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比较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及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在A直接检眼镜、B间接检眼镜、C眼科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巩膜外垫压视网膜复位术。比较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视网膜复位方面三种方法没有明显差别(P〉0.05),但在复发率及手术并发症方面B组明显低于A、C组(P〈0.05)。结论:视网膜复位手术中采用三种手术方法均可,但以间接检眼镜组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手术显微镜与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术式特点和视网膜复位情况。方法:将5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在手术显微镜下(A组)和间接检眼镜下(B组)进行外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比较两组术中方式、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视网膜脱离情况(网脱范围、裂孔位置、PVR分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术中垫压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手术显微镜组放液和注气的术式应用率高于间接检眼镜组(P<0.05),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显微镜和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均具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但间接检眼镜下术式更简单,更易实现最小量手术。  相似文献   

3.
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双目间接镜直视下与传统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0例30眼,第一组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第二组在直接检眼镜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种方法术后的解剖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第一组30例患者视网膜复位27例,解剖复位率90%,未复位3例,占10%,其中2例二次手术后成功复位,二次手术总计复位率96.6%.术后视力提高者27例,占90%.第二组30例,视网膜复位20例,占66.6%,未复位占10例点33.4%,术后视力提高20例,占66.6%.二者比较视网膜复位率及术后冷冻反应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比传统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孔卫平 《九江医学》2006,21(2):57-58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2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裂孔定位,冷凝,硅海绵外加压及环扎带。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或C3F8。结果: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一次性复位19眼(占90.5%),未复位2眼(占9.5%),经二次手术复位,术后视力均提高。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较高的照明度,较宽较清晰的立体视野,直视下进行裂孔冷凝封闭,提高了裂孔检查及手术的成功率,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86例(9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查找裂孔并进行冷凝,外加压,根据视网膜脱离的具体情况决定环扎、放液或注入C3F8、SF6气体。结果: 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84眼,4眼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另3眼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双目间接检眼镜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的不断进步,使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大大增加。我院自2003年2月开展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32例32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2只眼,间接眼底镜下行裂孔定位及冷凝,手术显微镜下预置外加压块和(或)环扎带及排放视网膜下液和前房穿刺。手术结束前间接眼底镜下明确裂孔和加压嵴关系。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1次复位率95%,视力〈0.1者8只眼,占19%;0.1~0.4者21只眼,占50%;≥0.5者1 3只眼,占3 1%。结论: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加压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冷凝定位,并与直接检眼镜下定位肉眼下冷凝相比较观察疗效.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9例(59眼)均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均采用巩膜外加压排除视网膜下液,其中32眼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定位和冷凝,27例应用直接检眼镜定位进行同样手术,随访观察3个月~1年比较两组手术的定位准确率,手术时间,复位率.结果 应用显微镜组的定位率达到100%(32/32),一次性复位达到96.8%(31/32),明显优于直接检眼镜组74.0%(20/27),62.9%(17/27),x 2检验,P<0.05.显微镜组裂孔定位和冷凝封闭的平均时间为(7.3±3.6 )min,低于检眼镜组的(10.5±3.8)min,t检验P<0.05.结论 应用显微镜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与传统的直接检眼镜比较具有定位精确、冷凝程度准确、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特点,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40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显微镜下(显微组)和间接眼底镜下(经典组)行巩膜加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冷凝反应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及冷凝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比较,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显微外路手术具有易掌握、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40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显微镜下(显微组)和间接眼底镜下(经典组)行巩膜加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冷凝反应和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及冷凝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比较,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显微外路手术具有易掌握、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氟丙烷(perflutren,C3F8)球内注射联合经巩膜直视下冷凝治疗上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疗效。方法:对23例(24眼)上方巨大裂孔性RD患者,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冷凝裂孔并进行外加压,玻璃体腔注入C3F8,并根据RD的具体情况进行环扎、放液。结果:21眼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C3F8球内注射联合经巩膜直视下冷凝治疗上方巨大裂孔性RD,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间接立体检眼镜下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间接立体检眼镜下查找裂孔并进行冷凝,外加压、环扎、放液或不放液。结果: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4例,2例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结论: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ocular complications of 62 patients with active atopic dermatitis ( AD)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3 2006. Methods Routine ophthalmic examinations, including slit-lamp microscope, indirect ophthalmoscope or Goldmann three-mirror lens, A-scan and B-scan ultrasound, ultrasound biomicroscope (UBM) and corneal topography, as well as 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 and Schirmer tests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Cataract (28 eyes), keratoconjunctivitis (42 eyes) , 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opathy (45 eyes) and tear function abnormality ( 76 eyes) were major ocular complications in AD patients. Retinal detachment (6 eyes) was the most severe ocular complication in the AD patients. Conclusion Ocular complications are common in AD patients and a ver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eyes is essential in treating AD patients. If the eyes can be examed carefully and in time, some operations and severe complications can be avoidable, especially for the patients with retinal breaks or retinal detachm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方法 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经A/B超、验光检查诊断为玻璃体混浊伴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及高度近视的974例患者,分别采用间接检眼镜、眼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及全视网膜镜(125°或165°)行眼底检查,对比各种方法对早期视网膜裂孔的检出率及不同检查方法对于早期检出视网膜裂孔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974例(1 008眼)玻璃体混浊或PVD患者视网膜裂孔检出眼分别为:眼B超160眼、OCT42眼、间接检眼镜71眼、全视网膜镜65眼,检出率分别为15.9%、4.2%、7.0%及6.4%。统计学分析显示间接检眼镜与全视网膜镜早期视网膜裂的检出率大致相同(P>0.05);检测灵敏度,间接检眼镜高于眼B超(P<0.001)和OCT(P<0.001),眼B超高于OCT(P<0.001)。特异度OCT高于眼B超(P<0.001)和间接检眼镜(P>0.05),间接检眼镜高于眼B超(P>0.05)。结论 在检出视网膜裂孔方面,间接检眼镜具有最高的灵敏度,OCT具有最高的特异度;眼B超的误诊率最高,特异性较低。全视网膜镜(或间接检眼镜)是早期查找视网膜裂孔的有力工具,应得到广大医生的重视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周边部视网膜变性特点与分布规律。方法选择近视眼患者503例984只眼,充分散瞳后验光,用间接检眼镜和和裂隙灯联合三面镜或全视网膜镜详细检查眼底,记录周边部视网膜变性数量、特点和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4只眼的屈光状态为(8.69±4.35)D,周边部视网膜变性155只眼,发生率为15.75%,其中单眼19例(10.98%);双眼73例(89.02%),双眼的变性区分布有对称性,发生率为60.65%。变性区多位于:颞侧象限,颞上或颞下象限无明显差异。变性区以不压变白和树枝样变性多见,其次为格子样变性和单纯视网膜裂孔。结论高度近视眼周边部视网膜变性发生率高,且有对称性,这对高度近视眼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模型眼内的表达及作用,阐明PEDF基因转染对巨噬细胞诱导的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包裹pcDNA3-PEDF,注射到36只SD大鼠玻璃体腔内(每组大鼠的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作为阴性对照眼),大鼠分为PVR对照组(仅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巨噬细胞诱发PVR形成)、盐水对照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3 d后注射巨噬细胞)和转染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脂质体、pcDNA3-PEDF混合物,3 d后注射巨噬细胞),每组12只,应用检眼镜和全视网膜镜观察各组大鼠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玻璃体、视网膜各层结构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检眼镜和全视网膜镜观察各组大鼠PVR形成情况,玻璃体腔注射巨噬细胞后,与转染组比较,PVR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大鼠可见玻璃体腔内增殖明显。于注射后1周见PVR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开始出现条索样增殖,2~3周时增殖逐渐加重,并开始出现视网膜隆起,4周见全部模型眼均有明显增殖改变,有条索状增殖物牵引网膜,并出现牵拉网脱;转染组大鼠中仅1眼见玻璃体牵拉,视网膜浅脱离,余眼玻璃体无明显混浊,眼底清晰,视网膜平伏。HE染色,转染组大鼠绝大部分实验眼视网膜各层细胞结构清晰,仅发生了视网膜浅脱离的1眼可见视网膜前增殖膜,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PVR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大鼠玻璃体腔内可见随病程进展的炎症反应,炎症细胞聚集、成纤维细胞增殖、瘢痕形成最终导致眼球萎缩。结论:大鼠玻璃体腔注射转染PEDF可以明显抑制巨噬细胞诱导的PVR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单纯巩膜外加压+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5例14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结果138例138眼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成功率95.2%。失败7眼,其中6眼再次手术后复位,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第1天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102眼(70.3%),30眼术后2~3 d完全吸收,4眼术后3~7 d吸收,2眼术后15 d以后吸收。随访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下实施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是治疗绝大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