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陆夏凯  黄海英  林松  覃艳 《广西医学》2013,35(3):365-367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ACS行急诊PCI患者97例,其中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护理并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50例自入院起按照ACS急救护理路径给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D-to-B时间、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健康教育达标率高,满意度好(P<0.05).结论 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的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将本院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CNP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CNP是利用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救治过程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救治患者82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纽患者护理工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球囊扩张的时间为(79.09±12.12)min,住院时间为(10.33±3.10)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PCI救治中效果好,可以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陈玉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75-76,7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诊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盐酸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欣维宁(国产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分级(TIMI 0~3级)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小板减少、其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盐酸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ACS行PCI患者326例,根据PCI术后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l分级),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2级患者37例为无复流组,随机抽取TIMI3级患者40例为对照组,于术后第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术后第7天无复流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PCI术后6个月无复流组AMI、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S行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明显低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提示ACS行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赵汝君 《当代医学》2010,16(17):371-37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NP)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系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结果 :实验组健康知识评分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数、术后住院日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中建立完善的护理临床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王海波  杨旭  姜宝娟  于美娜 《吉林医学》2009,30(12):1088-108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事先制定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相关的掌握率,对疾病的治疗信心,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总住院天数,门诊复诊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曾军梅 《海南医学》2014,(16):2489-2490
目的 总结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行急诊PCI治疗的47例AMI患者,其中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并发症和术后新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术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措施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行PCI手术1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术启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平均住院时间、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确诊STE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术中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冠脉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冠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7、30、180 d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18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观察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及术后180 d 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30、180 d的EF显著增加,LVEDD、LVES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和左室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优缺点,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CAG和(或)PCI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按途径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03例,股动脉组111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CAG操作时间、PCI操作时间与股动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及PCI,术后并发症减少、止血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费用降低、患者依从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急诊PCI救治时行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PCI救治时行优质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白引珠  杨莉  王颖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446-1448
目的: 探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加强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实施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全面细节护理干预, 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护理满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加强细节护理干预, 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和住院时间, 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6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61例,对照组102例;实验组按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按传统急救护理措施实施,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对ACS认知状况、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影响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效果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状况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ACS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效果的因素有民族、合并症、婚姻状况及医疗费用的报销方式.结论:ACS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对疾病认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医疗纠纷发生率,但在实施临床急救护理路径时对不同民族、有无合并症、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报销方式ACS患者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李梦  余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706-170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表制定的要求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护理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较对照组提高(P〈0.05).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两种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6例,根据介入治疗的穿刺路径分为股动脉组46例,桡动脉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满意度及住院天数。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出血、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血管并发症、难以入眠、疼痛不适的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较少,加强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护理路径在PCI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小燕 《西部医学》2010,22(11):2176-217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48例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76例,对照组72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医嘱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术后患者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PCI患者当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CS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PCI术中病变血管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周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及术后出血并发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分级和TMPG分级Ⅲ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ACS中可有效改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灌注,减少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名,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替罗非班+PCI)31例和对照组(PCI)3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00%vs 80.6%)。治疗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组(≥70%)的比例为38.7%,高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灌注,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92例,根据是否直接行PCI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单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B组)、术前无药物预处理组( C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次要观察终点为术后30 d MACE。安全性终点为出院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肌酸激酶( CK)、肌酐( CR)水平、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A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TIMI血流帧数均低于C组(P〈0.01和P〈0.05);A组和B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均高于C组(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次要终点中,3组主要MACE和出院前ALT、CK、CR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PLT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可以改善ACS患者PCI术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