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培养人PDLCs,取第4代人PDLCs随机分为5组;①空白对照组(无GBE);②含1mg/mlGBE;③含0.1mg/mlGBE;④含0.01mg/mlGBE;⑤含0.01mg/mlGBE。以MTT法测定GBE对PDLCs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mg/mlGBE组抑制细胞增殖,0.1mg/mlGBE组在12、24、48h时均能促进细胞增殖,0.01mg/mlGBE组在48、72h时能促进细胞增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0.001mg/mlGB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不同浓度GBE对人PDLCs增殖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狗牙周膜细胞(PDLCs)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探讨以狗PDLCs为种子细胞,以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体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磷酸三钙多孔复合支架材料,组织块法培养狗牙周膜细胞,取第4代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三维支架上,体外继续培养。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细胞起源;MTT法检测支架对狗PDLCs增殖的影响;取培养3、6?d的细胞-支架复合物的标本,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在支架上的粘附、生长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狗PDLCs抗波形丝蛋白阳性,抗角蛋白阴性,证实为中胚层来源。MTT法检测结果显示,支架材料对狗PDLCs的生长、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示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狗PDLCs在支架上贴附牢固,伸展充分,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结论:壳聚糖-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细胞相容性,狗PDLCs与之复合培养生长良好,表明以自体PDLCs为种子细胞、以壳聚糖-磷酸三钙为支架材料进行的牙周组织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的表面超微结构及其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不同浓度(0.5、1.0、1.5、2.0μg/ml)的雷公藤红素作用于Raji细胞,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貌和表面超微结构变化,用Hoechst 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CCK8测定表明,经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从(80.67±2.08)%下降至(38.53±2.25)%,48 h后,细胞存活率从(74.17±3.20)%下降至(33.22±1.64)%,雷公藤红素对Raji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示:正常Raji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经浓度为2.0 μg/ml的雷公藤红素处理24 h和48 h后,Raji细胞开始坍塌,超微结构显示细胞膜表面粗糙、凹凸不平.Hoechst 33258染色可见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作用Raji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从(3.50±1.73)%增加到(38.27±6.05)%,雷公藤红素对Raji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的检测表明1.5 μg/ml雷公藤红素作用Raji细胞24 h,可使S期细胞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可改变Raji细胞膜超微结构,可通过诱导Raji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用不同序列Cp G ODN刺激牙周膜细胞(PDLCs),筛选对PDLC有促增殖作用的Cp G ODN序列,为Cp G ODN在牙周病治疗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48颗,年龄10~15岁。利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法培养人 PDLCs,取第4和5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组用1~12号Cp G ODN刺激PDLCs,分别培养24、48和72 h,用PBS做对照组,MTT比色法检测吸光度A492值。结果:原代培养的PDLCs呈长梭形或星形,胞突细长,中央有圆形或椭圆型的胞核,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抗角蛋白染色阴性,为中胚层来源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p G ODN的A均值升高,其中9、11号Cp G ODN与对照组比较A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Cp G ODN有促人PDLCs增殖作用,其中9、11号Cp G ODN可显著促进人PDLCs增殖。  相似文献   

5.
EGF对人牙周膜细胞增生与ALP活性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人牙周膜细胞的增生与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表达的影响 ,为EGF应用于牙周组织的再生与修复提供实验依据。采用MTT和ALP活性检测法 ,观察不同质量浓度 ( 0 .1~ 1 0 μg/L)EGF第 2 4、4 8和 72h对体外培养的第 3代人牙周膜细胞 (PDLCs)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 ,在 2 4~ 72h ,0 .1~ 5 μg/L的EGF可显著抑制PDLCs的增生 (P <0 .0 1~ 0 .0 5 ) ;1 0 μg/LEGF培养 4 8h对PDLCs有促进增生的作用 (P <0 .0 5 ) ,培养 72h有稳定增生的作用 (P >0 .0 5 )。 0 .1、0 .5 μg/LEGF可显著抑制PDLCs的ALP活性 (P <0 .0 1~ 0 .0 5 ) ;1~ 1 0 μg/LEGF在 2 4h可显著增强PDLCs的ALP活性 (P <0 .0 1~ 0 .0 5 ) ,在培养 4 8和 72h有稳定ALP活性的作用 (P >0 .0 5 )。提示在一定的作用时间内 ,1 0 μg/LEGF对人PDLCs的生长和分化可同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尼莫地平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NMDP)对HL-60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并调整细胞浓度为5×108/L,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置24孔板培养,每孔加入HL-60细胞培养液1.5 mL,实验组各孔再加NMDP 0.01 g/L。分别培养0、8、16、24 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动态变化;采用Giemsa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碎片;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细胞从培养8 h起,可见不同程度的变形、出泡,细胞和小泡仍保持膜的完整性,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出泡细胞增加,细胞体积变小,部分细胞裂解;对照组细胞一直无形态学变化。Giemsa染色可见实验组细胞核膜裂解,染色质呈紫红色或蓝紫色,分割成块状,浓缩、靠近核膜,呈边集现象,并有典型的凋亡小体形成;对照组细胞保持大小一致,胞内染色质呈紫红色或蓝紫色,分布均匀。DNA凝胶电泳显示,实验组在8、16、24 h出现典型的梯形带。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自8 h起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15.06~20.75,P<0.01)。实验组Bcl-2蛋白表达下降,16、24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3.66、5.62,P<0.05);Bax蛋白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162、4 h有显著性差异(t=4.13、7.55,P<0.01)。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8、16、24 h差异皆有显著性(t=5.32~7.76,P<0.05)。结论NMDP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Bcl-2/Bax蛋白比值下降,可能是NMDP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GBC-SD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在处于指数生长期的GBC-SD细胞培养剂RPMI 1640中分别添加12.5μg/ml、25μg/ml、50μg/ml的DHA,培养24~72小时后,采用噻唑蓝法(MTT法)检测GBC-SD细胞的增殖情况,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Annexin V-FITC/PI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GBC-SD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经12.5μg/ml的DHA作用24~72小时后GBC-SD细胞的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经25μg/ml、50μg/ml的DHA作用24~72小时后GBC-SD细胞的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见细胞皱缩、核染色质凝聚、边集。细胞经25μg/ml、50μg/ml的DHA作用24小时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DNA裂解片段出现阶梯状条带,经Annexin V-FITC/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与对照组比较见较多绿色荧光。结论DHA可以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用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β-TCP/col)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PDLCs)在体外构建三维复合体.方法:分离培养犬PDLCs,并对其来源进行鉴定;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β-TCP/col浸提液对PDLCs增殖的影响;并将第3代PDLCs以2×105/mL的浓度接种于β-TCP/col支架上进行三维复合体的体外构建,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β-TCP/col浸提液对犬PDLCs增殖无不良影响;PDLCs可在材料的三维结构上贴附生长,细胞充分伸展,且表面可见明显分泌物. 结论: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二者可在体外构建成三维复合体,提示该材料具有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理想支架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以地中海海绵为模板合成的多级孔生物玻璃(MBG)对人源性成骨样细胞系MG63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阐明该生物活性玻璃的成骨分化作用。方法:扫描电镜观察MBG材料孔架结构;取对数生长期MG63细胞分别给予MBG浸提液(MBG组)、普通生物玻璃(NBG组)和空白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共培养1、3和5 d。MTT法检测各组MG63细胞的增殖率,酶联免疫法检测MG63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培养24h时各组MG63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Sp7mRNA及Runx2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MBG为多孔支培养架结构;培养1、3和5d时MBG组MG63细胞增殖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NBG组(P<0.01);1、3和5d时,MBG组MG63细胞中ALP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和NBG组(P<0.01);培养24h后MBG组MG63细胞中Sp7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P<0.01),但Runx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和NB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BG比较,该新型MBG具有细胞毒性小和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张国强  胡晓斐  续力云  吴丽萍 《浙江医学》2016,38(23):1864-1867,1875
目的探讨鳕鱼皮寡肽(codskinofoligopeptide,CSO)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20、40、60、80mg/ml)CSO处理体外培养的BGC-823,72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别于24、48、72h,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50%细胞抑制率(IC50);处理后24h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改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CSO处理后,镜下BGC-823数目减少。CCK-8检测结果显示,BGC-823数目减少呈剂量、时间依懒性(均P<0.05),并且CSO对BGC-823作用24、48和72h的IC50分别是87.34、68.14、44.55mg/ml。对照组BGC-823存活率为(86.62±10.32)%,60mg/ml组BGC-823存活率为(24.18±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GC-823晚期凋亡率为(1.81±0.35)%,60mg/ml组BGC-823晚期凋亡率为(55.84±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1期,对照组BGC-823细胞分布为(61.13±10.32)%,60mg/ml组BGC-823细胞分布为(79.74±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期,对照组BGC-823细胞分布为(23.04±8.64)%,60mg/ml组BGC-823细胞分布为(10.42±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2期,20mg/ml组BGC-823细胞分布为(9.96±2.68)%,40mg/ml组BGC-823细胞分布为(6.93±1.25)%,60mg/ml组BGC-823细胞分布为(9.84±3.79)%,与对照组BGC-823细胞分布(15.83±5.8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SO可阻滞BGC-823生长周期,促进BGC-823凋亡,抑制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BC200在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中的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培养脑胶质瘤U87 MG细胞,并提取成球生长的GSCs;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GSCs干细胞标志性分子CD133和Nestin;小分子RNA(siRNA)转染沉默GSCs中BC200表达;替莫唑胺(TMZ)200 μmol·L-1处理GSCs 24 h,光镜下观察TMZ对GSCs悬浮细胞球形态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D133、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分离提取的GSCs球状生长,细胞球表面CD133和Nestin呈阳性表达。TMZ处理GSCs 24 h,GSCs成球能力略微下降,未见细胞球状状态明显离散,Bax、cleaved cas-pase-3、Bcl-2未有明显变化(均P>0.05)。沉默BC200后GSCs CD133表达显著下降(P<0.05)。BC200沉默后,TMZ处理GSCs发现其成球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分散;cleaved caspase-3和Bax分别上调(45.36%±4.25%)和(63.23%±5.12%),Bcl-2下调(31.22%±3.80%),均P<0.01。结论:BC200能够维持脑胶质瘤U87 MG细胞的干性,该效应可促进细胞对TMZ诱导凋亡的抵抗。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目的 摸索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条件 ,并观察其部分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常规的细胞培养传代技术以及光、电镜技术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法 ,观察不同贴壁时间、不同浓度血清、不同种植密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形态的影响 ,并观察培养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 以选用 4~ 2 4h贴壁的有核细胞 ,加入 5 %~ 1 0 %胎牛血清、种植密度(4~ 8)× 1 0 4个 /ml的培养条件为最适宜细胞生长 ;在此条件下 ,培养扩增的细胞仍具有干细胞多向分化性 ;其形态呈梭状 ,具有快速增殖的能力 ;培养细胞在 3~ 4d进入对数生长期 ,随后进入平台期 ,分裂相细胞明显减少 ;光镜下细胞呈梭状或类成纤维状 ,2~1 0代的细胞呈均质状 ;超微结构显示为早期幼稚细胞形态。结论 建立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 ,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生物学特性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白凤菜总黄酮(TFG)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实验检测U266细胞增殖;倒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U266细胞经TFG处理24 h后细胞形态及凋亡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TFG明显抑制U266细胞的增殖,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0 μg /mLTFG作用组的U266细胞凋亡明显增加;TFG使U266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结论 TFG可抑制U266细胞增殖,可能同细胞周期的捕获和细胞凋亡的诱导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s)为模型细胞,研究纯钛表面的形貌因素对种植体周围成血管效应的可能影响。方法: 构建不同结构形貌的纯钛表面,包括光滑表面、纳米结构表面、微米结构表面以及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检测不同形貌纯钛表面对HUVECs的黏附和增殖能力,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分泌能力和HUVECs内钙离子(calcium,Ca2+)的浓度。结果: 不同形貌纯钛材料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分别具有光滑表面、纳米结构表面、纳米结构表面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细胞骨架染色结果显示,在不同形貌纯钛表面孵育24 h后,光滑表面结构组的细胞数目从(18±4)个/视野增加到(42±6)个/视野,纳米结构表面组的细胞数目从(28±6)个/视野增加到(52±10)个/视野,微米结构表面组的细胞数目从(20±4)个/视野增加到(21±6)个/视野,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组表面的细胞数目从(16±4)个/视野增加到(18±6)个/视野,微米结构表面组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组黏附和增殖的细胞数目显著少于光滑表面结构组和纳米结构表面组(P<0.05)。酶联免疫吸附定量研究显示,HUVECs在光滑结构表面、纳米结构表面、微米结构表面以及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VEGF分泌量分别为(690±35) ng/L、(560±20) ng/L、(474±43) ng/L、(517±29) ng/L,与光滑结构表面相比,HUVECs在微米结构表面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分泌的VEGF量显著减少(P<0.05)。Ca2+免疫荧光探针检测结果显示,HUVECs细胞内Ca2+在微米结构表面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的表达显著高于在光滑结构表面和纳米结构表面。结论: HUVECs在微米结构表面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的功能受影响可能与在这些表面HUVECs内钙浓度的增加相关,因此,种植体表面的形貌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对种植体周围的成血管效应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水英  程晓东 《疑难病杂志》2013,12(5):368-369,411,370
目的研究白山毛桃根提取物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白山毛桃根提取物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实验观察白山毛桃根提取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该药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白山毛桃根提取物可以抑制K562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对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_(50))在24 h、48 h、72 h时分别为31、28、10 mg/ml,形态学观察表明白山毛桃根提取物能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结论白山毛桃根提取物能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种形貌静电纺丝膜片的制备方法,并比较其对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控制纺丝溶液成分、空气湿度、流速,制成3种静电纺丝膜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将PDLCs与三种膜片共培养,DAPI染色观察PDLCs的形貌、分布;MTT法检测PDCFs的增殖;活-死细胞染色法比较PDLCs的活力。结果研究显示,制得纤维状,液滴状,圆盘状三种形貌的膜片;在共培养第7、11天,PDLCs在圆盘状膜片上的细胞增殖和活性明显优于另两种膜片(P〈0.01)。结论通过调控静电纺丝的溶液成分、空气湿度、温度及流速,可以改变纺丝膜片的微观结构和形貌,从而影响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圆盘状膜片具有更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Arg-Gly-Asp (RGD) peptide-modified silk biomaterial on the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MSCs of third generation were seeded onto the surface of RGD-decorated silk (silk-RGD group), silk alone (silk group) or tissue culture plate (TCP group). After incubation for 4 or 12 h, MSCs were examined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precipitation method for cell attachment. The cell proliferation, which was defined as cell density, was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after culture for 1, 2, 3, and 4 days. Cell skeleton, which was labeled fluorescently, was observed under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after 24 h of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ell adhesion rate in silk-RGD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silk group (P〈0.05), but similar to that in TCP group after incubation for 4 or 12 h (P〉0.05). There were no sig- 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ell proliferation among the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0.05 for all).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in silk-RGD group, MSCs, strongly fluorescently stained, spread fully, with stress fibers clearly seen, while in silk group, actin filaments were sparsely aligned and less stress fibers were fou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RGD peptide could improve the ad- hesion of MSCs to the silk scaffold, but had no impac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cells.  相似文献   

18.
王静  孔源  邓福生 《安徽医学》2019,40(12):1303-1305
目的研究成球培养法培养胰腺癌肿瘤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细胞成球培养体系富集胰腺癌肿瘤干细胞并进行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干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光镜下,成球培养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由贴壁时的多边形变成圆形,并形成肿瘤细胞微球。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与普通细胞培养相比,成球培养体系富集的胰腺癌肿瘤干细胞干性相关基因CD24、CD44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利用成球培养法能够富集得到CD24、CD44高表达的胰腺癌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19.
成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建立成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体外培养模型,并保持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hVSMC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方法:运用改良的植块贴壁法,在植块贴壁过程,培养基选取,换液时间及培养液用量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改进,成功建立了成人hVSMC体外培养模型,并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培养细胞进鉴定和形态学观察。结果: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光镜下呈长梭形及“峰与谷”样生长,透射电镜下可见肌丝,密斑及密体,具有典型的hVSMC特征,经传代培养至35代,细胞生长特性未见异常改变,结论:改良植块贴壁法能使hVSMC原代培养的时间明显缩短,传代后hVSMC生物学特征的稳定性好,细胞扩增量大,且培养与纯化能同步进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苦参素(OM)作用不同时间对人肝正常细胞L02的损伤作用或不良反应。方法体外培养人肝正常细胞L02;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OM作用不同时间后观察肝正常细胞L02细胞形态变化及增殖的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OM作用时间在24h、浓度为0~2.0mg/ml时L02细胞的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变化,当作用时间超过24h后,随着时间延长、浓度增加,OM实验组L02细胞收缩变小、与周围细胞分离、细胞核周围较多空泡样结构均越明显,细胞数量逐渐减少。MTT检测结果显示:①当作用时间在24h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OM浓度为0.5mg/ml、1.0mg/ml、2.0mg/ml时对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浓度为3.0mg/ml、4.0mg/ml、8.0mg/ml时对人肝正常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其抑制率分别为8.48%、15.43%、51.72%;②OM 1.0mg/ml、2.0mg/ml、3.0mg/ml、4.0mg/ml、8.0mg/ml各浓度组作用于L02细胞48h和72h的抑制率分别为18.79%、26.06%、27.58%、31.52%、76.36%和33.20%、38.53%、41.82%、55.61%、89.95%。与24h相比较,作用48h、72h对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 OM在低浓度短时间内对人正常肝细胞L02无明显损伤或不良反应,但随着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或不良反应,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