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改变。方法抽取2011-06—2013-06在我院就诊的60例额叶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改变情况。结果临床发作次数共148次,每例患者平均发作2.5次,其中100次为睡眠期间发作,48次为清醒期间发作;发作主要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声发作及偏转性强直等。额叶癫痫脑电图主要特点为放电部位以额区为主49例(81.67%),主要发作频率为偶发/阵法54例(90.00%),常见的节律为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38例(63.33%)。结论对于额叶癫痫,主要的临床特点为全身强直阵挛、发声发作及偏转性强直,且在夜间发作较为常见,脑电图的主要形式为额区偶发/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辅助指导神经外科术后预防性抗癫痫药物减停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3-01—2018-12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预防性抗癫痫药物减停后发作患者121例及同期未发作患者1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慢波和棘尖波发生情况,同时分析病情控制组和未控制组脑电图波形。结果发作组治疗后R型、R-M型及S型比例均显著低于未发作组(P0.05);发作组治疗后M型、M-L型、L型及P型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作组(P0.05);发作组患者脑电图NS和RS比例均显著低于未发作组(P0.05);发作组患者脑电图MS和LS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作组(P0.05)。病情控制组脑电图NS和RS比例均显著高于病情未控制组(P0.05);病情控制组患者脑电图MS和LS比例均显著低于病情未控制组(P0.05)。结论 AEEG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预防性抗癫痫药物减停指导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其中存在M型慢波、M-L型慢波、L型慢波、P型慢波、MS型棘尖波及LS型棘尖波者停药后出现癫痫发作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EBOS)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LOS)的临床特点、EEG改变、治疗及预后,帮助临床诊治。方法30例患者,经临床和EEG诊断为枕部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BCEOP),再按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建议,区分为EBOS组12例和LOS组18例,对比分析两组发病年龄、既往史、家族史、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时间分布、临床特征、EEG改变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结果EBOS组平均发病年龄(5.6±2.4)岁,发作频率少而持续时间长,有夜间发作倾向;LOS组平均发病年龄(12.1±2.7)岁,发作频率高而持续时间短,视觉症状常见,可出现视幻觉,易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白天发作为主。两组患者头眼偏转发作、跌倒发作及发作后头痛、呕吐症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发作间期EEG大部分示枕叶为主的棘、尖慢波,但EBOS组较局限且波形典型;LOS组易于泛化。EBOS对多种抗癫痫药物(AED)反应好,单药治疗均可控制发作;LOS对AED治疗反应差,5例(27.8%)无效。结论EBOS和LOS在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发作时间分布、视觉症状、EEG放电特点、对AED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有差别,综合分析上述特征可从临床上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24例重症肌无力脑电图结果:(1)在24例中有15例出现异常脑电图,占62.5%.15例全为发作性弥漫性慢波或尖慢波节律异常.其中3例(20%)为发作性δ波,另12例(80%)为发作性θ波.同时还可见伴6c/s的阳性棘波1例,伴棘慢波综合1例.(2)临床病型与异常脑波的频度之间无一定关系.在有球症状的14例患者(Ⅱb、Ⅳ型)中有10例(71.4%)脑电图异常,无球症状的10例患者(Ⅰ、  相似文献   

5.
额叶癫痫发作临床表现及脑电改变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额叶癫痫发作临床表现及脑电改变特征。方法 利用ZN8000型同步录像脑电图(EEG)对10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和行为监测。结果 监测时间内共监测到89次临床发作,睡眠62次,清醒27次,持续时间10~90秒。临床表现: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12次,复杂部分性发作6例70次,强直-阵挛性发作1例7次;发作期EEG:额区或额区为主的癫痫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尖慢综合波)8例71次,高极高幅  相似文献   

6.
目的枕叶癫痫的特征表现视觉症状不易被察觉,进行视觉症状分析,提高对枕叶癫痫症状学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癫痫专科门诊确诊为枕叶癫痫的患者128例,选取其中有视觉症状表现的59例患者进行视觉症状、病因学、脑电图、治疗及预后分析。结果59例枕叶癫痫患者的视觉症状主要包括视幻觉16例(27%)、视盲29例(49%)、视错觉20例(34%);头颅影像学检查57例,32例(56%)未见异常,25例(44%)影像学有病灶,其中双顶枕叶脑软化灶并局部脑萎缩5例,脑白质异常6例,枕叶软化灶3例,钙化灶1例,海马肿胀或萎缩4例,双侧枕叶部分脑实质萎缩并胶质增生1例,PET示左侧顶枕交界区葡萄糖代谢减低1例,其他4例。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59例患者在发作间期均有痫样放电,其中局限于枕叶异常放电21例(18%),枕叶、颞叶异常放电45例(38%),枕叶、顶颞叶异常放电21例(18%),枕叶、额颞叶异常放电13例(11%),一侧性异常放电8例(7%),广泛性异常放电10例(8%)。在波形统计中尖慢波45例(37%),占比最高,其次为尖波37例(30%)、棘慢波17例(13%)、棘波13例(11%)。治疗上使用单药治疗33例(56%),以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应用最多;使用抗癫痫药物≥2种有24例(41%),联合治疗以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最常见。随访1年无发作达22例(37%),显效21例(36%)。结论枕叶癫痫的视觉症状各异,常见的有视盲(视物模糊、黑朦)、视错觉(视物变形、旋转、重影)、视幻觉(视物发花、闪光感)。视觉症状的识别对枕叶癫痫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对不典型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不典型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临床上疑似癫痫,但发作不典型的患者作24小时AEEG检测,并结合临床进行观察。结果 21例常规脑电图(REEG)均未见痫样放电,而AEEG可检测到多次阵发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等痫样放电,并经抗癫痫药均获得控制,故可诊断为癫痫。结论 24小时AEEG监测能帮助临床上诊断不典型的癫痫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头痛型癫痫检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头痛型癫痫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仪对其进行扫描,对其脑电图的波形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轻度异常18例(37.5%),异常30例(62.5%),其中11例脑电图表现为阵发高幅1~3c/s及4~7c/s慢波节律,且两侧对称同步出现,7例脑电图表现为局限在两额部或前头部的波幅;异常脑电图患者中8例为阵发高波幅慢节奏,且两侧对称性同步出现;15例为阵发尖波棘波、尖慢波或棘慢波综合波幅;5例为散发性棘波或棘2慢波;2例为局限性尖波或棘波。结论采用脑电图对头痛型癫痫进行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唐攀 《癫痫杂志》2022,8(1):62-64
枕叶癫痫是指癫痫样异常放电起源于枕叶的癫痫.临床分为原发性枕叶癫痫和继发性枕叶癫痫两种类型,前者又称为儿童良性枕叶癫痫,包括早发型良性儿童枕叶癫痫和晚发型儿童枕叶癫痫,多见于儿童,疗效显著,愈合良好;后者称为症状性枕叶癫痫,常继发于各种脑损伤,如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有文献报道枕叶癫痫在局灶性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的边缘叶脑炎(LE)的临床及EEG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表现有NCSE的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为急性起病,5例为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CPSE)7例,轻微发作癫痫持续状态(SSE)1例,简单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SPSE)1例。9例患者均有精神症状、记忆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肺癌1例。头颅MRI显示脑实质急性炎症,主要集中于边缘系统,呈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信号异常改变,T_1WI为略低信号,T_2WI及Flair呈高信号。EEG表现为θ波背景6例,均可见δ波,其中棘慢波或尖慢波4例;α波背景2例,均可见δ波,表现为δ波背景1例。视频脑电图(VEEG)示1例SSE患者呈持续的痫性放电,在病侧蝶骨电极更显著,但无运动性癫痫发作。1例SPSE患者在皮质和颞近中央区有不同频率的局灶性棘波或棘慢综合波持续发放。7例CPSE患者呈颞区为主的各种形式癫痫性电活动广泛持续发放或反复阵发性出现,如节律性的棘波、尖波、δ或/和θ节律,可向邻近区域或对侧半球扩散,或左右交替;在无凝视反应或刻板自动症时呈现扩散至双侧半球的高波幅棘慢综合波或δ节律爆发。结论表现有NCSE的LE的临床和EEG有特征性改变,EEG和VEEG是LE是否存在NCSE的主要诊断依据。左右半球边缘叶病变出现的精神症状并不相同。各型LE对治疗反应不一,非副肿瘤性LE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一、与部位相关 (局灶性、限局性和部分性 )的癫痫和综合征1 特发性 (与年龄有关 ) :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小儿癫痫 ;具有枕叶爆发的小儿癫痫 ;原发性阅读性癫痫。2 症状性 :小儿慢性进行性部分性癫痫状态 (Kojewnikow综合征 ) ;以特殊状态诱发发作为特征的综合征 ;颞叶癫痫 ;额叶癫痫 ;顶叶癫痫 ;枕叶癫痫。3 隐源性癫痫。二、全身性癫痫及综合征1 特发性 (与年龄有关 )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 ;良性新生儿惊厥 ;良性婴儿肌阵挛癫痫 ;儿童失神癫痫 ;青少年失神癫痫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 ;具有大发作的癫痫 ;醒觉时具有大发作 …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85例头痛型癫痫。绝大多数为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性剧烈头痛,或伴有其他植物神经症状和意识障碍,大部分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通过常规检查和诱发试验大多数显示阵发性两侧半球或两额部同步对称性中至极高波幅2~7Hz慢波,阵发性或散发性尖波、尖—慢波、棘波、棘—慢波,少数局限于颞、顶、枕部的棘—慢波发放。本病预后较好。本组72.3%病例经系统服用一种抗癫痫药半年至一年后,头痛基本控制,多次脑电图检查未见典型的痫性放电。两者结合,方可考虑逐渐减药或停药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毫针蝶骨电极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常规脑电图加用蝶骨电极的指征。方法102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脑电图及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描记,分别对其癫痫波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经χ2检验分析,蝶骨电极脑电图可提高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3种发作类型癫痫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其中以复杂部分性癫痫尤为显著;此外发现43例常规脑电图描记时耳垂单极导联可见单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或正相尖(棘)慢波,而在蝶骨电极描记时均记录到明显的癫痫波。结论蝶骨电极可提高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常规脑电图描记发现耳垂单极导联出现正相尖(棘)波或正相棘(尖)慢波,加用蝶骨电极多可记录到典型的癫痫波,具有临床确诊价值,应列为临床脑电图的常规描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MERRF和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以利明确诊断。方法:对确诊为MERRF和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各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MERRF型6例均有肌阵挛性癫痫发作,脑电图见发作性慢波,发作性棘波或棘慢波综合等典型的癫痫波型;5例有小脑性症状,头CT或MRI检查见全脑或小脑、脑干萎缩。MELAS型6例均有卒中样发作,头痛4例,头颅CT或MRI显示分布在颞、顶、枕叶的新旧不一的多发性梗死样改变,且不按血管支配区域分布。两型均有肌病伴RRF、血乳酸丙酮酸偏高及不同比例的智能损害。结论:MERRF与MELAS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有部分重叠,对两型的鉴别诊断必须与临床、神经影像学、病理相结合,有条件也可参考基因检测。其中,COX染色为本病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67例伴强直性发作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分析,提高对该发作类型的诊断水平。结果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67例伴强直性发作的癫痫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和VEEG特征。结果 67例患儿均监测到明确的临床发作,其中清醒期发作19例(28%),睡眠期发作30例(45%),且容易出现在睡眠I期、II期。发作间期脑电图表现:①背景活动正常37例,慢化者15例;②广泛性棘波节律阵发,易出现在非快速眼动期(NREM期);③广泛性及多灶性慢波、棘慢波或多棘慢波阵发;④一侧或双侧前头部棘波、棘慢波或θ活动发放;⑤单侧或双侧Rolandic区棘慢波发放;⑥高度失律。发作期脑电图表现:①局灶起始的棘波节律发放;②广泛性棘波节律发放;③广泛性慢波阵发,其上复合或其后跟随棘波节律;④广泛性4~6Hz棘慢波发放→广泛性棘波节律阵发;⑤广泛性低波幅棘波节律发放→广泛性高波幅棘慢波阵发。以上表现形式有时会组合出现于同一例患者中。发作持续时间与背景活动的关系:发作持续约1~8s者39例(39/67,58.2%),背景活动慢化者4例(4/39,10.3%);发作持续8~15s,甚者更长者(15s)28例(28/67,41.7%),背景活动慢化者11例(11/28,39.3%)。67例患者随访研究1年,最终诊断为:8例(11.9%)诊断为婴儿痉挛征,7例(10.4%)诊断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3例(4.4%)诊断为额叶癫痫,15例(22.3%)诊断为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34例(50.7%)仅停留在发作类型的诊断层面。结论强直性发作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在多种癫痫综合征中;VEEG可监测患儿发作期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异常波形,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 in children,BECT)的发作期脑电图。方法利用5a时间收集605例BECT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出现30次癫痫发作。这些患者发作期EEG被分为4种发作期图形。最多的一种类型为A型,12例出现,低电压快节律棘波,波幅逐渐增高节律逐渐变慢。B型,7例次,棘波混合尖波频率和波幅逐渐增高。C型,6例次,θ波波幅逐渐增高和频率逐渐减慢。D型,5例次,局部电活动减弱,继之为前3型。结论虽发作间期BECT脑电图相似,均呈中央颞区放电,BECT发作期图形不是唯一不变的;发作前脑电图电抑制和发作后慢波比较常见,不影响BECT的诊断;发作前图形、发作中脑电图可以相互转化,不影响BEC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MRI异常癫痫患者瞬态地形图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癫痫发作的患者I-BEAM“致痫灶”与其头部MRI有异常病变以及V-EEG有棘波、尖波或棘慢波、尖慢波发放的符合率。方法:利用24小时V-EEG(视频-脑电图)监测癫痫患者;选出头部MRI有异常改变、V-EEG有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发放的患者46例,进行I-BEAM描记。结果:MRI显示病变部位和I-BEAM彩色图形显示一致者19例,符合率为41.3%。基底节病变,其I-BE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颞叶癫痫的脑电图特征,方法 分析38例颞叶癫痫患儿发作间歇期的脑电图资料。结果 尖波棘波,棘慢波综合36例(94.7%)能定位于颞区的33例(84.8%)大多表现为非同步灶性阵发(63.2%)结论儿童颞叶癫痫患者间歇期脑电图国明显的特征是颞区的阵发,高电位尖波,棘波。  相似文献   

19.
肌阵挛-失张力癫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阵挛-失张力癫痫( myoclonic-atonic epilepsy,MAE)又称Doose综合征[1],1970年由Doose首先描述,是一种少见的婴幼儿癫痫综合征,以肌阵挛及失张力性发作为主要特征。MAE占儿童期起病各类癫痫的1%~2%,发病高峰年龄为3~4岁,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脑电图表现,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及国内外学者描述,其诊断要点为:(1)起病前发育正常;(2)无器质性疾病及其他导致癫痫发作的疾病;(3)发病年龄在7个月至6岁;(4)男女发病比例为2∶1,1岁内为1∶1.5,常有遗传易患性;(5)癫痫发作形式包括肌阵挛、失张力发作、肌阵挛-失张力发作、失神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6)癫痫持续状态较常见;(7)脑电图最初可能为正常或θ波背景,无局灶性放电,后可出现全面性棘慢波或多棘慢波综合;(8)除外婴儿型良性及重症肌阵挛癫痫、隐源性Lennox-Gastaut综合征等[1-3]。  相似文献   

20.
颅内脑电图对癫痫发作模式的研究对癫痫灶的精确定位和指导成功切除有重要作用。它也引出了癫痫发生机制相关的重要病理生理问题。目前,植入硬膜下和深部电极等记录方式已经描述了几种癫痫发作模式(主要是颞叶癫痫和伴有异质新皮层病变的癫痫)。研究分析了53例患者的连续性队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监测,且病理证实为皮质发育畸形(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MCD)——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和神经发育肿瘤(Neurodevelopmental tumors,NDTs)。通过对视觉和时间-频率的分析,证实了存在6种癫痫发作模式:低压快波活动(Low-voltage fast activity,LVFA);发作前棘波继之LVFA;爆发性多棘波继之LVFA;慢波/直流电漂移继之LVFA;θ或α尖波;节律性棘波/棘波。结果表明包含LVFA的模式(83%)普遍性较高,但是LVFA并不是癫痫发作的一个固定特征。癫痫发作模式和组织学类型具有相关性(P=0.01)。更加普遍的模式如下:(1)FCDⅠ型:LVFA占23.1%,慢波/基线漂移继之LVFA占15.4%;(2)FCDⅡ型:爆发性多棘波继之LVFA占31%,LVFA占27.6%;发作前棘波继之LVFA占27.6%;(3)NDTs:LVFA占54.5%。发现包含LVFA的癫痫发作模式与较好的手术预后具有相关性,但癫痫灶切除的完整性是一个独立预测因子;FCD和NDTs有6种不同的癫痫发作模式;包含LVFA的癫痫发作模式的患者手术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