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卡特尔16项人格测评问卷(16-PF)调查了46例UC患者并与健康者对照。结果 UC患者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焦虑、恐怖以及SAS、SDS得分均升高。16PF结果:O、Q4因子分及次级人格因子中X1分升高而C、F、Y1分均下降。UC病人抑郁发生率32.6%明显高于健康者。结论 UC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同时UC患者存在不良的人格特征:表现为个性内倾、敏感、固执、情绪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 SCL-90量表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等5个因子评分高于国内常模( P <0.01),SDS、SAS 评分亦高于国内常模( P <0.01)。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多重心理不良状况,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等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3.
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卡特尔 16项人格特质测验问卷 (16 -PF)对 6 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 ,并与 6 5例体检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在SCL - 90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焦虑、恐怖以及SA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16PF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在恃强性、忧虑性、紧张性及次级人格因子适应与焦虑分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稳定性、兴奋性 ,心理健康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原发性高血压病抑郁发生率 33 9%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恐怖、抑郁 ,同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还存在人格特性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敏感、固执、恃强、情绪不稳定、紧张性高。故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在积极给予心理治疗的同时 ,还应尽早纠正不良的性格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脑动脉硬化症(CA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CAS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AS患者躯体化、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01),焦虑、强迫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恐怖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恐怖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孕妇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心身状况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孕妇在妊娠期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心身状况。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孕妇组与对照组的睡眠及心身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孕妇组PSQI主观睡眠质量、睡眠紊乱因子分高,睡眠时间、白天功能紊乱因子分低(P<0.05);SAS总分、STAI总分、状态焦虑因子分高,非状态焦虑因子分低(P<0.05);SDS躯体化障碍因子分高,精神情感症状因子分低(P<0.05);SCL-90躯体化因子分高,人际关系因子分低(P<0.05)。结论 孕妇在妊娠期有明显的睡眠紊乱、焦虑及躯体化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00例冠心病患者亲属进行测试,并分别与国内常模作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亲属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结论:冠心病患者亲属心理问题突出,为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应对其亲属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EPQ)调查了80例RA患者,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RA患者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分以及SAS得分升高,EPQ结果N分升高,E分降低,RA抑郁发生率为21.25%,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RA患者存在不良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及恐怖。同时RA患者存在不良的个性特征,表现为个性内倾、情绪不稳。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玉珊  杜兴旭  孙琳  毛骞  刘龙发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797-2797,2839,286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与70例体检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焦虑、抑郁以及SDS、SA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抑郁、紧张,同时还出现人格特性趋向不稳定。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l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进行测查,并与对照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SAS、SDS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SCL-90因子分析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状况较差,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维田  徐志鹏  许桦林  郑国荣 《医学争鸣》2006,27(19):1812-181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0例IBS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IBS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及总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和急性胃炎组(P〈0.05);IBS组SDS,SA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BS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异常,心理因素可能在IB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癌症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及其相关性,为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症状自评量表(SCL 9O)、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0例癌症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进行测试,并分析癌症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结果:癌症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积极应对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症患者的SCL 90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突出表现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四个方面。癌症组不仅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SD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示癌症患者有较多的抑郁、焦虑情绪反应。积极应对得分与SCL 90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强迫症状等因子及SAS、SD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0.005),消极应对得分与SCL 90(除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偏执因子外)及SAS、SD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0.005)。结论:癌症患者存在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是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肺结核病人心理健康状态、生活事件与疾病发生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生活事件量表(LES)调查了138例肺结核病人与50名健康者。结果新发涂阳与复发肺结核病人LES总分明显高于对照(P<0.01);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SCL—90总分与对照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已治愈的新发涂阳患者SCL—90总分低于复治涂阳患者(P<0.01)。结论提示肺结核患者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与生活事件不良刺激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村初孕妇产前心理状态。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0例农村初孕妇在怀孕28周后至产前这一阶段进行评定,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①农村初孕妇的SCL-90焦虑与抑郁因子分高于正常人;②农村初孕妇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农村初孕妇产前存在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农村初孕妇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心理问题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护士长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6项心理问卷,对350名护士长进行了调查。③结果350名护士长的SCL-90中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因子分、强迫因子分、恐怖因子分、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t=2.48~7.74,P<0.05,0.01)。影响护士长心理健康水平的多种因素中以神经质因子、兴奋性因子、敢为性因子、角色平等性因子和婚姻满意度因子的影响较大。④结论人格特征和婚姻质量是影响护士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训期新兵心理应激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新兵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整群抽取2013年某部集训期新兵共720名,应用应激反应问卷(SR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团体心理测试和分析。结果集训期新兵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2000年新兵常模(P<0.01);与2004年中国军人SCL‐90常模比较,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军人,敌对性、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国内军人(P<0.05),独生子女及兵源所在地为城镇户口的新兵心理应激反应较重,不同文化程度新兵心理应激总分和各因子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L‐90总分、SRQ总分与情绪稳定性、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内外倾、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SCL‐90总分与SRQ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集训期新兵心理应激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因子依次为:消极应对、稳定性、内外倾、精神质、是否独生子女。5个变量的决定系数R2=0.558,F=163.65,P<0.01。结论2013年集训期新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对集训期新兵心理应激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玉莲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10-11,6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调适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按抛硬币分组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性病房护理,接受常规性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为期4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SAS及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二次复发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心理特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二次复发手足口病患儿的家属60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HAMA、HAMD、SAS、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全身症状。结果二次复发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高于健康儿童家属;观察组患儿家长的HAMA、HAMD、SAS、SDS评分以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6.458,P〈0.05)。结论二次复发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给予心理干预可以缓解负面情绪、控制全身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亚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个性,心理健康水平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其亚型的关系。方法: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118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30名正常人的个性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FD组,溃疡型FD(UD)组,动力不良型FD(DD)组,非特异型FD(ND)组与正常组分别在E,N分量表有不同差异,SCL-90中,FD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和附加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FD亚型中,UD组,DD组,DD组,ND组分别在不同因子分高于正常组。结论:患者有内向神经持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可能和发病有内在联系,F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情绪障碍和躯体不适症状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焦虑、抑郁及其与主要症状、肠镜表现的相关性,为临床心理干预治疗UC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UC患者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同时选取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组。UC组观察焦虑自评症状量表(SAS)、抑郁自评症状量表(SDS)、主要症状、Baron肠镜评分、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同时观察正常组SAS、SDS。结果:UC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正常组(P<0.05),焦虑发生率为20%,抑郁发生率为43%。UC组焦虑、抑郁评分与主要症状评分、IBDQ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与Baron肠镜评分无相关性(P> 0.05)。结论:UC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UC患者焦虑、抑郁与主要症状关系密切,而与肠镜表现无明显相关性。在UC临床治疗中,要高度关注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尤其对临床症状表现较重的UC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评估,尽早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