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20名中国人磺胺二甲嘧啶N-乙酰化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1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N-乙酰化表型分析。方法:以磺胺二甲嘧啶(SM2)为探针药物,用HPLC测得受试者3h尿样,6h后尿样及血样中SM2及乙酰化磺胺二甲嘧啶(Ac-SM2),以Ac-SM2摩尔百分数(Ac-SM2%)为分型指标。结果:作频数图后,受试者均呈明显两态分布,3种样品中Ac-SM2%值小于72%,85%,50%者被分为慢代谢者,120名受试者中慢代谢者分别为22,20,21人,对3种样品的相关分析表明方法之间相关性达0.9以上。结论:经综合分析,20名受试者可明确划分出慢代谢者,占16.6%。此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讨应用咖啡因作为探针药物以及进一步的基因分析打下了一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中国人N-乙酰化分型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HPLC-荧光检测法来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伊伐布雷定及其活性代谢物N-去甲基伊伐布雷定的浓度,研究单剂量口服伊伐布雷定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以盐酸曲马多为内标,采用C2柱固相萃取法处理血浆。色谱条件:色谱柱: 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10 mmol·L-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的1.2 mol·L-1盐酸)(22∶78);流速:1.8 mL· min-1;柱温:25 ℃;荧光检测波长:激发波长λex=283 nm,发射波长λem=328 nm。大鼠灌胃给予伊伐布雷定水溶液1.5 mg·kg-1后,按规定时间点取血并测定血浆中的伊伐布雷定及代谢物N-去甲基伊伐布雷定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伊伐布雷定及其活性代谢物N-去甲基伊伐布雷定的血药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5~80,0.8~100 μg·L-1;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最低定量限分别为0.5和0.8 μg·L-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6.67%~103.47%,90.5%~101.25%;批内精密度分别为9.34%~13.73%,9.14%~12.35%;批间精密度分别为5.9%~10.42%,4.18%~11.39%。伊伐布雷定及其活性代谢物N-去甲基伊伐布雷定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2.84±1.43)和(5.732±2.89) h,ρmax分别为(217.83±86.04)和(9.76±2.79)μg·L-1,tmax分别为(0.57±0.16)和(0.54±0.13)h,AUC0-t分别为(534.46±179.20)和(25.93±4.34)μg·h·L-1。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同时测定血浆中伊伐布雷定及其活性代谢物N-去甲基伊伐布雷定的HPLC-固相萃取-荧光测定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靠,能够满足血药浓度和药动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白茅内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9个化合物。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及文献比对的方法,将上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aetoglobosin F(1),chaetoglobosin Fex(2),chaetoglobosin E(3),cytoglobosin A(4),penochalasin C(5),isochaetoglobosin D(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尿嘧啶(8),5-甲基尿嘧啶(9),其中化合物 7 为首次从毛壳菌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 1,3,4,5 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99.43,23.77,97.92,86.25 μmol·L-1,而阳性对照药顺铂的IC50为24.33 μmol·L-1。  相似文献   

4.
李琳  杨晓艳  杨野  崔秀明  王承潇 《中草药》2015,46(17):2563-2567
目的 研究三七素的理化性质及渗透促进剂对三七素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三七素的表观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皮和猪皮为模型皮肤,采用HPLC法测定三七素,评价最佳促渗剂。结果 三七素水溶性强,lgP值低,三七素在皮肤上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在小鼠皮上的渗透效果比猪皮好;通过对促渗剂种类和用量的筛选,发现5% N-甲基-2-吡咯烷酮(NMP)促渗效果最好。结论 三七素具有一定的经皮吸收能力,其经皮吸收与药物在皮肤中的扩散速率有关,5% NMP显著增加三七素经皮渗透速率。  相似文献   

5.
葎草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博  金英今  王一涵  孙娟  李熙峰 《中草药》2014,45(9):1228-1231
目的 研究葎草Humulus scandens茎和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葎草茎和叶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p-香豆酰酪胺(1)、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2)、大波斯菊苷(3)、3,3’-dimethoxy-4,8’-oxyneoligna-9,4’,7’,9’-tetraol(4)、3-hydroxy-5,6-epoxy-7-megastigmen-9-one(5)、4,5-dihydroblumenol(6)、东莨菪素(7)、柑桔素C(8)、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9)、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10)。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2479对DPPH的IC50分别为0.01、3.36、10.55和18.15 μg/mL。结论 化合物246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910为首次从葎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79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可为开发抗氧化和抗老化方面的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TRQ)在亚抑菌浓度下是否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产生、释放,进而缓解感染过程中机体损伤,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微孔板法和时间-生长曲线首先测定TR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对细菌生长的影响;而后不同亚抑菌浓度TRQ与细菌或细菌上清共培养,再与脱纤维兔血共孵育,检测TR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抑制和中和作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TR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介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损伤的保护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亚抑菌浓度TR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调控基因hla,agrA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TR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8原液,亚抑菌浓度(1/64MIC~1/16MIC)TRQ不影响细菌生长;1/64MIC~1/16MIC浓度TRQ具有抑制和中和α-溶血素溶血活力的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介导的A549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对α-溶血素的抑制作用与抑制hla,agrA mRNA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亚抑菌浓度TRQ能抑制和中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α-溶血素溶血活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介导的A549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抑制α-溶血素的机制与干扰agr调控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SD大鼠肺成纤维细胞,传至第4代,进行细胞增殖实验。细胞随机分为5组,即无血清细胞基础培养液(DMEM)组、分别含10.0,5.0, 2.5, 1.25 μg·L-1 TGF-β1 DMEM组。分别在24, 48, 72 h 3个不同刺激时间点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观察SD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探讨TGF-β1刺激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和最佳时间点。 结果: 24 h时间点各组数据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时间点各组数据结果进行非参数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 h时间点各组数据结果进行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与空白组比较,TGF-β1 10.0, 2.5 μg·L-1组(P<0.05),TGF-β1 1.25, 2.5 μg·L-1组(P<0.01);其余各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TGF-β1刺激质量浓度2.5 μg·L-1, 作用于大鼠肺成纤维细胞72 h,细胞增殖显著。  相似文献   

8.
许海棠  廖华珍  周菊英  韦贻春  蓝艳姣 《中草药》2023,54(14):4493-4500
目的 以丹皮酚、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明胶(gelatin)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纤维膜,并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能评价。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仪制备了聚己内酯/丹皮酚纤维膜、聚己内酯+明胶/丹皮酚纤维膜以及三层纤维膜(上下层为聚己内酯膜,中间层为聚己内酯+明胶/丹皮酚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量热扫描仪对单层纤维膜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通过CCK-8实验和溶血率测定法对载药纤维膜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并测定了聚己内酯+明胶/丹皮酚纤维膜的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性;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考察丹皮酚的释放规律。结果 丹皮酚成功负载于电纺纤维中,CCK-8实验测得聚己内酯+明胶/丹皮酚纤维膜(载药量≤15%)对L929细胞存活率并无明显影响,溶血率实验测得样品纤维膜的溶血率都低于1%。聚己内酯+明胶/丹皮酚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9.93±0.10)mm。聚己内酯+明胶/丹皮酚载药纤维膜对羟自由基的清除力较强,当丹皮酚的质量浓度为1.1 mg/mL,载药纤维膜的清除率为78.72%。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药物的释放先是经过一个快速释放阶段后进入缓慢释放过程。3层纤维膜的缓释效果最好,累积释放率为94.58%。结论 制备的丹皮酚纤维膜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抑菌活性及抗氧化活性,具有缓释性,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新型壳聚糖载体研究去甲斑蝥素的双重肝靶向制剂。方法以N-乳糖酰壳聚糖为载体,通过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多种制备条件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并研究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放特性、细胞毒性及其与肝肿瘤细胞的亲和性。结果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较小(118.68±3.37)nm,包封率(57.92±0.40)%,载药量(10.38±0.06)%,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与未经半乳糖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相比,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对肝肿瘤细胞SMMC-7721、HepG2更具亲和性,细胞毒作用更显著。结论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可发挥双重靶向作用,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赤雹果总有机酸解热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赤雹果总有机酸(TOATDF)的解热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ip 内毒素(LPS)100 μg·kg-1制备大鼠发热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 TOATDF 300,150,75 mg·kg-1剂量组,阿司匹林150 mg·kg-1对照组及模型组,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药后每1 h测量体温1次,连续6次。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IL)-1β及脑脊液中PGE2表达水平。结果:TOATDF 300,150 mg·kg-1剂量组大鼠各时间点的平均体温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 P<0.01);75 mg·kg-1组大鼠药后2~5 h体温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阿司匹林组药后1~5 h体温明显低于模型组。各给药组血清中TNF-α,PGE2,IL-β及脑脊液中PGE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模型组(P<0.05或P<0.01),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OATRF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解热作用与抑制致热原诱发的PGE2,TNF-α和IL-β等致热因子的产生或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袁宁宁  谢鹏波  侯慧玉  王婕  林坚涛  王冠海 《中草药》2016,47(14):2441-2446
目的设计制备一系列PEG修饰的介孔硅纳米粒子(MSNs-PEG),用于负载丹参素的药物传输载体。方法通过与硅烷偶联剂共水解缩合的方法,在介孔硅纳米粒子(MSNs)中引入数量可控的叠氮基,然后通过点击化学的方法,在MSNs表面引入数量可控的PEG链段,并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Zeta电位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表征MSNs-PEG,通过MTT法对MSNs-PEG载体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体外释放实验考察MSNs-PEG负载丹参素的释放规律。结果 PEG能够有效、可控地接枝到MSNs上,使MSNs-PEG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和稳定性。通过负载丹参素实验发现,MSNs-PEG对丹参素的负载率较高,其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6.8%和22.8%。体外释放规律发现,PEG的接枝改变了药物的释放规律,能够有效延长丹参素的释放时间;随着PEG接枝量(质量分数)的提高,能够有效控制丹参素的释放速率。结论点击化学法能够有效地控制PEG接枝量(质量分数),并有效地控制丹参素的释放速度,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
武毅君  姚静  周建平  倪江 《中草药》2013,44(16):2234-2239
目的 制备姜黄素温敏型纳米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温敏型纳米凝胶,并以其为载体,包载姜黄素,对载体性质、载药量、释放度进行考察.结果 原子力显微镜法(AFM)观察制备的PNIPAm纳米凝胶,球形完整,粒径分布均匀;PNIPAm纳米凝胶(No.5)载药量达27%,24 h体外累积释药量为75.2%.结论 所得姜黄素PNIPAm温敏型纳米凝胶制备方法简便,有望成为姜黄素的新型纳米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朱文静  张良珂 《中草药》2018,49(9):2057-2062
目的制备载和厚朴酚(HK)介孔二氧化硅(MSN)包覆聚吡咯纳米粒(PPy@MSN-HK),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首先制备聚吡咯纳米粒,然后在其表面包裹MSN壳层,再吸附HK,即得PPy@MSN-HK。依次从透射电镜图、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红外光谱分析、体外光热研究及体外释放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相似因子(f2)法分析释放曲线,并运用多种常用数学模型拟合溶出曲线。结果透射电镜图显示,制备的MSN包覆聚吡咯纳米粒(PPy@MSN)粒径大小均一,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20.4±4.2)nm,多分散系数为0.042±0.010,Zeta电位为(-21.1±0.8)m V,载药量为(2.58±0.53)%,包封率为(75.04±0.95)%。体外光热实验结果表明,在照射激光功率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纳米粒质量浓度逐渐增大,纳米粒混悬液温度变化值明显增大,说明PPy@MSN具有良好的光热效应。体外释放实验表明,PPy@MSN-HK与HK原料药的释放曲线不相似,分别以Ritger-Peppas、Logistic方程拟合最佳。原料药释放曲线最接近Ritger-Peppas方程(R2=0.997 32);PPy@MSN-HK释放曲线用Logistic方程拟合最好(R~2=0.997 88)。结论采用水溶液法成功制备了PPy@MSN-HK,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给药策略。  相似文献   

14.
阿霉素高聚物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阿霉素高聚物胶束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制备阿霉素胶束,并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形态、粒径、表面电位(Zeta电位),及其对K562,HepG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阿霉素高聚物胶束载药量为35.8%,包封率为75.3%,粒径控制在100~200nm,药物体外释放较缓慢,对K562肿瘤细胞及HepG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优于阿霉素。结论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不仅是阿霉素的优良载体,且可提高抗K562,HepG2肿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P)(3-丙羧基)三苯基溴化膦[(3-carboxy propyl) 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TPP]-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聚乙烯(polyethylene,PE)脂质体(AP@TPP-PEG-PE#Lips),研究其体外释放、溶血性、线粒体靶向性、促胃癌细胞凋亡和作用胃癌模型小鼠的机制。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AP@TPP-PEG-PE#Lips,检测该脂质体的粒径、电势、显微电镜形态、稳定性、溶血性及体外释放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其在线粒体的靶向性;评价AP@TPP-PEG-PE#Lips对胃癌细胞凋亡和胃癌模型小鼠的影响。结果 AP@TPP-PEG-PE#Lips粒径为(23.8±1.7)nm,Zeta电位为(30.2±1.1)m V,分布较为均匀,规则球形结构;体外试验表明,AP@TPP-PEG-PE#Lips溶血率低、缓释性能和血液相容性好;荧光试验结果显示,TPP-PEGPE#Lips可以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AP@TPP-PEG-PE#Lips作用胃癌细胞和胃癌模型小鼠结果显示,AP@TPP-PEG-PE#Lips可以明显降低胃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促进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释放,增加促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和减少抗凋亡蛋白Bcl2-associatedX(Bax)的表达。结论 AP@TPP-PEG-PE#Lips可以有效的将药物递送到线粒体,增强药物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舒伟  刘兴艳  辛杨  殷华峰 《中草药》2019,50(7):1562-1568
目的制备及表征银杏内酯K(GK)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GK-m PEG-PLGA-NPs),并评价其神经保护活性。方法采用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COOH)作为载体,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隐形纳米粒;HPLC法测定GK-m PEG-PLGA-NPs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动态光散射粒径仪和透射电镜测定GK-m PEG-PLGA-NPs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表面形态;以p H 7.4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作为释放介质,考察GK-m PEG-PLGA-NPs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体外细胞实验,考察GK-m PEG-PLGA-NPs对H2O2诱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GK-m PEG-PLGA-NPs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3.40±2.85)%和(3.26±0.24)mg/g;GK-m PEG-PLGA-NPs平均粒径为(93.19±2.77)nm;Zeta电位为(-11.93±1.71)m V;60 h内GK-m PEG-PLGA-NPs累积释药量为(90.5±4.0)%。GK-m PEG-PLGA-NPs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保护作用明显弱于GK对PC12细胞作用。结论 GK-m PEG-PLGA-NPs体外释放具有缓释性行为,对H2O2诱导PC12细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表明GK-m PEG-PLGA-NPs具有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包载人参3种成分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HA-OUR-NLC),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纳米脂质体(nanostructured lipid,NLC)包载人参中3种难溶性有效成分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熊果酸(ursolic acid,UA)、人参皂苷Rg3(ginsenoside Rg3,Rg3)制备纳米脂质载体(OUR-NLC);然后采用HA作为靶向因子,经电荷吸附作用进行修饰。采用动态透析法进行释放度实验。通过流式细胞仪及MTT法考察HA-OUR-NLC对SMMC-7721细胞的细胞摄取及细胞毒性情况。结果采用溶剂超声分散法制备的OUR-NLC外观呈现淡蓝色乳光。并通过电荷吸附法成功制备了HA-OUR-NLC。其形态圆整,分布均匀。体外释放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摄取实验表明HA-OUR-NLC能被SMMC-7721细胞所摄取。MTT实验结果表明,HA-OUR-NLC对SMMC-772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采用溶剂超声分散法制备的HA-OUR-NLC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且具备一定的缓释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厚朴酚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杨军辉  蒋志涛  韩怡  狄留庆  柳春娣 《中草药》2019,50(14):3337-3344
目的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厚朴酚固体分散体,提高厚朴酚体外溶出度及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溶解度参数筛选与厚朴酚相容性较好的4种载体共聚维酮S-630(PS-630)、羟丙基纤维素(HPC)、丙烯酸树脂Eudragit EPO(EPO)和聚乙烯已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用于制备不同载药量的固体分散体。以体外溶出度为指标,应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PD)和红外光谱(IR)表征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采用UPLC-MS/MS评价大鼠口服厚朴酚固体分散体后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体外溶出度实验表明厚朴酚与PS-630、HPC和EPO这3种载体(质量比1∶6)分别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提高厚朴酚的溶出度,且药物都是以无定形分散在载体中。体内生物利用度实验显示,PS-630和HPC制得的固体分散体中厚朴酚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约为单体的5倍和2.3倍,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提高了37.22%和70.88%,而EPO体系则未见生物利用度的提升。结论热熔挤出技术可应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厚朴酚的体外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9.
李菀 《中草药》2020,51(7):1862-1867
目的制备局部给药的金银花提取物超分子水凝胶,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放行为研究。方法采用40%乙醇提取金银花,以酚酸类成分的含量为定量指标,选取N-芴甲氧羰基-L-苯丙氨酸为凝胶因子,制备金银花提取物超分子水凝胶,采用体外释放实验研究其释放行为。结果加入金银花提取物,不影响超分子水凝胶的形成及其抗菌性能,还有利于提高超分子水凝胶的稳定性。金银花提取物的释放行为与其负载量和释放介质pH值有关,金银花提取物的负载量为0.5 mg/mL时,其累积释放率最大;提取液的累积释放率随释放介质的pH值升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缓控释特征。结论超分子水凝胶作为金银花提取物的释放载体,具有明显的缓控释作用,为金银花在医药方面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周婷  刘春艳  李颖  阴龙飞 《中草药》2020,51(17):4457-4463
目的制备乳糖酸(LA)修饰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PAMAM)接枝白藜芦醇(Res)的纳米颗粒,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发散法合成G3.0PAMAM,将末端部分羧基化(PAMAM-COOH),经酯化反应键合Res、酰胺化反应接枝LA在载体表面,制备LA-PAMAM-Res纳米颗粒,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IR)进行表征;LA-PAMAM-Res物理包载Res制备LA-PAMAM-Res/Res纳米颗粒,并用透析法检测其包封率;HPLC检测2种纳米颗粒的载药量,激光粒度分析法考察其粒径,透析法测定其体外药物释放性能,溶血性实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MTT法考察PAMAM、PAMAM-COOH、Res、LA-PAMAM-Res和LA-PAMAM-Res/Res的细胞毒性及抗癌活性。结果成功制备了LA-PAMAM-Res和LA-PAMAM-Res/Res纳米颗粒。LA-PAMAM-Res/Res的包封率为(75.1±2.2)%,LA-PAMAM-Res和LA-PAMAM-Res/Res的载药量分别为(7.2±0.9)%和(18.4±1.1)%,粒径分别为(126.3±3.4)nm和(251.0±15.7)nm,72 h时体外药物释放度分别为(23.83±0.43)%和(35.28±0.72)%,溶血率均低于5%,且载体PAMAM-COOH比PAMAM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LA-PAMAM-Res和LA-PAMAM-Res/Res仍具有抑制肿瘤增殖活性。结论制备了能使药物缓慢释放、生物相容性良好、低细胞毒性和具有抗癌活性的LA-PAMAM-Res和LA-PAMAM-Res/Res纳米颗粒,且LA-PAMAM-Res/Res进一步提高了Res的载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