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组(研究组)和单用帕罗西汀组(对照组),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起效快,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帕罗西汀组,且不良反应相当,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分裂样精神病”因属过渡性诊断,一直是临床精神医学中值得探究的课题。为了进一步认识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归属等问题,我们对157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氯氮平是目前抗精神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大多文献报道其副作用主要为流涎、白细胞改变、癫痫发作、脑电图、心电图异常、意识障碍等。但意识障碍的发病率研究不多。笔者对我院住院病人应用氯氮平治疗引起意识障碍者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注意缺陷障碍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多动症又名注意缺陷障碍,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中,必须同时具备显著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动过度[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患儿并无多动、冲动表现。为了探讨他们的差异,本文将伴与不伴多动的儿童多动症分别定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注意缺陷障碍(ADD),对照分析两者的有关资料。1 资料病人均来源于南京儿童中心1998年6~8月门诊咨询患儿,其中AD/HD72例,ADD 74例。1.1 性别与发病年龄;AD/HD组男66例,女6例;ADD组男50例,女24…  相似文献   
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心理问题之一[1].任艳玲[2 ]研究发现ADHD儿童存在反应抑制功能缺陷,因此导致其冲动、固执、自控力差的行为特征.已有研究表明药物加行为联合治疗ADHD较单纯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更显著,并且药物加行为联合治疗组的药物用量低于单用药物治疗组[3].行为治疗主要包括正强化(即阳性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等[4].行为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尚未见对行为治疗中的阳性强化法并药物治疗ADHD的单独研究.本研究应用药物哌甲酯加阳性强化行为疗法与单独应用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对照,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6.
儿童孤独症自伤行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对儿童孤独症自伤行为作临床分析。方法: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伴有或不伴有自伤行为的孤独症患儿各32例,按同年龄、同性别1∶1配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在起病年龄,首发症状,语言功能,智力水平,孕产期损害,伴发癫痫,以及疗效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提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改善语言功能,积极预防及治疗癫痫,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对防治儿童孤独症的自伤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50例儿童孤独症,50例精神发育迟滞(mR)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在性别、孕产期情况、胎次、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家庭和睦状况、会说话走路的时间、抚养人、智商、父母学历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比较严重的生长发育障碍。本文将从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尼蒙舒 (棕榈哌泊塞嗪 )与氟癸酯 (氟奋乃静癸酸酯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将 1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予尼蒙舒和氟癸酯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SAPS)及不良反应量表 (TESS)进行评定。结果 尼蒙舒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小于氟癸酯组 ,不良反应也较少。结论 棕榈哌泊塞嗪和更好的疗效有较少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感觉统合理论的概述感觉统合问题是由世界感觉统合运动大师美国的珍·爱尔丝(A.JeanAyres)博士在1972年提出的[1~4]。她在研究愈来愈多的行为问题儿童时,发现有的孩子看着聪明,却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有的看着懂事,却脾气急躁,粘人爱哭闹;有的看着可爱,却胆小害羞,缺乏自信;有的看着伶俐,却动作不协调等等[4]。由此种种现象,Ayres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Theory)。这一理论涉及了脑功能及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和治疗这三部分。由于学习是脑的一种高级活动,可通过改善内部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