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脑动脉插管灌注嘧啶亚硝脲(ACNU)或卡氮芥(BCNU)治疗恶性脑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67例经组织学确诊的恶性脑肿瘤采用超选择性脑动脉插管灌注嘧啶亚硝脲或卡氮芥化疗,并对照化疗前后的影像学表现,评价该化疗对恶性脑肿瘤的疗效。结果:本组67例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10例(14.9%),部分缓解43例(64.2%),稳定11例(16.4%),恶化3例(4.5%)。对部分病例行免疫组化和神经病理研究,证实超选择性脑动脉灌注化疗可诱导肿瘤的凋亡。超选择性脑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可明显降低常规化疗的并发症和毒性反应,并发症和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超选择性脑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脑肿瘤可明显降低药物毒性,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恶性脑肿瘤超选择性灌注化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告54例经组织学确诊的恶性脑肿瘤采用超选择性脑动脉插管灌注ACNU和(或)BCNU化疗的近期疗效。本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6/54(11%),部分缓解38/54(70%),稳定8/54(15%),恶化2/54(4%)。对部分患者的免疫组化和神经病理研究证实超选择性脑动脉灌注化疗可诱导肿瘤的细胞凋亡。本文还讨论了脑动脉灌注化疗导致局部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的有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比较超选择性脑动脉灌注嘧啶亚硝脲(ACNU)加氨甲喋呤(MTX)(A组)以及三尖杉酯碱加MTX(B组)治疗恶性脑胶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将ACNU2~3mg/kg,三尖杉酯碱01~05mg/kg,MTX01~02mg/kg按A、B两组各12例方案,采用超选择性脑动脉联合灌注化疗,并于化疗后1~15个月以CT检查评定疗效。结果A组肿瘤体积缩小4832%,B组缩小4621%;A组有效者占4/12,B组占3/12;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53个月和23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疗效则无明显差异;并均无眼部及严重脑部并发症。结论ACNU加MTX以及三尖杉酯碱加MTX超选择性脑动脉灌注对恶性脑胶质细胞瘤的疗效相似,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报告超选择性颈内动脉内灌注盐酸嘧啶亚硝脲(ACNU)治疗胶质瘤16例,病理不明脑肿瘤2例。化疗前及化疗后一月检查CT比较瘤体积变化。16例胶质瘤中,1例肿瘤完全消失(完全缓解CR),5例瘤体缩小大于50%(部分缓解PR),5例瘤体缩小小于50%(无改变NC),5例瘤体增大(进展PD)。患者能很好耐受化疗,Karnofsky计分在化疗前后几无变化,全身并发症少见而轻微。1例眼动脉下化疗的病人,出现同侧眼部不适、流泪,化疗结束后缓解。未发现神经毒性反应。本文对颈内动脉内化疗的方法、给药剂量及并发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脑动脉灌注替尼泊甙(VM26)并卡氮芥(BCNU)静滴治疗恶性脑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脑瘤于手术切除后,采用超选择性脑动脉灌注VM26并BCNU静滴,于化疗后6个月分别用CT检查肿瘤体积变化及评价临床症状,并与化疗前比较。结果本组化疗前肿瘤平均体积为(16.15±6.88)cm3,化疗后平均体积为(8.89±11.42)cm3(P<0.01),总有效率为723%(34/47)(完全缓解率为21.3%),稳定不变10.6%(5/47),恶化占12.7%(6/47)。本组病例1年存活率达85.1%(40/47),2年存活率为70.2%(33/47),全部患者均无眼部症状及严重的神经副反应。结论认为超选择性脑动脉联合化疗的方法,存活率较单纯颈内动脉灌注化疗及外周静脉化疗高,而且并发症少,全身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治疗肺癌脑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颅内动脉、支气管动脉插管,区域性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经皮股动脉穿刺(BALT、SIM或TERUMO导管)分别超选择至颈内动脉、椎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进行造影,证实肿瘤供养动脉后分别依次灌注稀释后的联合化疗药(包括鬼臼噻酚甙、嘧啶亚硝脲、卡铂、羟基喜树碱、5-氟脲嘧啶、吡柔比星),1次/月,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复查胸部CT、头部MRI,然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疗效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治疗期间每月测定1次血象及肝、肾功能,进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监测,必要时予以保护性治疗.结果 62例患者动脉内插管均获成功,患者的颅内高压症状于化疗药物灌注后24~48h不同程度减轻.头部MRI及胸部CT检查显示,62例中59例颅内转移瘤不同程度缩小,15例脑肿瘤直径<3cm,脑水肿消失.治愈好转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0.65%(50/62).结论 应用颅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药物可经导管直接进入肿瘤供养动脉,迅速杀死肿瘤细胞,而且全身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抗肿瘤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低于Ⅱ度.故对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颅内动脉区域性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恶性脑胶质细胞瘤术后残留的肿瘤组织,用化疗方法将其杀灭和抑制生长,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并比较嘧啶亚硝脲(ACNU)加氨甲喋呤(MTX)(A组)以及三尖杉酯碱加MTX(B组)的疗效。方法:将ACNU2~3mg/kg,三尖杉酯碱0.1~0.5mg/kg,MTX0.1~0.2mg/kg按A、B两组方案,采用超选择性脑动脉内联合灌注化疗,每例1~5次不等。结果:A组12例中CR1例,PR3例,NC7例,PD1例;B组12例中CR1例,PR2例,NC7例,PD2例。A组和B组对恶性脑胶质瘤的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25%,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率分别为48.32%和46.21%,各组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恶性脑胶质细胞瘤术后辅以超选择性脑血管内化疗,能抑制肿瘤生长,ACNU加MTX与三尖杉酯碱加MTX的联合化疗方案合理,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表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表现,并结合对复发性脑胶质瘤行超选择性插管灌注化疗的疗效,探讨DSA表现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复发性脑胶质瘤行超选择性脑动脉插管DSA检查,并根据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染色和回流静脉对复发性脑胶质瘤的DSA表现进行分型.结果:复发性脑胶质瘤的DSA表现可分为4型,其表现主要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生长速度以及手术切除的范围有关.结论:复发性脑胶质瘤由于多经历了手术、放疗和化疗,其DSA表现与原发病灶有所不同,经肿瘤供血动脉或肿瘤所在部位的脑动脉行超选择性插管化疗,可明显提高复发性脑胶质瘤介入化疗的疗效,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动脉内交替灌注替尼泊甙(VM_(26))和嘧啶亚硝脲(ACNU)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经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留置,然后采用微泵交替灌注VM_(26)和ACNU治疗脑胶质瘤7例,术后4~8周采用CT检查肿瘤体积的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结论:经颞浅动脉逆行插管序贯增强化疗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手术疗效欠佳,全身化疗及超选择颈内动脉灌注卡氮芥(BCNU)问题较多。为了探讨提高治疗此病疗效的方法,1993年1月至1996年10月,我们对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脑胶质瘤的32例,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超选择颈内动脉灌注替尼泊甙(VM26)和口服环已亚硝脲(CCNU)联合化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4~68岁,平均345岁。病理类型为:星型细胞瘤Ⅰ~Ⅱ级历例,星形细胞瘤Ⅲ~Ⅳ级17例。选择条件1全部病人经手术治疗并有确切的病理诊断;2肿瘤切除后以CT扫描证实有肿瘤残余或术后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尽管对间变星型细胞瘤和多型性成胶质细胞瘤的治疗作了极大的努力,但预后仍不令人满意。近来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肿瘤继之放疗和用亚硝基脲类药化疗。为了改善药物进入肿瘤同时减少全身毒性,一些作者建议作动脉内灌注。通过动脉内灌注卡氮芥(BCNU)的局部毒性大,其临床结果令人失望。本研究使用氯乙亚硝基脲(HECNU)作动脉内灌注,病人对其的耐受性较对BCNU的为好。病人及方法:40例患者均经组织学证实为恶性胶质瘤。其中多型性成胶质细胞瘤33例,间变星型细胞瘤6例和间变少突神经胶质瘤1例。37例在术后一月内接受动脉内灌注化疗。3例延迟至术后3个月。首次治疗前行血管造影排除重要血管动脉粥  相似文献   

12.
MGMT表达指导下的恶性脑胶质瘤预见性化疗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评价根据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表达指导的恶性脑胶质瘤化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28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MGMT蛋白表达,对MGMT表达阳性者采用不含亚硝脲类和替莫唑胺的方案进行化疗,MGMT表达阴性者用药不受限。按WHO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评价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评价标准。结果28例中有4例进行了两个方案化疗,共32化疗例次进入疗效评价。5例次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6例次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2例次稳定(stable disease,sD),9例次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客观有效率(CR PR)为35%,疾病控制率(CR PR SD)为73%。化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恶心呕吐和脱发。结论对恶性脑胶质瘤病人在化疗之前检测MGMT蛋白表达,指导选择化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近期化疗疗效(有效率35%,传统亚硝脲类药物对恶性胶质瘤的有效率仅20%),毒副反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 1987年9月~1990年10月对24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经颈内动脉和超选择颅内动脉灌注卡氮介(BCNU)进行化疗,疗效比较研究,其中12例颈内动脉灌注组:肿瘤完全消失1例,肿瘤部分缩小7例,稳定1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66%。12例超选择颅内动脉化疗组;肿瘤完全消失3例,肿瘤部分缩小7例,稳定2例,有效率达83%。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超选择颅内动脉灌注BCNU疗效优于经颈内动脉给药,且无眼及眶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替尼泊甙动脉(VM_(26))及口服司莫司汀(MeCCNU)化疗的疗效。方法对68例肿瘤切除手术后的脑胶质瘤病人行VM_(26)动脉超选择灌注及MeCCNU口服化疗,每间隔6-8周为一疗程,首次化疗后6个月将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的肿瘤体积变化及临床症状评价与化疗前相比较。结果本组68例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13.2%),部分缓解27例(39.8%),稳定19例(27.9%),恶化11例(16.2%,早期死亡(2.9%)。本组病例1年存活率89.7%,2年72.1%,3年以上存活率22.1%。全部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及毒性反应。结论对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病人采用MeCCNU联合化疗,有益于提高胶质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58例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疗效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恶性胶质瘤术后同步选择性动脉灌注尼莫司汀(ACNU)联合三维适形放疗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生存率及安全性比较.方法 治疗组为脑恶性胶质瘤28例经开颅显微手术后同步选择性动脉灌注ACNU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为脑恶性胶质瘤30例术后单纯二维适形放疗.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脑恶性胶质瘤治疗CR、PR高丁对照组(P<0.05),生存期也长于对照绢(P<0.05),其不良反应小、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显微手术后同步选择性动脉灌注ACNU联合适形放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疗效较好,有望成为目前脑恶件胶质瘤的常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脑胶质瘤临床个体化化疗的策略.方法 恶性脑胶质瘤新鲜肿瘤组织用MTT法进行化疗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肿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蛋白表达,据MGMT测定结果选择化疗方案;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MGMT表达阳性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接受3组化疗方案化疗:含亚硝脲类药物化疗组,含替莫唑胺化疗组,不含亚硝脲和替莫唑胺化疗组.评价3组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用FISH方法 检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1p/19q LOH,据检测结果选择化、放疗模式.结果体外药敏试验阴性符合率较高,为14/15.据MGMT表达情况选择化疗方案的客观有效率为34%,疾病控制率为72%.MGMT阳性表达的恶性脑胶质瘤,含亚硝脲类化疗组、含替莫唑胺化疗组、不含亚硝脲和替莫唑胺化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0和2/11、3/18和11/18、7/22和17/22.不含亚硝脲和TMZ化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较含亚硝脲化疗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据体外药敏试验及MGMT测定选择化疗方案,可提高近期疗效;MGMT阳性表达的恶性胶质瘤病人,不含亚硝脲和替莫唑胺化疗方案有较好疗效;但含替莫唑胺化疗方案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5年6月~1997年10月,对24例脑胶质瘤病人,采取超选择颈内动脉灌注替尼泊甙(VM_(26))和口服环已亚硝脲(CCNU)联合化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恶性胶质瘤采用尼莫司汀经动脉超选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脑恶性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2例,胶质肉瘤4例。显微镜下尽量切除肿瘤,术后采用尼莫司汀(2.5 mg/kg)行经动脉超选化疗。结果肿瘤全切除56例,大部分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所有病例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复发8例(12.50%),其中再次手术2例。化疗前后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40例(62.50%);胃肠道反应4例(6.25%);未见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肝肾功能改变、眼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脑恶性胶质瘤采用尼莫司汀经动脉超选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1月至1991年2月对55例手术后恶性胶质瘤(星形细胞瘤Ⅲ级或Ⅳ级)患者分成三组继续治疗:A组(14例)行同步放射化学治疗,随后每隔3~6个月行患侧动脉灌注嘧啶亚硝脲(ACNU)治疗;B组(16例)单纯行同步放射化学治疗;C组(25例)单纯放射治疗以作对照。近期效果用CT扫描比较,同步放射化学治疗的有效率(63%)高于单纯放射治疗(28%)P值<0.01。55例患者均行连续随访,1、2、3年生存率A组(93%,62%,50%)明显高于C组(51%,13%,13%),P值<0.001。B组1,2年生存率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别。作者认为采用同步放射化学治疗继以动脉灌注ACNU维持治疗对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是一个较佳的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脑胶质瘤替尼泊甙动脉超选择灌注及司莫司江口服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替尼泊甙动脉(VM26)及口服司莫司汀(MeCCNU)化疗的疗效。方法对68例肿瘤切除手术后的脑胶质瘤病人行VM26动脉超选择灌注及MeCCNU口服化疗,每间隔6-8周为一疗程,首次化疗后6个月将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的肿瘤体积化及临床症状评价与化疗前相比较。结果本组68例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13.2%),部分缓解27例(39.8%,稳定19例(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