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首位死亡原因,所有死亡原因的第5位,给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位列所有死亡原因第 1位[1-2].其中胸部创伤( thoracic trauma)发生率居创伤的第3~4 位,约占创伤外科的 20%,居创伤死亡原因的第 2位[3].本文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患者78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下颌后退手术对舌骨位置和后气道间隙 (PAS)变化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下颌前突畸形患者 18例 ,均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术 ,术前和术后 1个月拍摄标准颅颌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 ,测量项目 6项 ,测量数值配对t检验 ,并将下颌骨后退距离与各测量项目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下颌骨后退的平均值是 (10 .2 0± 1.31)mm。各测量项目显著差异的有 :舌骨垂直方向变化 ,舌根后缘至咽后壁的距离 ,后气道间隙面积。下颌骨后退距离与PAS面积的减小值和舌骨垂直方向变化密切相关 ,与PAS宽度减小值和舌骨水平方向变化没有密切相关。结论 双侧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后退术后近期 ,舌骨向下移位 ,舌根后移 ,咽腔气道缩小 ,如果患者同时具有超重、短颈、舌体大等其他危险因素 ,下颌骨后退手术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下颌骨后退距离与后气道间隙面积的减小值和舌骨垂直方向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自1979年8月以来,我们先后采用吻合血管的大网膜及静脉动脉化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整复颜面萎缩畸形共11例,全部成活。有6例随访时间达六年以上,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正颌外科和正畸联合治疗下颌前突畸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分析下颌升支部和下颌体部截骨矫正下颌前突畸形的手术和正畸治疗特点。方法:根据手术设计需要,将125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分下颌升支部截骨和下颌骨体部截骨两组,并分别进行内容不同的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结果:两种术式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下颌升支部截骨和下颌骨体部截骨满意率分别为88.3%和83.3%。2例下颌体部截骨术后2年复发,行二次手术予以矫正。结论;必需根据不同的术工,设计不同的术前术后正畸方案。一方面保证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获得满意的美学改善,同时在新建的颌位上应具有良好的he关系。  相似文献   
6.
经口内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Obwegecer1975年首先提出,Pont(1960)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进,以后国内外学者均有不少改进。我们采用经口内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的方法,使下颌升支内外骨板截骨等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分型技术在葡萄胎与非葡萄胎妊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侧重探讨其在非葡萄胎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非葡萄胎妊娠的组织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妇产医院病理科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临床水肿性流产和/或葡萄胎可疑的流产组织样本656例。应用Simplex OUPTM FFPE DNA组织提取试剂盒提取核酸DNA。基因分型选用PowerPlex 16 HS试剂盒。结果本研究中成功进行STR分析的有649例,包括葡萄胎妊娠215例和非葡萄胎妊娠434例。非葡萄胎妊娠中二倍体流产占大多数(375例,86.4%),各类三体共计53例(12.2%;包括2-、3-、4-、7-、8-、13-、16-、18-和21-三体),双雌单雄三倍体2例(0.5%),包括4例(0.9%)罕见的单亲同二倍体和单亲异二倍体。对组织形态学疑似葡萄胎的196例样本,经过STR分析得以精确诊断并分型。其中,59例葡萄胎低诊断为二倍体流产,28例二倍体流产过诊断为葡萄胎。将各种类型非葡萄胎妊娠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与部分性葡萄胎对比分析,发现组织学特征基本无差异;此外,p57 kip2蛋白表达在部分性葡萄胎组、三体组及二倍体水肿性流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结论STR分子分型技术解决了非葡萄胎妊娠与早期葡萄胎的鉴别难题,纠正了形态组织学的错误诊断,避免了非葡萄胎妊娠的过诊断问题,并通过分子分型为指导患者的个体化处置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黏液性上皮病变中的KRAS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探讨KRAS突变与子宫内膜黏液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子宫内膜黏液性上皮病变43例,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症10例.子宫内膜样癌12例。从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KRAS第2、3号外显子,并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突变情况。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中KRAS突变差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43例子宫内膜黏液性上皮病变患者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5.12±9.34)岁,中位年龄55岁。8例具有黏液分化的不伴细胞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症均未检出KRAS突变。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样癌、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症伴黏液分化、子宫内膜样癌伴黏液分化与黏液癌中存在KRAS突变,检出比例分别为1/10、1/12、4/11、6/15和8/9。黏液癌与子宫内膜样癌组(P〈0.01)、子宫内膜样癌伴黏液分化组(P〈0.05)相比,KRAS突变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症伴黏液分化、子宫内膜样癌伴黏液分化和黏液癌中存在KRAS高频突变.提示KRAS突变激活与子宫内膜黏液癌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正常成人内囊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为内囊病变的临床诊断提供直接依据。资料与方法选择汉族健康成人1000名,按年龄分为A(18~30岁)、B(31~40岁)、C(41~50岁)、D(51~60岁)、E(61~80岁)5组,每组200名,男、女各100名。对每名志愿者用1.5 T MR扫描仪进行研究,应用3D体积分析软件手动逐层勾画出内囊边界,软件自动测算出体积。结果测量得A、B、C、D、E 5组左、右侧内囊(总的、前肢、膝部、后肢)体积,将A、B、C、D、E 5组左侧内囊(总的、前肢、膝部、后肢)体积分别与右侧内囊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左右侧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左、右侧内囊的体积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左、右侧内囊体积与年龄之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8、-0.637,P值均<0.05)。结论内囊体积与年龄呈负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大内囊体积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双能量CT肺血管成像联合灌注成像技术(Lung PBV)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5例临床疑诊肺栓塞并行双源CT Lung PBV检查的患者。两位高年资医师分析所有患者的Lung PBV图像,按肺段记录灌注减低和(或)灌注缺损的部位。两周后,这两位医师再随机分析所有患者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按肺段记录栓子所在部位及栓塞程度。结果 CTPA确诊PE者70例,Lung PBV正确诊断65例,以CTPA为标准,Lung PBV诊断肺栓塞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70.6%、72.2%和92.3%,Lung PBV诊断PE的正确指数为80.65%。以解剖部位为基础,Lung PBV对肺叶、肺段及亚段PE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3.0%、72.3%和82.0%;当肺叶、肺段及亚段肺动脉为完全阻塞时,Lung PBV表现为与肺段一致的灌注缺损为主,不完全阻塞时,Lung PBV主要表现为栓塞肺段的灌注减低。结论 Lung PBV能够较准确的发现PE所致的肺血流灌注异常,但与栓塞部位及栓塞程度有关,对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正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