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芎⁃天麻配伍对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在大鼠脑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成川芎组、川芎⁃天麻(1∶0.25)组、川芎⁃天麻(1∶1)组,每组6只,建立血瘀型偏头痛模型。灌胃给药后,于大鼠脑内插入微透析探针,收集不同时间点脑透析液,UPLC⁃MS/MS法检测川芎嗪、阿魏酸含有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味药组比较,配伍组2种成分T1/2[川芎⁃天麻(1∶1)组阿魏酸除外]、MRT0~∞、Cmax、AUC0~∞升高(P<0.05,P<0.01);川芎⁃天麻(1∶0.25)组两者T1/2、MRT0~∞、AUC0~∞高于川芎⁃天麻(1∶1)组(P<0.05,P<0.01),川芎嗪Cmax降低(P<0.05)。结论天麻可提高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脑组织吸收程度,延长作用时间,减缓消除速率,增加蓄积,其作用强度与天麻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浊祛毒丸对淋证模型大鼠膀胱功能及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 周龄SD 雌性 大鼠60 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 只)和造模组(50 只);采用膀胱内注射大肠杆菌复制淋证大鼠模型。造模 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金片组(阳性药,2.63 g·kg-1)以及清浊祛毒丸高、中、低剂量组 (5.43、2.71、1.36 g·kg-1),每组10 只;按对应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 次,连续4 d。连续给药3 d 后,对各组 大鼠进行尿动力学检测;连续给药4 d 后,进行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 鼠的膀胱最大容量(MBC)、排尿效率(EV)、顺应性(BC)显著降低(P<0.01),漏尿点压(BLPP)、最大膀胱排 尿压(MVP)、排尿前非排尿收缩次数(NVCs)显著增加(P<0.01);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5, P<0.01),CD8+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清浊祛毒丸各剂量组大鼠的BLPP、MVP、NVCs 明显降 低(P<0.05,P<0.01),清浊祛毒丸中剂量组大鼠的MBC、EV 明显升高(P<0.05),清浊祛毒丸中、低剂量组 大鼠的BC 明显升高(P<0.05,P<0.01);清浊祛毒丸各剂量组的CD3+、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 P<0.01),清浊祛毒丸中、低剂量组的CD8+显著降低(P<0.01)。结论清浊祛毒丸能够改善淋证模型大鼠的 膀胱功能及T 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加味温胆汤与开博通(卡托普利)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Ⅰ、Ⅲ型胶原及AngⅡ的影响。方法:将48只10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SHR对照组(SHR-K)、加味温胆汤高剂量和开博通联合用药组(ZX-H)、加味温胆汤中剂量和开博通联合用药组(ZX-M)、加味温胆汤低剂量和开博通联合用药组(ZX-L)、加味温胆汤中剂量组(Z)及开博通组(X),每组8只,治疗8周后,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观察Ⅰ、Ⅲ型胶原及AngII的改变。结果:加味温胆汤和开博通联用药治疗后,各剂量组大鼠收缩压均有所下降。加味温胆汤和开博通联用药高、中剂量组大鼠下降最明显(P<0.01),且降压效果优于加味温胆汤中剂量及开通博;各治疗组均可显著降低SHR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胶原Ⅰ、Ⅲ型蛋白的表达,温胆汤和开博通联合用药组作用显著,明显优于纯中药组和西药开博通组;局部心肌AngⅡ与自然病程对照组相比,各药物治疗组均可明显降低局部心肌AngⅡ浓度(P<0.05),其中加味温胆汤大剂量与开博通联合用药组效果最佳,与自然病程对照组相比,各药物治疗组均可明显降低血浆AngⅡ浓度(P<0.01~0.05)。其中加味温胆汤各剂量与开博通联合用药组作用相似,降低血AngⅡ最显著,均优于加味温胆汤与开博通单用组(P<0.01~0.05)。结论:味温胆汤和开博通联合用药具有降压、降低左心室心肌组织胶原Ⅰ、Ⅲ型蛋白的表达及降低血浆和心肌肉组织中AngⅡ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医药延缓衰老的研究,尤其是补肾中药对抗自由基损伤,延缓衰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下面着重就肾虚与自由基的内在联系问题作一综述。自由基是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物质,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受外环境(物理、化学)和内环境(生理、病理)的影响而不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前期对通脉复方有效组分活性筛选基础上,对通脉复方有效组分"新复方"防治系膜增生性肾炎进行药效学评价,为开发"新复方"新药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抗胸腺抗血清(AST)制备大鼠MsPGN肾炎模型及行疲劳游泳致"气虚血瘀"证模型,灌胃给药高、中、低剂量通脉"新复方"4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观察对其大鼠尿蛋白、血尿、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CSCr)和血尿素氮(CBUN)等的影响.结果:通脉新复方高、中、低剂量均能减轻肾炎模型大鼠的24 h蛋白尿,缓解血尿和降低红细胞计数,提高血清TP、ALB水平(低剂量除外),降低BUN水平,而对SCr影响不明显.结论:通脉有效组分"新复方"能有效防治系膜增生性肾炎.  相似文献   
6.
黄连与吴茱萸不同比例组成的方剂的不同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黄连与吴茱萸不同比例组成的方剂的不同药理作用。方法:用党参与黄芪给大鼠灌胃造成类热证模型,观察不同比例配伍的黄连与吴茱萸对它们的影响。结果:黄连与吴茱萸比例为6:1的左金丸和2:1的甘露散有显著的消除类热证的作用,1:1的茱萸丸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中表现出有减轻类热证的作用,而体温(t)、血清皮质醇(Cor)、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的改变则未见减轻类热证或增强类热证的作用。结论:认为不同比例配伍的黄连与吴茱萸对类热证的病理改变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普伐他汀联合丹田降脂丸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192例,随机分为3组各64例,西药组采用小剂量普伐他汀治疗,中药组采用丹田降脂丸治疗,联合组采用小剂量普伐他汀联合丹田降脂丸治疗,治疗12周;12周时西药组、中药组血脂水平未全部达标者再随机分为3组,改联合组采用小剂量普伐他汀联合丹田降脂丸治疗,改西药组采用常规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改中药组采用丹田降脂丸治疗,再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3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TC、LDL—C、TG3项水平下降的幅度及HDL—C升高的幅度均大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改联合组TC及LDL—C下降的幅度小于改西药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改联合组TG下降的幅度及HDL—C升高幅度大于改西药组(P〈0.01):改联合组TC、LDL—C降低的幅度大于改中药组(P〈0.01),降低TG及升高LDL—C的幅度也大于改中药组(P〈0.05)。结论:小剂量普伐他汀与丹田降脂丸联合用药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较单独用药更有效,可全面改善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烧伤的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肾虚与自由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基学说由英国哈曼于 1 956年提出 ,并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中医药延缓衰老的研究 ,尤其是补肾中药对抗自由基损伤 ,延缓衰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下面着重就肾虚与自由基的内在联系问题作一综述。自由基是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物质 ,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 ,受外环境 (物理、化学 )和内环境 (生理、病理 )的影响而不断产生的。正常情况下体内存在着清除自由基的各种酶类 ,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等和非酶系统( Vit C、E等 )。自由基的产生和消除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1,2 ] ,自由基过多会导致核酸主链断裂 ,透明质酸酶…  相似文献   
10.
黄连与吴茱萸的不同配伍比例对热证大鼠IL-6,IL-8和TSH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黄连与吴茱萸不同比例配伍对热证大鼠IL_6 ,IL_8 ,TSH的影响。方法 :用党参与黄芪给大鼠灌胃造成热证模型 ,分别用黄连与吴茱萸比例为6∶1(左金丸) ,2∶1(甘露散)和1∶1(茱萸丸)的煎剂治疗。结果 :6∶1(左金丸)和2∶1(甘露散)的配伍比例能使热证大鼠血清IL_6和TSH降低(P<0 05) ,1∶1(茱萸丸 )使它们改变不明显。结论 :左金丸和甘露散有消除热证病理改变的作用 ,与原方分别用于治疗肝热、暑气为病等属于热证的病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