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胶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到2016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54例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再次行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测,包括肿瘤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Ki-67指数、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状态、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状态;同时根据组织坏死程度、是否存在肿瘤细胞及肿瘤细胞活性情况进行病理学分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期(OS)。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复发胶质瘤患者OS的临床因素。结果54例患者的病理学检测结果,(1)WHO分级:Ⅱ级6例(11.1%)、Ⅲ级14例(25.9%)、Ⅳ级30例(55.6%),另4例(7.4%)未见肿瘤细胞。与初次手术比较,32例患者(59.2%)的WHO分级无变化,7例(13.0%)降低,15例(27.8%)升高。(2)Ki-67指数:共32例两次均行相关检测,其中15例的Ki-67指数降低、14例升高,另3例无改变。(3)IDH1状态:共29例两次均行相关检测,其中9例为突变型,20例为野生型;两次检测均未发生变化。(4)MGMT表达状态:共8例两次均行相关检测,6例无变化,其中3例表达阳性、3例表达阴性;另2例结果改变,均为初次表达阳性,二次表达阴性。(5)病理学分型:4例为坏死型,20例为混合型,30例为活性型。5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6.1±3.2)个月(1.3~160.3)个月。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54例患者的中位OS(范围)为14.4个月(9.2~19.5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肿瘤WHO分级高(HR=2.80,95%CI:1.42~5.53,P<0.01)和术后未行放疗(HR=4.05,95%CI:1.41~11.64,P=0.01)是影响复发胶质瘤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步提示复发胶质瘤再次手术后的组织病理学会发生变化;再次手术后WHO病理分级低和术后行放疗是复发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的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Cavemous angioma,CA)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脑内型CA的病例资料,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结果19例病灶全切除。病人术后癫癎、头痛头晕、局灶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消失。术后随访2周~6.9年,平均1.1年,2例病人术后仍需继续抗癫癎治疗。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有症状脑内型CA的可靠方法,术前娩影材质(自制标记)定位及术中B超实时引导简便易行,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对62例听神经瘤进行手术切除.距乙状窦后缘内侧1.5 cm作直切口,骨窗直径2.5~3.0 cm,暴露横窦与乙状窦交汇处.对小于3 cm的肿瘤先磨开内听道,切除内听道内肿瘤并分离出内听道端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后,逐步切除颅内肿瘤;对超过3 cm的肿瘤先分块切除颅内肿瘤,找到脑桥端面神经后再逐步将面神经从肿瘤上分离,最后磨开内听道,切除其内肿瘤.术毕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本组听神经瘤全切48例,次全切14例;4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0例听力保留;脑脊液漏2例,无死亡病例.术中无一例输血,无皮下积液.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可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明显减少了医源性损伤,具备微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钟鸣谷  牟永告  张湘衡  赛克  陈忠平 《广东医学》2011,32(11):1370-1372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术中无电生理监测辅助时的面/听神经功能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诊断,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中无电生理监测的40例听神经瘤病例,讨论患者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结果 镜下肿瘤全切38例(95.0%),次全切和大部切除2例(5.0%);术中面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的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28例因外科手术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及导尿时机选择将其分为腰-硬联合麻醉前留置尿管(Ⅰ前组)、腰-硬联合麻醉10 min后留置尿管(Ⅰ后组)、全身麻醉前留置尿管(Ⅱ前组)、全身麻醉10 min后留置尿管(Ⅱ后组)共四组,各7例。收集、分析相关数据,比较四组患者插管时心率、血压、并发症等各项指标。结果不同麻醉方式麻醉10 min后留置尿管,患者插管前后心率和血压比同种床醉方式麻醉前留置尿管稳定,且患者舒适度好、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腰-硬联合麻醉还是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间均为麻醉10 min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双鼻-蝶入路的方法 ,克服常规单鼻-蝶入路鼻内镜手术操作不便的缺陷.方法 选择蝶鞍区肿瘤患者37例,在鼻内镜引导下经双鼻-蝶入路暴露蝶鞍区并进行手术治疗.一侧鼻腔-鼻中隔通路供主刀进行内镜显示、切割、电凝等手术操作,另一侧通路供助手进行冲洗镜头、吸引、牵引等操作,辅助主刀进行手术操作.对于蝶窦内肿瘤采用内镜引导下切除,鞍内肿瘤则结合显微镜进行手术切除.良性肿瘤采用分块切除,恶性肿瘤采用整块切除的方法 .记录双鼻蝶手术通路建立的时间和出血量,并评价暴露鞍区、蝶窦的效果,以及手术切除肿瘤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建立双通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23 min(15~45 min),出血量平均为16ml(5~40 ml).术后病理:恶性肿瘤2例,为放疗后复发鼻咽癌;良性肿瘤33例,其中垂体瘤30例,乳头状瘤、脊索瘤和骨瘤各1例;炎性假瘤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经鼻内镜双鼻-蝶入路能充分暴露鞍区和蝶窦,并能有效克服操作空间狭窄所引起的操作不便.采用此双通路进行的手术治疗并发症少而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脑干胶质瘤的预后相当不理想,放疗和化疗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而无论是放疗还是化疗都要求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但是,对于弥漫生长而无法切除的脑干胶质瘤活检的必要性至今仍颇受争议,很多学者认为脑干部位弥漫生长的肿瘤活检面临很大风险却缺乏直接治疗作用.而且认为即使没有病理诊断也能够获得比较可靠的临床诊断。因此,对于有脑干胶质瘤典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患者,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活检呢?本文报告一例临床诊断为桥脑胶质瘤的女性患者,患者没有接受活检,仅经过放疗和化疗,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脑胶质瘤治疗的新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忠平 《广东医学》2000,21(10):809-811
近年来 ,生物医学科学特别是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发展很快。然而 ,纵使有先进的诊疗手段 ,对恶性脑肿瘤的治疗并没有突破性进展。原发性脑肿瘤的半数是胶质瘤 ,恶性胶质瘤大多数 ( 77% )在确诊后 1年内死亡。恶性脑肿瘤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在美国 ,在癌症死亡中 ,脑瘤是 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是成年男性死亡的第三大癌症 ( 3 5~ 54岁年龄组为第四位 ) ;在 1 5~ 3 4岁年龄组女性 ,癌症死亡的第四位是脑瘤。可见 ,脑瘤特别是胶质瘤是高度致命的 ,其预后较差 ,且患者大多为有创年龄 (productiveage)。因此 ,如…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8年2月以来,在鼻息肉、中鼻甲切除术中,采用微波凝固止血法取代传统的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3~77岁。双侧鼻息肉16例,单侧鼻息肉8例,双侧中鼻甲肥大4例,鼻息肉并中鼻甲肥大2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杂种犬 ,在其颈总动脉壁开窗,缝合一段颈外静脉,一期制成动脉瘤模型。动脉瘤大小和形状可依实验需要调整。此模型呆用于动脉瘤的多种急,慢性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