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报告减容式右肺移植治疗高龄肺纤维化患者1例。方法采用经典方法,为1例66岁女性肺纤维化患者施行右肺移植术,由于供体体积大于受体,移植后切除部分供体肺组织以减少供肺体积,使供肺与受体胸腔体积相匹配。结果术后恢复良好。48h拔出气管插管,35d出院。肺功能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由术前54mmHg上升至80mmHg。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气管镜检查吻合口愈合良好,肺组织活检无排异征象。结论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纤维化的有效方法.在供受体体积不匹配的患者可以采用肺减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犬异体单肺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犬异体单肺移植,掌握供肺的灌注、切取、保存、修剪的方法以及受体单肺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杂种犬10只,分为供体和受体,进行5次动物实验,其中异体左肺移植4例,异体右肺移植1例。先吻合支气管,后吻合肺动脉,最后心房袖,移植后于不同时点暂阻断对侧肺动脉并检测植入肺的功能参数。结果:所有移植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正常,移植后犬恢复自主呼吸,能站立行走。术后1例存活5d,供体肺冷缺血时间4h;另1例存活3d,供体肺冷缺血时间17h;余3例均在24h内死亡。结论:犬异体单肺移植早期犬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国外开展肺移植情况,探讨临床肺移植在我国开展的可行性,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2002年5月,我院成立肺移植团队,开展猪肺移植动物实验,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9月~2005年8月我院共完成临床肺移植24例,其中肺气肿11例、肺纤维化8例、硅沉着病1例、双侧支气管肺囊肿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及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1例。受体术前均为重症呼吸衰竭,长期靠呼吸机依赖4例。手术方式单肺移植20例,包括左肺移植11例,右肺移植9例,其中2例为同一供体同期的左、右单肺移植,有1例为左侧供肺植入右胸腔,1例为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后行右肺移植,1例为体外循环下右肺移植;双肺移植4例,包括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3例,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1例。结果术后短期内死亡5例,其中1例于术后15天死于急性排斥,2例于术后30天死于感染、多脏器衰竭,1例术后36天死于肺梗死、1例术后1天死于心脏衰竭。19例痊愈出院,术后早期生存率79.8%(19/24),肺功能极大改善,生存3年以上1例,生存2年以上2例,1年以上1例,中位生存时间10(1~36)个月。结论本组肺移植的结果与国际发达国家的疗效相似,肺移植在我国新世纪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组建肺移植团队、多学科合作是肺移植手术成功开展,术后长期生存的关键;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和感染仍是肺移植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肺癌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06年8月,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治疗肺癌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中心型10例,周围型42例。结果施行肺叶切除40例(其中双腋下小切口行右肺上叶切除,上腔静脉侧壁部分切除加双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1例),全肺切除2例,肺叶袖切除4例(其中右肺上叶袖切除2例,左肺上叶袖切除加肺动脉成形2例)。清扫肺门淋巴结520枚(平均6-15枚),纵隔淋巴结416枚(平均4-13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25枚,阳性率13.4%。手术时间2.0h-6.5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80-400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d-15d。平均4.5d。术后住院8d-15d,平均10.5d。围术期死亡1例,为右肺上叶袖切除加肺动脉成形,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余51例术后随访3个月-38个月,9例死于肺外转移。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对于肺癌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及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实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60例,手术通过胸部3个小切口全程非直视下完成,均为解剖性肺叶切除,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施行左肺上叶切除13例,左肺下叶切除16例,右肺上叶切除17例,右肺中叶切除5例,右肺下叶切除9例。结果:中转开胸2例。余手术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0~245min,平均16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50ml;术后引流量100~420ml,平均135ml;住院日7~15d,平均10d。随访1~24个月,全部生存良好。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术式,适于经过选择的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6.
程松  李伟  田江 《中国医药导报》2011,8(6):128-129
目的:探讨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在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经验。方法:本组21例肺部肿瘤采用该术式,其中,右肺上叶袖式切除10例,左肺上叶袖式切除7例,左肺下叶袖式切除1例,右肺中、下叶袖式切除3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肺不张2例,经纤支镜吸痰后治愈。结论: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扩大了手术适应证的范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健康肺组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总结47例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的肺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气管扩张18例,多发肺囊肿6例,结核瘤6例,炎性假瘤10例,肺曲霉菌病4例,肺隔离症3例。结果 3例(6.38%)因为肺动脉血管严重粘连或术中分离出血,镜下处理困难而中转开胸行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余44例全胸腔镜下完成:切除范围包括右肺上叶5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中上叶2例,右肺中下叶1例,右肺下叶10例,左肺上叶7例,左肺下叶13例,左肺下叶+舌段3例。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并发症7例(14.89%):肺不张1例,肺持续漏气(>10 d)3例(引流10~18 d后自愈),心律不齐3例。平均手术时间172 min(86~269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48 ml(100~1200 ml),术后平均总引流量781 ml(200~2200 ml),术后平均引流管保留时间4.25 d(3~18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91 d(6~20 d)。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良性疾病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60例肺良性疾病.其中支气管扩张9例,支气管囊肿7例,结核瘤7例,炎性假瘤11例,硬化性血管瘤6例,错构瘤4例,支气管狭窄伴肺不张2例,肺曲霉菌病2例,肺隔离症2例,多发肺大泡8例,中叶综合症2例.60例中行右肺上叶切除18例,右肺中叶切除11例,右肺下叶切除7例,左肺上叶切除6例,左肺下叶切除18例.结果 手术中转开胸1例.围术期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全组手术时间平均169 min(70~265 min),术中失血平均125 mL(10~700 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860 mL(20~3500 mL),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平均4 d(2~16 d),术后住院平均7.9 d(4~19 d).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阴亮  王铁忠  蒙岭  亢晓冬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123-3124
目的:总结肺动脉袖式切除重建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中心型肺癌侵犯肺动脉的病人行肺动脉袖式切除重建术。同时行左肺上叶切除2例,右肺上叶切除5例。术后辅助放疗3例。结果:7例术后恢复顺利,肺通气及灌注均良好。术后1 a内死亡者1例,余存活时间>3 a。结论:对于中心型肺癌累及部分肺动脉的患者直接行肺动脉袖式切除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能扩大手术适应证,彻底切除肿瘤,保存肺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更接近于人的猪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动物模型。方法环江香猪12只作为供体,巴马香猪12只作为受体,左侧第四肋间开胸,完成左肺原位移植。术后1h、2h、4h、6h、12h开胸测左、右肺动脉的压力,同时取左、右肺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取左、右肺组织,观察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全部动物术后均存活,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供肺静脉血PaO2/FiO2下降和PAP上升,与受体正常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肺组织出现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肺泡壁增厚明显,部分肺泡腔完全闭塞,部分肺组织实变等变化,与受体肺组织比较,含水量增加显著(p<0.05)。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免疫排斥反应研究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探讨肺移植术后早期发生严重原发性移植物失功(3级PGD)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2002年9月至2010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共完成肺移植100例,术后早期发生3级PGD 10例。其中原发病为COPD 2例,肺纤维化4例,结核毁损肺1例,硅沉着病1例,支气管扩张伴囊肿2例。单肺移植7例[其中体外膜式氧合(ECMO)辅助下3例],双肺移植3例(其中ECMO辅助下1例)。结果 10例患者手术顺利,氧合满意,撤除ECMO术中支持,术后1~5 d出现3级PGD,4例经利尿和呼吸支持治疗无效死亡,2例好转。4例经利尿和呼吸支持治疗外,同时接受术后ECMO循环支持,ECMO转流后肺功能得到改善,2例成功拔除ECMO并康复出院,2例接受ECMO转流期间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3级PGD是肺移植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提高移植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早期的死亡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肺移植30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2例、肺纤维化10例、淋巴管肌瘤病1例、矽肺1例、支气管扩张伴囊肿3例、Eisenmenger综合征3例;单肺移植23例、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后行右肺移植3例、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3例,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1例。术后带气管插管入ICU行连续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免疫抑制治疗,预防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结果术后早期死亡6例(20%),其中感染3例、原发性移植肺失功(PGD)1例、排斥1例、肺栓塞1例。结论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失功、排斥、肺栓塞等是肺移植早期常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3.
肺或心肺联合移植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 JY  Zhang QG  Jing ZH  He YJ  Zheng MF  Zhu YH  Hu C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7):1165-1168
目的探讨肺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5例先天性心脏畸形伴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ES)患者,其中先天性心脏畸形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2例,均进行了心脏畸形修补及同期右肺移植;另有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采用介入房缺封堵后发生全心功能衰竭,紧急行心肺联合移植。结果4例心脏畸形修补同期单肺移植中有1例术后20d死于原发性移植物失功;1例心肺联合移植术后23d因原发性移植物失功死亡。3例患者康复出院,现已分别存活5、8、22个月,生活质量良好。患者术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血气分析结果改善明显。结论心脏畸形修补同期单肺移植能有效治疗先天性心脏畸形伴艾森曼格综合征,匹配的供肺、良好的供肺切取和保护、完善的术后处理是患者术后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移植的围术期ICU的监测与治疗。方法2002年9月-2005年3月我院15例肺移植患者,其中9例为肺气肿、3例为肺纤维化、1例矽肺、1例肺血管平滑肌瘤病及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手术方式:左肺移植7例,右肺移植5例,室缺修补+右肺移植1例,双肺移植2例。术后带管进入ICU行机械通气、免疫抑制治疗、预防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结果术后平均呼吸机脱机时间7天,平均ICU停留时间为10天。术后3例死亡,1例于术后15天死于急性排斥,1例子术后28天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术后36天死于肺梗死,12例恢复良好已痊愈出院,最长生存已达30个月。结论肺移植围术期的监测与治疗是肺移植手术成功和长期生存的关键。术后的缺血再灌损伤、排斥和感染仍屉肺移植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围术期的处理及术后生存率。方法:2006年1月20日为1例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功能重度减损的患者进行左肺移植。结果:患者术后24h顺利脱机。术后连续5d甲强龙冲击预防急性排斥,术后第9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随后发生肺感染,低心排,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40d胸部CT示左肺脓胸形成,经保守治疗,肺功能明显改善,术后63d出院。结论:终末期肺纤维化是肺移植最常见的手术适应证,单肺移植术后肺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6.
肺移植受体的选择及术后内科常见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如何合理选择肺移植受者并及时治疗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该组32例单、双肺、心肺联合移植受者选择的合理性和分析术后内科并发症。结果32例肺移植受者成活21例,死亡11例。结论合理选择单、双肺移植受者,及时治疗术后内科并发症,是单、双肺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Marginal renal grafts may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suitable organs to meet an increasing demand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especially when live donors are currently limited to relatives of patients in Chin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how to increase the available donors pool,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marginal donors.
Methods  We had performed 121 kidney transplantation cases with living relative donors. Five out of these cases applied marginal grafts with surgical diseases, including one renal stone, one duplex kidney, one renal leiomyoma and two cases of simple renal cysts. In each case, particular surgical interventions were exerted on the graft prior to standard engrafting procedures.
Results  All recipients recovered with functioning transplants given that their serum creatinine levels declined to a normal range within one week after operation. These recipients were subsequently followed up for 10 months on average and their kidney functions remained stable.
Conclusions  Marginal renal grafts with surgical diseases, which can be treated surgically before engrafting, may provide satisfying transplantation outcomes. Positive and cautious consideration of these grafts may increase renal donor pool.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三袖套吻合法建立的大鼠肺移植模型进行改进,建立操作简便和稳定有效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对三袖套吻合法建立的大鼠肺移植模型进行以下改进:供体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经肺动脉圆锥处进行低压肺灌注;制作袖套时用无损伤血管夹固定套管尾部;套入袖套时用无创显微心耳钳钳夹住左肺门,在不离断病肺的情况下完成吻合;完善呼吸道管理流程。以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移植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等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完成大鼠左肺原位移植10例,手术成功率80%。供肺灌洗到获取时间为(12±2)min,体外套管时间为(18±3)min,吻合时间为(31±3)min。移植肺再灌注15 min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单肺通气30 min(P<0.05)。移植肺再灌注2 h后的病理学改变符合典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征。结论成功改进了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稳定有效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单肺移植模型建立的方法,建立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将46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配对,采用三袖套法进行肺动?静脉及支气管的吻合,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结果:手术成功20例,失败3例,其中肺静脉撕裂1例,吻合肺动脉失败1例,术后出血失败1例?供肺获取时间为(11.6±2.1)min,供肺套管时间为(13.6±2.4)min,动静脉和支气管套管吻合时间为(17.7±3.5)min?血气?胸片及病理检查证实成功建立大鼠单肺原位移植模型?结论:改良的建立大鼠单肺原位移植模型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满足肺移植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大鼠肾移植后早期移植肾内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规律,藉此探讨排斥反应的防治.方法 受体Wistar大鼠30只,按5只/组随机分为6组,35只SD大鼠作为供体,其中5只供肾作为对照组,不行受体手术.其余均行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术,并分别于开放供肾循环后1、6、12、24、48、72 h切取移植肾,行石蜡包埋切片,抗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观察移植肾病理学改变及肾小球内DC数量变化.结果 各组切片均未见肾小管肾炎、动脉内膜炎等AR表现.对照组及术后1 h组肾小球内DC数量基本为零;此后逐渐增加;24 h组达到顶峰,其均数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max=0.038);随后DC数量缓慢下降.结论 大鼠肾移植术后72 h内,供肾肾小球DC数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受体DC不断迁入、迁出供肾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揭示移植肾内DC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免疫抑制剂及抗炎药物的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