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因为视网膜裂孔引起的急性致盲性疾病。常规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裂孔的定位及冷凝术、放液术均在双目间接检眼镜或直接检眼镜下完成。间接检眼镜具有倒像、放大倍数低、术中需反复取戴、不易掌握等缺点。而直接检眼镜又有视野小,受玻璃体影响大等缺点。我科2006年2月~2008年3月采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具有手术野清晰、放大倍数高、操作简便等优点,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6例(2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后,经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在显微镜直视下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在裂孔及裂孔周围行视网膜冷凝,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26例患者全部裂孔封闭、视网膜完全复位。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出血。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术野清晰、操作精细、视网膜复位率高、操作简便易掌握、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2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经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冷凝,做巩膜外垫压及环扎术,使视网膜复位。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26例,视力提高22眼,下降3眼,不变3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2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手术能直视裂孔,准确定位,冷凝反应清晰可见,无严重并发症。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孔卫平 《九江医学》2006,21(2):57-58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2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裂孔定位,冷凝,硅海绵外加压及环扎带。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或C3F8。结果: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一次性复位19眼(占90.5%),未复位2眼(占9.5%),经二次手术复位,术后视力均提高。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较高的照明度,较宽较清晰的立体视野,直视下进行裂孔冷凝封闭,提高了裂孔检查及手术的成功率,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优点及操作要点。方法 1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接受手术,均在直接检眼镜直视下裂孔定位后,经巩膜CO2冷凝或放视网膜下液,硅胶外加压或环扎。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0.5a,视网膜复侠率94.9%。结论直视下进行网膜脱离手术,可准确地封闭裂孔。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7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定位裂孔并对裂孔及变性区进行冷凝,行巩膜外硅胶垫压术.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裂孔封闭,视网膜完全复位17眼,视力提高17眼.矫正视力<0.3 5眼.≥0.3 12眼.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手术冷凝及巩膜外硅胶垫压术手术视野清晰,放大倍数大,简单易行,术后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未发现明确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6眼未发现明确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的手术方法。术后检查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6眼未发现明确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全部行冷凝术及巩膜外顶压,6眼复位皆为一次性手术成功。有3眼术中发现眼压较高,因此巩膜不被顺利顶压,为保证手术成功采用了前房穿刺术将少量的房水排放出,从而降低眼压。患者6眼视力在矫正后全部达到4.3以上,视力术后均有提高。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治疗未发现明确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省时等优点,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86例(9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查找裂孔并进行冷凝,外加压,根据视网膜脱离的具体情况决定环扎、放液或注入C3F8、SF6气体。结果: 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84眼,4眼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另3眼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 ,封闭视网膜裂孔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 ,巩膜冷凝术是公认有效且安全的封孔方法 ,其操作多在直接检眼镜或间接检眼镜下进行。本文报告在高倍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准确定位后并行巩膜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 ,共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 6例 1 6只眼 ,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 :病人为 2 0 0 0年 1月至 6月间收治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 6例 1 6只眼 ,均适合在巩膜做视网膜复位手术 ,年龄 1 6~ 60岁 ,平均 35岁 ,其中男性 1 0例 ,女性 6例 ,均为单眼发病。病程最短 1周 ,最长达 1年。视…  相似文献   

10.
尽管玻璃体手术的开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拓宽了治疗手段;但巩膜扣带术仍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应用双目问接检眼镜在直视下冷凝,使巩膜扣带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降低。我院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对138例(13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巩膜扣带术,较以往直接检眼镜下手术时间缩短,疗效提高,现报  相似文献   

11.
显微镜下最小量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1眼)均行不放液的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观察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共有19眼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90.45%;视力提高19眼,提高率90.45%。结论: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简单可靠且创伤小、视网膜复位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影响视功能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6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路手术患者、术后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并发网膜下出血3例,玻璃体出血2例,玻璃体混浊加重18例,青光眼9例,白内障2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和加重23例。患者手术解剖复位率达92.3%,术后视力有所提高,但视功能恢复不理想。结论: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手术术后视功能恢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年龄,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范围,PVR的程度,是否累及黄斑区及程度,术中冷凝的量,放液,屈光的改变,术后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3.
沈念 《广西医学》2003,25(5):706-707
目的:探讨环扎加压术对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2月至2001年12月进行环扎加压术的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33例33眼。结果:环扎加压术1次手术成功率78.79%,未愈7例中3例再行环扎加压术治愈,总治愈率达87.88%。结论:环扎加压术对于单纯型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眼内气体填充是治疗有翻转后瓣的大裂孔网脱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郭雷  赵平 《辽宁医学杂志》2007,21(3):169-170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再次引起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1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后,裂孔位于巩膜嵴前坡,但仍有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患者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嵴前坡,观察脱离程度变化,于术后4~6个月因脱离加重行放水冷凝术。另13例术后视网膜全脱离。其中3例因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行玻切加激光封闭裂孔治疗;另10例行双眼包扎,促吸收药物治疗,其中3例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行激光封闭裂孔;7例网膜下液部分吸收,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巩膜嵴前坡,行放水冷凝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裂孔完全封闭,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应依据眼内情况决定手术时机与方式。如果PVR严重应行玻切术。如果PVR在C1级以下应先行保守治疗,视网膜下液吸收后可行激光治疗。局限于嵴前坡的持续脱离行单纯放水冷凝术可使视网膜复位。手术应遵循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外路法视网膜复位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视网膜脱离伴有白内障患者13例(13只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外路法视网膜复位术。结果:所有手术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巩膜外环扎术,其中7只眼行巩膜外加压术,2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入SF6气体,术后观察6个月以上,12只眼视网膜解剖学复位,10只眼矫正视力≥0.2,2只眼矫正视力<0.2,1只眼视网膜脱离再发。手术中无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无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外路法视网膜复位术是可行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皮质激素应用的时间、方法、效果和适用性,方法:对47例行巩膜冷凝、外加压+环扎术术后第5天仍有较严重球结膜水肿的患者进行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2天,5mg1天,停药后观察其球结膜水肿程度和消退时间,与与1990年以前末用皮质激素治疗的相关病例作对比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应用地塞米松后球结膜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P<0.01),平均消退时间比未用者缩短约4天,经随讠1年,全部病全均未发现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对于视网膜脱离术后第5天球结仍较严重水肿的患者进行短期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是,有效的,而且不影响视网膜的复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其原因很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例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11只眼)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收集眼底检查、再次手术方式和视力情况,分析复发原因和手术方式选择及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原裂孔哆开的为3只眼,新发裂孔的为8只眼,合并人工晶体眼2例2只眼,高度近视3例3只眼,PVR B级的为1眼,C1级的为8眼,C2级的2眼,具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特征的共5例5只眼。再次施行巩膜扣带术1只眼;玻璃体切除(简称“玻切”)+C3F8填充1只眼;玻切+硅油填充的9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已复位。术后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3.61±1.20,与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3.26±1.1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5,95%CI:-0.592~-0.098)。 结论 原裂孔哆开、视网膜增殖导致新发裂孔、术中冷冻过强等原因是巩膜扣带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对于年轻人,无PVR,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尽量再次选择巩膜扣带术;玻切术中尽量以激光封闭裂孔为主,可预防性眼内嵴后或360°赤道部3~4排激光;PVR C2级以上患者,尽量选择硅油填充。   相似文献   

18.
韩泉洪  王琳  惠延年 《医学争鸣》2003,24(13):1164-1166
目的 :探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巩膜扣带术中将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封闭裂孔的治疗效果 ,讨论其手术的并发症和适应证范围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中接受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治疗的RRD患者 34例36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术后随访 3~ 6mo ,36只眼中 ,视网膜一次手术完全复位 32只眼 (88.9% ) ,视力 >0 .1者 31只眼(86 .1% ) ,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 ,可简化手术 ,操作准确 ,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是治疗RRD的有效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伴视网膜下增殖的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手术仍是难题,文中回顾性分析巩膜扣带联合冷凝放液术治疗陈旧性RRD伴明显视网膜下增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陈旧性RRD患者15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B级(包括B级)以下病例15例(15只眼),男12例,女3例;年龄17~45岁。近视患者14只眼,所有患眼均有明显视网膜下增殖,术前视力:6例≤0.01,6例为0.02~0.08,3例≥0.1。所有患者视网膜脱离范围在1/2象限及以上,黄斑脱离,手术方法为传统的巩膜扣带联合冷凝放液术。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视网膜复位14例,成功率为93.33%,其中男11例,女3例。多数复位患者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Z=-3.24,P<0.01);1例未复位患者放弃再手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随访结果显示,当常规眼底检查正常时,黄斑区视网膜仍未完全复位。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RRD伴视网膜下增殖安全有效,黄斑区视网膜的完全复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精益视片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治疗组从视网膜脱离术后第2 d开始,连续服用补精益视片及银杏叶片2月;对照组只在术后2天开始连续服用银杏叶片2月.通过对术后7 d、30 d、90 d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