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疗效的 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刺激部位为 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刺激参数为高频10 Hz,治疗4周,伪刺激组使用无实际刺激作用的专用 线圈。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估量表(PANSS)评价患者的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症简明认知功能成套测评 量表(BACS)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经过4周干预,真刺激组治疗后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更明显, 且具有性别差异,女性经治疗后阴性症状改善更明显(P< 0.05)。认知量表评估结果显示,真刺激组治疗 后在言语流畅性、符号编码、数字序列、代币运动、语言记忆、伦敦塔及字词流畅性中得分较伪刺激组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无性别差异(P> 0.05)。结论 经rTMS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及 认知功能,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具有性别差异,女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激励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4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研究组患者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以激励模式干预2年,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干预.入组时和入组后每3个月使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疾病严重程度,以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 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比入组时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入组时比较,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SP总分显著升高,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SP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励模式能够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期创伤对攻击行为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171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患者的攻击行为,根据MOAS结果将其分为攻击组(89例)和非攻击组(81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童年创伤问卷(CTQ)收集患者的创伤情况。结果 攻击组病程短于非攻击组(P<0.05)。攻击行为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兴奋激越因子分、CTQ总分和五个分量表分均高于非攻击行为组(均P<0.05),阴性因子、抑郁焦虑因子和认知因子分低于非攻击行为组(均P<0.05)。兴奋敌对因子、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情感忽视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P<0.05)。结论 兴奋敌对因子、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情感忽视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有的独立贡献。有攻击行为患者的病程短与非攻击行为患者,可能是攻击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础及认知激活状态局部脑血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础及认知激活状态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及精神分裂症症状与rCBF之间的关系。方法 患者组为49例未用过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对照组为26名正常人。以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量表评定患者组疾病严重程度,用双日法进行基础及认知激活状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显像,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 WCST)为认知激活工具。结果 患者组基础状态时左颞叶外侧部及左右颞叶后下部rCBF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02及0.001)。认知激活状态时与基础状态时比较,对照组左额叶外侧中部及右枕叶上部的血流灌注明显增加( P=0.001及0.033);患者组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血流灌注无明显变化。PANSS阳性量表及阳性症状量靛(SAPS)评分与左颞叶外侧部、右颞枕部、右颞叶后上部、右枕叶上部、右顶叶中部及左右顶叶等ROI的rCBF比值呈正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额叶功能低下,阳性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一些ROI的血流灌注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剂治疗首发、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和32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组)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剂治疗,于入院时、治疗2、4及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首发组与复发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及一般病理量表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和第8周末,首发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量表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分及一般病理量表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量表分及一般病理量表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组阴性症状分量表分虽也逐渐降低,但至第4周后差异方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末首发组显效率为46.43%,复发组显效率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83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剂治疗首发、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阴阳性症状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依从性好,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有无幻听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与幻听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3 年5 月至2019 年 3 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伴有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 者42例(幻听组)、不伴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6例(非幻听组),纳入同期武汉地区招募的健康对照82 例 (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对3 组人群进行数字符号测 试、数字广度测试及言语流畅性测试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幻听组与非幻听组在年龄、性别、教育、病程 及PANSS各项评分等临床症状上相匹配(除P3幻觉评分外)。与对照组[数字符号测试(69.12±9.84)分,数 字广度测试顺背评分(9.00±1.02)分,数字广度测试倒背评分(6.13±1.51)分,言语流畅性测试(21.90±4.32)分] 比较,伴有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1.17±8.00)、(7.26±1.36)、(4.24±0.96)、(13.26±2.36)分]及不伴有幻 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65±13.82)、(7.54±1.48)、(4.46±1.61)、(16.11±5.29)分]认知测评得分均明显下 降(F=28.65,13.18,15.05,32.26;P<0.05),且幻听组的数字符号测试评分低于非幻听组(t=-2.83,P<0.05)。 相关分析结果示伴有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数字符号测试评分与Hoffman 幻听评分呈负相关(r=-0.34, P=0.03)。结论 有无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伴有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注意力及执行能力方面损害更为严重且与幻听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右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组(L-DLPFC组、R-DLPFC组)及伪刺激组各20例;各组在服用原抗精神病药品种及剂量不变的基础上给予相应部位的真或伪r TMS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患者的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症简明认知功能成套测评量表(BACS,包括言语流畅性、符号编码、数字序列、代币运动、语言记忆、伦敦塔及字词流畅性)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各组PANSS、BA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L-DLPFC组PANSS阳性因子及阴性因子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显著低于R-DLPFC组及伪刺激组(P均0. 05),R-DLPFC组及伪刺激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DLPFC组BACS中各项成绩及R-DLPFC组的言语流畅性、字词流畅性评分明显好于伪刺激组(P均0. 05)。结论:L-DLPFC的r 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R-DLPFC的r TMS治疗仅能部分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的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评估两组被试的认知功能,并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获取ReHo值,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ReHo值与RBANS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在视觉空间/结构、言语功能、注意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在双侧中央后回、舌回及右侧颞下回ReHo值显著降低(P均<0.05);患者组右侧颞下回ReHo值与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言语功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静息状态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中央后回、舌回及右侧颞下回同步一致性活动减低,ReHo改变可能与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一年随访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前瞻性随访对照研究奥氮平(悉敏)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个治疗病房的患者,奥氮平组84例,氯氮平组88例,评定两组患者入组前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2,4,12,52周的PANSS量表及副反应量表(TESS)的测定,同时随访血糖、脑电图。结果(1)治疗2周两组PANSS量表均显著下降,以阳性症状改善明显,说明奥氮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的治疗均有效;(2)经随访研究1年后两组PANSS量表阳性、阴性、精神病性症状分均显著下降,奥氮平与氯氮平比较阴性症状改善更显著(P〈0.05);(3)奥氮平血象、心电图、脑电图异常及嗜睡、便秘发生率均较氯氮平低,差异具有显著性;(4)奥氮平所致的体重增加在12周时与氯氮平比较无差异,随访1年差异显著。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症状疗效与氯氮平相当,随访研究1年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氯氮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θ短阵快速脉冲(TBS)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组为rTMS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rTMS组予以TBS式rTMS治疗,对照组予以伪刺激,连续进行4周,两组干预期间继续使用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进行总体精神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SANS)]、认知功能[可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和社会功能[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量表]的评估。结果 治疗4周末,r TMS组PANSS阴性因子及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ANSS量表阳性因子、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末,r TMS组RBANS评分、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等,均为一过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BS模式的r 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8周,并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 结果:入组时PANSS、WHOQOL-100及SD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WHOQOL-100中生活质量总评、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奥氮平和喹硫平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二者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87例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效不显著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替换为奥氮平及喹硫平治疗,分别在入组前、12周和6个月时进行精神症状的评定,包括PANSS、CGI、HAMD-17量表,以及认知功能的测定,包括言语学习、记忆、注意、执行功能、精神运动。结果78例患者完成12周的治疗(奥氮平=38,喹硫平=40),65例临床稳定的患者(PANSS量表≤60分或PANSS减分率≥50%)完成6个月的治疗(奥氮平=32,喹硫平=33)。与基线比较,这些患者的精神症状在换药治疗6个月时均得到显著改善,认知功能在12周和6个月时也都得到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总体的改善在12周时最显著,6个月时的改善程度与12周时相当。具体分析单个认知功能的改善时发现12周时喹硫平组在言语流畅性、言语记忆、CPT反应时间方面较奥氮平组有显著性差异,而6个月时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和精神症状的改善之间的相关性较小。结论奥氮平和喹硫平均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且两者改善的总体程度相当,但在具体的单个认知层面上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TRS)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 DC)和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特点。方法 纳入TRS患者39例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43名,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进行临床症状评估,使用3.0 T功能磁共振采集静息态脑影像,探索两组间DC和VMHC差异的脑区,并分析患者差异脑区DC值、VMHC值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结果TRS组左侧顶下缘角回DC值高于对照组(t=5.301,P<0.001,GRF校正),右侧中央旁小叶DC值低于对照组(t=-4.701,P<0.001,GRF校正)。TRS组小脑蚓部(t=4.968,P<0.001,GRF校正)、右侧豆状核(t=3.959,P<0.001,GRF校正)、右侧缘上回(t=4.269,P<0.001,GRF校正)...  相似文献   

14.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0例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各8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进行为期6周的双盲对照研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PANSS评分在治疗后的各个周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PANSS减分率齐拉西酮组平均(65.3±21.1)%,利培酮组平均(67.0±19.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与利培酮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EM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将10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12次MECT治疗(实验组n=52),另一组给予8次MECT治疗(对照组n=50);观察两组样本的有效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治疗相关症状量表(TESS)总分、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总分变化。结果两组有效率在MECT治疗4次末、8次末、12次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均>0.05),各组组内前后比较也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均>0.05);PANSS总分在各测量时点组间差异不显著(P均>0.05),但第4次、8次、12次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ESS总分各时点测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第8次时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WMS各测量时点组间及各组与入组时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疗程MECT对TRS的短期疗效、副反应的影响无差别;MECT对TRS有效、安全;应当进一步研究MECT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林  林勇 《四川精神卫生》2011,24(2):111-112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氯氮平组,疗程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易肇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易肇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同时,仅对训练组进行8周的程式化技能训练.训练结束后对两组均进行半年的随访,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入组时、训练结束时、随访第3,6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 与入组时相比,训练组患者训练结束时的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均显著降低(P<0.05).训练结束后及随访期,训练组患者的PANSS部分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易肇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具有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奥氮平和氯氮平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经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效不显著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替换为奥氮平及氯氮平治疗,分别在入组前、12周、6个月进行PANSS量表评定、认知功能测定,包括言语学习、记忆、注意、执行功能、精神运动。结果奥氮平组32例和氯氮平组34例完成了6个月的治疗,这些患者疗程结束时均显示精神症状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显著提高,表现为言语流畅性、言语学习、言语视觉记忆、执行功能方面。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奥氮平和氯氮平均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且二者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联合社交技能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效 果。方法 2017 年1—12 月选取168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入组82 例,完成79 例)和 对照组(入组86 例,完成84 例),分别接受12 周的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和计算机认知 矫正治疗12周,并随访12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 版(MCCB)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在基线、12周末及随访12个月末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1)治疗 12周末,干预组PANSS的认知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22,P<0.001);随访12个月末时干预组的阴性 因子分及认知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6,P=0.020;t=-5.91,P<0.001)。随访12个月末,干预组的 PANSS总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 P=0.119)。(2)干预组在12个月末的PSP总分、神经认知功能总分和社会认知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联合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 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有效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具有暴力行为的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的相关特征,为预防减少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精神科精神分裂症患者99例,按有无暴力行为进行分组,分别进行PANSS测定及一般资料进行统计,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ANSS分量表中在阳性症状、激活性、反应缺乏、偏执四个项目中两组差异具显著性,补充的攻击危险性条目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一般项目中年龄、受文化教育年限方面两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ANSS分量表中的阳性症状、激活性、偏执、反应缺乏与暴力行为的发生相关,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初步预测手段,而补充的攻击危险性条目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预测性较差,有待于研究提供更具预测性的观察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