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柴芩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腺泡细胞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柴芩承气汤(CQCQ-D)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外分泌功能和腺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 ]i)变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灌喂CQCQ-D以制备柴芩承气汤含药血清(CQCQ-S);SD大鼠分为AP组和假手术组,分离胰腺腺泡细胞并与CQCQ-S共同孵育,观测腺泡细胞淀粉酶分泌水平和[Ca2 ]i变化。结果AP大鼠腺泡细胞淀粉酶分泌水平较假手术组降低(P<0.01),CQCQ-S使AP大鼠腺泡细胞淀粉酶分泌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Ca2 ]i随AP病程延长而升高(P<0.05),CQCQ-S可抑制AP大鼠腺泡细胞内[Ca2 ]i升高(P<0.05)。结论CQCQ-D对AP大鼠的胰腺腺泡细胞的外分泌功能和腺泡细胞内钙超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半自动消化法分离纯化人胰岛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用半自动胰腺消化系统建立大规模人胰岛细胞纯化的可靠方法.方法 使用自制的半自动人胰腺消化分离装置及胶原酶P进行人胰腺的消化分离,用COBE2991细胞分离机及HCA-Ficoll纯化人胰岛细胞.通过DTZ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胰岛细胞的数量和纯度,用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 消化后平均每条胰腺可平均获得(38 6201±78 219)个胰岛细胞当量(IEQ),纯化后平均每条胰腺可获得231 420±28 054IEQ,平均每克胰腺组织可获得(3148±317)IEQ,纯化后胰岛细胞平均纯度为(62.81±2.68)%.纯化后的胰岛细胞对胰岛素释放刺激反应良好,高糖(16.7 mmol/L)时胰岛素的释放量为低糖(3.3 mmol/L)时的3.53倍(P≤0.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半自动人胰岛细胞分离、纯化的方法,纯化的人胰岛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简便分离纯化大鼠胰岛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可大量获取纯化大鼠胰岛的最佳方法。方法 采用胰管内灌注生理盐溶液 KRBB, 外置胶原酶消化法及用单核细胞分离液Histopaque 1077纯化胰岛。结果 成年Wistar大鼠胰腺消化后能获得 (540±84) 胰岛/胰腺, 纯化后获得 (335±81) 胰岛/胰腺, 纯度可达90%。纯化后的胰岛培养上清液中未检测到胰淀粉酶。胰岛培养1周后, 胰岛素分泌量仍保持较旺盛状态。结论 本方法能获得大量纯度较高且活性好的胰岛, 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胰岛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柴芩承气汤(Chaiqing Chengqi Decoction,CQCQD)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以CQCQD灌喂,制备柴芩承气汤含药血清(CQCQserum,CQCQS);SD大鼠分为AP组和假手术组,分离胰腺腺泡细胞并与CQCQS共同孵育,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QCQS对腺泡细胞存活力的影响,并用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加载腺泡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测腺泡细胞内钙荧光强度(fluorescent intensity,FI),定量分析FI并以此表示[Ca^2+]i。结果:5%和10%CQCQS均可提高AP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存活力(P〈0.05),且10%CQCQS提高细胞存活力的作用比5%CQCQS更为显著(P〈0.05);[Ca^2+]i随AP病程延长而升高(P〈0.05),CQCQS可抑制AP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内[Ca^2+]i升高(P〈0.05)。结论:CQCQD对AP时的胰腺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胰腺腺泡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5.
试管法纯化人胰岛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用试管法初步建立纯化人胰岛细胞的方法。方法 用胶原酶P两步法消化分离胰腺 ,用试管法通过不连续密度梯度HC -A -Ficoll纯化液纯化人胰岛细胞。通过DTZ染色 ,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胰岛细胞的数量和纯度 ,用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细胞的功能。结果 纯化后平均每个胰腺可获得 (5 35 0 0±2 1 4 6 5 )个胰岛细胞团 ,平均每克胰腺组织可获得胰岛细胞团 (75 0± 2 6 7) ,平均纯度为 72 92 %。纯化后的胰岛细胞对胰岛素释放刺激反应良好 ,高糖时胰岛素的释放量为低糖时的 1 89倍 (P <0 0 1 )。结论 建立了人胰岛细胞纯化的方法 ,纯化的胰岛细胞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简捷的分离纯化培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方法。方法:选择子宫全切育龄妇女的新鲜子宫内膜组织,经单酶消化、二次筛网过滤及贴壁纯化技术分离纯化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光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腺上皮细胞漩涡状生长,细胞呈蝌蚪形或类圆型,细胞角蛋白19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纯度可达92%。基质细胞呈平行状生长,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纯度达95%以上。每例子宫肌瘤切除标本可获得(10~25)×106原代基质细胞和(4~6)×106原代腺上皮细胞。结论:该培养方法可获得高产量的纯化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7.
张桦  陈宏  孙嘉  杨力  鲁辛  张振  刘宏  蔡德鸿 《广东医学》2007,28(3):349-351
目的 探索用简化的单一密度梯度法建立快速纯化大鼠胰岛细胞的方法.方法 用胶原酶P消化分离SD大鼠胰腺,采用自制的推进式离心管以及单一密度(1.090 g/cm3)的HCA-Ficoll-400密度梯度液来纯化大鼠胰岛细胞.通过DTZ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胰岛细胞的数量和纯度,用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细胞的功能.结果 纯化后平均每条SD大鼠胰腺可获得(731±89)个胰岛细胞当量(IEQ),平均纯度为(73.2±9.4)%.平均活率为(92.8±2.4)%.纯化后的胰岛细胞对胰岛素释放刺激反应良好,高糖时胰岛素的释放量为低糖时的3.54±O.79倍(P<o.001).结论 为各种胰岛细胞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快速分离纯化胰岛细胞的方法,纯化的胰岛细胞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高效、同时分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肝细胞(hepatocytes,HCs)和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KCs)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离体循环灌注Ⅳ型胶原酶,低速离心获取HCs;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和选择性贴壁获得KCs。用Typan blue染色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进行活性和纯度鉴定。结果每只大鼠获得纯化的HCs[(4.0~4.5)×108]、KCs[(1.5~2.0)×107],经Typanblue染色活力均在95%以上,FCM检测纯度均在90%以上。结论此实验建立同时分离NASH大鼠HCs和KCs的方法高效、稳定,细胞数量和纯度都符合进一步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简便、高效的大鼠胰岛分离纯化方法,并对纯化胰岛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状况进行鉴定。方法采用胰管内注射胶原酶水浴消化以及Ficoll400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用DTZ染色计算胰岛细胞的纯度;用AO/PI染色计算胰岛细胞存活率;通过体外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和糖尿病大鼠移植判定胰岛细胞功能。结果纯化后获得(738±193)个胰岛细胞/每只胰腺,纯度为(77±13)%,纯化后细胞形态完好,活度大于95%,体外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低糖情况下胰岛素分泌量为(24.31±5.47)mIU/L,高糖情况下为(37.62±4.29)mIU/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胰岛移植后,实验组48h后血糖值降至正常,维持(3.9±1.7)d。结论采用胰管内胶原酶灌注进行大鼠胰岛分离及Ficoll400不连续密度梯度法纯化可获得较高纯度和活度的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10.
改良法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改良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使之简便易行,高效可靠.方法:采用肝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低速离心去除肝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SC,采用台盼蓝染色排斥法鉴定细胞活率,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HSC纯度.结果:采用改良法,每只大鼠的HSC得率为(2.54±0.13)×107个,细胞活率为(98.8±0.7)%,高于旧方法的HSC得率[(2.18±0.18)×107个,P<0.01]和活率(94.3±0.6)%,P<0.01].用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HSC纯度为(96.8±1.0)%,高于单用desmin鉴定的纯度(91.8±2.2)%(P<0.01).结论:改良的大鼠HSC分离培养方法简便易行又经济,在保证纯度的同时,提高了得率和活率.采用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细胞纯度,提高了鉴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浆细胞性乳腺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多样,以乳房肿块多见,辅助检查特征性表现不多。本组13例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30例行手术,其中病变乳腺小叶切除术20例,病灶局部楔形切除术4例,乳房单纯切除术2例,脓肿切开引流术3例,慢性窦道及瘘管切除术1例。结论:本病临床表现易与乳腺癌相混淆,外科手术是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对于急性期、年龄30岁以下或55岁以上、病程短于3周者,可先行抗炎、局部理疗、乳管冲洗等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2~12.5dSD大鼠胚胎的大脑皮层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神经干细胞模型。用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在细胞对数增长期加入不同浓度的AlCl3(400、200、100μmol/L),接触24h后,用DMEM(含1?7)培养基培养7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各组MAP2阳性细胞率。用生物图像处理系统(包括NikonE800u显微镜,Spot2冷彩色数码摄像系统,MetaMorph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神经元树突分枝的数量和MAP2阳性细胞光密度(OD)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μmol/LAlCl3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MAP2阳性细胞率(%)、神经元树突分枝和MAP2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均没有明显差异(P=0.082,P=0.117,P=0.086),但200μmol/L和400μmol/LAlCl3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AlCl3不仅能够抑制大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还减少了神经元分枝和延缓了其成熟。这可能在铝导致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7β-雌二醇对神经干细胞分裂分化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神经干细胞分裂分化的作用。方法 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模型加入剂量为 10mg/L 17β 雌二醇和 10mmol/LBrdU ,分别在培养 4、12h取出细胞 ,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结果 培养 4h ,雌二醇组单位面积细胞总数和BrdU标记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0 2 5 9,P =0 0 6 7) ,培养 12h ,雌二醇组细胞BrdU胞核着色变浅 ,胞浆有着色 ,有 4 0 %的细胞可见明显突起 ,单位面积的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6 ) ,BrdU标记细胞数目减少 (P =0 0 0 3) ,提示分裂细胞减少。另一方面 ,培养 12h时的雌二醇处理组BrdU免疫荧光阳性细胞的光密度 (OD)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17β 雌二醇可以抑制大鼠神经干细胞分裂 ,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DoeslowDoseRadiationIncreaseThymocyteDeathLiuShuzheng,LiXiuyi,ZhangYingchun,LuZheAndQiJin(MPHRadiobiologyresearchUnit)Doeslow...  相似文献   

15.
黄连及其复方杀伤鼻咽癌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黄连及其复方杀伤鼻咽癌细胞的形态改变进行了观察。发现Ⅰ、Ⅱ、Ⅲ号药作用6小时,各组HNE1细胞无明显差别,均表现为轻微的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解离,细胞边缘毛糙。电镜下见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轻度肿胀,核周间隙扩大,核染色质凝集。  相似文献   

16.
王萍  胥冰  张丽君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456-145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Foxp3+Treg/Th17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15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无症状携带者(AsC)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外周血Treg/Th17细胞百分率、核转录因3(Foxp3)/(RORγt)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结果:AHB组患者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mRNA及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及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B组患者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mRNA、TGF-β1水平及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C组患者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TGF-β1水平及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IL-17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不同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失衡,Treg/Th17细胞失衡可能与HBV感染的状态、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开展卡氏肺孢子虫的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药物治疗的研究。方法 :给昆明小鼠腹股沟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 1~ 2 mg/只 ,每周 2次 ,诱发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结果 :用药 5周肺印片即可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 ,8周后大部分小鼠可检出 ,总检出率为 68.75 %。姬氏染色肺印片可查见成熟包囊、未成熟包囊 ,形态典型 ,是显示肺印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GMS染色是显示肺组织石蜡切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结论 :小鼠是建立卡氏肺孢子虫动物模型的理想动物 ,并具有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20例颊粘膜鳞癌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和化疗加手术组。在手术标本上自肿瘤的肉眼边界向手术切缘行放射状取材,作HE及Ag-NORs染色。10例正常颊粘膜作对照。结果提示:癌细胞自癌灶肉眼边界向周围粘膜下组织浸润的宽度可达9.99mm,明显大于粘膜浸润的长度;对诱导化疗有效的颊粘膜鳞癌,侵润能力降低;颊鳞癌浸润基底的深度为0.31~2.32mm;正常人颊粘膜与鳞癌组织、癌旁0.5cm处粘膜上皮的Ag-NORs颗粒数目及大小有显著差异,而与单纯手术组癌旁1.5cm、化疗加手术组癌旁1.0cm处粘膜上皮无明显差异,可考虑作为手术的安全切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对24例肺鳞癌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进行研究。结果在明:肺鳞癌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依据染色结果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基底膜呈连续线状),Ⅱ型(有缺损),Ⅲ型(缺如)。高分化鳞癌间质毛血管基底膜以Ⅰ型为主(9/13)、低分化者5例均为Ⅲ型。结果初步证明:肺鳞癌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存在不同程度缺损,其损伤程度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并认为肺鳞癌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缺损与肿瘤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乳腺肿瘤中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30例乳腺肿瘤及其引流淋巴结标本进行了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检测。发现在各种癌组织及其淋巴结中有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DC),但其分布和形态不同于溶菌酶阳性的组织细菌,良性病变组织中罕见S100阳性DC和溶菌酶阳性组织细胞。引流淋巴结中S100阳性DC数多者较少者生存率明显增高(P<0.05),且S100阳性DC数多者淋巴结中有癌转移的比率明显低于DC数少者(P<0.01)。溶菌酶阳性细胞2的多少与病人的生存率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率也无关。提示S100阳性DC是一种参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