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以C57BL/6J(B6)和DBA/2(D2)小鼠制备慢性焦虑模型,探究并验证Pex3基因与焦虑症的关系,及该基因表达调节通路。方法:采用数量性状基因座(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eQTL)分析技术结合基因表达的遗传相关性分析发现新的焦虑症相关基因,并筛选其上游调控位点或下游被调控的基因,最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予以验证。结果:基因表达谱与遗传连锁分析表明Pex3在小鼠海马及杏仁核等焦虑相关脑区高效表达,提示其可能与焦虑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BXD家族的两亲本小鼠焦虑症模型中,Pex3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因此,筛选Pex3为焦虑症的候选基因。Pex3为顺式调控基因,鉴定了8个邻近Pex3位点的反式QTL的基因,通过进一步排除由于连锁不平衡引起的相关转录物,结果显示Nr3c2和Lrp11[似然比统计值(likelihood ratio statistic, LRS)>10]为Pex3的下游候选基因。最后,用Pex3 siRNA转染HEK 293T细胞,验证沉默Pex3对下游基因的影响,其下游候选基因中Nr3c2是焦虑症相关基因。结论:经验证Pex3为焦虑症相关基因,可能与其下游基因Nr3c2共同参与了焦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相关蛋白LRRK2对纹状体神经元中多巴胺受体D1R含量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突变基因敲入小鼠和R1441C突变基因敲入小鼠纹状体神经元中D1R含量的改变。并利用cathepsin D免疫荧光标记溶酶体,检测LRRK2基因敲除、LRRK2 G2019S和R1441C突变对蛋白降解的影响。结果 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纹状体中D1R荧光强度均显著下降。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纹状体神经元中溶酶体数目均显著增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纹状体神经元中溶酶体大小增加,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纹状体神经元内与溶酶体共定位的D1R显著增加。结论 LRRK2基因敲除、LRRK2 G2019S和R1441C突变导致纹状体D1R的含量下降。LRRK2基因敲除、LRRK2 G2019S和R1441C突变提高小鼠纹状体神经元蛋白降解水平, D1R降解加强,从而使得纹状体神经元内D1R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疏筋解毒方对PD大鼠黑质纹状体Bcl-2/Bax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筋解毒方对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Bcl-2mRNA/Bax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对PD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PD大鼠黑质纹状体Bcl-2mRNA/BaxmRNA分布及表达。结果疏筋解毒方有提高PD大鼠中脑Bcl-2mRNA/BaxmRNA分布及表达的趋势。结论疏筋解毒方可能在基因调控层面。通过提高Bcl-2mRNA/BaxmRNA比率,达到抑制PD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45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处理组,每组15只。采用爬杆实验法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小鼠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iNOS和 IL-6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震颤、步态迟缓等PD 样症状;小鼠转身(T-turn)及爬杆时间(T-LA)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缺失,炎症因子iNOS和IL-6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处理组小鼠PD样症状较模型组减轻,T-turn和T-LA少于模型组(P<0.05),iNOS、IL-6和TH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NOS和IL-6表达,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铁对帕金森病相关蛋白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2,LRRK2)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中激活的影响。方法:用柠檬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和(或)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处理SH-SY5Y细胞24 h,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LRRK2的磷酸化(p-LRRK2)以及LRRK2底物AKT的磷酸化(p-AKT),免疫细胞法观察LRRK2在细胞内的聚集,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FAC和6-OHDA都能使p-LRRK2和p-AKT水平升高,FAC与6-OHDA共同作用后p-LRRK2和p-AKT水平升高更加明显;铁可诱导野生型和G2019S突变型LRRK2在SH-SY5Y细胞内的积聚,但对D2017A型突变体没有影响;FAC和6-OHDA都可使SH-SY5Y细胞内ROS增加,FAC与6-OHDA共同作用后ROS增加更显著。结论:铁可促进多巴胺能神经细胞LRRK2的激活并使其在胞内聚集,从而引起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D)是以多巴胺能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多因素疾病。对其进行分型研究,发展针对PD发病机制的治疗药物是提高PD治疗效果的必由之路。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基因突变是部分家族遗传性PD和散发性PD的直接原因。LRRK2基因突变会导致LRRK2活性增加,进而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因此,发展LRRK2抑制剂调控LRRK2活性有望成为新的PD治疗方法。LRRK2既是激酶,也是小GTP酶,存在2个药物作用位点,因此,目前LRRK2抑制剂有2类,一类是LRRK2激酶位点抑制剂,另一类是LRRK2 GTP结合位点抑制剂。本文综述了LRRK2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RRK2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进行预测,以指导LRRK2基因核心启动子的克隆,为LRRK2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数据库中查询LRRK2基因相关的序列信息,运用多种在线软件对LRRK2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第一个外显子和启动子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将LRRK2基因脑组织主要剪切本(ENST00000298910,相当于NM198578)的启动子定位于-803~-1区间。结论 LRRK2基因主要剪切本(ENST00000298910)的启动子区间可能定位于-803~-1区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阐明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6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每组20只。PD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小鼠采用MPTP制备PD小鼠模型,丹参酮ⅡA组制备PD模型后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整合素超家族成员Ⅰ型跨膜蛋白(cd11b)、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PD样症状;PD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约45%和50%,cd11b、p47-phox和iNOS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与PD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小鼠PD样症状减轻,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cd11b、p47-phox和iN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丹参酮ⅡA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抑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NADPH氧化酶和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经纹状体注射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mtrophic factor,GDNF)对帕金森病(Parklnson disease,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制备成年小鼠PD模型,通过单侧纹状体定位注射GDNF,取中脑黑质节段,做连续冠状石蜡切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B)的表达,光镜观察并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模型制备的第4,6天,单侧纹状体定位注射GDNF后,小鼠黑质致密部TH与CB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注射PBS组。结论 经纹状体注射GDNF对成年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细胞内CB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ERK1/2信号通路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中脑黑质环氧合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失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PTP制备亚急性PD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COX-2,PGE2以及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变化;并观察给予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对上述因子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样症状,在MPTP第3次注射后1h,黑质区p-ERK1/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在MPTP第5次注射后24h,黑质区出现大量COX-2,PGE2阳性细胞,伴有约50%的TH阳性神经元丢失;给予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后小鼠PD样症状减轻,p-ERK1/2,COX-2,PGE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MPTP第5次注射后24h,TH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仅下降25%.结论:ERK1/2通路可能参与调控COX-2及PGE2的表达而在PD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ERK信号通路对帕金森病小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中药对糖尿病难愈合性创面修复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以糖尿病溃疡创面为研究平台,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溃疡模型组及生肌化瘀1(生肌方与化瘀方2∶1)、生肌化瘀2(生肌方与化瘀方1∶1)、生肌化瘀3(生肌方与化瘀方1∶2)方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制备糖尿病模型。每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后,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APK信号通路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MKP)以及磷酸化p38、p53、p21 mRNA表达及分布规律。结果: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比较,祛瘀生肌中药组均可下调成模第7、11、15天MKP、JNK mRNA表达,上调p53、p38 mRNA表达,p21 mRNA表达没有明显改变,且各组间无明显的作用规律。结论:MAPK信号通路在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祛瘀生肌中药可调控MAKP通路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对硫氧还蛋白(Tr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完全随机分组:假手术组(sham)、急性心肌梗死组(AMI)、氯沙坦组(LOS)、氯沙坦+硝基左旋精氨酸组(LOS+L—NNA)、硝基左旋精氨酸组(L—NNA)。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备AMI模型。L—NNA抑制一氧化氮合酶,LOS阻断AT1受体。RT—PCR半定量检测心肌Trx、Bcl-2、Bax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rx蛋白表达。结果:AM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Trx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Bax mRNA表达增强,Bcl-2 mRNA表达降低(P〈0.05)。LOS组与AMI组相比较Bcl-2 mRNA,TrX蛋白表达增加(P〈0.05)。L—NNA组与AMI组相比较,Trx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Bcl-2 mRNA表达增加(P〈0.05)。LOS+L—NNA组与LOS组相比较Bax mRNA、Bcl-2 mRNA、Trx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L—NNA组与LOS+L—NNA组相比较,Baxm RNA、Bcl-2 mRNA、Trx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rx在心肌梗死大鼠中通过拮抗心肌细胞凋亡而对心肌起保护作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NOS和AngⅡ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对Trx表达及细胞凋亡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榄香烯及PD98059对人胃癌SCG-7901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与ERK1/2、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和PD98059处理人胃癌SCG-7901细胞,体外细胞增殖抑制实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ERKl/2、磷酸化ERKl/2(p-ERK1/2)和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RT-PCR检测bcl-2mRNA及bax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榄香烯和PD98059单独作用都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前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后者则呈时间依赖性但无浓度依赖性,两药联合作用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单一用药时(P〈0.05);随榄香烯的浓度增加p-ERK1/2蛋白的表达量增加(P〈0.05),总FRK1/2无明显变化;榄香烯(0.08mg/mL)、PD98059(50μmol/L)及榄香烯+PD98059组作用胃癌细胞24h,p-P38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榄香烯+PD98059组较榄香烯组或PD98059组更高(P〈0.05);随榄香烯浓度的增加,baxmRNA的表达增加,bcl-2mRNA的表达降低,且榄香烯+PD98059组表现最显著;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且榄香烯+PD98059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一作用组(P〈0.05)。结论:榄香烯及PD98059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前者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榄香烯及PD98059还可以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榄香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包括促进ERKl/2磷酸化和上调P-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PD98059抑制ERKl/2的磷酸化,但通过上调p-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而发挥其细胞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T-PCR)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的方法,并研究其与CD4+CD25+Treg细胞活性相关性。方法: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将mRNA逆转录成cDNA,以β-actin为内参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9例哮喘患儿及24例同龄对照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融解曲线和琼脂糖电泳鉴定PCR产物特异性;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含量,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哮喘患儿组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1;FOXP3 mRNA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FOXP3和β-actin的融解曲线分析表明均仅有单一峰,Tm值分别为82.4℃和87.8℃;琼脂糖电泳显示都仅有单一扩增产物。结论: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FOXP3 mRNA表达水平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可靠。初步结果证实,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FOXP3 mRNA表达有相同的趋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钙调控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肌浆网钙调控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对照(DC)组、大豆异黄酮治疗(ST)组和尼尔雌醇治疗(NT)组。后3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第7周起,NC、DC组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10 m.lkg-1.d-1,ST组予大豆异黄酮120 m l.kg-1.d-1,NT组予尼尔雌醇混悬液每周0.2 mg/kg灌胃2次。第12周末记录离体心室内压曲线并分析。取心室肌组织,应用RT-PCR技术测定钙调控蛋白的基因表达。结果:与NC组比,DC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平均压、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降低(P<0.01);与DC组比,ST组、NT组以上指标均增高(P<0.01)。而左心室舒张末压,DC组明显高于NC组(P<0.01);ST组、NT组均低于DC组(P<0.01)。与NC组比,DC组大鼠心肌肌浆网Ca2+-ATP酶(SERCA)、兰尼碱受体2型(RyR2)、1,4,5三磷酸肌醇受体2型(IP3R2)mRNA表达降低,但受磷蛋白(PLB)mRNA表达增高(P<0.01)。与DC组比,ST组、NT组大鼠心肌SERCA、RyR2、IP3R2mRNA表达增高,而PLB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左心室功能,可能与其上调心肌SERCA、RyR2、IP3R2mRNA的表达和下调PLB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Lactotransferrin(LTF)基因在胃癌细胞株BGC823内的甲基化和表达情况,探讨LTF的DNA启动子区甲基化异常与其在胃癌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方法(BSP)检测BGC823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使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LTF基因在BGC823内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使用去甲基化剂5-aza-CdR处理胃癌细胞株,观察给药前后的DNA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BGC823启动子甲基化率达53.6%,使用5-aza-CdR后,药物处理的两组(药物浓度2μmol/L组和药物浓度10μmol/L组)和对照组甲基化率差异和LTF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BGC823启动子甲基化程度的下降,其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而药物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F基因在胃癌细胞株BGC823内表现为较高甲基化状态,而且LTF的表达和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相关,使用去甲基化剂能逆转DNA的甲基化情况从而使其mRNA重新表达。  相似文献   

17.
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6-OHDA纹状体内注射制作PD模型大鼠,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及白藜芦醇(10,20。40mg/kg/d)治疗组,并设假手术组及正常给药组(白藜芦醇20mg/kg/d),每日口服给药一次,连续10周,给药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行为学检测。电镜下观察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RT—PCR法检测大鼠黑质部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①白藜芦醇能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②白藜芦醇能减轻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③白藜芦醇抑制大鼠黑质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大鼠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 mRNA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癌—睾丸抗原SSX-2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为判断ALL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51例ALL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SSX-2mRNA检测,并进行SSX-2基因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以30例非肿瘤患儿为对照组。结果:ALL初治患儿SSX-2 mRNA表达率为34.78%,对照组无一例表达。ALL初治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L初治组表达率高于ALL完全缓解组表达率7.14%(P〈0.05)。SSX-2基因的表达与儿童ALL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免疫分型以及临床危险分级无关(P〉0.05)。结论:儿童ALL患者SSX-2mRNA表达率较高,SSX-2mRNA表达可能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有关;SSX-2基因检测对儿童ALL近期疗效的评估、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氯氮平所致粒细胞减少症与HSPT0—2mRNA表达及HSP70—2基因多态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广州医学院附属精神病医院住院或门诊患者,根据单一使用氯氮平后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分为氯氮平所致粒细胞减少症组(简称减少组)、服用氯氮平粒细胞正常组(简称正常组)及氯氮平所致粒细胞增多组(简称增多组)。三组精神分裂症研究组均于抽血做检测时同时抽血做氯氮平血药浓度检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临床病史及人口学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PCR—RFLP)分析HSP70—2G1267A多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三组患者的HSP70—2mRNA表达。结果:减少组、正常组与增多组间氯氮平使用剂量、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中性粒细胞的HSP70—2mRNA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粒细胞增多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的HSP70—2mRNA表达增强;HSP70—2基因1267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三组人群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70—2G1267A三种基因型的HSP70—2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与氯氮平使用剂量及血药浓度关无;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增多患者中性粒细胞的HSP70—2mRNA表达增强,可能由于HSP70蛋白独特的抗凋亡保护作用及其使用氯氮平后表达的增强,造成了使用氯氮平后出现的粒细胞增多现象;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与HSP70—2mRNA表达无关;中国人群中的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与HSPT0—2G1267A多态无关;HSP70—2G1267A突变对中性粒细胞中HSP70—2mRNA表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EGb76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以初步探讨EGb761对脑缺血损伤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略作改动制备大鼠弥漫性全脑缺血模型。将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组(SAM组)和EGb761预处理组(EGb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对海马CA1区各再灌注时间点的Bax蛋白和bcl-2 mRNA进行检测。结果 Bax蛋白免疫组化和bcl-2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可见阳性信号以再灌注24h最强,之后下降,以72h下降最明显(P〈0.05)。IR组Bax表达较SAM组明显增强(P〈0.05),而EGb组Bax阳性信号较对应时间点的IR组明显减弱(P〈0.05),EGb组bcl-2 mRNA阳性信号较对应时间点的IR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 bcl-2和Bax是参与神经细胞调亡的重要调控基因,EGb761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基因和下调Bax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