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粉防己碱与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蓓  何海霞 《河北医学》2002,8(12):1077-1079
目的:探索粉防己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并与利多卡因相比较。方法:采用5个化学物质诱导的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结果:粉防己碱和利多卡因在同等剂量(20mg/kg)时均可明显降低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发生率(P<0.05),但利多卡因利用强于粉防己碱;在Cacl2或BaCl2诱发大鼠心室颤动模型上,粉防己碱和利多卡因在同等剂量(10mg/kg)明显提高存活率(P<0.05);两药的作用强度无明显差异;粉防己碱和利多卡因在同等剂量(10mg/kg)明显提高哇巴因或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剂量(P<0.05)。结论:粉防己碱和利多卡因具有抗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两药作用强度接近。  相似文献   

2.
氯化钡诱发大量心律失常,舌下静脉注入剂量分别为1mg/kg、2mg/kg、4mg/kg的氟哌啶醇衍生物F3,并以利多卡因(5mg/kg)为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F3对BaCl2诱发的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并呈量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岩藻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预防给药岩藻多糖(600mg/kg、400mg/kg、200mg/kg)5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脂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可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岩藻多糖可降低大鼠空腹血糖,提高基础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岩藻多糖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归颗粒对抗氯化钙引起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克春  刘淑娟  陈力  周文斌  牛平平  杨敏 《广东医学》2008,29(11):1785-1786
目的 研究当归颗粒对抗氯化钙引起的实验性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钙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当归颗粒对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保护作用。结果 灌胃当归颗粒(1.35,2.70,5.40g/kg)可剂量依赖的降低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的死亡率,同时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延迟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并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结论 当归颗粒对氯化钙诱导的实验性大鼠心律失常有较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七三醇皂甙(PTS)在体外(1~4mg/ml)和体内十二指肠给药(75~300mg/kg)都明显抑制由ADP、胶原、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大鼠及家兔血小板聚集,同时亦抑制胶原诱导大鼠血小板TXA2释放,而对大鼠胸主动脉壁PGI2生成无明显影响。PTS(50~200mg/kg)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剂量与效应相关。提示:PTS抗血栓作用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TXA2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左旋荷包牡丹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L-D,即左旋荷包牡丹碱抗心律常的作用。用运行心律失常的实验模型研究L-D对BaCl2,CaCl2,肾上腺素、氯仿、乌头碱、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左旋荷包牡丹碱静脉注射10mg/kg能使BaCl2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迅速转为窦性节律,可明显提高乌头碱引起大鼠室颤和死亡的用量;降低CaCl2所致大鼠和氯仿所致的小鼠的室颤发生率和死亡率;对肾上腺素、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效应;对电刺激下丘脑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显著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左旋荷包牡丹碱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左旋千金藤定碱(L-stepholidine,SPD)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性动物心律失常模型,探讨SPD的抗心律失常效应.结果SPD对BaCl2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并能显著降低CaCl2所致大鼠的室颤发生率和死亡率,对强心苷所致的心律失常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SPD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8.
芸香苷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芸香苷(Rutoside,Ru)皮下注射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脱氧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和胆胰管结扎衣导2种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模型.Ru30,60,120mg/kg于造模前给药2次,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AMS),脂肪酶(LPS)活性,计算胰腺系数和24h存活率,胰腺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Ru(20,60,120mg/mg,sc)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模型大鼠升高的血清AMS,LPS水平,减小胰腺系数和提高24h存活率。结论:Ru预防给药对脱氧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诱导的AP和胆胰管结扎诱发的AP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泰平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泰平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 (ECG)的影响。方法 采用乌头碱、BaCl2 、电刺激和冠脉结扎诱发大鼠及家兔心律失常的 4种实验动物模型 ,观察心泰平口服给药对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 ;大鼠左心室内插管 ,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ECG。结果 心泰平生药 4g/kg与 8g/kg明显延迟大鼠乌头碱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 (P <0 .0 1) ,降低室颤发生率 ,提高窦性节律恢复率 ,并显著提高家兔电刺激的室颤阈 (P <0 .0 1) ,对大鼠BaCl2 和冠脉结扎性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生药 8g/kg可降低大鼠左室收缩压 (LVSP)和 -dp/dtmax(P <0 .0 5 ) ,延长Q T间期 (P <0 .0 5 ) ,无负性频率和传导作用。结论 心泰平可防治多种心律失常 ,尤以功能性为佳 ,且对心脏抑制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果胶-酮洛芬(PT-KP)前药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100mg/kg 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将30只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随机分为PT-KP50,100,200mg/(kg·d)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除PT-KP50,100,200mg/(kg·d)各组给予不同剂量PT-KP灌胃外,其余各组均给予5mL/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1次/d,连续6d.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胸腺、脾脏及结肠称质量,计算脏/体系数,并对大鼠结肠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溃疡面积并计算溃疡面积百分比.将结肠经40g/L甲醛固定,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PT-KP100,200mg/(kg·d)可使大鼠结肠溃疡面积百分比分别缩小30.43%和5.80%;结肠质量与体质量比减小5.72和3.2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大鼠胸腺及脾脏质量无影响.结论:PT-KP前药对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头针"额旁1线"对心律失常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头针“额旁1线”对氯化钡所致的实验性心律失常大鼠的作用。方法:在氯化钡所致的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上,针刺大鼠头部双侧“额旁1线”区域,并给予电针刺激,记录各组大鼠心电图,观察不同时刻心率和心律失常恢复时间。结果:头针“额旁1线”对大鼠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头针可有效调整大鼠率,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结论:头针有显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说明“额旁1线”作为头部胸腔放射区域,与心脏功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头针对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头针“额旁 1线”对氯化钡诱发的实验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率和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 :针刺氯化钡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头皮双侧“额旁 1线”区域 ,并给予电针刺激 ,观察头针治疗前、中、后不同时刻心率和动脉血压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 ,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时大鼠心率显著增快 ,动脉血压升高 (P<0 .0 1) ;头针对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头针“额旁 1线”可有效调整心率 ,降低动脉血压 (P <0 .0 1)。结论 :头针对实验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说明头皮“额旁 1线”作为头部胸腔区域 ,与心血管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复方刺五加注射液对药物诱发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复方刺五加注射液(CASI)对药物诱发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制备氯化钡(BaCl2)、哇巴因及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及豚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CASI按25、50、100 mg•kg-1分为3个剂量组,舌下静脉给药1次,不给CASI作为对照组,记录大鼠给BaCl2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动物的死亡率;观察豚鼠及大鼠出现室性早搏(VP)、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心脏停搏(CA)时哇巴因及乌头碱的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SI 25 、50、100 mg•kg-1组大鼠BaCl2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P<0.05),出现时间推迟(P<0.01),持续时间缩短(P<0.05),死亡率减少(P<0.01);CASI 50、100 mg•kg-1组豚鼠对哇巴因中毒诱发VP、VT、VF及CA的耐受剂量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CASI 100 mg•kg-1组大鼠对乌头碱诱发VP、VT及VF的 耐受剂量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明显优于阳性药维拉帕米注射液。结论:CASI对多种药物诱发的实验性心律失常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对抗Ca2+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明显优于Na+性心律失常,提示CASI可能为钙通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4.
口服黄芩茎叶总黄酮抗实验性心肌缺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cutellaria baicakensis stem-leaf total fovonoid,SSTF),对不同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SSTFig给药,药后30min用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电刺激兔心诱发的室颤及鼠冠状动脉结扎复灌性心律失常模型,观察用药组与盐水对照组心律失常出现率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邻溴苄基)6,7甲二氧基2甲基3,4二氢异喹啉碘盐(O BBMMDI)对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乌头碱、氯化钡、肾上腺素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O BBMMDI的保护作用。【结果】O BBMMDI可明显对抗乌头碱、氯化钡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延长心律失常诱发时间,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对肾上腺素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并可减轻结扎造成的心肌缺血。【结论】O BBMMDI可对抗大鼠心律失常模型,提示其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6.
紫花高乌头总碱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紫花高乌头总碱(AER)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记录麻醉大鼠Ⅱ导联ECG的变化。结果:AER iv 6.16mg/kg可使心率明显减慢;i9v 2mg/kg可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iv 15..44mg/kg则可导致心律失常;iv 17.17mg/kg则可使心脏停搏。结论:AER小剂量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大剂量则可导致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TherecipeofXin'ancapsule(XAC)withthemaineffectofinvigoratingQiandnourishingYinwasdesignedspeciallyfortreatmentofventriculararrhythmia(VA),anditsdecoctionformwasconfirmedtobeeffectiveinclinicalpractice.Thisstudyusedanimalarrhythmicmodelstostudytheeffe…  相似文献   

18.
大花红景天对室性心律失常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雳  吴翔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22(4):388-389,392
目的:探讨大花红景天对实验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氯化钙、乌头碱致大鼠,哇巴因致豚鼠及肾上腺素致大白兔心律失常模型。观察大花红景天对上述模型的影响。结果:口服红景天水提液后,显著减少氯化钙致大鼠室速、室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并显著提高氯化钙致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阈剂量;显著提高乌头碱致大鼠室速、室颤的阈剂量;显著推迟肾上腺素致大白兔室性心律失常开始发作的时间、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及窦性心律恢复时间;未能显著减少哇巴因致豚鼠室速、室颤的发生率,未能显著提高哇巴因致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的阈剂量。结论:大花红景天水提液对多种实验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莲心碱醚类衍生物抗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两种莲心碱醚类衍生物莲心碱二甲醚、莲心碱二乙醚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哇巴因、乌头碱、CaCl2和冠状动脉再灌注等多种抗心律失常模型。结果:两种莲心碱衍生物(5mg/kg,iv)均能显著提高哇巴因致豚鼠、乌头碱致大鼠发生室性早搏(VE)、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纤颤(VF)及心脏骤停(CA)的用量;延长CaCl2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缩短存活大鼠的窦律恢复时间,减少死亡率。还能对抗心肌缺血复灌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结论:两种莲心碱衍生物均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