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出血模型兔动脉血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以及脑组织标本病理变化的观察,探讨乌司他丁(UTI)在急性脑出血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造模后的30只兔随机分为脑出血组、依达拉奉组、乌司他丁组,每组10只。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兔急性脑出血后动脉血sTM、vWF的含量,以及兔脑出血病灶周围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脑出血组[sTM 24h:(6.06±0.19)ng/m L,72h:(6.42±0.48)ng/m L;vWF 24h:(10.02±0.71)ng/m L,72h:(11.39±0.63)ng/m L]比较,依达拉奉组sTM含量[24h:(4.61±0.11)ng/m L,72h:(4.51±0.10)ng/m L]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vWF含量在72h([9.64±0.56)ng/m L]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sTM、vWF含量[24h:sTM(4.82±0.77)ng/m L,vWF(9.09±0.24)ng/m L;72h:sTM(4.79±0.75)ng/m L,vWF(8.48±0.73)ng/m L]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与乌司他丁组比较,24h、72h sTM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及72h vWF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提示,乌司他丁组脑出血病灶周围脑细胞的线粒体嵴断裂,胞浆内空泡增多,细胞肿胀方面均比依达拉奉组延缓。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急性脑出血模型兔血清sTM及vWF含量,以及出血灶周围脑细胞线粒体及细胞核的损害,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脑出血模型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造模成功的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脑出血模型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乌司他丁注射液,静脉推注,共7天。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兔脑出血后第1、3、5、7天动脉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1天治疗组MMP-9[(951.72±216.35)ng/L]、Caspase-3[(58.11±5.07)μmol/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5、7天,治疗组MMP-9[分别为(887.02±205.77)ng/L、(892.79±123.94)ng/L、(858.90±97.37)ng/L]及Caspase-3[分别为(58.00±4.99)μmol/mL、(49.05±9.30)μmol/mL、(48.22±10.28)μmol/mL]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下调脑出血模型兔血清MMP-9及Caspase-3含量,对脑出血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出血模型兔动脉血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以及脑组织标本病理变化的观察,探讨乌司他丁(UTI)在急性脑出血方面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造模成功的30只兔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每组10只:脑出血模型组(M组),依达拉奉治疗组(Y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兔急性脑出血后动脉血中sTM、vWF的含量,以及兔脑出血病灶周围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M组[sTM(24h:6.06±0.19ng/ml,72h:6.42±0.48 ng/ml);vWF(24h:10.02 ±0.71ng/ml,72h:11.39±0.63ng/ml) ]相比,Y组vWF含量在24h[9.77±0.46ng/ml]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在72h [4.51± 0.10ng/ml] 时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Y组的sTM含量在24h[4.61±0.11ng/ml]、72h[4.51±0.10ng/ml]均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U组的sTM、vWF含量在24h[sTM(4.82±0.77 ng/ml), vWF(9.09±0.24 ng/ml)] 、72h [sTM (4.79±0.75ng/ml), vWF (8.48±0.73ng/ml)] 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Y组[sTM (24h:4.61±0.11ng/ml),72h:4.51± 0.10ng/ml);vWF (24h:9.77±0.46ng/ml,72h:9.64±0.56ng/ml)]相比,U组sTM含量24h [ 4.82±0.77ng/ml]、72h[ 4.79±0.75 ng/ml]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U组vWF含量24h [24h: 9.09± 0.24ng/ml、72h:8.48 ±0.73 ng/ml]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结果提示:U组脑出血病灶周围脑细胞的线粒体嵴断裂、胞浆内空泡增多、细胞肿胀方面均比Y组延缓。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急性脑出血模型兔血清sTM及vWF含量,可以延缓出血灶周围脑细胞线粒体及细胞核的损害,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直肠癌根治术肝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20例和生理盐水组20例.乌司他丁组在术前、术后1~3天每天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组仅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同期检测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手术前后肝肾功能. 结果 乌司他丁组患者术后72 h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尿素氮(BUN) 和血清肌酐(Cr) 也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0.05). 结论 乌司他丁可较好地保护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乌司他汀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新入院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汀治疗,比较两组间不同时间hsCRP水平.结果 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间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及第5天hsCRP水平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司他汀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疗效确切,可降低hsCRP水平,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检测重症中暑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栓调节蛋白(TM)溶度;重症中暑血清攻击体外培养脐静脉,检测培养上清脱落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可溶性vWF及TM浓度.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对重症中暑CEC数量和血清vWF及TM浓度的影响;重症中暑血清攻击脐静脉,观察乌司他丁对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可溶性vWF及TM浓度的影响.结果 重症中暑组外周血CE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vWF和TM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中暑组血清可明显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培养上清vWF和TM浓度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治疗可明显减少重症中暑患者CEC数量(P<0.05),同时下调血清vWF和TM浓度(P<0.05).体外实验发现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患者血清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培养上清脱落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培养上清vWF和TM浓度下降(P<0.05).结论 重症中暑存在严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乌司他丁对于重症中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I-lβ、TNF-α、和OX-LDL血脂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4组:急性脑出血血脂正常组(A组)、急性脑出血高血脂组(AH组)、血脂正常急性脑出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组)、高血脂急性脑出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HT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deftciency score,NDS)检测临床治疗效果.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I-lβ、TNF-α和OX-LDL,生物化学法测定血脂.结果:AT组血清II-lβ、TNF-α、OX-LDL浓度和A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2,4、6周后lI-lβ、TNF-α、OX-LDL浓度值和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AHT组血清II-lβ、TNF-α、OX-LDL浓度和AH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6周后IL-lβ、TNF-α、OX-LDL浓度值和治疗2周值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I-lβ、TNF-α、OX-LDL水平,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发挥治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SHR随机分为3组: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0mg组和10 mg组;6只Wistar-Kyoto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共10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脂含量。结果:用药前SHR各组SBP均显著高于WKY组(P<0.01);阿托伐他汀50 mg组在给药后第6、8、10周和阿托伐他汀10 mg组在给药后第10周,SBP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5或P<0.01)。SHR对照组血浆NO浓度明显低于WKY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10周后,用药2组血浆NO浓度明显高于SHR对照组(P<0.01或P<0.05)。SHR对照组血浆vWF浓度明显高于WKY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10周后,用药2组血浆vWF浓度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1)。同时,用药2组血脂水平低于SHR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压,并通过提高血浆NO浓度和降低vWF浓度等机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CD11b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CD11b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肺复苏(CPR)组、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0只大鼠.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2h,采用干湿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E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D11b水平.结果 ①脑组织含水量:CPR组为(80.4±2.0)%,较对照组(76.7±1.3)%显著增加(P<0.01);乌司他丁组(77.6±1.5)%,较CPR组显著减少(P<0.01).②脑组织CD11b含量:CPR组为(620.488±38.723)ng/mg,较对照组(453.189±121.403)ng/mag明显增高(P<0.01);乌司他丁组(476.875±114.686)ng/mg,较CPR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CPR早期即可发生脑水肿,脑组织CD11b水平显著增加;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CD11b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乌司他丁治疗严重多发伤血清IL -6、IL -8、IL-10、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和对照组40例(未用乌司他丁治疗).分别于发病就诊后第0.5、1、2、3、5、7d静脉取血,测定两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变化,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多发伤患者IL-6、IL-8、IL -10 、TNF-α的含量在伤后即升高,第1~3天达峰值后开始下降.IL-6、IL-8、TNF-α的含量在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在早期时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能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乌司他丁早期即能降低促炎因子IL-6、IL-8、TNF-α的产生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抑制多发伤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步长脑心通对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成功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引起前间隔及左室前壁心肌急性梗死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和药物组,每组6只,仅穿线不结扎为假手术组6只,药物组在常规喂养的基础上饲料中加入步长脑心通,其余各组常规喂养,实验周期为3周,分别于梗死前后行兔髂外动脉血管超声检测FMD及NMD水平,取血检测NO、ET及vWF水平,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梗死后梗死对照组FMD、NMD显著下降,而药物组FMD、NMD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对照组NO水平显著降低,ET、vWF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组NO、ET及vWF梗死后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具有改善和恢复心肌梗死家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作用,增加一氧化氮水平,从而改善内皮舒张功能,降低内皮素及假血友病因子的水平,改善血管收缩功能及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晓梅  刘亮  李小刚 《重庆医学》2011,40(17):1671-1674
目的探索载脂蛋白J(ApoJ)及补体C3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ICH)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雄各半Sprauge-Dawley(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ICH组。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建立大鼠ICH模型,于建模后3、61、2 h以及1、3、5、7 d 7个时间点处死大鼠。用干湿质量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RT-PCR检测ApoJmRNA及补体C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ICH组ApoJ、补体C3 mRNA的表达水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补体C3、ApoJmRNA的表达分别于ICH后36、h开始增强;ICH组ApoJ、补体C3 mRNA表达水平、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758,P<0.05;R=0.702,P<0.05),ApoJmRNA与补体C3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补体系统参与了大鼠ICH后脑水肿的形成及神经元的损伤;ApoJ可能通过抑制补体激活而发挥ICH后机体内源性应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NC ,n =8)、高脂组 (HL ,n =8)、核黄素组 (RF ,n =8) ,均以普通颗粒饲料喂养 ,后两组加喂胆固醇和猪油 ,其中RF组增喂核黄素 2 0mg/天。饲前取血测血脂 ,尔后每周在HL组及RF组随机抽样复查。饲 5周后 ,取血样测血脂、vWF、NO、MDA水平 ;取主动脉弓制作光镜标本 ,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取胸主动脉制作 3~ 4mm长的血管环 ,用于血管张力的测定。结果 饲前各组血脂水平无差异 ,2周后 ,NC组血脂水平无变化 ,HL组与RF组血脂水平升高 ,以LDL C和TC为甚。 5周后 ,HL组、RF组血清TC、TG、LDL C水平明显高于NC组 (P <0 .0 5或P <0 .0 1) ,但RF组明显低于HL组 (P <0 .0 5 ) ;HL组血浆vWF、MDA水平高于NC组 ,NO水平低于NC组 (P <0 .0 5或P <0 .0 1) ,RF组除MDA显著高于NC组 (P <0 .0 5 )外 ,其他指标与NC组无明显差异 ;HL组、RF组胸主动脉血管环对ACh舒张反应、对NE的缩血管反应明显小于NC组 (P <0 .0 5 ,或P <0 .0 1) ,但RF组显著大于HL组 (P <0 .0 1或P <0 .0 5 ) ;光镜下各组均未见明显的主动脉壁结构异常。结论 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和脑水肿程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8只)、脑出血组(ICH组)和脑出血+高压氧治疗组(HBO治疗组)。ICH组和HBO治疗组又分为6h组、24h组、3d组、7d组和14d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同时观察高压氧对脑水肿和HIF-1α表达的影响。结果 ICH组和HBO治疗组与sham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治疗组与ICH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第14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ICH组和HBO治疗组HIF-1α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治疗组与ICH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表达第14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HIF-1α蛋白表达与脑水肿的程度成正相关(P<0.01);HBO治疗组HIF-1α蛋白表达与脑水肿的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HIF-1α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有关,高压氧可抑制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微循环的变化及SAH后一氧化氮(NO)的表达对早期脑损伤(EBI)及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8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2组再分为术后1、6、24、72 h 4个亚组,各10只。手术组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制备兔SAH模型,假手术组采用相同方法注射0.9%氯化钠溶液制备模型。然后行全脑CT灌注成像,比较各组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NO含量,并分析NO与CBV、CBF、MTT、TTP相关性。结果手术组CBV与CBF在术后1、6、24、72 h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MTT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手术组TTP在术后24 h和72 h均高于假手术组间(P<0.01和P<0.05)。假手术组在术后1、6、24、72 h NO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组兔在术后24 h和72 h NO含量有所回升(P<0.01);术后1、6、24、72 h手术组NO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假手术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手术组NO与MTT呈负相关关系(r=-0.854,P<0.05),与CBF呈正相关关系(r=0.786,P<0.05)。结论CT灌注能早期发现SAH后局部脑缺血,反映SAH后EBI的病理进展程度。NO一定程度上影响SAH后微循环的改变及EBI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雷米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对一氧化氮(NO)、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36例及正常对照组32例,高血压病组服用雷米普利5mg/d,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正常对照组行血浆NO、vWF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NO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血浆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血浆vW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浆vWF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雷米普利明显升高血浆NO、降低vWF,说明它在降压的同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高血糖对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影响,探讨ICH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单纯脑出血组(PCH)、ICH后高血糖组,ICH后高血糖组又分为2g/kg(2-GS)和4g/kg(4-GS)注射葡萄糖组。观察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h、6h血糖变化;测定各组大鼠术后1、3、7、10、14d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ATP含量变化。结果:与SO组比较,脑出血3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升高,ATP含量降低(P<0.05);与PCH组比较,2-GS组和4-GS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提示脑出血后高血糖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可能通过加重脑水肿而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LHQW)对急性肺栓塞(APE)家兔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LHQW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LHQW组将自体血凝块反复注入主肺动脉建立APE模型。模型建立后,LHQW组予LHQW 0.42 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量0.9% NaCl溶液灌胃。比较3组间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LHQW治疗后1和8 h的PaO2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LHQW组在治疗后1、2、4和8 h的MPAP显著降低(P<0.05);而与模型组比,LHQW组在治疗后1、2、4和8 h的MAP显著升高(P<0.05)。LHQW组在治疗后1、2、4和8 h的cTnI、NT-proBNP、TNF-α、IL-6和IL-1β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LHQW组的肺栓塞组织中性粒细胞积累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LHQW有助于降低APE家兔的机体炎症水平,改善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肝癌切除术中的抗炎效应。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行肝癌切除术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实施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乌司他丁组以乌司他丁10 000 U.kg-1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切皮即刻20 min内经外周静脉持续恒速泵入。分别于术前(T1)、术后(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抽取中心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组间比较显示,2组T1时IL-6、IL-8、IL-10及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同一时间的IL-8、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乌司他丁组的IL-6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IL-10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显示,2组各时点之间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的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L-6、IL-8水平均随时间推移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3、T4时点之间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存在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可抑制血清促炎因子的生成,同时可促进抗炎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全麻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OLV)中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全麻OLV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OLV开始后,静脉泵注乌司他丁10 000 IU/kg,1 h内注完;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0)、OLV 后1 h(T1)、OLV 后2 h(T2)、术后2 h(T3)及术后24 h(T4)5个时点采集动脉血,检测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T0时点的HMGB1、TNF-α、IL-6 、IL-8、IL-10的血清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T1、T2、T3、T4时点与T0比较HMGB1、TNF-α、IL-6 、IL-8、IL-10血清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T1、T2、T3、T4时点HMGB1、TNF-α、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显著增加食管癌根治术OLV患者血清IL-10的浓度,抑制HMGB1、TNF-α、IL-6 、IL-8浓度的升高,在食管癌根治术OLV过程中起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