积渗透曲线,渗透速率以及Q-t方程.结果:绿原酸的渗透量随着pH的增高呈下降趋势,栀子苷的渗透量平稳.结论:热毒宁栓的pH影响主要药效成分的直肠渗透吸收,在进行栓剂成型工艺研究时需要对产品的最优pH范围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三黄喷雾剂体外透皮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三黄喷雾剂小鼠体外经皮渗透规律.方法:采用垂直式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进行试验,以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HPLC测定接受液中指标成分含量.结果: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透皮速率分别为42.35,49.99 μg·cm-2·h-1;黄芩苷、盐酸小檗碱6h平均累积透过率分别为19.51%,7.17%.结论:三黄喷雾剂小鼠体外透皮吸收效果理想,透皮行为符合零级方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川芎:天麻不同配比的水提物对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大鼠的药效学差异,来探讨川芎-天麻升降佐制配伍规律。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川芎:天麻(4:1、1:1、1:4)水提物组,剂量分别为川芎:天麻(40g:10g、25g:25g、10g:40g),采用硝酸甘油(10mg/kg)和附子汤(2g/kg/d)致大鼠肝阳上亢证偏头痛模型,并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的含量并计算出NO/ET、TXB2/6-Keto-PGF1a的比值。结果:川芎:天麻(1:4)组对于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NO含量(4.21±1.30,2.63±0.73)优于川芎:天麻(4:1)组和(1:1)组;川芎:天麻(1:4)组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中6-Keto-PGF1a含量(109.49±10.70,122.64±5.25),优于(4:1)组和(1:1)组;川芎:天麻(1:4)组对于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NO/ET比值(0.178±0.056,0.090±0.020)、TXB2/6-Keto-PGF1a比值(0.402±0.061,0.245±0.058),优于川芎:天麻(4:1)组和(1:1)组。结论:川芎-天麻不同配比的水提物组对大鼠肝阳上亢证偏头痛模型的药效学是有差异的,且其药效效果以川芎:天麻(1:4)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王强  沈岚  梁爽  马诗瑜  冯怡  阮克锋 《中成药》2015,37(1):62-69
目的研究川芎对天麻中天麻素及天麻苷元在偏头痛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 156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天麻组(灌胃给予天麻提取物0.484 g/kg)和川芎-天麻组(灌胃给予川芎提取物0.652 g/kg及天麻提取物0.484g/kg),先对每组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复制偏头痛动物模型,30 min后给予不同药物,并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及脑组织,采用HPLC测定天麻素及天麻苷元在血内及脑内的浓度,以DAS 2.0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川芎-天麻组中天麻素和天麻苷元在血中的平均滞留时间是天麻组的1.37和1.36倍,半衰期是天麻组的1.62和1.76倍,其中天麻素的清除率为天麻组的88.14%,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川芎-天麻组中天麻苷元在脑内的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是天麻组的1.26倍,平均滞留时间是天麻组的1.44倍,清除率为天麻组的77.76%,与天麻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川芎与天麻配伍后可显著延长天麻素、天麻苷元在血中的滞留时间和半衰期,同时也增加天麻苷元在脑中的生物利用度及滞留时间,减缓消除速率,表明川芎与天麻配伍后可显著影响天麻指标成分的血脑药动学行为,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利用硝酸甘油(10 mg.kg-1)ip一次造成大鼠偏头痛模型,sc利血平(0.4 mg.kg-1)7 d造成小鼠偏头痛模型,川芎-白芷药对3.5 g.kg-1.d-1进行治疗,对模型动物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偏头痛大鼠模型组脑组织中5-HT含量(720.44±92.1)ng.g-1,CGRP含量(618.32±139.3)pg.g-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3.5 g.kg-1.d-1可升高偏头痛大鼠脑组织中5-HT 48.41%~73.18%,降低头痛大鼠脑组织中CGRP 38.02%~50.02%(P<0.01);与小鼠偏头痛模型组比较,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5 g.kg-1.d-1可升高偏头痛小鼠脑组织中5-HT 36.60%~69.52%(P<0.05,P<0.01)。结论: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主要是通过影响单胺类递质的释放,缓解神经源性炎症而改善偏头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银胡感冒海绵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性能.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扩散试验,以10%乙醇为接收液,收集不同时间点的透皮接收液,通过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GC测定芳樟醇含量,计算指标成分的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结果:绿原酸、芳樟醇的累积渗透量回归方程分别为Q =7.1438t+ 8.2294(r =0.9961),Q=125.375t-143.705(r =0.9898),透皮速率依次为7.144,125.375 μg·cm-2·h-1.结论:银胡感冒海绵剂中绿原酸在24 h内持续均匀渗透,而芳樟醇基本在12 h大部分已渗透;该方法简便,快速,是综合评价银胡感冒海绵剂体外透皮性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中移行成分UPL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元锋  林晓  张宁  冯怡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9):1245-1248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归属.方法:以UP-LC-MS作为分析手段,以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川芎效应组分、天麻效应组分、天麻素、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作为对照,综合分析总离子流色谱图、质量色谱图及质谱图等信息,通过对比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质谱图特征,确认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归属.结果:大川芎方效应组分给药后血浆中共发现10个人血成分,其中4个为天麻素等天麻效应组分中原型成分,6个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等川芎效应组分中原型成分.结论:本研究将为阐明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氮酮对通窍活血巴布剂体外透皮释药的影响。方法:以药物透皮扩散实验仪为透皮释药装置,离体兔皮为屏障,红花黄色素和芍药苷渗透量为指标,考察氮酮用量对主要药效成分的促渗透效果。结果:氮酮对指标成分有促渗透作用,促渗透作用与氮酮浓度有一定关系,但又不完全为剂量依赖性。结论:氮酮与其他基质的配比为阿拉伯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甘油:氮酮(15 g:5 g:10 g:10 mL:2 mL)时,对指标成分的促渗透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洋川芎内酯I在灌胃和静脉注射后在大鼠体尿液和胆汁中的排泄特征,为该成分的临床前研究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大鼠按剂量72 mg·kg-1灌胃和尾静脉给与洋川芎内酯I溶液,收集不同时间段尿液和胆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HPLC-VWD)测定大鼠尿液和胆汁中洋川芎内酯I的含量,检测波长均为278 nm,流动相均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结果:灌胃和尾静脉给药48 h后累积经尿液排泄的原形药物量分别为(179.8±33.68),(264.8±87.28) μg,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77±0.15)%和(1.35±0.26)%;给药36 h后累积经胆汁排泄的原形药物量依次为(359.4±75.66),(426.3±140.90) μg,累积排泄率分别为(1.22±0.49)%和(1.72±0.59)%。结论:洋川芎内酯I在大鼠尿液和胆汁内以原形药物的形式排出量较少,且排泄迅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芎⁃天麻配伍对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在大鼠脑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成川芎组、川芎⁃天麻(1∶0.25)组、川芎⁃天麻(1∶1)组,每组6只,建立血瘀型偏头痛模型。灌胃给药后,于大鼠脑内插入微透析探针,收集不同时间点脑透析液,UPLC⁃MS/MS法检测川芎嗪、阿魏酸含有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味药组比较,配伍组2种成分T1/2[川芎⁃天麻(1∶1)组阿魏酸除外]、MRT0~∞、Cmax、AUC0~∞升高(P<0.05,P<0.01);川芎⁃天麻(1∶0.25)组两者T1/2、MRT0~∞、AUC0~∞高于川芎⁃天麻(1∶1)组(P<0.05,P<0.01),川芎嗪Cmax降低(P<0.05)。结论天麻可提高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脑组织吸收程度,延长作用时间,减缓消除速率,增加蓄积,其作用强度与天麻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脉颗粒(TM)是由丹参、川芎、葛根组方而成,临床上用于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为研究TM的药效物质基础,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比格犬给予TM干预,分析了血清中吸收成分及其药动学特征。以盐酸酸化-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血清样品,在LS-MS/MS的ESI-检测模式下,采用Merck RP-18e整体反相硅胶色谱柱分离,以乙腈-甲醇1∶1(0.07%FA)和水(0.01%FA)为流动相,在优化的梯度洗脱程序下实现了在8.5 min内对犬血清中8种葛根黄酮成分、5种丹参酚酸成分和2种葛根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分析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准确、精密,符合生物分析要求。对急性心梗模型比格犬十二指肠注射TM后6 h内不同时间点血清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给药后5 min药物成分即吸收入血,15种成分均能在血清中检出,分别于给药后0.18~3.83 h达峰。各成分的血药浓度差异很大,其中葛根素、丹参素体内暴露量远高于其他成分,其次为3'-甲氧基葛根素、芹糖基葛根素和3'-羟基葛根素。研究结果表明葛根异黄酮类和丹参素是TM在心肌缺血模型犬体内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王红  韩晓萍 《中成药》2012,34(9):1707-1710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妇科十味片(香附、川芎、当归、元胡、白术、甘草等)中α-香附酮和藁本内酯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 ms毛细管柱(60 m×0.32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80℃,程序升温,检测器温度300℃。结果α-香附酮和藁本内酯分别在进样量为0.204 6~2.046μg、0.231 6~2.16μg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RSD为0.71%)、98.7%(RSD为1.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妇科十味片中α-香附酮和藁本内酯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杨琳  王海峰  张红  党秋萍 《陕西中医》2020,(2):258-260,265
目的:建立清心安神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该复方制剂中的黄连、川芎、栀子3味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心安神丸中栀子苷的含量。结果:黄连、川芎、栀子薄层鉴别图斑点清晰、重现性好; 栀子苷加样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均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清心安神丸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产妇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TLC色谱能明显检出当归、川芎,阴性对照无干扰;当归、川芎中阿魏酸含量在0.0168~0.134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24%.结论 本方法结果可靠、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  相似文献   

16.
川芎HPD-100大孔树脂和醇沉纯化物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川芎HPD-100大孔树脂纯化物及醇沉纯化物的指纹图谱,筛选较优纯化方法并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Hyperclone BDS C18(4.00 mm×250 mm,5μm),甲醇-1%冰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5 min,20∶80~45∶55,35~55 min,45∶55~70∶30,55~70 min,70∶30~ 80∶20),322 nm检测.结果:川芎HPD-100大孔树脂纯化物共有22个共有峰,川芎醇沉纯化物共有20个共有峰,分离好,相似度均在0.98以上,重复性好.结论:川芎采用HPD-100大孔树脂纯化较好.本方法科学、准确、专属性好,可为川芎药材及含川芎的中成药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川芎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抗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的方法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再将其分为衰老模型组及川芎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药物干预50 d后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单胺氧化酶(MAO)。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脑组织中SOD、GSH-Px含量降低,MDA、MAO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川芎低、中、高剂量组SOD、GSH-Px含量增加,MDA、MAO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可增加脑组织中SOD、GSH-Px含量,降低MDA、MAO含量,具有良好的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波长覆盖融合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10批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多波长覆盖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进行初步指认,通过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地川芎药材的差异性,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产地川芎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技术对dif数据进行多波长融合;采用Spss 19.0数据统计软件,对不同产地川芎药材的共有峰进行聚类分析,区别其差异;采用Q-TOF-MS法对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建立了川芎药材的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确定了20个共有峰并对其中的8个峰进行了指认,通过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评价可知云南川芎与其他产地的川芎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结论:该指纹图谱重复性良好,能够区分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可作为川芎药材质量评价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黄俊忠  曾小平 《中成药》2012,34(10):1912-1915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田七痛经胶囊(三七、五灵脂、蒲黄、延胡索、川芎、木香、小茴香、冰片)中异鼠李素、槲皮素、山柰素.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0:5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结果 异鼠李素在1~1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7,n=6),山柰素在0.5~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槲皮素在0.5 ~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n=6).异鼠李素、槲皮素、山柰素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4%(RSD为0.67%)、101.4%( RSD为1.29%)、100.6%(RSD为0.64%).结论 本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回收率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田七痛经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