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5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诺环素对牙周膜细胞在根面上附着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处理根面对牙周膜细胞附着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2.5%盐酸米诺环素溶液处理牙周炎患牙的牙骨质根片,与牙周膜细胞共同孵育16、24、72小时不等,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处理。用扫描电镜观察牙周膜细胞在根片上的生长状况;MTT法分析根面处理对细胞附着和增殖的影响。结果在米诺环素处理的病变根面上牙周膜细胞的附着和增殖量(0.43±0.05;0.68±0.07)显著多于盐水处理的病变根面(0.25±0.03;0.41±0.05)(P<0.01),但仍少于健康根面(0.54±0.07;0.86±0.08)(P<0.01)。结论牙周膜细胞在病变牙骨质根面上的生长受到抑制;米诺环素处理根面后,能显著提高细胞的附着和增殖。  相似文献   
2.
牙周医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百多年前,人类就已认识到口腔疾病,尤其是牙周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会影响全身其它部位。换言之,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是息息相关的。病灶(focus)指局部具有致病微生物感染的组织。当病灶内的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向远隔器官或组织迁移而引起相应器官或部位的疾病,称之为病灶感染(foc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3.
牙周临床治疗Ⅵ.牙周病药物治疗的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可引发局部及全身的一系列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宿主具有多层屏障的防御机制,对感染的应答基本上是保护性的,但反应过强或过弱,均可能发病。因此,微生物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疾病的过程和进展。针对病因的治疗,使我们在机械清除菌斑之外,也可能采用药物辅助手段清除致病微生物、阻断宿主反应的破坏过程、调节宿主的自身免疫力,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牙周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微生物的,对宿主反应的调节尚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4.
咀嚼无糖口香糖对含漱蔗糖溶液后牙菌斑原位pH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牙菌斑原位pH值变化的动态监测,观察咀嚼无糖口香糖对牙菌斑原位pH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受试者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选择16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为受试者,年龄23~32岁,其中男性6名,女性10名。首先测定受试者48h菌斑的静止pH值,以及受试者用10%蔗糖溶液含漱1min后在5、10、20和30min时菌斑的pH值,取得受试者的Stephan曲线作为基线对照;而后观察咀嚼两种益达无糖口香糖对含漱10%蔗糖溶液后菌斑pH值变化的影响。菌斑原位pH值的测定采用pH微电极接触法在口内直接测量。结果 含漱10%蔗糖溶液后立即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可使菌斑pH值在各检测时间点(含漱10%蔗糖溶液后5、10、20和30min)均维持在静止pH水平,无明显下降;含漱10%蔗糖溶液后在5min时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则使菌斑pH值从含漱蔗糖溶液后5min时的5.59迅速回升至10min时的6.98。结论 受到蔗糖攻击后,咀嚼无糖口香糖可迅速缓冲菌斑的酸性产物,升高菌斑pH值。  相似文献   
5.
7~12岁女性儿童的下颌头影测量的纵向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混合牙列期的下颌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19名女性儿童中,10人从7岁开始,另9人从9岁开始,她们每年被拍摄头颅侧拉片1次,并连续观察4年。7~10岁组和9~12岁组分别作纵向研究。两个组9~10岁的重叠期,将它们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混合纵向分析,从而了解整个7~12岁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SPSS8.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结果:观察期内,下颌的水平深度继续增加,以下颌体的水平深度增加最为明显。下颌垂直高度也在继续增加,但增幅仅是水平深度增幅的一半。结论:在混合牙列期,面型基本正常的儿童的下颌水平深度增加要大于垂直高度的增加,这有利于矫正下颌长度不调。  相似文献   
6.
机械去除菌斑是目前最广泛应用、最有效的菌斑控制方法,抗菌药物可作为其辅助治疗手段。西吡氯铵(cetylpyridinium chloride,CPC)作为季铵类化合物,其含漱液已被广泛使用,具有抑制菌斑和改善牙龈炎症的作用。本研究评价2000mg/L CPC牙膏和500mg/LCPC含漱液联合应用,以及单独应用2000mg/L CPC牙膏控制牙面菌斑堆积和牙龈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肌电图机对13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和系统调(牙合)前后,嚼肌和颞肌的肌电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础治疗后4周,切刃位和正中(牙合)位时大力紧咬的肌电波峰值明显增大;肌电/(牙合)力比值减小,咀嚼肌功能活动的效率提高;咀嚼时肌电图的时间参数活动期缩短,间歇期相对延长。调(牙合)后4周,上述指标进一步明显改善,正中(牙合)位时最大咬合耐力增强,咀嚼时肌电波峰值明显增大,肌电波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用米诺环素处理病变牙骨质的体外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用盐酸米诺环素处理牙周炎患牙的牙骨质,观察其表面结构和牙周膜细胞在其上附着的影响。方法 选暴露于牙周袋的根面,制备成牙骨质片,实验组用2.5%盐酸米诺环素液涂擦,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处理后,根面牙骨质的超微结构及牙周膜细胞在不同处理根面上附着生长的情况。结果 盐酸米诺环素处理后的根面,无玷污层,有胶原纤维暴露;牙周膜细胞在其上的伸展和生长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处理可使病变牙骨质胶原纤维暴露;牙周膜细胞在其上的伸展和生长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处理可使病变牙骨质胶原纤维暴露,促进牙周膜细胞在根面上的伸展和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讨创伤引起牙髓和根尖周炎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诊治情况,作者通过对89例患者的100颗此类患牙的病例观察,总结出这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提出了创伤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诊断名词与诊断指标,并对这些病例进行了2年的追踪观察及疗效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疗方案。为这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报告2例二膦酸盐相关的颌骨骨坏死病例,1例发生在上颌,另1例发生在下颔。对患者进行了长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及最小量的外科清创.而未进行大型的切除性手术。概括当前的文献.对该类病损的预防与处置提出了一些临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