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进行手术根治或纵隔淋巴结活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PET/CT检查,并根据手术或纵隔镜结果进行诊断及分期。对照病理结果,分别计算出CT及PET/CT对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158例患者通过纵隔镜活检及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共937枚(N1、N2及N3),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0%、76.1%、49.0%、77.6%,准确度为68.4%;PET/C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9.0%、77.4%和92.4%,准确度为87.3%。结论PET/CT显示为阳性的淋巴结,有必要行纵隔镜检查,阴性者则可能不需行此项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全麻下行电视纵隔镜手术22例,其中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21例,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1例。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疑难疾病10例,高度怀疑或已确诊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2例。结果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疑难疾病10例均获得明确诊断,确诊率100%(10/10)。高度怀疑或病理已确诊为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2例中,电视纵隔镜检查病理阳性6例,阴性6例;阴性者行手术探查,切除肺病灶并清扫纵隔淋巴结,手术标本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电视纵隔镜应用于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58例初步诊断或疑诊肺癌的患者行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并将标本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报告对疾病作出明确诊断.结果:全部病例中获得明确病理诊断者245例,确诊率95.0%(245/258).术前检查确诊为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67例患者中,纵隔淋巴结阳性49例.阴性18例,CT检查准确率73.1%(49/67);术前拟诊为恶性肿瘤7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41例(其中肺癌24例,纵隔恶性肿瘤17例),良性疾病25例,术后诊断不明6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56.9%(41/72);术前拟诊为良性疾病119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疾病104例(其中结节病7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15例,纵隔淋巴结炎15例),恶性疾病(肺癌)8例,术后诊断不明7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7.4%(104/119).结论:在肺癌诊断及肺癌术前分期方面,纵隔镜检查是一种准确、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钱成  王群  徐正浪  谭黎杰  蒋伟 《上海医学》2006,29(6):366-368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有选择性地对施行纵隔镜检查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单腔插管,术中经气管前间隙向下方探查气管周围肿物和淋巴结,并进行活检。结果51例符合诊断;1例未获取淋巴结组织而未能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8.1%。31例纵隔疑难病例中,明确诊断30例,诊断符合率为96.8%。21例肺癌或疑似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者中,16例纵隔淋巴结阳性的肺癌患者避免了开胸手术,5例纵隔淋巴结阴性者均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大体标本病理证实均为肺癌,术中清扫的纵隔淋巴结均经病理证实未见肺癌转移,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对于累及纵隔淋巴结的疾病或紧邻纵隔的胸部疾病,纵隔镜检查术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不明的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尤其适合;对于肺癌或疑似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其可选择使用在临床诊断和肿瘤分期上。  相似文献   

5.
Zhi XY  Liu BD  Xu QS  Zhang Y  Su L  Wang HR  H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26-2029
目的 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或标准电视纵隔镜淋巴结活检以获取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对切除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PCNA/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手术前的影像学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2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6例。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40/52)、50%(8/16)、70.6%(48/68)、83.3%(40/48)、40%(8/20)。PE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48/52)、87.5%(14/16)、91.2%(62/68)、96%(48/50)、77.7%(14/18)。CT+PET的敏感性为98%(51/52)。结论 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PET明显优于CT,CT+PET能提高检查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支镜针吸活检术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1例经CT诊断怀疑为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未应用CT引导,经纤支镜针吸活检。结果:21例患者中经纤支镜检查确诊肺癌17例(包括活检、刷检、针刺确,其中有9例淋巴结经常规纤支镜检查针吸活检阳性),阳性率80.95%。结论:纤支镜针吸活检术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对病人痛苦少,损伤小,费用低,诊断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与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了解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3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28例肺癌患者,分别行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和胸部CT,分别对纵隔淋巴结做定性诊断,并与病理诊断比较,确定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和胸部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9.86%,准确度为88.17%,阴性预测值为74.07%,阳性预测值为93.93%。胸部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72.46%,准确度为73.11%,阴性预测值为48.65%,阳性预测值为10.71%。两者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的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优于CT,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优于胸部CT,在肺癌的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电视纵隔镜在肺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忠  刘国津  佟倜  张海波 《吉林医学》2006,27(7):774-775,780
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为肺癌的患者12例和病理诊断已确诊为肺癌,且影象学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1.0cm)的8例患者行颈部纵隔镜手术。结果:高度怀疑或病理诊断已确诊为肺癌的20例,纵隔镜检查阳性14例,阴性6例。阳性者放弃手术,予以化疗;阴性者中6例经开胸探查证实为肺癌,手术切除标本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特异性、敏感性均为100%。纵隔镜手术后发生出血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纵隔镜手术创伤小、安全、取材可靠,是诊断肺癌术前分期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纵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外科2002年5月-2005年3月对94例纵隔肿物和淋巴结肿大者应用纵隔镜检查治疗,获取病理和切除肿物.结果其中79例CT显示不明原因的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且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或经皮肺穿刺未找到病理细胞,纵隔镜检查后74例获得病理诊断,5例未获病理明确.另外15例临床诊断肺癌,区域淋巴结(N2,N3)肿大明显,为进行病理分期,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行纵隔镜检查,8例纵隔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放弃开胸手术,7例阴性者开胸术中摘除的纵隔淋巴结标本与纵隔镜活检结果均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例,经纵隔镜活检阴性,而手术切除标本纵隔淋巴结阳性者1例,1例探查.除1例因术后出血需再开胸止血外,本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纵隔镜检查术在不明原因的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为肺癌临床N2和N3提供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DG)和符合线路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PET)的-8FDG—PET显像与多层螺旋CT(MSCT)异机图像融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确诊为NSCLC患者术前行^18FDG-PET显像及胸部64层螺旋CT检查,^18FDG—PET图像与64层螺旋CT进行异机图像融合,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三维断层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ROI)的半定量分析计算病变淋巴结(L)与周围纵隔组织(N)的摄取比值R(L/N)。将^18FDG-PET检查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结果均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摄取比值R≥1.5为判断标准,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27/30例)、特异度为80.6%(29/36例)、准确率为84.8%(56/66例)、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4%(27/34例)和90.6%(29/32例)。27例^18FDG-PET显像为阳性的转移淋巴结的分析最大摄取比值为11.5最小为1.7。结论SPECT/PET的^18FDG—PET显像对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观察疗效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具有抗癌活性的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为大环二萜化合物的合成做准备。方法 以异戊二稀为原料与溴化氢 (HBr)发生 1,4—加成 ,然后与苯磺酸钠发生取代反应。结果 经过二步反应 ,合成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体 3-甲基 - 1-苯砜基 - 2 -丁稀。结论 此合成路线原料易得 ,方法简便 ,为天然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4-氯-3-甲氧基-2-甲基吡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选择甲苯作为反应溶剂,氧氯化磷稍过量,反应毕直接用氢氧化钠中和,分层萃取,蒸出溶剂即得产品。结果通过对4-氯-3-甲氧基-2-甲基吡啶制备工艺的优化,减少了氧氯化磷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至2h,降低反应pH值至接近中性。结论本工艺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2-氯-4-硝基苯-麦芽三糖苷作为α-淀粉酶底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α-淀粉酶及其底物2-氯-4-硝基苯-麦芽三糖苷(CNP-G3)酶促反应过程中的激动剂,抑制剂,最适pH、米氏常数等。方法:以测定酶促反应速度的方式分别进行综合。结果:阳离子中仅钙离子和氨离子对α-淀粉酶有轻度的激活作用,阴离子中的氯离子对α-淀粉酶有强大的激活作用,约是迭氮钠的4倍,醋酸离子也有弱激活作用。硫酸,磷酸氢,碳酸离子无激活作用;乙二胺四乙酸是酶的强抑制剂;酶的最适pH为5.9-6.1;酶以CNP-G3为底物时的Km值约为0.22mmol/L;麦芽糖对α-淀粉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GTA为钙离子螯合剂,可调节反应速度,结论:α-淀粉/CNP-G3酶促反应系统研究可用于酶活性和激动剂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一个半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眼球运动障碍,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定位意义的临床休征。本文报道6例思考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和病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王个簃乃吴昌硕衣钵传人,有"当代缶庐"之誉.早年追随吴昌硕,浸淫于传统文化的探求;中年外师造化,深入生活探索创新,笔墨紧随时代;晚年重构新局,开笔墨设色新境界.个簃先生诗书画印,高浑郁勃,古茂班斓,堪称大师风范.其虚怀若谷、诲人不倦的美德,老而弥坚的爱国爱乡情怀,更是垂范艺林.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ASIC3,又名ACCN3)基因敲除ASIC3-/-小鼠、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I(TRPV1)基因敲除TRPV1-/-小鼠的生存曲线,为进一步繁殖使用该品系小鼠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05只基因敲除小鼠,其中ASIC3-/-鼠44只,TRPV1-/-鼠61只。观察正常喂养两种小鼠500d以内的生存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SIC3-/-小鼠与TRPV1-/-小鼠随着时间的延长,生存概率降低,经比较TRPV1-/-小鼠的生存概率优于ASIC3-/-小鼠的生存概率,两种小鼠的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4,P<0.01),两种小鼠中不同性别之间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学差异。结论TRPV1-/-小鼠的生存概率优于ASIC3-/-小鼠的生存概率。而两种鼠不同性别之间的生存概率则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按照国务院卫生部等十一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推进社区护士的在岗培训,加快社区护理队伍正规化建设步伐。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服务网底,社区护理的绝大部分工作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理人员落实,因此搞好社区护士的在岗培训有重要的意义。分析镇级社区护士在岗培训特点,探讨适合于社区护理技术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对培养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护理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