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益气化瘀方,对照组予桂枝茯苓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子宫肌瘤体积、月经情况(经期与经量)、中医证候积分及性激素(FSH、LH、E2)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对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SH、LH、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SH、LH、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气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可缩小瘤体,改善月经紊乱,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利化瘀消石方治疗肾盂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  方法:将80例肾盂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清利化瘀消石方,对照组口服排石颗粒,疗程6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尿钙、尿酸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分别为37.5%、72.5%;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尿钙和尿酸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尿钙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尿钙和尿酸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清利化瘀消石方治疗肾盂结石疗效良好,其机制与降低尿钙和尿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清利化瘀方内服、沐足对2-3期慢性肾脏病(CKD)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型患者证候及实验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按随机表法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健脾益气清利化瘀方(34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26例),治疗2月后,观察肾功能、24h尿蛋白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症状积分、慢性肾脏病分期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GFR明显升高(P<0.01)。结论:健脾益气清利化瘀方结合基础治疗可逆转CKD分期、明显延缓肾功能减退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治疗血瘀型子宫肌腺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清热化瘀方,对照组予血府逐瘀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月经不调疗效,比较痛经程度评分、血清CA125水平及子宫体积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6.67%;组间月经不调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治疗前后痛经程度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CA125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CA125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组间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热化瘀方治疗血瘀型子宫肌腺病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予益气化瘀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比较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组内术后第1天与第7天比较,D-D、FDP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前与术后第7天比较,D-D、FD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第7天比较,治疗组D-D、FD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②组内术前、术后第1天与第7天比较,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第7天比较,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气化瘀方可明显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凉血清热利湿方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予氯雷他定,治疗组予凉血清热利湿方。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以及瘙痒程度、中医证候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71.9%,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程度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瘙痒程度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凉血清热利湿方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升降消痞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升降消痞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和胃泌素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为71.05%;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升降消痞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良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胃泌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合养阴方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多潘立酮,治疗组予香砂六君合养阴方。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69.4%,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脘腹胀满、饮食减少、嗳气、大便不畅积分明显减少(P<0.05),而疲乏无力、口干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疲乏无力、口干、大便不畅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香砂六君合养阴方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带固本方联合甲硝唑栓治疗阴虚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阴虚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甲硝唑栓阴道纳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清带固本方。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及阴道健康积分的情况,比较随访3个月内的复发率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阴道清洁度、阴道健康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阴道清洁度、阴道健康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随访期间,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带固本方联合甲硝唑栓治疗阴虚湿热型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无症状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老年无症状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方。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中医证候积分、ABI及IMT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 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ABI水平、IMT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ABI水平、IMT厚度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无症状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弹性及下肢功能不全,延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汤对膜性肾病大鼠肾脏组织Nephrin mRNA、Podoc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其中造模组采用抗近端小管刷状缘抗原(抗Fx1A)血清一次性尾静脉注射诱导被动型海曼(Heymann)肾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洛丁新组及益气活血化瘀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每组按相应剂量灌胃4周,每周收取大鼠24 h尿量,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UTP)。4周末处死大鼠,心脏取血,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水平,取肾脏行Masson、PASM染色观测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法观察Ig G、C3改变,实时荧光PCR检测Nephrin mRNA、Podoc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5组UTP均升高(P0.05),Nephrin mRNA、Podocin mRNA表达量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UTP均减少(P0.05),Nephrin和Podocin mRNA表达量均增加(P0.01),TP、ALB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BUN、TC、HDL-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洛丁新组比较,益气活血化瘀汤低、中、高剂量组UTP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化瘀汤低、中、高剂量组肾脏组织Nephrin mRNA、Podocin mRNA表达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化瘀汤各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可明显减少膜性肾病大鼠的尿蛋白程度,减少肾脏病理损伤,上调肾脏组织Nephrin mRNA、Podocin mRNA的表达,延缓膜性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方内服治疗。2组均30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6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固醇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胭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较治疗前增大(P〈0.01),峰值流速较治疗前减慢(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化瘀方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西医治疗30例为对照组,西医结合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28例为研究组。观察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肺功能等。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为(3.1±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结合胃镜下微观辨证用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经胃镜检查并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4片/次,3次/d;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瘀解毒方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胃镜下微观征象辨证加味用药,1剂/d。16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主要中医症状疗效、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及胃镜下微观征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0%,内镜总有效率分别为73.3%,60%,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总积分和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显著改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内镜下微观征象,且有较好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P0.05)。结论:结合胃镜下微观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华  郭丽  憨镔  李蕾  黄雪青 《新中医》2020,52(4):118-12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方治疗对肺癌术后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术后行常规GP方案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化瘀方治疗8周,观察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CA125、CA50]含量及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CD8^+、CD4^+、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改变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复发2例(4.55%),转移10例(22.73%);对照组复发3例(6.82%),转移12例(27.27%);观察组复发率、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12个月,观察组血清VEGF、CEA、CA199、CA50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VEGF、CEA、CA199、CA50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随访12个月,对照组血清VEGF含量降低,CA125、CA50含量升高(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CEA、CA199、CA125及CA50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CD8^+、CD4^+、CD3^+含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3^+、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2组治疗前后NK值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在肺癌术后GP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瘀方可降低患者复发转移率、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方干预后对Sorafenib获得性耐药人肝癌QGY7702细胞(QGY7702/Sora)增殖及MRP、GST-π和Topo 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QGY7702/Sora细胞和QGY7702细胞,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Sorafenib对细胞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值),计算耐药指数RI;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对耐药细胞的增殖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干预前后2种细胞中MRP、GST-π和Topo 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Sorafenib的IC50值分别为(7.993±0.522)μmol/L和(19.651±1.216)μmol/L,RI约为2.5。益气化瘀解毒方可抑制耐药细胞的增殖活性。2种细胞的MRP、GST-π、Topo Ⅱ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Sorafenib组可促进耐药细胞MRP 、GST-π基因的过表达(P<0.05),益气化瘀解毒方组可抑制GST-π基因的过表达(P<0.01),且联合Sorafenib可显著提高Topo Ⅱ基因的表达量(P<0.01)。结论 QGY7702/Sora细胞MRP、GST-π和Topo Ⅱ的表达水平与亲本细胞无显著差异。耐药细胞对Sorafenib敏感性降低与MRP、GST-π过表达相关,而益气化瘀解毒方拮抗Sorafenib耐药与抑制GST-π过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浊通络方对痰瘀互结型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痰瘀互结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联用降浊通络方治疗。评价2组治疗疗效、心绞痛发作、生存质量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绞痛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后西雅图心痛量表(SAQ)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对疾病认知度及治疗满意度等SA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浊通络方不仅可增强痰瘀互结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生存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汤灌肠治疗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卵巢型EMT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补肾化瘀汤灌肠治疗,对照组予桂枝茯苓汤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患者的痛经评分、卵巢内异囊肿体积;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水平,记录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卵巢囊肿体积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卵巢囊肿体积缩小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②两组患者的痛经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痛经评分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③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肝肾功能异常情况。结论补肾化瘀汤灌肠能有效缓解卵巢型EMT患者的痛经情况,缩小卵巢囊肿体积,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健脾利湿化瘀方临床疗效和前期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健脾利湿化瘀方及其拆方在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荷瘤小鼠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及其对PI3K/AKT/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6~8周雄性裸鼠36只建立人前列腺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全方组、君药组、臣药组和佐药组。实验各组干预14 d后处死取血称瘤质量,计算抑瘤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瘤组织中VEGF、ANG1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磷脂酰肌3-羟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的AKT(p-AKT)、e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给药组瘤体积、瘤质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西药组、全方组、君药组、臣药组、佐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3.95%、41.05%、19.21%、27.37%、31.32%,拆方组间比较,佐药组抑瘤效果较好,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显示:各组VEGF、eNOS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西药组、全方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组PI3K、eNOS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AKT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p-AKT呈降低趋势(P<0.05),其中西药组、全方组、佐药组呈显著下降(P<0.01)。[结论]尽管与西药对比抑瘤作用较弱,但中药健脾利湿化瘀方对前列腺癌在血管生成方面具有确切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具有化瘀消癥散结作用的佐药组,可能与姜黄、王不留行中某些有效成分能够下调PI3K、eNOS蛋白,影响AKT磷酸化,阻断PI3K/AKT/eNOS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大鼠血液流变学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含量变化,探讨血瘀证子宫复旧不全大鼠模型的构建及益气化瘀方对其干预机制。方法:50只妊娠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新生化组(5.4 g·kg-1)及益气化瘀低、高剂量组(4.68,18.72 g·kg-1)。各组产后予以大肠埃希菌宫腔内给药制备炎症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模型(正常组不造模),并于造模后第1~7天分别ig给药,子宫组织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形态。采用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流变指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P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新生化组、益气低、高剂量组明显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益气高剂量组优于新生化组(P0.05)。模型组中t-PA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新生化组、益气低、高剂量组中t-P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1),且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炎所导致的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大鼠模型满足血瘀证动物模型要求。益气化瘀方能改善产后血液的黏滞状态,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产后余血的排出。同时它通过降低t-PA高水平,降低血液黏滞程度,抑制瘀血形成,促进新血再生,帮助产后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