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活血化瘀方、清热祛湿方和养阴柔肝方3种不同治法的中药复方对H22肝癌移植瘤抑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皮下接种肝癌H22细胞的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分别用上述3种中药复方水煎液ig给药11d,观察各组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种复方均可抑制H22肝癌移植瘤生长,促进瘤体细胞凋亡,降低瘤体细胞Bcl-2/Bax比值((P<0.01);其中清热祛湿方与养阴柔肝方作用后Bcl-2/Bax分别为0.16±0.04,0.19±0.02,显著低于模型组(2.71±0.06),且与活血化瘀方1.24±0.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前二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清热祛湿、养肝柔肝3种方法均可抑制H22肝癌移植瘤生长,其机制与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桑黄云芝胶囊对小鼠肉瘤S180及肝癌H22实体瘤的抑瘤作用及对肝癌H22腹水型小鼠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分别右腋皮下接种肉瘤S180及肝癌H22瘤种,连续灌胃给药12d后处死动物,剥离皮下肿瘤并称重。S180瘤块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及CD8的表达。另取昆明小鼠ip肝癌H22瘤种,连续桑黄云芝胶囊ip10d,停药后继续观察至小鼠死亡,记录小鼠生存天数,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桑黄云芝胶囊可使S180和H22瘤重明显减轻,抑制VEGF表达,增强CD4和CD8表达,可明显延长H22肝癌腹水型荷瘤小鼠的生存天数。结论:桑黄云芝胶囊可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其作用机理部分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吴圣曦  吴国欣  何珊  林清强 《中草药》2013,44(21):3024-3029
目的 探讨白芥子挥发油对肝癌H22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造模24 h后小鼠分成5组:模型组,环磷酰胺(25 mg/kg)阳性对照组,白芥子挥发油低、中、高剂量(20、40、80 mg/kg)组,采用腹腔给药或原位注射给药,观察白芥子挥发油对H22荷瘤小鼠肿瘤质量、生存期的影响;HE染色法以及吖啶橙(AO)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 白芥子挥发油显著延长H22荷瘤小鼠生存期并抑制肿瘤生长(P<0.01);上调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白芥子挥发油对H2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良好的剂量相关性,但高剂量组毒副作用明显。结论 白芥子挥发油能够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 建立H22肝癌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 mg/kg)组、5-Fu(20 mg/kg)组、联合组(5-Fu+蝎毒多肽),每组20只。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PTEN、PI3K、P-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PTEN、PI3K、P-Akt、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联合组、5-Fu组、蝎毒多肽组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较模型组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联合组和5-Fu组瘤质量和肿瘤体积差异亦显著(P<0.05)。与荷瘤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明显下调PI3K、P-Akt、HIF-1α表达(P<0.01),上调PTEN表达(P<0.01),降低MVD(P<0.01)。结论 蝎毒多肽可促进5-Fu抑制小鼠H22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PI3K、P-Akt、HIF-1α的表达,上调PTE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桂皮醛对NIH3T3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肉桂主要成分桂皮醛对小鼠成纤维瘤细胞株NIH3T3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桂皮醛(5.5 ng ·mL-1)对NIH3T3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桂皮醛对NIH3T3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增殖细胞核抗 原(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桂皮醛作用24 h后NIH3T3细胞S期比例上升了3%(P<0.05),G2/M期比 例无明显升高,细胞增殖指数(PrI)增加了3.5%(P<0.01)。经桂皮醛刺激后,NIH3T3细胞Cyclin D1和PCNA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 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桂皮醛可推动NIH3T3细胞周期向前进展,这种正向调控作用与桂皮醛能促进Cyclin D1和PCNA蛋白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芪术抗癌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联合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癌模型小鼠肝脏及人肝癌Huh7细胞中糖异生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CK1)的调控作用,探讨其调节肝癌细胞代谢重编程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DEN联合CCl4腹腔注射构建肝癌小鼠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芪术抗癌方组,每天予以芪术抗癌方(3.51 g·kg-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8周后收集血清及肝脏样本。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和甲胎蛋白(AFP)评估各组小鼠肝功能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细胞实验将Huh7细胞分为空白组、芪术抗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和(或)PCK1抑制剂(盐酸SKF-34288)组、索拉非尼组,给予对应含药血清和药物处理。采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Edu荧光标记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检测、细胞周期流式检测评估各组Huh7细胞增殖能力、能量代谢变化情况及对Huh7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用于检测PCK1、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芪术抗癌方组小鼠肝癌组织中细胞异型、坏死、胶原纤维沉积等病理改变有所减轻,肝脏肿瘤数量显著减少(P<0.01),血清ALT、AST、γ-GT和AFP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水平上,与空白组比较,芪术抗癌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均可显著降低Huh7细胞存活率(P<0.01),显著减少E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P<0.01),显著抑制其克隆增殖能力(P<0.01);芪术抗癌方组还可降低细胞内ATP含量(P<0.05),增加细胞周期G0/G1期分布比例(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芪术抗癌方组小鼠肝癌组织及Huh7细胞的PCK1、p2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p-Akt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组比较,盐酸SKF-34288组Huh7细胞ATP含量、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但Edu阳性细胞率、G0/G1期分布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盐酸SKF-34288组比较,芪术抗癌方联合盐酸SKF-34288组可明显降低Huh7细胞的ATP含量、细胞存活率及Edu阳性细胞率(P<0.05),增加G0/G1期分布比例(P<0.05)。结论 芪术抗癌方可能通过激活PCK1诱导肝癌细胞代谢重编程促进Akt/p21介导的抑癌作用,从而发挥抗肝癌增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叶下珠复方Ⅱ号通过抑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的表达,恢复小分子RNA let-7a(microRNA let-7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正常肝细胞LO2与肝癌HepG2细胞lncRNA CCAT1的表达,比较2种细胞的表达差异。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肝癌HepG2在不同浓度的叶下珠复方Ⅱ号与5-氟尿嘧啶(5-FU)作用24,48,72 h后细胞增殖的情况。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设空白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质量浓度组(1.6,0.8 g·L-1),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lncRNA CCAT1,microRNA let-7a和其靶基因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N-RAS基因(N-RAS)mRNA表达改变;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MGA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LO2细胞比较,肝癌HepG2细胞lncRNA CCAT1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通过MTT比色实验测定出叶下珠复方Ⅱ号和5-FU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49,0.044 648 g·L-1;与空白组比较,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质量浓度组(1.6,0.8 g·L-1)均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P<0.05),叶下珠复方Ⅱ号高质量浓度组(1.6 g·L-1)最为显著。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质量浓度组(1.6,0.8 g·L-1)lncRNA CCAT1 的表达明显抑制(P<0.05),高质量浓度组microRNA let-7a表达明显上调(P<0.05),叶下珠复方Ⅱ高、低质量浓度组HMGA2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高质量浓度组N-RAS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质量浓度组(1.6,0.8 g·L-1)的HMGA2,Cyclin D1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 叶下珠复方Ⅱ号可以通过抑制HepG2细胞lncRNA CCAT1表达,恢复microRNA let-7a表达,并抑制其下游相关靶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发挥抗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组方(QHF:其中Q、H、F依次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联合小剂量化疗药物顺铂(DDP)抗小鼠H22肝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理。 方法: 48只BaLb/c小鼠右腋sc小鼠H22肝癌细胞建立荷瘤模型,随机分设为QHF复方组、小剂量顺铂组(DDP)、联合用药组(QHF+DDP)及生理盐水组(NS)共4组。以抑瘤率为指标观察各药物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药物对小鼠肝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 结果: QHF组、DDP组和联合用药组的瘤重均较NS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较QHF组明显降低(P<0.01),抑瘤率分别为47.45%,63.11%和72.95%。QHF组、DDP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移植瘤组织内VEGF,MMP-2的表达较NS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及P<0.01);小鼠移植瘤组织内EGFR的表达较NS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0.05及P<0.01);联合用药组与各单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QHF复方与小剂量DDP均具有抗肝癌及抗肝癌血管生成的作用;QHF复方与小剂量DDP单独或联合应用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癌组织中VEGF,EGFR及MMP-2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蛇床子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采用20 - 100 μM蛇床子素干预SMMC7721人肝癌细胞24 h、48 h和72 h,运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20 - 80 μM蛇床子素干预SMMC7721肝癌细胞24 h,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Western blot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采用 60 μM蛇床子素干预SMMC7721肝癌细胞48 h,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GRP78、DDIT3、GADD34、ATF4、EIF2A、GDF15、CDKN1B、FOXO3、RICTOR、SGK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D1、CyclinE1、p27Kip1和CDK4细胞周期蛋白及GRP78、GRP94、PERK、XBP-1s、CHOP、p-eIF2α(Ser51)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各实验均以0.1% DMSO为对照组,并以0.1 μM毒胡萝卜素为内质网应激诱导剂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0 μM蛇床子素干预24 h显著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其抑制率为36.76%(P < 0.05);60 - 100 μM蛇床子素干预48 h后显著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0.84%-52.49%(P < 0.05);40 - 100 μM蛇床子素干预72 h后显著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2.7%-73.15%(P < 0.05)。大于60 μM蛇床子素可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晚期凋亡且显著抑制促凋亡蛋白Bax表达(P < 0.05)。60 μM蛇床子素干预SMMC7721肝癌细胞48 h后,G1期细胞数增加、G2期和S期减少,且CyclinD1、CyclinE1和p27Kip1蛋白表达显著被抑制(P < 0.05)。20 - 80 μM蛇床子素处理SMMC7721肝癌细胞24 h后,均显著促进GRP78、DDIT3(CHOP)、ATF4、FOXO3、RICTOR和SGK1基因表达(P < 0.05); 20 μM蛇床子素显著促进GADD34和EIF2A基因表达(P < 0.05);80 μM蛇床子素显著促进GDF15基因表达(P < 0.05),且CHOP、XBP-1s蛋白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蛇床子素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以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抗肝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中药复方四味肝泰对肝癌荷瘤小鼠和人体肝癌细胞(HepG2)的抗肝癌作用。方法:首先对昆明小鼠腋下注射小鼠肝癌细胞H22,建立肝癌荷瘤小鼠模型,并检测给药后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率,对药物的抗肝癌作用进行评价;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荷瘤小鼠实体瘤中凋亡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进行分析。并用高通量药物筛选仪测定给药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结果:四味肝泰能够抑制荷瘤小鼠实体瘤的生长,其抑瘤率为47.79%,瘤组织中Bax/Bcl-2的基因表达比值高于模型对照组;四味肝泰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当作用浓度大于500 μg·mL-1时,四味肝泰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结论:四味肝泰具有较好的抗肝癌作用,其可能通过Bax/Bcl-2调控肝癌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从而达到抑制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龙葵多糖对S180及H22荷瘤小鼠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数量及活性的影响,探讨龙葵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红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采用体内移植S180和H22肿瘤细胞株造模的方法,评价龙葵多糖的体内抗肿瘤疗效;红细胞免疫花环实验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CR1单克隆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红细胞CR1数量;酵母多糖免疫黏附荷瘤小鼠红细胞的能力评价荷瘤小鼠红细胞CR1受体的活性;比色法测定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结果 龙葵多糖能够抑制S180荷瘤小鼠实体瘤生长,延长H22荷瘤小鼠生存时间;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花环率(DTER);增加荷瘤小鼠红细胞CR1受体的数量和活性;增加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结论 龙葵多糖通过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膜上唾液酸含量,进而提高CR1的活性和数量,改善和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黏附能力,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肝春6号(FGC-6)的抗肝癌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种H22肝癌细胞的小鼠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5-Fu组)、FGC-6 高、中、低剂量组(含生药量70,35,15 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0 d。观察小鼠瘤重、体重、NK细胞杀靶活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脾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量的变化。制备FGC-6含药血清,以MTT法和生长曲线法观察该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H2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结果:FGC-6高剂量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且FGC-6含药血清对H2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模型组荷瘤小鼠的NK细胞杀靶活性和脾细胞IL-2分泌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而FGC-6高剂量组荷瘤小鼠的NK细胞杀靶活性、脾细胞IL-2分泌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得到明显改善,FGC-6中剂量治疗使荷瘤小鼠的脾细胞IL-2分泌能力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FGC-6可明显抑制H22细胞的生长,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斑蝥酸钠维生素B6(艾易舒)注射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 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0,1,5,10 mg·L-1)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12,24,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B细胞淋巴瘤-2基因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及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蛋白表达变化,RT-PCR检测Bax,Bcl-2及p21 mRNA表达变化。 结果: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时间和浓度效应(P<0.05);同时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可下调HepG2细胞中pAkt和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和p21蛋白的表达(P<0.05)。RT-PCR结果显示Bax,p2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 结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可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引发G0/G1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参与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丹丹  翟云良  季芳  张亚云  夏扬  李全  王恒斌 《中草药》2021,52(21):6568-6575
目的 探究天佛参口服液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与裸鼠移植瘤增殖的作用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ell Titer-Glo发光法检测天佛参口服液对9种不同基因突变表型的肺癌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天佛参口服液对A54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考察天佛参口服液对A549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裸鼠sc A549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考察天佛参口服液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天佛参口服液抑制A549细胞增殖,呈剂量相关性;天佛参口服液阻滞A549细胞周期于G0/G1期和G2/M期(P<0.05、0.01),并且1%天佛参口服液可以显著诱导A549细胞凋亡(P<0.01);天佛参口服液显著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Raf、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EK)以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0.01),呈剂量相关性。体内实验结果显示,2.25 mL/kg天佛参口服液对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肿瘤体内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 天佛参口服液对A549细胞的体内外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GFR活性和下调Ras/Raf/MEK/ERK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一笑  王威宇  冯建有  秦雪梅  高晓霞 《中草药》2023,54(17):5590-5600
目的 探究柴胡注射液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与人正常肝细胞(LO-2),给予不同质量浓度的柴胡注射液干预,MTT法与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与周期阻滞、凋亡及迁移相关的基因与蛋白表达;代谢组学技术检测柴胡注射液干预前后肝癌细胞内源性差异物的变化,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柴胡注射液调节的代谢通路。结果 柴胡注射液(100~450 mg/mL)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P<0.01、0.001),使细胞阻滞于S期与G2期(P<0.05),促进肝癌细胞凋亡(P<0.001),抑制肝癌细胞迁移(P<0.05、0.001),表明柴胡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抗肝癌作用。柴胡注射液显著降低肝癌细胞中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2(neuronal pas domain protein 2,NPAS2)、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A(cell division cycle 25A,CDC25A)、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 2,CDK2)、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CDC25BCDK1cyclin B1 mRNA表达(P<0.01、0.001),下调NPAS2、CDC25A、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P<0.001),上调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蛋白表达(P<0.01、0.001)。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柴胡注射液干预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途径、糖酵解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脂肪酸代谢途径等。结论 柴胡注射液对SMMC-7721细胞有阻滞及促凋亡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下调NPAS2-CDC25A使细胞阻滞于S期,下调CDC25B、CDK1、cyclin B1使细胞处于G2期阻滞,下调MMP-9/TIMP-1值抑制肝癌细胞迁移,调节核苷酸、脂质与氨基酸代谢等通路,从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As2O3对人骨肉瘤细胞的体外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骨肉瘤细胞U20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利用MTT法观察As2O3对U20S 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FTTC+PI双参数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经不同浓度As2O3处理后U20S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相关蛋白Fas和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内钙离子(IECa2+)含量变化。结果As2O3可显著抑制U20S细胞生长,且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显著(P<0.05),其24,钙和72 h的IC50值分别为10.66,2.43和0.46 μmol·L-1。U20S细胞经As2O3处理后可发生凋亡。As2O3能显著增加Fas蛋白表达和IECa2+含量(P<0.01),下调PCNA蛋白表达(P<0.01),对Bcl-2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As2O3在体外可显著抑制人骨肉瘤细胞U20S生长并引起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as表达和IECa2+含量及降低PCN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扶正祛瘀中药抑制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扶正祛瘀中药抑制子宫肌瘤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并传代后,加入扶正祛瘀中药,继续培养,MTT法检测扶正祛瘀中药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扶正祛瘀组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扶正祛瘀组子宫肌瘤细胞PCNA的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祛瘀中药可能通过降低PCNA的表达,抑制子宫肌瘤细胞增殖,进而控制肌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参白解毒方基于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参白解毒方有效部位进行冻干粉制备;体外培养HCT116细胞,用参白解毒方(2、4、8、16 g·L-1)对HCT116细胞进行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PTEN、PI3K、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c-核蛋白类基因(c-Myc)、生存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TEN、磷酸化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PTEN)、PI3K、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p-GSK-3β)、c-Myc、Survivin、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入核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各质量浓度均可以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处理细胞后PTEN、GSK-3β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PI3K、Akt、c-Myc、Survivin、CyclinD1 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P<0.01);细胞PTEN、p-PTEN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I3K、Akt、p-Akt、GSK-3β、p-GSK-3β、c-Myc、Survivin、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参白解毒方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β-catenin的入核。结论 参白解毒方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TEN/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20.
阿霉素脂质体对小鼠的抗肿瘤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阿霉素(Adr)脂质体对小鼠肝癌-22细胞( H22)和肉瘤-180细胞( S180 )肿瘤的杭种瘤活性。方法:将Adr包封于二棕桐酸磷脂酰胆碱(DPPC)和大豆甾醇(SS)以及含有聚乙二醇(PEG)的两种脂质体(DPPC/SS和DPPC/SS/PEG脂质体)中,连同游离Adr,共3种样品,分别对接种了H22和S180的小鼠进行了尾静脉注射治疗实验。结果:Adr脂质休对H22腹水型肝癌和S180肉瘤的动物生命延长率和抑制效果优于游离的Adr,而且DPPC/ SS/PEG脂质体的杭癌效果更好。结论:将脂质体作为杭癌药物Adr的载体,对小鼠H22腹水癌和S180肉瘤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