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验案分析,基于"祛邪为第一要义"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清热化湿论治的思路与方法。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属于"湿热"性质的疫病,治疗应强调清热化湿,以"祛邪为第一要义",辅以扶正。在中医祛邪与扶正理论指导下,通过宣肺平喘、通腑泻热、芳香化湿等治法,祛邪为主,肺肠合治,可以使发热减轻或消退,使大便通畅,从而截断病情进展,避免或减少危重症的发生及死亡的风险;通过清热化湿、疏肝健脾、凉血化瘀等治法,祛邪兼以扶正,肺与肝、脾合调,可以改善肝功能损伤,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通过补气健脾等扶正治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和体力,促使病毒更快转阴,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对毒胡萝卜素内酯(Thapsigargin,Tg)诱导人结肠癌系HT29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时内质网结构变化及相关分子GRP78和CHOP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T29细胞后,将细胞分为4组:①空白细胞组(Control组):细胞不做任何药物处理;②细胞模型组(Model组):采用1μmol/L Tg诱导HT29细胞建立ERS模型;③黄芪多糖低浓度组(AP-L组);④黄芪多糖高浓度组(AP-H组)。CCK8法检测黄芪多糖对HT29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内质网结构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ERS时GRP78、CHOP mRNA表达情况。结果黄芪多糖浓度分别为1、10μg/mL,且分别作用HT29细胞12、24、36、48 h时,细胞存活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对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透射电镜观察Control组内质网结构呈网膜状结构,网膜腔不扩张;Model组内质网形态迥异,大小不一,呈空泡状改变,部分可见融合成簇现象;AP-L组内质网网膜腔扩张程度减轻,空泡体积减小和数量减少;AP-H组内质网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呈网膜状结构,可见数量较少,形态较小的空泡状结构。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HT29细胞GRP78、CHOP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Model组比较,AP-L组和AP-H组HT29细胞GRP78、CHOP mRNA表达均减少(P<0.05);与AP-L组比较,AP-H组HT29细胞GRP78、CHOP 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抑制Tg诱导HT29细胞发生ERS,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RP78和CHOP的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薄白苔、黄腻苔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探讨UC患者舌苔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UC薄白苔患者、UC黄腻苔患者、健康对照者各35例,分别设为UC薄白苔组、UC黄腻苔组、健康对照组。收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  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P<0.001),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减少;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减少。②门水平差异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减少(P<0.05);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增多(P<0.05)。③属水平差异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增多(P<0.05),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多尔氏菌属(Dore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罗氏菌属(Roseburia)等减少(P<0.05);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增多(P<0.05),多尔氏菌属(Dorea)、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罗氏菌属(Roseburia)等减少(P<0.05)。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增多(P<0.05),巨球型菌属(Megasphaera)、拟普氏菌属(Alloprevotella)、普氏菌属(Prevotella)、奈瑟氏菌属(Neisseria)等减少(P<0.05)。④LDA判定(纲、目、科水平):UC薄白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普氏菌科(f_Prevotellaceae)、奈瑟氏球菌目(o_Neisseriales)、奈瑟氏球菌科(f_Neisseriaceae)丰度显著多于UC黄腻苔组(LDA>2.0),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杆菌纲(c_Bacilli)、乳杆菌目(o_Lactobacillales)、链球菌科(f_Streptococcaceae)、消化链球菌科(f_Peptostreptococcaceae)丰度显著高于UC薄白苔组(LDA>2.0)。  结论:UC薄白苔、黄腻苔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健康者明显下降;UC薄白苔患者和UC黄腻苔患者在肠道菌群组成和细菌丰度上均存在差异,黄腻苔患者肠道致病性细菌增多而具有潜在保护作用的细菌减少;肠道菌群检测可以为舌诊现代化提供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5.
胃上皮异型增生的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异型增生的诊断标准,在东西方国家的胃肠病学术界存在着很大差异,曾一度导致诊断上的混乱.鉴于此.国际上制定了帕达瓦和维也纳新分类系统,对异型增生的诊断标准提出全新的概念,明确将高级别胃上皮异型增生作为胃癌最早期的镜下可见阶段,只是尚未发生浸润.因此,异型增生作为胃癌前病变这一描述已不再准确.深化对胃上皮异型增生的认识与理解,加强对其形成机制、可逆性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3岁.反复腹泻10余年,加重1年.大便8~15次/d,水样便.体检: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营养不良.腹平软,移动性浊音(±),直肠指检正常.实验窒检查:白细胞(WBC):13.5×109/L(正常参考值4.5 × 109/L~11.0×109/L),中性粒细胞(N):0.91(正常参考值:0.50~0.70),淋巴细胞(L):0.29(正常参考值:0.15~0.45),淋巴细胞绝对值:0.4×109/L(正常参考值:1.0×109/L~4.0×109/L).血清钙(Ca):1.65 mmol/L(正常参考值:2.20 mmol/L~2.58 mmol/L),血清钾(K):1.4 mmol/L(正常参考值:3.5 mmol/L~5.5 mmol/L).总蛋白:46g/L(正常参考值64.0 g/L~83.0 g/L),白蛋白:26.0 g/L(正常参考值35.0 g/L~50.0 g/L).免疫学检查结果正常.肝肾功能正常.活动性结核抗体阴性.肿瘤指标阴性.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无法根治的难治性疾病,唐志鹏教授认为此病虽病位在肠腑,但其致病之本仍在于脾,故常以健脾益肠、温脾止泻、清脾祛滞、解郁舒脾等理脾助运之法来治疗,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王庆其擅长运用麻黄,临证经验丰富。他常将麻黄分别与桂枝、杏仁、附子、白术、石膏、连翘、升麻、半夏、甘草配伍组方,用于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宣痹止痛、通阳利水、祛风止痒、和阳消癥等;在麻黄的用量上也能突破常用剂量,创新思维,灵活掌握。文中列举验案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87岁,因“大便秘结8月余,加重1月”,拟诊为功能性便秘(FC)收住院.患者2012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秘结,4~5日一行,粪质坚硬,排便困难,自行于药店购买复方芦荟胶囊、三黄片等药物治疗.服药后大便3~4日一行,便质不干,时有下腹部胀满,无腹痛,排便后腹胀缓解.关键词:便秘,功能性;依托必利;结肠黑病变;辨证论治分类号:R574.62;R241 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671-038X(2013)11-0606-02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及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已经四年多了,它们对医疗纠纷案件尤其是医疗侵权纠纷案件中有关举证责任分配、损害赔偿标准的确定以及法律适用等内容的规定较之以前的传统做法有重大突破.笔者结合临床医疗实际,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以及法院的司法判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