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24-128
目的 探讨患者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痛阈、耐痛阈与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LAVH)术后不同类型急性术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LAVH患者,术前1 d使用TEAS测定并记录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分别对患者的术后急性内脏痛、躯体痛进行评估,使用Pearson相关性方法分析TEAS的痛阈、耐痛阈与不同类型急性术后疼痛的相关性,并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结果 本研究202例患者中,有99例患者术后出现中至重度内脏痛,86例患者术后出现中至重度躯体痛。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痛阈与内脏痛呈显著负相关(r=-0.319,P0.05),耐痛阈与内脏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18,P0.05),痛阈与躯体痛呈显著负相关(r=-0.246,P0.05),耐痛阈与躯体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84,P0.05)。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内脏痛评分)=-0.094 X(痛阈)+6.137,Y(内脏痛评分)=-0.089X(耐痛阈)+7.013;Y(躯体痛评分)=-0.074 X(痛阈)+4.829,Y(躯体痛评分)=-0.061X(耐痛阈)+5.221。结论 术前TEAS痛阈和耐痛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LAVH患者术后急性内脏痛、躯体痛。临床上可以通过术前测定患者TEAS的痛阈和耐痛阈,并以此来客观地预测患者术后不同类型的急性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依那西普对大鼠切口痛和脊髓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依那西普对切口疼痛模型大鼠疼痛程度、痛阈和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 SD 大鼠 60 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组)和依那西普组(E组),按术后-I(术前1 h)、4、8、16和 24 h 随机分配大鼠,每组每时间点 6 只.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对大鼠左足底实施手术刺激;C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E组大鼠鞘内注射可溶性 TNF-α受体依那西普 100 μg(10 μ1).用 Dynamic Plantar Aesthesiometer 和 Plantar test 7375 分别测定大鼠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用RT-PCR方法测定腰脊髓 TNF-α mRNA的表达,用 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脊髓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术后两组大鼠累积疼痛评分(CPS)均升高(P<0.01),E组术后各时间点 CPS 低于 C 组(P<0.05或<0.01).②术后两组大鼠机械性痛阈(HWMT)和热痛阈(HWTL)明显下降(P<0.01),术后各时间点 E组大鼠 HWMT、HWTL 均明显高于 C 组(P<0.05或P<0.01).③术后两组大鼠脊髓 TNF-α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术后各时间点 E 组大鼠脊髓 TNF-α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 C 组(P<0.05或P<0.01).结论 大鼠脊髓 TNF-α参与了手术后疼痛的产生和维持,可溶性 TNF-α受体依那西普可抑制大鼠切口痛和脊髓 TNF-αmRNA 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
陈丽  陆斌  王玲春  吴安生  李军 《浙江医学》2017,39(15):1291-1293,1296
目的观察不同月经周期(卵泡期和黄体期)是否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探讨月经周期和术中芬太尼用药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全部切除手术患者40例,根据血清孕酮浓度分为卵泡期组(F组,血清孕酮浓度0.3~1.5ng/ml)和黄体期组(L组,血清孕酮浓度5.5~17.8ng/ml),每组20例。患者于术前0.5h采用痛阈测定仪测定患者的痛阈及耐痛阈,术后72h(撤除镇痛泵后24h)再次测量并记录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结果L组患者术前痛阈、耐痛阈及术后72h的痛阈、耐痛阈均显著高于F组(P<0.05),且F组患者痛阈与术前孕酮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0.489,P<0.05);L组患者痛阈与术前孕酮浓度之间亦呈正相关(r=0.814,P<0.01);两组患者术中、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月经周期可明显影响女性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孕酮浓度与痛阈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对术中芬太尼的需求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急性疼痛的调节作用.方法 ①雌激素的慢性处理:A组大鼠在去卵巢术5周后行切口痛造模(16只),B组大鼠在去卵巢假手术5周后行切口痛造模(14只),采用von Frey法测定去卵巢前、后基础值以及切口痛术后2、4 h和1、3、7、10 d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②雌激索的急性处理:C组为正常雌鼠在切口痛术后第1天鞘内注射1 nmol/L雌二醇10μL(8只),D组为正常雌鼠在切口痛术后第1天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8只).采用von Frey法测鞘内给药前及给药后20、60,120、180 min的PWT值.结果 ①慢性处理:A组去卵巢后基础PwT值及术后1、3、7、10 d的PWT值均显著低于B组(P值均<0.05).②急性处理:C组给药20和60 min的PwT值显著低于给药前(P值均<0.05),而D组给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与给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内雌激素水平慢性降低的大鼠对于急性疼痛更加敏感,而对于处于急性疼痛状态的大鼠,中枢雌激素水平增加能引起短期痛阈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骨成形术(percutaneous osteoplasty,POP)治疗椎体外骨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应用POP治疗骨转移性肿瘤32例32处病灶。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肿瘤病灶后注入适量骨水泥,观察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镇痛药使用评分、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QOL评分、镇痛药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月VAS评分较术后1周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月镇痛药评分较术后1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行骨成形术(POP)治疗转移性骨肿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音乐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音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从患者术前2h至手术结束持续听音乐;对照组则按常规方式进行手术。分别比较二组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术后疼痛及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焦虑程度,术中血压、心率和术后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音乐治疗,不仅可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紧张心态,稳定患者术中心率和血压等生理心理反应,还可减轻术后疼痛及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沈旭辉  刘会  王天成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4-14,16
目的研究丘脑枕加扣带回联合毁损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癌性疼痛10例,包括肺癌5例,乳腺癌2例,骨癌2例,腮腺肿瘤1例,局麻下联合毁损疼痛对侧丘脑枕和双侧扣带回前部,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PQ)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使用止痛药物的种类和最大剂量,将术后不同时间的VAS、MPQ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小样本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不需使用止痛药物。术后6个月止痛效果稳定,VAS评分、MPQ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丘脑枕加扣带回联合毁损术能有效消除癌性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脊神经压迫后早期痛阈改变与神经损伤程度的联系。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n=8):正常组,假手术组,70 g压迫组和180 g压迫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假手术组模型制作过程和其它两个模型组相同,但不做神经压迫,70 g压迫组和180 g压迫组分别用70 g或180 g血管夹压迫大鼠右侧颈7脊神经15 min,制作神经急性压迫损伤模型。于术前2 d和术后1、35、、7 d测右侧前足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术后7 d处死大鼠取右侧颈7脊神经,HE染色病理分级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各组痛阈改变以及神经损伤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术后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以及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70 g压迫组术后1~7 d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P〈0.05),180 g压迫组术后1 d痛阈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7 d明显升高(P〈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病理变化,而70 g压迫组和180g压迫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损伤病理分级180 g压迫组高于70 g压迫组(P〈0.05)。结论70 g或180 g血管夹压迫大鼠颈7脊神经后大鼠痛阈降低或升高,其机制可能与不同的压力导致不同的神经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外科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可使患者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影响术后康复。为减轻疼痛,需使用镇痛药物。镇痛药物分为阿片类和非阿片类,但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致依赖性,故临床上多采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缓解胸科术后所产生的疼痛。曲马朵缓释片是一种合成抑制作用,对心血管及肝肾功能无影响,对平滑肌、横纹肌无作用,耐受性和依赖性低,为证实曲马朵缓释片对外科术后的镇痛效果,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观察其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式呼吸训练对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7例需做二尖辩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我科术前常规的健康教育内容,研究组除接受术前常规健康教育之外,另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强度及镇痛药使用次数。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均主动使用了腹式呼吸,疼痛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使用镇痛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腹式呼吸对缓解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儿术后镇痛需要准确的疼痛评估、严密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本文介绍国内外对不同年龄小儿疼痛评估方法。小儿术后用区域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故对预防性神经阻滞镇痛、硬膜外注射吗啡止痛、骶管阻滞镇痛及小儿PCEA术后镇痛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现代药理学方法观察乌防止痛液的止痛作用,为其用于肛肠病术后止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热板法观察乌防止痛液(高、中、低浓度)外用对小鼠疼痛阈值的影响;通过甲醛致痛法观察乌防止痛液(高、中、低浓度)外用对小鼠疼痛的影响。结果乌防止痛液组、阳性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痛阈可显著提高;乌防止痛液组与阳性药物组相比较,高浓度组在30、60、90 min时小鼠痛阈可显著提高。乌防止痛液组、阳性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疼痛的潜伏期,均可明显减少5 min和10 min内小鼠舔咬右后足跖的次数;乌防止痛液组与阳性药物组相比较,高浓度组明显减少10 min内小鼠舔咬次数。结论乌防止痛液外用具有止痛功效,其高浓度组止痛效果优于痔痛安搽剂,中、低浓度止痛效果与痔痛安搽剂相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小儿疼痛机制的研究深入和对疼痛危害性认识的提高,小儿术后疼痛已日益受到麻醉医师的重视。同时,疼痛评估系统的不断完善,新型镇痛药物的开发应用,疼痛治疗理念的革新,镇痛方法的改进,使小儿术后镇痛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不能达到最理想水平。多个阶段、多种途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将是小儿术后镇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预先镇痛和预防性镇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预先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或称超前镇痛)是指在切皮前给予镇痛药物或神经阻滞等方法以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其机制是防止中枢和周围敏化所产生的痛觉过敏。但预先镇痛措施不能只在切皮前而应贯穿于术中和术后初期,并且要采用多模式镇痛以期达到围术期的完全镇痛。这种概念的更新称之为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本文对于此种镇痛方法的临床应用及其结论的不一致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为开胸手术伤口愈合后无其他器质性病变而伤口周围残留胸背部的慢性疼痛。主要病因为手术中直接或间接肋间神经损伤及损伤后神经修复不良。治疗以综合方法为主,最新治疗方向为施以完整的疼痛治疗链,阻断手术后急性痛迁延为慢性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混合痔手术患者实施长强、承山穴位埋线联合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探索新的混合痔术后镇痛方法。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长强、承山穴位埋线联合静脉镇痛组)和对照组(长强、承山穴位埋线组)。对照组仅予穴位埋线,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手术结束后进行静脉镇痛。对术后疼痛始发时间、术后8 h、24 h、48 h、首次排便、3 d、7 d的疼痛强度、以及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疼痛始发时间、术后8 h、24 h、48 h、首次排便、3 d、7 d的疼痛强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长强、承山穴位埋线联合静脉镇痛能有效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且镇痛时间更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易姣华 《当代医学》2014,(21):126-12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妇科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将16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下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均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n=8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针对术后镇痛采取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首次下床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妇科患者术后镇痛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术后镇痛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疼痛机制和方法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提倡积极早期治疗术后疼痛。但不同的镇痛药和镇痛方法对术后呼吸功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代周娟  杨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1):1068-1070+1074
<正>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胸腔镜手术已成为胸外科治疗疾病的主流与共识[1]。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无需牵开肋骨,手术切口小,显著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但是仍有80%的胸腔镜手术患者因术中损伤胸壁神经、肌肉及内脏组织,术后胸腔引流管对手术切口造成刺激等因素诱发中重度疼痛[2]。术后疼痛通常使患者不敢用力呼吸和咳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肺部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术后急性疼痛是开胸手术后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问题之一,治疗此类疼痛有多种手段,目前尚无哪一种镇痛方式被公认为最佳,相对有效的镇痛模式是多模式镇痛.本文针对现阶段主要采用的几种镇痛手段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