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目的评价2013—2015年宁波市流动儿童溺水综合干预效果,为预防儿童溺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宁波市江北区和鄞州区分别抽取4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1~9年级所有学生。以江北区为干预组,实施基于生态学模型建立的溺水综合干预;以鄞州区为对照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2年后进行基线和终期问卷调查,比较两组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率,评价综合干预效果。结果基线和终期分别回收有效问卷7 736份和7 730份。干预组学生干预后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率为4.45%,低于基线的13.12%(P0.01);对照组学生终期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率为7.47%,与基线的6.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受综合干预的流动儿童发生非致死性溺水的危险性是未干预儿童的0.762倍(OR=0.762,95%CI:0.691~0.840)。结论基于生态学模型的溺水综合干预对预防儿童溺水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评价健康教育预防农村学龄儿童伤害的干预效果,为儿童伤害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恩施市某乡镇小学三、四、五年级,中学七、八年级所有在校学生共1 006人为干预组,另一个乡镇的中小学对应年级的在校学生共1 115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为期1a的预防儿童伤害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通过对干预前后的伤害问卷对比干预前后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8.1%下降至于预后的10.2%(x2=25.560,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8,P=0.226).干预组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3.5%下降至干预后的11.7% (x2=23.127,P<0.05).干预组学龄儿童的跌落伤和烧烫伤由干预前的7.8%和1.9%分别降至干预后的3.7%和0.8% (x2值分别为16.071,4.864,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对减少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尤其是减少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宁波市流动儿童的溺水相关知、信、行水平,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所民工子弟学校776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宁波市学生溺水状况调查表》问卷。结果宁波市流动儿童的溺水相关知识知晓率为46.0%,正确信念持有率为77.9%,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为10.0%,27.5%的学生自我报告至少有1种溺水高危行为。男生对"只要游泳水平高,单独游泳还是会发生溺水的"和"当遇同伴溺水,如果自己游泳水平高,下水救人还是危险的"等信念的持有率分别为83.4%和91.3%,均低于女生的87.6%(χ2=26.40,P0.01)和93.2%(χ2=9.32,P0.01)。男生的6种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女生,男女生各种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在一年级的时候基本持平,但是在七八年级时差别达到了峰值。结论流动儿童的溺水相关认知水平低,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高,需要对他们开展防溺水知识、风险识别、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高危儿管理和早期干预网络,降低高危儿智力低下、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方法 新生儿出院前家长在辖区保健机构办理儿童保健手册时,医生依据分娩记录对新生儿进行高危因素筛查,筛查出的高危儿依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网络及时上报并根据高危因素的不同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和早期干预,参照鲍氏早期教育资料进行干预,并辅以科学喂养相关知识的指导.结果 通过对设立的高危儿干预组、高危儿未干预组和健康对照组婴儿1岁时进行测评的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儿童智能发育指数为90.62±9.18,明显高于未干预组的发育平均指数83.43±15.95(t=7.190,P<0.01),与健康对照组的91.04±13.11基本接近(t=0.419,P>0.05);未干预组的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18.37%)明显高于干预组(4.00%)(χ2=8.652,P<0.05).结论 通过健全的高危儿管理网络对高危儿进行管理和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儿童智能发育指数和体格发育水平,减少智力残疾和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波市城区儿童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区16所学校1~9年级学生共1388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宁波市城区儿童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率为9.2%。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290)、小学低年级(OR=1.476)、有溺水高危行为(OR=2.173)是儿童溺水的危险因素,而独生子女(OR=0.791)、上下学成人陪同(OR=0.718)、高知识知晓率(OR=0.995)和高信念持有率(OR=0.991)则是儿童溺水的保护因素。结论流动儿童是溺水的高危人群,需要开展包括儿童的社会大众溺水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叶亚  王念蓉  赵妍  樊欣  文静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499-501,504
探索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综合措施的干预效果,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城区确定6所幼儿园,以其中3所为干预组(429人),另3所为对照组(407人).干预组采用肥胖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随访1 a.结果 完成监测814人,入组时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44.1%,高于对照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P0.05).随访1 a后干预组儿童进食甜饮料、甜点频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54,9.10,P值均<0.05).结论 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以及不良饮食行为的控制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对提升小学生营养知识和改善饮食行为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4所民工小学的720名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进行基线调查.随机选择其中的2所学校作为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营养健康教育,具体包括营养与专题讲座、营养知识征文、制作宣传册,另外2所学校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教育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学生对营养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17.6%提高到干预后的83.3%(x2=273.568,P<0.01),对营养健康的积极态度率由干预前的85.2%增加到干预后的99.1%(x2=49.677,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由干预前的60.7%增加到干预后的76.4%(x2=16.826,P0.05).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民工小学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饮食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了解深圳市盐田区中小学生溺水发生的知信行状况及溺水高危行为环境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溺水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盐田区6所小学和2所中学,对被抽中小学的三~五年级,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所有班级学生进行溺水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3 875名中小学生掌握溺水相关知识的仅占6.56%,中学生溺水相关知识掌握水平高于小学生(x2=29.30,P<0.01);对于“如果危险水域竖有危险警告牌会不会去玩耍或游泳”正向信念的总体持有率为89.16%,对于“没有大人陪伴朋友、同学叫去游泳或玩耍会不会去”的正向信念的总体持有率为68.96%,女生溺水正向信念持有率和溺水危险行为发生率均优于男生(x2值分别为35.77,38.32,45.96,P值均<0.01).家附近有游泳池或开放性水域的青少年儿童的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为52.61%.周围环境有危险水域是青少年儿童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溺水相关健康教育,对溺水危险环境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综合干预是否可以降低糖代谢异常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方法 随机抽取南宁市某社区的1 053人,将其中患有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283名患者做为本次综合干预治疗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干预组和对照组,再将强化干预组人员按照所患疾病分为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减退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化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人员也按是否患有糖尿病、糖耐量减退分为2组,维持志愿就诊和志愿服药的正常医疗状态,按WHO-MONICA方案心血管病事件(CVD)的诊断标准和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登记患者所发生的CVD、急性脑卒中事件和死亡事件.综合干预3年后研究比较各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1)干预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9%)比对照组(11.9%)下降显著(X2=4.47,P<0.05);(2)糖尿病干预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7.7%)比糖尿病对照组(21.7%)下降明显(X2=3.93,P<0.05);(3)糖尿病对照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1.7%)比糖耐量减退对照组(7.3%)明显升高(X2=6.15,P<0.01);(4)糖尿病干预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7.7%)比糖耐量减退干预组(3.4%)升高,差异不显著(X2=1.29,P>0.05);(5)糖耐量减退干预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4%)较糖耐量减退对照组(7.3%)下降不显著(x2=1.38,P>0.05).结论 综合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糖代谢异常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了解遵义市农村学龄儿童烧烫伤现状及干预效果,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遵义市农村学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近1 a的烧烫伤情况.结果 共调查1 503名学龄儿童,男、女比例为1.06∶1,烧烫伤发生率为3.79%,男童(1.60%)略低于女童(2.20%)(x2=2.12,P=0.145);留守(2.33%)略高于非留守(1.46%) (x2=0.39,P=0.535);不同性格儿童烧烫伤的发生率,以中间型性格为高(1.53%) (x2=8.41,P=0.015);监护人文化程度越高,烧烫伤发生率越低(x2=7.39,P=0.025).发生部位前3位依次是上肢(61.40%)、下肢(26.32%)、躯干(7.02%);治疗费用以100元以下(57.89%)居多.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间烧烫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6%,3.35%,x2=0.20P=0.652);干预后,干预组(2.73%)与对照组(5.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1,P=0.015).结论 儿童烧烫伤发生率较高,性格和监护人文化程度是儿童发生烧烫伤的影响因素.提供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可减少儿童烧烫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儿童免疫接种过程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整体干预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交大一附院预防保健科接受免疫接种的儿童2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人,对照组儿童按免疫接种要求常规操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在注射疫苗前、中、后开展对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干预,调查分析两组家长对免疫接种工作的满意度,儿童接种时的恐惧心理、注射后哭闹时间、来院注射疫苗的依从性等方面差异。结果研究组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工作的满意率为97.69%,对照组为8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8,P<0.05);研究组儿童恐惧发生率为37.69%,对照组为82.2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53.304,P<0.01);研究组儿童哭闹时间>5分钟的人数占27.69%,对照组占5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2,P<0.05);研究组儿童抵抗注射疫苗的发生率为43.77%,对照组为68.2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577,P<0.01)。结论在免疫接种工作的前、中、后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家长对免疫接种工作的满意度,消除或减少儿童恐惧心理,缩短哭闹时间,提高儿童接种的依从性,全面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综合健康干预措施对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综合健康干预措施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综合健康干预措施对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治疗的67名单纯肥胖儿童(肥胖组)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试验,测定干预前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及血脂水平变化,同时选取65名体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肥胖组儿童干预前体重、BMI值、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后BMI、收缩压和TG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或P<0.01),HDL-C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健康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体重和BMI,改善其血脂水平,起到调节异常内分泌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52110”干预模式对中小学生健康知识、行为干预效果,为中小学生肥胖控制提供合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9月在宁夏银川和吴忠市抽取学生2 148名,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评价“52110”模式对中小学生饮食运动干预效果.结果 宁夏银川、吴忠2地区中小学生对于健康饮食知晓率较高.干预前12项问题均答对者,干预组比例(52.7%)高于对照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36,P<0.01);干预后干预组(69.8%)高于对照组(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5,P=0.026).干预后健康饮食行为中,干预组每天食用水果、蔬菜、肉类的份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健康运动行为中,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高强度运动时间和看电视时间较少,中强度运动时间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身高、体重高于干预前,收缩压(SBP)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后BMI、身高、体重均高于干预前(P值均<0.01),SBP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5),DBP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2110”干预模式对中小学生健康饮食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干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有效缓解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陈炜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5):391-392,395
[目的]评价饮食与运动个体量化干预方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改善行为方式所起的作用。[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饮食、运动量化干预方法对45例2型糖尿患者进行干预,并与对照组49名患者比较。[结果]营养与运动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后干预组(45例)分别为26.46%、78.58%(P〈0.01),对照组(49例)分别为27.46%、29.68%(P〉0.05)。干预后总知晓率和11项知识知晓率,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健康行为总合格率,干预前后干预组分别为21.41%、66.87%(P〈0.01),对照组分别为18.92%、21.89%(P〉0.05),干预后总合格率和11项行为合格率,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饮食、运动个体量化干预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知识,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山市在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效果,探索在该人群中实施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的有效途径。[方法]2006年对中山市城区部分大中型娱乐场所的女性性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895人、899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41.27%、60.20%(P〈0.01);5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70.50%、98.00%(P〈0.01);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69.50%、97.18%(P〈0.01);有性病症状体征时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所占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10.37%、50.00%(P〈0.01)。[结论]通过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各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珠海市外来工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外来工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在珠海4个工业区随机选择8个电子生产企业的外来工进行基线调查后,随机分成4组,3个干预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使用小媒介干预、人际干预和综合干预的方式对3个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干预结束6个月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将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媒介组、人际组、综合和对照组艾滋病/性病知识和态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F≤1.35,P〉0.05),干预后媒介组、人际组、综合组与对照组相比,知识和态度得分都有提高(F≥5.23,P〈0.01),人际组和综合干预组的研究对象态度得分与其他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综合组和人际干预组发生商业性关系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比例增加,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47和11.65,P均〈0.05)。结论不同干预模式对外来工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有不同的干预效果,其中人际宣传对知识的干预效果最好,综合干预对于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终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使之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习惯、降低龋患率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随机选取两所幼儿园中班150名幼儿及150名幼儿家长与85名教师作为实验组,对幼儿、家长、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选取另两所学生来源与实验组差不多的幼儿园140名幼儿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比较两组幼儿龋患率。结果实验组家长与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儿口腔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幼儿龋患率与干预前比下降了3.8%,对照组幼儿龋患率比原来上升了8.5%,但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所实施的口腔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是有效和可行的,该模式可在幼儿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Drowning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mortality among children in rural Bangladesh. Children aged 1-4 year(s) are at a high risk of death from drowning. Although deaths of children due to drowning in Bangladesh are acknowledged as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little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preventing deaths from this cause. This study has attempted to describe the problem and suggests possible prevention strategies,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reducing childhood mortality from drowning. Data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were collected from Matlab where ICDDR,B has been maintaining a demographic surveillance since 1966.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from 1985 to 2000, 989 deaths from drowning were reported, of which 796 (80.5%) were children in the age-group of 1-4 year(s), 48 (4.8%) were in the age-group of less than one year, and 145 (14.7%) in the age-group of 5-19 years. During 1985-2000, death rate per 1,000 children due to all causes among children of 1-4-year age-group decreased appreciably from 20.7% to 5.2%, while drowning-related deaths did not. Forty-five percent (n = 359) of drowning-related deaths occurred in ponds, 16.8% (n = 134) in ditches, 8.1% (n = 64) in canals, and 4.4% (n = 35) in rivers. The sites of more than 25% of drowning-associated deaths were not recorded. Analysis of seasonal variation revealed that most deaths due to drowning occurred during April-October, i.e. mostly during the monsoon months.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majority (67%) of mothers of victims had no formal education. Deaths due to drowning we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children aged 1-4 year(s) and were 20% more common among boys than among girls (odds ratio = 1.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4-1.38, p < 0.012). The paper recommends some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deaths due to drowning in rural Bangladesh, which include: (a) increasing awareness among mothers and close family members about the risk of drowning, (b) door-fencing, and (c) filling of unused ditches and water holes around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19.
探讨团体沙盘治疗对改善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的效果,为有效改善自闭症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唐山市自愿参加活动的42名自闭症儿童家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每周1次共8次的团体沙盘治疗,对照组暂不进行,在团体心理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2组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团体沙盘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总分分别为(194.29±42.41)(194.17±42.67)分,量表总分和9个因子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团体沙盘治疗后,实验组在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218.857,13.236,36.533,13.000,48.485,25.136,16.158,19.971,31.031,P值均<0.01).结论 团体沙盘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适合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高校选修和未选修健康教育课新生各900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结果实验组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1.7%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95.0%和95.5%,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80.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态度率从干预前52.2%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66.4%和67.7%,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57.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行为率从干预前70.0%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80.0%和80.2%,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71.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高校艾滋病防治应以大一新生为重点,强调性行为、性道德教育,专题授课、播放VCD、图片展等健康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