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比较手术显微镜与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术式特点和视网膜复位情况。方法:将5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在手术显微镜下(A组)和间接检眼镜下(B组)进行外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比较两组术中方式、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视网膜脱离情况(网脱范围、裂孔位置、PVR分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术中垫压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手术显微镜组放液和注气的术式应用率高于间接检眼镜组(P<0.05),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显微镜和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均具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但间接检眼镜下术式更简单,更易实现最小量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比较间接检眼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6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在间接检眼镜、手术显微镜下行外路视网膜复位术,比较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结果:视网膜复位双目检眼镜组32眼,手术显微镜组31眼。视网膜复位患者视力均提高。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使视网膜复位,二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孔卫平 《九江医学》2006,21(2):57-58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2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裂孔定位,冷凝,硅海绵外加压及环扎带。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或C3F8。结果: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一次性复位19眼(占90.5%),未复位2眼(占9.5%),经二次手术复位,术后视力均提高。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较高的照明度,较宽较清晰的立体视野,直视下进行裂孔冷凝封闭,提高了裂孔检查及手术的成功率,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双目间接镜直视下与传统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0例30眼,第一组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第二组在直接检眼镜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种方法术后的解剖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第一组30例患者视网膜复位27例,解剖复位率90%,未复位3例,占10%,其中2例二次手术后成功复位,二次手术总计复位率96.6%.术后视力提高者27例,占90%.第二组30例,视网膜复位20例,占66.6%,未复位占10例点33.4%,术后视力提高20例,占66.6%.二者比较视网膜复位率及术后冷冻反应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比传统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蔡玲英 《嘉兴医学》2003,19(3):178-179
目的:为了更好地配合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方法:对19例视网膜脱离患于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复位术,复位术前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交待注意事项等。结果:通过配合,满足术需求,手术进展顺利,术后患视网膜均复位,视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熟练的配合对确保该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尽管玻璃体手术的开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拓宽了治疗手段;但巩膜扣带术仍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应用双目问接检眼镜在直视下冷凝,使巩膜扣带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降低。我院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对138例(13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巩膜扣带术,较以往直接检眼镜下手术时间缩短,疗效提高,现报  相似文献   

7.
董敬远  刘瑶 《现代医学》2011,39(5):585-587
目的:探讨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外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入住我院眼科行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外路视网膜脱离术的资料完整的78例患者,具体描述了手术过程,并对手术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直接检眼镜直视下定位视网膜裂孔并实施冷凝,结合环扎、外加压治疗,视网膜复位率高。结论:在不具备双目间接检眼镜设备及技术的条件下,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外路治疗视网膜脱离有直视下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的优势,这一手术方式对广大的基层医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双目间接检眼镜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的不断进步,使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大大增加。我院自2003年2月开展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32例32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间接检眼镜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目间接立体检眼镜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和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46眼双目间接立体检眼镜下手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结果:出院治愈率为91.3%,随访6个月-3a的39例患者的视网膜均完全复位,与直接检眼镜下手术后80.5%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目间接立体检眼镜具有较高的照明强度,较宽的立体观察野和较高的清晰度,提高了裂孔的检出率和手术的成功率,显示出较传统的直接检眼镜加三面镜的方法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8例68眼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进行手术冷凝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结果 出院治愈率为92.65%,随访0.5~2年的65例患者的视网膜均完全复住。与直接检眼镜下手术后80.5%的治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目间接检眼镜具有较高的照明强度、较宽的立体视野和较高的清晰度,提高了裂孔的检出率和手术成功率。显示出较传统的直接检眼镜加三面镜的方法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40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显微镜下(显微组)和间接眼底镜下(经典组)行巩膜加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冷凝反应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及冷凝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比较,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显微外路手术具有易掌握、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86例(9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查找裂孔并进行冷凝,外加压,根据视网膜脱离的具体情况决定环扎、放液或注入C3F8、SF6气体。结果: 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84眼,4眼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另3眼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方法 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经A/B超、验光检查诊断为玻璃体混浊伴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及高度近视的974例患者,分别采用间接检眼镜、眼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及全视网膜镜(125°或165°)行眼底检查,对比各种方法对早期视网膜裂孔的检出率及不同检查方法对于早期检出视网膜裂孔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974例(1 008眼)玻璃体混浊或PVD患者视网膜裂孔检出眼分别为:眼B超160眼、OCT42眼、间接检眼镜71眼、全视网膜镜65眼,检出率分别为15.9%、4.2%、7.0%及6.4%。统计学分析显示间接检眼镜与全视网膜镜早期视网膜裂的检出率大致相同(P>0.05);检测灵敏度,间接检眼镜高于眼B超(P<0.001)和OCT(P<0.001),眼B超高于OCT(P<0.001)。特异度OCT高于眼B超(P<0.001)和间接检眼镜(P>0.05),间接检眼镜高于眼B超(P>0.05)。结论 在检出视网膜裂孔方面,间接检眼镜具有最高的灵敏度,OCT具有最高的特异度;眼B超的误诊率最高,特异性较低。全视网膜镜(或间接检眼镜)是早期查找视网膜裂孔的有力工具,应得到广大医生的重视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间接立体检眼镜下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间接立体检眼镜下查找裂孔并进行冷凝,外加压、环扎、放液或不放液。结果: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4例,2例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结论: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对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成A、B、C三组,分别采用胶圈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A组)、消痔灵注射液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B组)与外剥内扎术治疗(C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满意度.结果: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C组(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A组与C组(P<0.05),而A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C组(P<0.05);A组并发症少于B组与C组(P<0.05),B组并发症少于C组(P<0.05);B组在各时段的疼痛评分低于A组与C组(P<0.05),而A组疼痛评分低于C组(P<0.05);A组患者的复发率及满意度均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胶圈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与消痔灵注射液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均是治疗重度痔的有效方法;胶圈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具有并发症少、手术简单等优点;消痔灵注射液联合外剥内扎术具有疼痛轻、创伤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氟丙烷(perflutren,C3F8)球内注射联合经巩膜直视下冷凝治疗上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疗效。方法:对23例(24眼)上方巨大裂孔性RD患者,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冷凝裂孔并进行外加压,玻璃体腔注入C3F8,并根据RD的具体情况进行环扎、放液。结果:21眼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C3F8球内注射联合经巩膜直视下冷凝治疗上方巨大裂孔性RD,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阿昔洛韦不同用药时机对急性视网膜坏死(ARN)远期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18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的AR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开始使用阿昔洛韦治疗的不同时间点,将患者分为A组(未早期治疗组,10只眼,发病2~6周开始使用阿昔洛韦)和B组(早期治疗组,8只眼,发病2周内开始使用阿昔洛韦).18只眼最终均接受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术中视网膜坏死程度以及术后高眼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神经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视力B组明显优于A组(P=0.004).术中观察A组10只眼视网膜水肿、漏斗状脱离,蜘蛛网样坏死波及近全周视网膜,甚至赤道部后方;B组8只眼视网膜脱离较局限,坏死灶多位于视网膜周边.术后2月,A组视网膜中央血管闭塞、视乳头色苍白;B组视网膜中周部小血管闭塞,视乳头色淡红.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A组(30%,3/10)高于B组(0,0/8)(P=0.216).2组眼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2组患者视力均有提高,B组明显优于A组(P<0.01),且B组的视力提高值也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ARN早期(2周内)全身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远期视力,对减轻闭塞性视网膜中央血管病变和视神经萎缩也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Ⅱ、Ⅲ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3例Ⅱ、Ⅲ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A组(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有限内固定+外固定)与C组(分步延期手术),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比较各组近远期疗效.结果: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少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末次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总体健康、疼痛、活力、躯体功能及躯体角色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总体健康、疼痛、活力、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有限内固定+外固定,分步延期手术效果最佳,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Ⅱ、Ⅲ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治疗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李泽民  王启伦 《河北医学》2016,(7):1103-1106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不同缝合方式对胆肠吻合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胆肠吻合术的165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 A、B、C 三组,每组55例,分别给予单纯间断、单纯连续以及降落伞式连续缝合,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胆管直径、胆管壁水肿、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肠吻合时间比较 A 组高于 B、C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两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T 管放置率比较 A、B 两组高于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B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胆漏及胆道缩窄发生率比较 A 组高于 B、C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B 组较 C 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落伞式连续缝合对减少胆肠吻合术并发症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