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26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鉴定与形态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惠莲  夏敏  唐志红  马静  凌文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834-5835,i002
目的:建立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模型,为体外研究动脉硬化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方法:采用1.25g/L胰蛋白酶(2.5g/L胰蛋白酶:0.2g/LEDTA:1:1V/V)消化、分离和传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内皮细胞的形态观察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接种后约2h开始贴壁生长,光镜下内皮细胞呈铺路石状镶嵌排列;免疫组化可见内皮细胞胞浆中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电镜下可见胞浆中有W-P小体,证实培养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用胰酶灌注消化脐静脉可获得高纯度的内皮细胞,细胞存活率高。本方法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广州市3家医院纳入的广东冠心病队列。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体育运动、本次入院情况等基本情况,并收集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血液标本用于血常规、血生化及实验室检测血清镁离子浓度和C反应蛋白(CRP)。对血清镁离子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狭窄程度是否75%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广东冠心病队列共1 980例患者,本次研究纳入979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病例、总队列病例平均年龄分别为(62.62±11.03)、(63.63±11.84)岁;BMI分别为(23.87±3.36)、(23.88±3.33);男性占的比例分别为73.24%、65.60%,两者比较除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平均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中不同血清镁离子浓度组冠脉造影狭窄程度75%的危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女性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年龄、BMI、收缩压、吸烟、饮酒、体育运动等因素进行校正后,男性中血清镁离子浓度为0.39~0.84、0.92~0.99、0.99 mmol/L的病例冠脉造影狭窄程度75%的危险度分别是参考组(0.85~0.91 mmol/L)的1.93、1.77、2.14倍。结论在被调查男性冠心病患者中血清镁离子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将血清镁离子浓度控制在中等程度更有利于预防冠状动脉严重狭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巨噬细胞表面是否存在特异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选用A型清道夫受体基因敲除小鼠来进行研究。竞争抑制实验发现 ,在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存在 (终浓度为 2 0 0mg L)的情况下 ,A型清道夫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降低了 2 4 .8% ,还有大约 80 %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能通过特异性受体途径被摄取。蛋白配基印迹技术发现一种膜蛋白 ,分子量为 84~ 97kDa,它不结合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 ,只结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并且未标记1 2 5I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竞争性抑制1 2 5I标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该膜蛋白的结合 ,上述结果提示这种膜蛋白是特异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相似文献   
4.
对氧磷酶2148 Ala/Gly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PON)2148Ala/Gly(PON2148Ala/Gly)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血浆PON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61例CHD患者和72例对照组的PON2148Ala/Gly基因多态性基因型,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浆PON、SOD活性和MDA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D组的血浆PON活性和SOD活性明显降低[(357.53±145.07)∶(463.99±162.56)μmol·min-1·L-1和(25.08±17.05)∶(42.99±22.82)kU/L],均P<0.01;MDA浓度显著增高[(2.47±0.73)∶(2.13±0.56)μmol/L],P<0.01;CHD患者以PON2148突变纯合子(GG)基因型、杂合子(AG)基因型为主,分别为11.2%、43.5%,与对照组(5.6%、27.8%)比较,P<0.01。CHD组PON2148突变GG和AG基因型的PON活性较野生纯合子(AA)基因型明显降低[分别为(291.00±91.59)、(371.52±154.63)∶(422.68±161.46)μmol·min-1·L-1,P<0.01和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ON2148Ala/Gly基因多态性GG、AG基因型(OR=1.55,95%CI1.13~2.11,P<0.01)和G等位基因携带者(OR=2.03,95%CI1.04~3.97,P<0.05)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PON2148Ala/Gly基因多态性的GG、A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携带者是CHD的危险因子,并且这2种基因型患者的血浆PON活性明显降低;CHD患者的血浆PON和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浓度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对脂多糖(LPS)所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用1510 μmol/L 的番茄红素孵育细胞1 h,再用1 μg/mL LPS 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分别用Griess法和ELISA法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培养基中NO及IL-6的含量,用Western-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 p65磷酸化和非磷酸化I-κB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番茄红素能有效地降低炎性因子NO和IL-6分泌,进一步研究显示番茄红素能够抑制LPS诱导I-κBα磷酸化和降解NF-κB核转移,阻断ERK1/2和p38 MAPK激活,而对JNK活化没有影响。【结论】 番茄红素能够通过抑制ERK1/2 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而抑制巨噬细胞NF-κB依赖的炎症因子NO和IL-6生成,这可能是番茄红素防治一些炎症相关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铁储存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储铁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铁参与AS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59例AS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者,测定机体储存铁水平方面的指标,如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测定与AS有关的一些指标,如C-反应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等.结果:AS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为(217.02±136.65)ng/ml对(117.75±47.89)ng/ml.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舒张压及收缩压呈正相关(γ=0.357,0.344).AS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S患者体内有较高的铁储存,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作为AS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中不同氧化产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溶酶体胆固醇蓄积的影响。分别用1 0 0mg L的铜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次氯酸钠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2 4h ,分别测定巨噬细胞溶酶体中胆固醇和总蛋白的含量以及溶酶体中组织蛋白酶L的活性。结果发现 ,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次氯酸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均可引起总胆固醇和总蛋白在溶酶体蓄积 (实验组总胆固醇分别为 1 6 .90± 0 .1 5 μg和1 5 .1 1± 0 .5 4 μg ,对照组为 3.2 8± 0 .0 8μg ,P <0 .0 1 ;实验组总蛋白分别为 1 7.93± 1 .6 6 μg和 2 1 .0 0± 1 .6 8μg ,对照组为 1 3.39± 2 .6 4 μg ,P <0 .0 1 )。但蓄积的胆固醇类型有所不同 ,前者以游离胆固醇为主 (游离胆固醇为 1 4 .1 3± 0 .1 4μg ,胆固醇酯为 4 .77± 0 .33μg) ;后者则以胆固醇酯为主 (游离胆固醇为 5 .0 1± 0 .30 μg ,胆固醇酯为 1 0 .1 0± 0 .4 8μg)。铜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造成溶酶体组织蛋白酶L活性明显下降 (1 1 .1± 2 .3kau g比 73.2± 1 5 .0kau g ,P <0 .0 1 ) ,而次氯酸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不明显 (73.6± 9.5比 73.2± 1 5 .0 ,P >0 .0 5 )。以上结果提示 ,不同氧化产物引起溶酶体胆固醇蓄积的种类不同 ,而蛋白降解受阻可  相似文献   
8.
9.
背景: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关键的影响因素,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的检测方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价值如何?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的检测方法,并分析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评估价值。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组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的营养与代谢性疾病实验室。对象:apoE基因缺陷小鼠作为阳性组(品系C57BL/6J,n=15),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品系C57BL/6J,n=15)。干预:两组实验小鼠在层流架中分笼喂养,自由饮水摄食,16周后自小鼠眼眶静脉采血,分离小鼠血清。分离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和正常小鼠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用油红O染色法和图像分析法测量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主要观察指标: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和正常小鼠小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和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结果:apoE基因缺陷小鼠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小鼠的水平[(0.079&;#177;0.028)%,[0.012&;#177;0.001)%,F=10.666,P&;lt;0.01];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26.25&;#177;9.20)%]也显著高于正常小鼠(0%),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性相关,r=0.638,P&;lt;0.01。结论: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与其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是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动物模型,观察黑米花色苷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10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完成。黑米花色苷从广东省广州市产的黑优占品种的米皮中提取纯化,主要成分为矢车菊定-3-葡萄糖苷和芍药定-3-葡萄糖苷。48只4周龄脂蛋白E基因敲除C57BL/6J小鼠,平均体质量(21&;#177;3)g,抽签随机分为3组:黑米花色苷组、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其中黑米花色苷的添加剂量为1g/kg饲料,辛伐他汀为0.5g/kg饲料,每组16只,雌雄各8只。所有小鼠分笼喂养在层流架中,自由饮水摄食,室温24℃,每两天用紫外灯消毒1次以保持层流架的无菌环境,30周后麻醉颈椎脱臼处死,磷酸盐缓冲液灌注后取出无名动脉,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提取RNA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变化。 结果:48只小鼠均进入统计分析。①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饲喂基础饲料30周在无名动脉处能观察到钙化、薄纤维帽及大脂核等不稳定斑块的典型特征。(④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黑米花色苷组出现具有三层以下细胞组成的薄纤维帽、占斑块面积>50%的大脂核等特征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频率分别降低了57.38%和53.13%;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辛伐他汀组薄纤维帽和大脂核出现的频率也分别降低了51.29%和64.25%,而3组间出现钙化现象斑块的频率差异不显著。③黑米花色苷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39.26%和45.82%,而黑米花色苷组与辛伐他汀组相比,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 结论: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实验动物模型,黑米花色苷能促进斑块稳定性,这种作用与不稳定斑块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